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23农村基层党建帮扶工作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龙溪乡位于炎陵县中部,总面积141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95个村民小组8441人。这里是开国将军廖海光、语言学家周定一的故乡,是一个山区乡、林业乡,先后获得“生态乡镇”、“湖南省首届民生幸福感乡镇”、“市人口计生工作红旗单位”、“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安生产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茶背村位于龙溪乡东南端,距离炎陵县城约12公里,距龙溪乡人民政府5公里,106国道穿境而过,一条环形村道贯穿其中,茶背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总面积约6655亩,其中耕地398亩、山林6200亩,森林覆盖率达92%,林木资源丰富,村庄环境优美,2023年已成功创建市级生态村庄和绿色村庄。本村经济比较困难,无集体经济收入、无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农民收入来源狭窄,生活整体比较贫困,为国贫村。
全村现有茶背,雷家、史家、竹园窝、麻田5个村民小组,88户336人,中共党员22人,平均年龄52岁,有贫困户27 户100人,其中低保户6户29人。茶背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3人,村支部书记是当地致富带头人。
二、20xx年帮扶工作情况
20xx年在市党建帮扶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和帮扶指导下,按照建设“生态休闲养生村”的发展定位,着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农业产业、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对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按计划分步实施,20xx年完成了进村道路路基和硬化工程1.8公里、雷家组至古塘村道路路基2公里、茶背组组道1公里、竹园窝至史家组道路0.7公里、麻田组至土垒村1.2公里联村公路路基建设,完成了村庄建设发展规划,规划重建多功能村组组织活动中心,已完成选址,正进行规划设计、报批程序准备中。完成了茶背-雷家组、竹园窝组村民饮水工程主体工程,投资44万元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即将完工,极大的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特色产业来势良好。在帮扶工作队的指导下,村支两委制定了茶背村的产业发展计划,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工作队带领村主干到永州、郴州等地考察葛根、平菇、竹荪等产业项目,竹荪种植基地已选址育种,即将动工建设;特色水果种植已完成基地的初步选址工作,即将动工;两户休闲农家乐项目建设已启动,主体已基本完工。
三是基层组织得到巩固。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今年顺利的完成了村支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了村党组织班子,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村组织内部管理和议事决策机制;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改善干群关系;严格控制村民建房规划、风貌,对村庄主干道绿化美化,获评“绿色村庄”称号;村支两委班子、党员、造林专业户近10人参加了省市县的种养殖业技术和相关科学技术培训,出现了一批致富能人,村支两委、党员干部带领全村群众致富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2023年帮扶工作重点
为加快全村发展,尽快实现全村老百姓脱贫致富, 2023年至2023年,本村将按照“生态养生村”的规划定位,突出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基层组织“三大建设”,努力实现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一是加强特色农业开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油茶种植等农业产业,在雷家组发展竹荪生产基地20亩;茶背组开发奈梨等特色水果基地200亩;发展特色养殖,开发泥鳅养殖基地20亩;加快生态农庄、休闲旅馆建设,发展休闲养生产业。为老百姓找到持续增收致富的产业,实施“三边”和荒山造林,不断提升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农村饮水工程,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完成饮水管道及配套工程建设;新修雷家组与南岸村连村公路路基1.2公里,硬化茶背组至雷家组与古塘村公路2公里,切实解决老百姓通行和生产生活通畅难题;修复村内灌溉水渠、水圳,建设石鼓窝水塘,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大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不断提升和改善生态环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中心。
第2篇 2023年农村基层干部扶贫专干述职报告
村金融扶贫、光伏扶贫动员大会,成立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着力发展光伏扶贫和小额信贷评级授信工作,通过向村民积极宣传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的相关政策,鼓励村民利用小额信用贷款发展扶贫项目,提高村民家庭经济收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目前我村已完成光伏扶贫和小额信贷工作任务,向扶贫办上报光伏扶贫项目20余户。
(三)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驻村以来,本人和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想方设法帮助村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今年六月份,持续性的大暴雨导致##村村级公路多处出现塌方情况,塌方路段维修急需资金,在驻村工作队与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与县直各单位的沟通联系,为危险路段维修工程争取到款项2万元;协助村两委解决村民反映的突出问题,帮扶单位大力支持我村扶贫工作,为我村村民小组公路建设捐款2万元,切实为村民谋实事、解真难;积极建设##村村民活动中心,丰富了村民群众的娱乐文化生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绩较突出,全年无恶性刑事案件和群体shangfang事件,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通过为村民办实事、解真难,树立了村两委形象和威信,增强村民发展的信心,也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支两委战斗力
驻村工作期间,本人和驻村工作队成员紧紧围绕党建中心工作目标,把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当作首要任务来抓。一是努力提高村两委办事效率,规范村两委工作程序,帮助村委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及有关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制度,村级管理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二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着力提高村干部素质。先后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学习党的xx届四中、xx全会精神,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大力强化他们宗旨观念和责任,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今年来,我村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人,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群众满意度高。
