第1篇 大学生暑假农村实践总结报告
大学生暑假农村实践总结报告
这次社会实践的时间为七天,参加队员有六名。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主要开展了四项较大的活动,下面我就简要的进行一下汇报。
一、“放飞孩子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主题班会。
在班会上,我主持的专题叫“美丽照片,精彩北京”,做这个活动我的初衷是想借照片展示给没到过北京的山村孩子们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些照片都是我去下乡之前亲自到北京各大景点拍摄的(包括******、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故宫、新华门、中央电视塔、中华世纪坛、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我的这个专题在班会上是第一部分。当我给孩子们一张张地做讲解的时候,孩子们那种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深的打动着我、震撼着我,勤奋、刻苦、努力、上进是在场的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从他们那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里,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和孩子们一起的几个小时里,我过得快乐而充实,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当学生代表给我们佩带红领巾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激动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带红领巾的时候差;当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唱着《好一朵茉莉花》时,我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一种冲动。我的眼睛开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们感动了,被他们的纯真、活泼、朴实感动了。
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从绝望中寻找希望”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让我感觉到我的做法是对的,如果这次活动能增强他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那我们的这个活动就算是成功了!
我们的这次活动得到了当地领导、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其实我们的活动时间是有所改变的,不是严格按照计划的。计划是到达的第二天开展这个主题班会的,但我们到达的那天已经是晚上六点了,食宿问题还没有安排妥当,所以第二天开展活动的条件根本不具备,我们就马上开会,一致通过决定第三天再做。实际证明,我们的调整很正确,主题班会因为准备的充分,所以开的很成功。这也告诉了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计划是很必要的。
二、走访农民,寻找科技带头人。
为了尽快了解旧堡村,我们第二天一大早就和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的地点就在村委会,形式很简单,但内容却很充实。
村干部介绍说:“旧堡村共一万三千亩耕地,二十六眼机井,平均三、四亩地就有一眼井,不算缺水。种植的主要作物是玉米,其他还种一些蔬菜,象豆角,西红柿什么的。养殖业也不算发达,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什么规模,主要品种比较单一,就猪、牛、鸡等传统品种,特种养殖还没有。”
我是农大东区学机械的学生,这次下乡的目的有一个就是调查一下农业机械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和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机械。但当我问到这个问题时,村干部很干脆的回答:“我们村根本不存在农业机械化,一切农活全部由农民手工去做,完全是原始的东西,不存在什么机械化。”当时我真的很惊讶,问他们为什么不用一些机械代替人来做这些重复性很强有很繁重的工作时,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如果都机械化了,那不就有的剩余劳动力了?”我想农民他们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许他们就是这么认识的,我们的任务是来调查的,在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们的思想,就没有在往下追问。
于是我就转换话题,说:“在现在的这种耕作过程中,有没有哪种工作是农民认为比较繁重的,希望由机械代替的?”村干部想了想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玉米杆被收割后,剩余的部分,一部分在地里,一部分在地上,农民处理起来比较费劲,现在全凭农民用锄头一棵一棵的往出挖,又费时又费力。希望能有一种机器代劳。”我个人认为,市场上应当有这种机器,只不过当地的信息不是很丰富。打算回来在网上或者从别的渠道帮农民们找找,如果真的没有的卖,那下次学校再举办创新大赛,我就做这个机器了。