二、驻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工作经验还不足,扶贫工作相关业务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由于在一直检察机关工作,基层工作经验较少,很多工作都是按照上级安排开展,对扶贫工作相关业务需要加强学习,为今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不理想。当前扶贫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由于我村地处山区,可用土地资源较少,这也限制了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驻村扶贫工作队需要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利用好相关的扶贫政策,努力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水平。
三是扶贫工作创新力度不够。当前开展扶贫工作主要是按照上级扶贫办的部署安排,按部就班,工作中缺乏自主创新。扶贫工作队需要加强工作创新力度,积极带动村民发展经济,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三、个人总结
回顾今年以来的驻村工作,我感到自身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党性认识也得到了加强。实践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搞好调查研究,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基础;为村民谋实事解真难,是打开驻村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抓好村级班子及自身建设,是完成驻村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驻村一年来,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今后的驻村工作中,本人将会认真履行驻村工作队队长的职责,纠正工作中的不足,为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而努力奋斗,争取带领##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第3篇 基层法院服务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集中各方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长期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担负着打击犯罪,调节社会经济关系,定纷止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尤其是基层人民法院直接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群众,在
建设新农村中将起到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进一步发挥基层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基层法院做好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笔者结合近年来罗山县法院审判工作实际,分析当前涉农案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当前基层法院服务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一、近年来我院审理各类涉农案件的基本情况
xx年至xx年,我院共受理各类涉农案件1629件,占全部案件(3984件)的40.9%,审结1607件,结案率98.6%。审结案件中,刑事案件113件,涉及抢劫、xx、盗窃、滥伐林木、故意伤害、诈骗、敲诈勒索、寻衅滋事、交通肇事等14种犯罪;民事案件1478件,主要涉及离婚、抚养、赡养、继承、相邻关系、人身财产损害赔偿、民间借贷、农村承包合同、买卖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劳动合同等29种纠纷;行政案件16件,涉及治安管理行政处罚、土地行政管理行政确认、土地行政管理行政登记、房产管理行政登记、林木砍伐许可管理、工商管理处罚等4个行政机关的6种行政行为。通过对这些案件的调查发现,近年来,涉农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农村婚姻、家庭纠纷案件逐年增多,且占民事案件比重较大。xx年至xx年,我院共审理各类农村婚姻、家庭纠纷案件913件,占民事案件结案数的61.8%。分别是xx年281件,xx年307件,xx年325件,xx年比xx年增加了15.6%。
(二)涉农合同纠纷数量和种类增多,其中,民间借贷合同仍为主要纠纷,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农村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呈上升趋势。xx年至xx年,我院共审理各类涉农合同纠纷案件351件,占民事案件结案数的23.7%,其中,民间借贷纠纷206件,占58.7%。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农村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这两种类型案件xx年我院共审理19件,xx年审理21件,xx年审理26件,xx年比xx年上升了36.8%。
(三)采取公告送达的案件较多。近年来,由于农民外出打工人数逐年增多,而这些人又是涉农诉讼纠纷的多发人群,他们长期在外打工,与家中失去联系,造成诉讼文书无法送达,延长了诉讼周期,也增加了诉讼成本。xx年至xx年,我院审结的各类涉农民事案件中,采取公告送达的有228件,占15.4%。
(四)“民转刑”案件时有发生,农村故意伤害案件频发。近年来,随着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和利益格局的变化,我县农村地区因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生活琐事等引发的恶性伤害案件时有发生,我院审理的各种“民转刑”案件比例也一直居高不下。xx年至xx年,我院共审理农村故意伤害案件33件,其中“民转刑”案件20件,占60.6%。
(五)因农村土地权属争议引发的行政案件增多,并呈迅速上升趋势。xx年至xx年,我院共审理农村土地行政管理行政确认案和农村土地行政管理行政登记案6件,占行政案件收案总数的37.5%;分别是xx年1件,xx年2件,xx年4件,xx年比xx年增加了300%。
二、基层法院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判资源的缺乏制约服务三农工作。随着社会转型,农村社会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这也使得涉农矛盾纠纷大量增加,而有限的审判资源无法服务到农村每个角落,一些矛盾纠纷无法得到及时化解,导致了一些“民转刑’案件时有发生;同时,由于我院的办案经费严重不足,难以为基层法庭配备优良的物质装备,也无法经常性地深入农村开展各种法制宣传,特别是人民法庭撤并后,财政未给付专项的巡回办案经费,巡回办案往往难以保证,导致农村地区诉讼难、寻求法律帮助难。
(二)农村法制不健全制约服务三农工作。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及各级政府对农村扶持政策的落实,大量的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纠纷涌现,如土地承包、林权、集体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纠纷。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承包纠纷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为审理土地承包、流转、集体收益分配等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仍然存在有些问题是否属于人民法院管辖没有明确规定,如农村房屋的拆迁、安置纠纷等。目前,这些案件只有参照适用针对国有土地拆迁、安置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而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拆迁、安置的规范性文件尚无规定。
(三)农村村民法制意识不强制约服务三农工作。大多数地区的农村村民,由于法制意识不强等原因,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要么怨天尤人,自认倒霉;要么搞家族主义,人多势众;要么一味蛮干,不惜铤而走险,或者是采取“私了”的办法,一般不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如农村经常遇到的农民工追讨工资、种子问题、债务纠纷、征地拆迁等矛盾纠纷,不去寻找法律途径,反而去上访即属此类情况。
三、基层法院提高服务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涉农案件的审理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司法保障。一是加强农村土地承包、转包、征用、租赁农副产品购销等案件的审理,稳定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条件,保护各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保障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积极慎重地化解农村各类民间纠纷,尤其是房屋、宅基地使用,以及婚姻家庭、继承、赡养纠纷等案件,维护农民之间和谐、和睦的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三是妥善处理涉及农民工权益纠纷,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依法快审、快结、快执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劳务纠纷和工伤赔偿纠纷等案件,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
(二)进一步创新审判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一是突出重点,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加大力度审理和执行好农村借贷纠纷,农田通路、排水等相邻纠纷案件,尽快排除农村生产耕种中的障碍。二是加强农村地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坚持对失足青少年进行回访和帮教,依法妥善处理涉及农村地区未成年人权益的抚养费、婚姻家庭纠纷等案件,进一步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依法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充分保障未成年人享受教育的权利。三是树立“法律优先、参考政策”意识,在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时,以党的农业农村工作政策精神为指导,结合民法基本原则公正、高效地裁决、解决各类涉农矛盾纠纷。
(三)进一步强化调解意识,及时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一是充分发挥诉讼调解程序简便、速度快捷、不伤和气、履行率高等优点,注重发挥人民陪审员、案件代理人、当事人亲属的作用,把调解原则贯穿于庭前、庭审、庭后全过程,不拘形式与时间,建立双休日、夜间法庭,进行电话、面对面、背对背等多种方式调解,实现调解工作在调解理念、程序、时间和方法上的新突破,切实做到案结诉息。二是构建以司法为主导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健全由政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村基层组织等部门组成的矛盾纠纷调解网络,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与衔接,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实现解决纠纷方式的多元化。三是做好司法服务延伸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在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针对审判工作中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积极主动地向地方党委、政府和村支部、村委会以及有关涉农部门提出司法建议,促进他们改进工作、完善制度。此外,基层法院特别是人民法庭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农村的普法教育,坚持送法下乡,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四)进一步优化农民诉讼环境,努力减轻农民诉累。当前农民由于受文化层次、法律素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诉讼的程序、规则比较陌生,农民群众往往不懂得利用法律的手段来及时有效地保护自身合法利益。为及时将农村纠纷引入法律解决的渠道,人民法法院应积极推行便民诉讼措施,不断降低诉讼门槛。一是要便利诉讼。建立完善导诉制度、诉讼风险告知制度、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制度等,努力实现诉讼便民化、快捷化,使当事人更加理性、更加充分地行使好诉讼权利。二是要对弱势群体加大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力度。目前农村地区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健全,因疾病、天灾、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的贫困农民仍大量存在。对于这部分弱势群体,尤其是要求赡养的老人、请求抚育的孩子和追索报酬的农民,确有困难的时,依法减、缓、免交诉讼费,真正让农民打得起官司、打得赢官司。三是坚持下乡巡回办案。对行动不便、交通不便的当事人,大力推行“法庭到村组、法官进农家”巡回办案活动,在农忙季节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灵活安排开庭时间,利用早中晚时间到案发地开庭、调查,尽量减少农村当事人往返奔波,以缩短法庭与农村的地理距离,有效拉近法官与群众的心理距离。
第4篇 2023年农村基层调研报告
村民自治的实质是在村民中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我们主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归纳分析,发现我省村民自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村民自治现状与问题
(一)村民选举普遍性低,公正性较差
调查表明,对选举持积极态度的样本仅占合格样本(指1299份村民样本,下同)的53%,参加过最近一次选举的村民也只占被调查对象的70.7%。更突出的问题是:投票方式是逐户收选票,使得这种低普遍性的村民选举带有“暗箱操作”的可能;认为选举前上级打招呼和村党支部指定候选人的样本占31.4%;认为私下做工作和贿选的样本占23.4%;认为宗族势力干扰村民选举的样本占5.1%。这些因素显然会影响村民选举的公正性,影响村民对选举的态度,从而导致村民选举的普遍性降低。
(二)村民民主监督意识不高,对村务公开的信任度低
民主监督是实行村民自治的保障,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村务公开是民主监督的唯一平台。调查显示,完全知道村务公开的样本仅占35.3%,知道一点的占39.3%,令人遗憾的是竟然还有25.4%的人不知道村务公开,这个比率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经常去看村务公开栏的被调查村民有362人,占27.9%;有34.6%的人根本不去看或根本不知道有村务公开栏。同时,被调查村民对村务公开的理解比较狭隘,虽有65.6%的村民对村务公开感兴趣,但其中的70.3%仅对“村务账目”感兴趣。对村务公开内容完全相信的样本仅22.3%,有一点相信的36.9%。
(三)村民民主决策参与意识薄弱,决策者漠视民意
被调查村民只有不到50%愿向村干部反映自己的意见,72%认为村里的事情村民没有必要介入;仅有54.5%的村民认为村里的重要事情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调查表明,当村民意见和乡(镇)政府指示有矛盾时,有33.5%的村民样本和57.4%的村干部(村干部总样本204份,下同)认为应该按照乡(镇)政府的指示去做,74.9%的村民和78.4%的村干部样本都认为乡(镇)政府的指示应优先,而认为村民意见优先的村民样本和村干部分别只有27.6%和17.6%。另外有98.3%的村干部认为应把“完成乡政府布置的任务”放在首位,认为向乡(镇)政府反映村民意见非常重要的也只有30.4%。同时,有的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干预严重,无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随意撤换村委会干部。
二、改进我省村民自治的对策建议
为改进我省的村民自治,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贯彻《______村委会组织法》,改进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村务公开的操作者是村委会,到头来还是自己监督自己,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并不是最合理。为此,一方面要逐渐完善相关制度,通过制度促进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切合农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制度的本义进行实际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村民自治改革的关联面很大,尤其会涉及到相关的经济制度的改革。所以,村民自治制度的改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与农村工作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
(二)努力增强村民民主政治意识,完善村民委员会监督机制,我省村民对村务活动参与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民主政治意识薄弱,必须把提高村民民主政治意识,作为当前我省村民自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省以村务公开为核心内容的监督并未达到应有效果。由抽样调查可知,其原因除了村民的民主政治意识不强外,最主要的是“村官”及少数乡镇的领导层漠视民意。真正的监督应该是主动的,因此,必须完善村民代表会议等监督机构,构建更为有效的监督平台。