其他的队员也就他们自己的专业问了些问题,例如,学法律的就比较关心农业的法规政策等问题,像税费改革什么的;学化肥的就问的是作物的一些疾病。在他们问的时候,我就仔细地听,然后认真地作笔记,我想虽然这些跟我的专业不相关,但是多知道一些总没有坏处。
座谈大概持续了两个小时,我们对旧堡的总体情况有了个整体的认识,但光听村干部讲,是绝对不能完全了解的,所以我们决定下午亲自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一家养羊的专业户,它是全村开始养羊较早的一家,直到今年已经5年了。我们去的那天是下午,正好他丈夫赶着羊群去放羊了,家中只有女主人和3岁的小女儿在,15岁的大女儿今年开学上初二,放假去学校校补课了。
她家养羊的数目是全村最多的,现在有70只大羊,30只小羊,最多的时候有140只呢;总共有8亩半地,除了七分种的是胡萝卜,其余种的都是玉米,每年收获的胡萝卜和玉米都用来喂羊,但据她所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定量的放牧。虽然国家现在正在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明令禁止放牧,但如果不放牧,只让羊吃饲料是根本吃不起的,起早贪黑的干上一年,说不定还会赔上一、两千呢,所以他们不得不偷着放。
她家有一只母羊的肚子右侧偏下的地方有一软的疙瘩,是去年冬天发现的,请兽医来看过,做过一次手术,打开后疙瘩里边是小肠,没敢动,又给缝上了,其间,这只母羊还生育了小羊,这个疙瘩也没有遗传给小羊,小羊现在很健康。为了赶在他们放羊之前看到那只母羊,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对他们家进行了回访,并给那只羊拍了照,打算回来向学校的有关专家教授请教一下。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制定了十六字的访问过程,即“赠送资料、说明来意、了解情况、记录问题”。有了明确的过程,我们访问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接下来,我们又走访了另一家以养羊为主业的养殖户,与上一家相比显得正规了许多,有专门的羊舍,而不是简单的羊圈,羊的品种也很统一——小尾寒羊。
他家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规模,是因为他贷了20万元的款,也是全村一次性贷款贷的最多的。当我们问起对贷款风险的看法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只要你把所贷的款都投到项目上去,然后一心一意的去干,一般是不会赔的,就是赔了,像你建的羊舍,买的羊,也足够还贷款的,其实风险是很小的,重要的是你认真去对待。”他还很诚实的告诉我们,在贷款方面,除了要把项目计划认认真真做好,凭关系,找路子,也是很重要的。
在养羊的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一是饲料的贮藏,今年他花了9000元建了一个贮藏饲料的大坑,但是到现在一直不敢用,因为还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如果这贮藏大坑设计的不合适,贮藏的饲料到冬天就会腐烂,贮藏的饲料腐烂了是一笔不小的损失,羊又不能不喂,还要去买饲料,这时的饲料是很贵的,所以里外里就亏了许多,所以一直不敢投入使用;二是农民或者说是养殖户急需贮存青杆和黄杆所能获得的营养价值的具体数据表,要是有了这样的表,农民就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青贮还是黄贮了,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三是市场上没有一种可以专门用来喂养羊的饲料,要是有这么一种羊饲料,农民们也就不用贮存饲料了;四是农民已经有了作胚胎移植的愿望,但苦于没有技术,如果有哪位教授有研究这方面的可以与他们合作,他们愿意提供羊等基本材料,实验成功后的具体事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商量。其实,这个农民的这种思想已经是“公司+农户”的最新的经营模式的雏形了。看来,有些农民的思想已经很先进了。就这样,那天我们走访了3家,在后来的几天里,我们又走访了13家,这次共走访了16家。收获真的不小,常常被有思想、有远见、有决策的农民所感动,更被他们的勤劳、朴实的品质所折服。
三、建立“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与当地进行长期合作。
建立这个服务站的目的或者说是初衷就是使我们农大的学生与农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了解农民的需求,在我们的学习当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侧重,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这样,我们学习起来就更有动力了;
同时,农民也能得到真正的实惠,首先,我们所提供的资料、信息都是免费的,没有经济利益在其中,也就不存在什么欺骗,不像有些种子公司卖假种子可以得到的利润却不顾辛苦一年而颗粒无收的农民,我们不会;其次,是长期合作,农民可以随时把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通过服务站告诉我们,要是我们能解决、有把握的东西,会毫无保留的告诉农民,如果我们解决不了,或者把握不大,我们也会负责的告诉农民,让他们先等等,我们会替他们去请教学校里专家、教授们。