(三)推行“组合竞选制”,真正实观“村官民选”。好的选举制度必须保证自由意志表达、低干预、高参与以及使选举行为与人们的利益建立联系。目前全国农村在若干年的实践中,创造了“海选”制、和我省的“组合竞选”制筹方法,“组合竞选”先由村民小组推荐村委会主任及委员候选人,主任候选人从委员候选人中自主组合村委会竞选班子,报村选举委员会张榜公布,然后再经全村选民两轮差额选举产生村委会主任及委员。抽样调查数据间接证明,“组合竞选”出来的村委员会是相对优化的村班子,而且村民参与率也会相对提高。所以我认为,“组合竞选”是一种较好的村民选举制度。这种制度能有效地排除制度外干扰,能使村民充分表达意志,更有利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四个实质问题的落实,使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得到强化。
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按照州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县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进行了认真思考,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做法
(一)基层党组织设置情况
石屏县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严格坚持《党章》要求,以便于党员接受党组织领导、教育、管理和监督为准则,依据工作需要和党员数量,按照党员的生产、工作地和行政区划属地管理原则,合理设立基层党组织。*年末,中共石屏县委共设15个基层党委(工委),147个党总支,833个党支部,党员13148名,平均每个党支部有党员15名。其中,乡镇基层党委9个,党总支128个,党支部669个;机关单位党委6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109个;企业单位党总支3个,党支部64个;事业单位党总支4个,党支部74个。
(二)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石屏县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党建工作点。为加强对非公企业等新社会阶层党建工作领导,石屏县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途径,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一是向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上和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选派党建联络员,指导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帮助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二是在个体工商户比较集中的地区,按照党组织设置原则,在党员的生产和生活所在地,采取建立联合党支部的形式,设置个私经济协会党支部,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党员的教育管理。目前,全县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3个,全部为党支部,个私经济协会党支部1个;三是按照“五好五带头”目标要求,对后进党组织进行整顿。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重点,先后对43个后进党支部进行整顿,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基层党支部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县基层党组织设置更加合理,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逐步适应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效推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双带”作用,我县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活动新方式,不断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一是按照各地的经济产业优势,走“支部+协会”、“支部+协会+公司”、“党员+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党总支(支部)的领导下建立各种农产品民间协会。目前,全县共组建烤烟协会、青枣协会、甘蔗协会、竹编协会等10多类产业协会,并在会员之间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保障农户的权益,实现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化运作;二是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契机,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明确职责、量才定位的原则,在全县50岁以下的农村无职务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分别设置了经济发展、政策宣传、村务监督、技术服务、科技示范、环境卫生、治安管理、扶贫帮困、民事调解等多种岗位。目前,全县共有3024名党员参与设岗定责,占无职务党员的60.5%,使农村党员丢掉“无事牌”,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同时,在党员工作岗位上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岗位,共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1122个,以此来增强农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实行“云岭先锋”星级挂牌管理,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党员的有效机制。以“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为“五星”标准,明确考核评议内容、标准和方法,每年开展一次评星活动,对星级党员户实行动态管理。并把星级考核评定结果作为各类评先评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县共有6148户党员户参加评星,占农村党员户总数的85.37%,其中,“五星”级党员户855户,占13.91%。
(四)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
我县以“云岭先锋”工程和“三级联创”为载体,按照“五好五带头”和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一是在*年,在全县9个乡镇开展选民直接选举乡镇长试点工作,由选民直选选举产生乡镇长。在此基础上,xx年按照州委的统一安排,以乡镇党委换届为契机,对9个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进行直选,改变了“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把推荐权和选择权交给党员和群众,让选民和全体党员直接参与乡镇党政领导选举,把“四权”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党内民主;二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采取10人联名推荐和“海选”的方式,坚持“两推一选”,精心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参与面,选准和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三是建立村帐镇管的长效机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堵塞开支漏洞,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坚持村务、政务定期公开制度,增加村级债务管理的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建立健全“一事一议”制度,对所有的村集体大事均召开群众会或群众代表会共同协商决定,不搞“一言谈”和个人说了算,进一步扩大村民委员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
(五)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一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在坚持“两推一选”基础上,在部分村委会实行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委员交叉任职,充分体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解决班子人员分工重叠问题。在*年村级换届中,全县115个村(社区)党总支有43个村委会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占村党总支总数的37.39%;二是按照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提出的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以大中专毕业、退伍返乡人员为党员发展重点,着力培养农村后备干部,为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保障;三是坚持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采取党课教育、素质教育、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使每一位农村党员、干部都能熟练掌握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和种植技能,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县紧紧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在56个县级机关党总支(支部)与45个农村党支部间深入开展以“四村”建设为主体的“支部共建、党员互帮、永葆先进、建设小康”活动,以支部为龙头、党员为骨干,带领、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推进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和谐村建设。建立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了机关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党员长期保持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实施县级部门挂钩“云岭先锋”工程党建联系点和先进性教育党建联系点制度,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云岭先锋”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定期深入到挂钩联系点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挂钩联系点开展党建工作,把挂钩联系点建成“云岭先锋”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三是实行困难党员互助金制度。*年,哨冲镇实施党员互助金取得成功后,在全县各基层党委(工委)中进行推广,各基层党委结合实际,在农村党员、在职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中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困难党员互助金,用于对困难党员帮扶救济、看望生病老党员、慰问病故老党员家属和重大节庆日对困难老党员进行慰问。以互助的形式帮助困难老党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强老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目前,全县9个基层党委(工委)设立了党员互助金,共筹集互助资金6.2万元。
四是制定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党员定额补助制度。*年10月牛街镇党委出台措施,对农村无固定收入、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党员实行生活定额补助,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扩大对农村困难党员的补助面,同年第四季度,在全县9个乡镇党委全面推广实施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党员定补制度,对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老党员每人每月给予20元补助,年补助困难老党员1600多人,占农村老党员总数的50%以上,补助资金近40万元,使农村老党员能够安度晚年,充分体现党组织对老党员的关怀。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薄弱,党建工作经费难以保证。*年,全县共有136家非公有制企业,其中,建立党组织的13家,占9.6%,大部分非公企业属于季节性生产企业,企业职工大部分为当地农民,党员流动性大,党员组织关系不顺,给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带来不便。
二是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年末,全县35岁以下的党员2890名,占党员总数的21.98%,而60岁以上老党员3644名,占党员总数的27.7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1847名,占党员总数的14.05%,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党员8773名,占党员总数的66.73%。从总体上看,全县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稍显偏大,总体素质不高,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党加大对农村老党员的关心和支持,建立健全各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救济制度,像对农村老党员实行按月定额补助制度落实执行等,增强了农村干部、群众入党的愿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新发展的党员中农村党员占多数,*年新发展的443名党员中,仅农村党员就有379名,占新发展党员的85.55%。
三是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不强。据统计,仅异龙镇25个行政村,负债的村就有 12 个,占行政村总数的 48 %,负债总额为269万元,负债面大,负债数额大。
四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不强,存在软弱涣散现象,形不成坚强的领导核心。部分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关系处理不当,工作职责不明确,一部分村党总支事无巨细统包统揽,不注重发挥村委会的作用;而一部分村委会干部又片面认为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以村民自治说了算,事事包揽,未体现村党总支的领导地位。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着力点
(一)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方法,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按照“扩大履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研究,从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出发,研究、制定和完善各类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体现成效的工作评价体系和责任落实体系,把基层党建工作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继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国有、集体、私营企业党组织和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对传统领域的领导
,同时大力开拓新领域党组织建设。比如,在城市社区,要围绕服务群众这一重点,在完善党组织自身功能的基础上,切实形成有利于整合资源、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明确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合理设置党组织,探索开展党的活动的方式方法和工作规律;在流动人员中党员比较集中、发展比较稳定的“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在社会团体中介组织,要确定科学有效的党建管理体制,加大组建力度,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形成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发展要求的基层党组织构架。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求,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制定村“两委”工作规范,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明确村“两委”职能,强化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障。继续加强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的教育整顿,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按照“三培养”的要求,加强班子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养,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培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觉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村党支部中的主心骨作用。