毕竟,我们是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最棒的农业大学,拥有农业方面的权威人士,相信他们也肯定愿意帮助农民的。我们愿意起一个桥梁作用,一个窗口作用,让农民和教授见上面、说上话。我们的教授们也许会从这些问题当中,得到些灵感,说不定有的新科技成果诞生呢!学生、农民、教授三方面都受益的一件事情通过建立一个农业科技服务站就能实现,而受益多少就要看日后服务站的运作情况了。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这次建站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管理制度的暂行办法;
2、经过走访农户,对农民进行了解,确定农业科技服务站站长以及旧堡村科技带头人;
3、向农业科技服务站捐赠图书、光盘等资料,其中部分留在服务站作为保存本;
4、由于怕耽误农民的时间,我们决定为农民送书到家,加强对服务站的宣传。
四、农事实习。说起来是很简单的活,就是给玉米地锄草。
不过这可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干这种活。一开始不会锄,乱锄一气,草没锄掉几棵,手上倒磨出了几个泡,后来慢慢的掌握技巧了,也锄的快多了,不一会我就把一垄锄完了。玉米地里不透气,很热,我这才亲身体会到了农民们的不容易,作为农大的学生应该给农民办点实事,更坚定了我把农业科技服务站建下去的决心。
以上是我对主要活动进行的简要介绍,其中穿插了一些感想,下面我要对整个活动谈一些感受:
1、“团队精神、共同合作”在工作当中的重要性。
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不会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处理事情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大家相互的逐渐了解,分歧会慢慢减少,工作开展也会越来越顺利。只有大家的思想统一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能顺利出色的完成。
2、宣传工作和前期准备工作在整个工作中的重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都被人说烂了,可只有经历以后才能体会到它的真正含义。你要开展一项活动,如果宣传工作做的不到位,没有人来参加,活动怎么能开展下去呢?即使你准备的再充分再也白搭,给谁看呢?如果你前期准备的不够充分,观众或者说参与者一多,你准备的不够充分,肯定就会手忙脚乱,更别提发挥水平了。从这次活动中,我充分认识到准备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3、我觉得做一件事情只要你努力了,用心去做了,不管结果怎样都是成功的!
这次的社会实践我的收获很大,感受也很多,以上只是一部分,请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第2篇 大学生农村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大学生农村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这次社会实践的时间为七天,参加队员有六名。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主要开展了四项较大的活动,下面我就简要的进行一下汇报。
一、“放飞孩子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主题班会。
在班会上,我主持的专题叫“美丽照片,精彩北京”,做这个活动我的初衷是想借照片展示给没到过北京的山村孩子们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些照片都是我去下乡之前亲自到北京各大景点拍摄的(包括******、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故宫、新华门、中央电视塔、中华世纪坛、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我的这个专题在班会上是第一部分。当我给孩子们一张张地做讲解的时候,孩子们那种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深的打动着我、震撼着我,勤奋、刻苦、努力、上进是在场的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从他们那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里,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和孩子们一起的几个小时里,我过得快乐而充实,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当学生代表给我们佩带红领巾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激动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带红领巾的时候差;当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唱着《好一朵茉莉花》时,我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一种冲动。我的眼睛开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们感动了,被他们的纯真、活泼、朴实感动了。
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从绝望中寻找希望”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让我感觉到我的做法是对的,如果这次活动能增强他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那我们的这个活动就算是成功了!