(三)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关键是集体经济要有实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必须强化对“发展”这一第一要务的认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村级土地、矿产、河流等资源优势,不断开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基础的发展环境,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指引、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等具体措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好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强化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真正为民排忧解难。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重点落实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积累制度和财务制度,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加强村级集体生产增值,逐步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改善党员结构。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坚持发展党员“十六”方针,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以农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返乡青年为重点对象,重视在优秀青年、优秀妇女、高知识群体和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党员年龄、文化结构。
关于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们刘家店镇现有机关工会1个,企业工会11个,新型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工会9个,共有工会组织21个今年8月,我们以全面把握全镇各级工会经审工作动态现状,科学的推动镇域各级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日益规范为宗旨,对全镇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情况进行了现状调研。调研的结果表明,全镇各级工会组织经审工作基础稳固,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规范创新的措施,突出发挥作用。
一、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的“四个基础”不断增强。
通过对镇域内的北京敬业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实力得机电有限公司,北京鑫利源等11个企业工会经审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分析表明,全镇多数企业工会经审工作初步形成了“四个基础建设”不断增强。
(一)、经审组织基础不断增强。从对镇域内11个企业工会经审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的情况来看,均按照全总、市总和区总工会的要求,在工会换届选举时,坚持经审会与同级工会委员会同时考察、同时报批、同时选举,注重选配具有专业职称的人员兼任经审员,积极组织经审员参加上级工会及其他有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11个企业工会中,经审组建率达100%。在所调研的单位中,基层基层工会经审组织建设情况大至为三种模式,一是1个机关工会,成立经费审查委员会,配备兼职经审员为1至3人。二是11个企业工会,选举产生了1名经审员,负责日常具体事务。这些单位经审组织健全,人员配备到位。三是9个新型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工会,因为没有独立的经费来源,只选举产生一名经审员,负责具体经审工作,为推动工会经审工作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经审环境基础不断增强。通过加强工会经审组织建设,把经审工作与修改后的《工会法》及其他制度文件一起发到到基层,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同其他业务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等多种方法,得到了镇党委、镇政府的重视,切实研究解决经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认真贯彻落实全总《关于加强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从机构设置、人员落实、经费保障等各方面为经审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生活环境。
(三)、经审制度基础不断增强。健立完善审查监督机制。在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单位都制定了《关于贯彻〈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的意见》、《关于对下级工会经费审计监督办法》、《关于对计提拨解工会经费实施审查审计监督的规定》、《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议事规则》、《工会经审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经审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工会经审工作信息制度》、《经审人员学习制度》,并对各项制度进行广泛的宣传,逐步落实,通过各项制度的健全完善来规范工会经审工作,促进工会经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经审效能基础不断增强。提高经审监督效能。一是开展同级审查审计,坚持每年或半年对本级工会经费预决算进行审查。二是对重大事项,如工会文体活动、职工度假,购置电脑,电视等固定资产和大额资金的运行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积极催缴拨解就、上解经费入库。三是是开展对送温暖物资等专项审计,确保专项资金用于困难职工身上,保障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各种审计项目的开展,促进了工会经费的增收,促进各级工会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带动基层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急需解决的“三个难题”不容忽视。
通过调研和我们平常掌握的情况分析,全镇各级工会组织经审工作还存在着三个方面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经审机构形同虚设,经审工作难以开展。部分基层单位建立工会组织及经审组织目的只为完成任务,至于组织建立后如何完善制度,对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发挥作用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经审工作难以开展。
(二)、经审人员形同虚设,经审工作难以开展。包括镇乡街道一级工会组织在内的基层工会经审机构都是以“一人多职”的方式设置配备,经审人员兼职过多,精力有限,难以开展经审工作;少数工会经审人员不具备会计、审计等专业技能,对国家和工会财经法规制度不熟悉,业务素质较低,难以胜任审计工作;个别经审人员特别是中、小企业经审人员对经审工作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积极主动性差,难以做好经审工作。