我们的这次活动得到了当地领导、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其实我们的活动时间是有所改变的,不是严格按照计划的。计划是到达的第二天开展这个主题班会的,但我们到达的那天已经是晚上六点了,食宿问题还没有安排妥当,所以第二天开展活动的条件根本不具备,我们就马上开会,一致通过决定第三天再做。实际证明,我们的调整很正确,主题班会因为准备的充分,所以开的很成功。这也告诉了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计划是很必要的。
二、走访农民,寻找科技带头人。
为了尽快了解旧堡村,我们第二天一大早就和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的地点就在村委会,形式很简单,但内容却很充实。
村干部介绍说:“旧堡村共一万三千亩耕地,二十六眼机井,平均三、四亩地就有一眼井,不算缺水。种植的主要作物是玉米,其他还种一些蔬菜,象豆角,西红柿什么的。养殖业也不算发达,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什么规模,主要品种比较单一,就猪、牛、鸡等传统品种,特种养殖还没有。”
我是农大东区学机械的学生,这次下乡的目的有一个就是调查一下农业机械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和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机械。但当我问到这个问题时,村干部很干脆的回答:“我们村根本不存在农业机械化,一切农活全部由农民手工去做,完全是原始的东西,不存在什么机械化。”当时我真的很惊讶,问他们为什么不用一些机械代替人来做这些重复性很强有很繁重的工作时,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如果都机械化了,那不就有的剩余劳动力了?”我想农民他们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许他们就是这么认识的,我们的任务是来调查的,在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们的思想,就没有在往下追问。
于是我就转换话题,说:“在现在的这种耕作过程中,有没有哪种工作是农民认为比较繁重的,希望由机械代替的?”村干部想了想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玉米杆被收割后,剩余的部分,一部分在地里,一部分在地上,农民处理起来比较费劲,现在全凭农民用锄头一棵一棵的往出挖,又费时又费力。希望能有一种机器代劳。”我个人认为,市场上应当有这种机器,只不过当地的信息不是很丰富。打算回来在网上或者从别的渠道帮农民们找找,如果真的没有的卖,那下次学校再举办创新大赛,我就做这个机器了。
其他的队员也就他们自己的专业问了些问题,例如,学法律的就比较关心农业的法规政策等问题,像税费改革什么的;学化肥的就问的是作物的一些疾病。在他们问的时候,我就仔细地听,然后认真地作笔记,我想虽然这些跟我的专业不相关,但是多知道一些总没有坏处。
座谈大概持续了两个小时,我们对旧堡的总体情况有了个整体的认识,但光听村干部讲,是绝对不能完全了解的,所以我们决定下午亲自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一家养羊的专业户,它是全村开始养羊较早的一家,直到今年已经5年了。我们去的那天是下午,正好他丈夫赶着羊群去放羊了,家中只有女主人和3岁的小女儿在,15岁的大女儿今年开学上初二,放假去学校补课了。
她家养羊的数目是全村最多的,现在有70只大羊,30只小羊,最多的时候有140只呢;总共有8亩半地,除了七分种的是胡萝卜,其余种的都是玉米,每年收获的胡萝卜和玉米都用来喂羊,但据她所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定量的放牧。虽然国家现在正在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明令禁止放牧,但如果不放牧,只让羊吃饲料是根本吃不起的,起早贪黑的干上一年,说不定还会赔上一、两千呢,所以他们不得不偷着放。
她家有一只母羊的肚子右侧偏下的地方有一软的疙瘩,是去年冬天发现的,请兽医来看过,做过一次手术,打开后疙瘩里边是小肠,没敢动,又给缝上了,其间,这只母羊还生育了小羊,这个疙瘩也没有遗传给小羊,小羊现在很健康。为了赶在他们放羊之前看到那只母羊,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对他们家进行了回访,并给那只羊拍了照,打算回来向学校的有关专家教授请教一下。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制定了十六字的访问过程,即“赠送资料、说明来意、了解情况、记录问题”。有了明确的过程,我们访问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接下来,我们又走访了另一家以养羊为主业的养殖户,与上一家相比显得正规了许多,有专门的羊舍,而不是简单的羊圈,羊的品种也很统一——小尾寒羊。
他家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规模,是因为他贷了20万元的款,也是全村一次性贷款贷的最多的。当我们问起对贷款风险的看法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只要你把所贷的款都投到项目上去,然后一心一意的去干,一般是不会赔的,就是赔了,像你建的羊舍,买的羊,也足够还贷款的,其实风险是很小的,重要的是你认真去对待。”他还很诚实的告诉我们,在贷款方面,除了要把项目计划认认真真做好,凭关系,找路子,也是很重要的。