(三)、经审效能形同虚设,经审工作难以开展。审查审计程序不够规范完善,以审查代替审计的情况带有一定普遍性;审计方式方法、内容单一,审计监督流于形式,审计质量较低;对审计结论意见的整改落实力度不够,制约了审计监督、服务职能的全面履行和发挥。同时在基层工会还存在审查审计工作开展缺乏基础,无对象可审的情况。比如职工人数少、工会经费少的单位及部分非公企业工会,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工会经费由企业财务管理,无专户,审计工作无对象,无资料,经审工作无从谈起,没有着落。
三、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应该完善“四个建设”。
通过对全镇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今后做好我镇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应该进一步完善“四个建设”。
(一)、完善经审工作机构建设。借着北京市工会工作会议的“东风”,抓住组建镇、乡、街道联合工会工作机遇,继续抓好新建工会组织及工会组织换届时经审组织的健全完善;抓好经审人员的配备,把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有责任心的工会会员选调到经审部门,依据市级以上党政部门,工会组织的相关政策,配备专职工会经审干部,落实政治和经济待遇,定编定职岗定责,严格考核,责权利奖惩兑现。规范经审干部的培训,通过举办专业知识培训、以会代训、参加上级举办的审计干部后续教育培训班等灵活多样的业务培训方式提高经审干部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新水平。
(二)、完善经审工作制度建设。认真抓好工会经审工作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加大对农村基层工会经审工作考核力度,将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向基层工会延伸,使基层工会经审工作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经审人员素质提高以及审查审计职责的全面履行上逐步规范和完善,建立经审监督的长效机制,推动经审工作持久深入的开展,确保经审监督职能的正常履行。建立完善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控制防范审计风险。制定审计程序、文书方面的规定,制定审计操作规程,对审计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合规、内容完整、方法恰当,推动工会审计程序和文书规范,制定审计质量控制规定,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审计质量效率。
(三)、完善经审工作效能建设。审计是经审工作的根本,要按制度规定开展审计工作,规范物资管理、服务大局的角度全面履行审查审计职能,进一步扩大审计的工作面,拓宽审计内容,加大跟踪检查力度,促进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到位。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不符合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农村基层工会财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计拨审计,找出经费收缴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经费收缴率;通过对工会经费使用情况方向、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审计,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经费多为会员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促进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党风廉政建设。
(四)、完善经审工作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情况调研,加强理论调研,及时发现经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措施和对策。通过调研,及时发现亮点,帮助好的单位总结经验,用以指导和带动面上工作,帮助较差的单位找出差距,督促改进提高,进一步明确新形势工会经审工作的重点和任务,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研究探索新的审计机制,确保各项审计监督任务的落实,为促进工会工作的健康发展,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赢得各级党政部门,工会组织领导及全社会的关注支持和帮助,争创农村基层工会组织经审工作一流佳绩。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几年,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干部作风得到较大改进,班子战斗力得到加强,党员干部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著。但按照“xxxx”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值得重视,并尽快解决。
一、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一是文化底子薄。与其他农民基本处在同一层次,并不具备文化上的群体优势,无法担当引导农村文化潮流的重任。二是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强,对市场经济缺乏实践与研究,导致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农村党员干部真正掌握实用技术的人不多。且存在技术不精,学用脱节的情况;从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上看,农村党员干部存在市场行情不清,市场经验有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小,闯荡市场的勇气不足等问题。三是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一些农村党员干部不懂科技,不了解市场,不善经营,影响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在用人上也存在偏差,一些热心为群众办事的种、养、加、销“能人”往往排斥在用人视野之外,
而所用的人不少缺乏为群众办事的能力。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比较低一些村集体经济总是发展不起来,缺乏搞好服务的物质基础。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村收入减少,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不少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层次不高,只满足于收取税费和抓计划生育工作;只想着应付上面的各项检查;只要求信访不出事,少为上级惹麻烦,对如何发展经济想得少,加上本领不强,服务质量比较低,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更少。
3、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科技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太好
农村党员干部应当是科技致富的示范者,接受新知识、传播新技术的带头人。但是从目前看,农村党员干部通过各种途径自己致富的明显偏少,有的甚至处在相对贫困线和绝对贫困线以下,成为组织的救济对象。从农村党员干部致富的途径上来看,真正通过调整结构致富、科技种养致富、流通致富、办企业致富的并不多,致富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市场含量偏低。由于很多党员干部没有致富,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没有起到照亮一片,带动一村的作用。加上外出党员较多,由于管理跟不上,他们难以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4、税费改革后,农村无职党员的增多,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我县税费改革后,通过精简村组干部,农村无职党员增多,农村无职党员存在的问题:一是素质不高。在农村无职党员中,他们文化素质低,先进思想、先进科技、先进实用技术在农村无职党员身上严重缺乏。二是觉悟上有差距。农村无职党员不能较好地处理公与私、亲与疏、上与下的关系。有的农村无职党员只埋头经营自己的“责任田”,对集体经济不热心、不参与;在开展党员“联户带创”活动时,一些无职党员只愿与亲戚邻里结成帮带,对组织上分配的非亲非故的帮带对象,感情上不投入,工作上不卖力;一些党员从村组干部岗位上卸职后,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有的拒办移交手续,有的损坏在任干部形象,挑拨班子成员矛盾,有的甚至干扰民主选举等,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1、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