在养羊的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一是饲料的贮藏,今年他花了9000元建了一个贮藏饲料的大坑,但是到现在一直不敢用,因为还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如果这贮藏大坑设计的不合适,贮藏的饲料到冬天就会腐烂,贮藏的饲料腐烂了是一笔不小的损失,羊又不能不喂,还要去买饲料,这时的饲料是很贵的,所以里外里就亏了许多,所以一直不敢投入使用;二是农民或者说是养殖户急需贮存青杆和黄杆所能获得的营养价值的具体数据表,要是有了这样的表,农民就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青贮还是黄贮了,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三是市场上没有一种可以专门用来喂养羊的饲料,要是有这么一种羊饲料,农民们也就不用贮存饲料了;四是农民已经有了作胚胎移植的愿望,但苦于没有技术,如果有哪位教授有研究这方面的可以与他们合作,他们愿意提供羊等基本材料,实验成功后的具体事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商量。其实,这个农民的这种思想已经是“公司+农户”的最新的经营模式的雏形了。看来,有些农民的思想已经很先进了。就这样,那天我们走访了3家,在后来的几天里,我们又走访了13家,这次共走访了16家。收获真的不小,常常被有思想、有远见、有决策的农民所感动,更被他们的勤劳、朴实的品质所折服。
三、建立“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与当地进行长期合作。
建立这个服务站的目的或者说是初衷就是使我们农大的学生与农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了解农民的需求,在我们的学习当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侧重,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这样,我们学习起来就更有动力了;
同时,农民也能得到真正的实惠,首先,我们所提供的资料、信息都是免费的,没有经济利益在其中,也就不存在什么欺骗,不像有些种子公司卖假种子可以得到的利润却不顾辛苦一年而颗粒无收的农民,我们不会;其次,是长期合作,农民可以随时把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通过服务站告诉我们,要是我们能解决、有把握的东西,会毫无保留的告诉农民,如果我们解决不了,或者把握不大,我们也会负责的告诉农民,让他们先等等,我们会替他们去请教学校里专家、教授们。
毕竟,我们是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最棒的农业大学,拥有农业方面的权威人士,相信他们也肯定愿意帮助农民的。我们愿意起一个桥梁作用,一个窗口作用,让农民和教授见上面、说上话。我们的教授们也许会从这些问题当中,得到些灵感,说不定有的新科技成果诞生呢!学生、农民、教授三方面都受益的一件事情通过建立一个农业科技服务站就能实现,而受益多少就要看日后服务站的运作情况了。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这次建站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管理制度的暂行办法;
2、经过走访农户,对农民进行了解,确定农业科技服务站站长以及旧堡村科技带头人;
3、向农业科技服务站捐赠图书、光盘等资料,其中部分留在服务站作为保存本;
4、由于怕耽误农民的时间,我们决定为农民送书到家,加强对服务站的宣传。
四、农事实习。说起来是很简单的活,就是给玉米地锄草。
不过这可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干这种活。一开始不会锄,乱锄一气,草没锄掉几棵,手上倒磨出了几个泡,后来慢慢的掌握技巧了,也锄的快多了,不一会我就把一垄锄完了。玉米地里不透气,很热,我这才亲身体会到了农民们的不容易,作为农大的学生应该给农民办点实事,更坚定了我把农业科技服务站建下去的决心。
以上是我对主要活动进行的简要介绍,其中穿插了一些感想,下面我要对整个活动谈一些感受:
1、“团队精神、共同合作”在工作当中的重要性。
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不会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处理事情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大家相互的逐渐了解,分歧会慢慢减少,工作开展也会越来越顺利。只有大家的思想统一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能顺利出色的完成。
2、宣传工作和前期准备工作在整个工作中的重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都被人说烂了,可只有经历以后才能体会到它的真正含义。你要开展一项活动,如果宣传工作做的不到位,没有人来参加,活动怎么能开展下去呢?即使你准备的再充分再也白搭,给谁看呢?如果你前期准备的不够充分,观众或者说参与者一多,你准备的不够充分,肯定就会手忙脚乱,更别提发挥水平了。从这次活动中,我充分认识到准备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3、我觉得做一件事情只要你努力了,用心去做了,不管结果怎样都是成功的!
这次的社会实践我的收获很大,感受也很多,以上只是一部分,请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第3篇 暑期农村医改宣传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7月12日,收拾行李,踏上赴基层实践之路。这次社会实践,收获颇多。
因为辛苦,所以在一起。这次社会实践,我的感受与所有队员的一样,用两个词形容:辛苦、快乐。旅途的劳累、住宿伙食的简陋、开展工作的艰辛,足以让我们感到疲惫。但是,我看中的是同学之间相处的快乐和感动。参与社会实践,这是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一次练兵。在学校,同学之间的相处主要是发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但是,从这支实践队伍组建开始,我们就是一个温馨团结、同舟共济的小集体。七天的时间,我们朝夕相处,共同出谋划策、一起度过难关,互相关心,相互帮助,一起吃苦,吃同样的苦;分享欢乐,亲如家人。
现代人习惯于把内心的感动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在实践结束各奔西东的时候,虽然没有依依惜别煽情的画面,但是我们都在内心为彼此道声珍重。
实践的七天时间,同甘共苦的辛酸换来了真挚的友谊。付出真情,我们收获感动。这些经历让我们多一份成熟,看不见摸不着,抽象得存在于记忆中,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这些经历背景的不同。这段宝贵的回忆:那年的夏天、那个南安的夜晚、那些我们十八个人共同关心过的可爱淳朴的老人……明天的我们,要起程奔往下一站,要带着这份历练奔跑!
收获总在辛勤耕耘之后。十八个人一起踏入社会,深入基层。我们渺小得犹如一叶扁舟。而作为宣传负责人的我,体会尤深。“心系农村医改,共建和谐海西”,我们是一支这样的队伍,没有任何奢求,只为响应党的号召,遵从学校的安排。但是,我们试图呐喊一声让我们所服务的基层知道我们这群人的存在,也显得那么困难,更不用说争取哪个热情的媒体留下一小块容纳我们存在的空间。我们拿着少得可怜的经费,承受着精打细算的压力。挂着寒酸的唯一的一条横幅,期盼地方媒体哪怕是南安电视台的光临。
我深知,宣传对活动的重要性。从实践开始无依无靠的感觉,到后来南安电视台记者的来访,我们本着不放弃不泄气的精神,勇敢推销自己。我们把每天简报当天发送回学校,我们把每天的成果精心统计,不断向相关媒体告知我们的动态。为此,我首先确保每天采集到最新的消息、提炼出最有价值的报道、捕捉到最有意义的画面。其次,主动向泉州电视台和南安电视台电话访问传递这些消息。但是,现在是双赢的社会,经过我们再三的努力,终于在我们最精彩和筹备最艰辛的“急救安全演习晚会”时,南安电视台记者到现场做了饶有兴趣的采访!
庆幸的是,我们七天的努力终于通过这个平台体现出了价值。同时也拿到珍贵的录象带,我和所有队员一样兴奋,这段时间的劳累:值了!
当然,我的收获远不止这些。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让我觉的很庆幸。我告诉自己,还好今年参加了社会实践。不说今后这样的机会难得,就是这次南安之行带给我的动力就无法估量。我见到了中国农村最直接的面容,我接触了中国最需要帮助的群体,我认识到了自己还是除了理论知识以外什么都不会的学生,我看到了自己在活生生的父老乡亲面前的无能为力。
我看到了他们对科学的渴望或者需求,但是我能做的只有一点点。我想帮助他们,却是杯水车薪。
医疗改革是一个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事业。需要无数人的努力。我把自己确定为其中的一股力量,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