一是精心选好农村党支部书记。要选拔那些有理想、政治素质高、能很好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
3、公、热心为群众办事,具有带领群众致富本领的优秀党员。选任渠道要宽,从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导向看,必须突破地域界限和身份限制。二是配好、配强党支部成员。按一定比例,配备老、中、青年,做到结构合理,在支部班子成员中应根据各人的能力、特长来合理分工,合理利用,做到用其所长。三是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后备队伍的建设。要着眼于村级组织建设的长远需要,及早发现苗子,重点加以培养。特别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经营管理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以及外
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纳入视野,加以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四是根据税费改革后农村无职党员增多的实际,根据农村工作需要的党员的特长,设置小型的如普法民调、致富示范、市场信息、村务监督等党小组,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
2、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以“xxxx”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同
4、时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学习教育的内容上,既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章、“xxxx”重要思想,又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重强化他们的科技致富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学习形式上,可采取召开党员大会、开展民主评议、组织实用技术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进一步严格党内生活,坚持和健全党组织活动制度,加强目标管理,引导农村党员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促进农村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提高基层工作水平
现在农村工作难度大,干群关系难沟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老的方法不管用,新的方法不会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改变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一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的热潮,提高政策理论水
平;二是
5、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以适应法制化社会的需要,通过了解法律法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是以扎实的作风示范群众,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帮助企业增效益,帮助群众增收入,大力开展党员“联户带创”活动,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村务、财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强化对干部的监督和约束,营造廉政为民的良好氛围。
4、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深层次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根本上讲,发展农村经济是治本之策。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收入减少,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压力增大,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要有比任何时候都强的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发展为主题,找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着力点,千方百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服务支持,带领农民群众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只有这样,农村基层组织才会有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才能从深层次上解决农村党员存在的问题。
第5篇 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要求,近日,县委安排县委办公室、纪委、组织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本次调研共涉及12个乡镇,48个村,经过二个多月的集中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现状
**县是一个拥有98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下辖16个乡镇,现有农民党员2万名,全县共有1909个基层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002个。近几年来,县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先后开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三年整顿、村级规范化建设和“三级联创”等活动。以党建促经济,使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但是,经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向深层次的推进和新旧体制的转换,长期形成的一些矛盾近几年逐渐暴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一)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下降,优秀的“两委”班子难产生。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县现有村干部4900人,且大多是年龄偏大和家中有拖累或没有什么特长的人,35岁以下的只占三分之一左右,36—50岁的占到60%以上,个别地方的村支部书记已达64岁,仍无合适人选接班,造成了农村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一方面,由于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75%以上的村干部工资不能当年全部兑现,工资待遇低,外出打工比在家当干部挣钱多,致使农村里年轻有为的“能人”,经济意识强于政治意识,个人意识强于团队意识,外出打工闯天下意识强于留守本土务农意识。另一方面,村干部的“官位”不大,工作量却不轻。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在农村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由于广大农民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具体工作中村干部难免会吃亏受气,所以造成了“能人不愿当干部,当干部的没能人”的现如,即使有些人勉为其难当了村干部也不安心,如郑城镇上小峪村支部书记一年最多写过5次辞职书,有的甚至不辞而别长年外出打工经商,基本上是“矬子里面选将军,选来选去难称心”。据调查了解,因工作压力大或工资收入低而辞职不干或外出打工经商的村干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还有的村是几名党员轮流坐庄当干部,“不是张三就是王五,谁当干部都不服”,甚至相互拆台,搞对立。由于党员干部难培养、难选拔,致使这些村里的工作比较被动,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发挥较差,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第6篇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查报告
一、我县村级班子建设的基本情况
二、当前农村基层班子建设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第一,个别乡镇对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重视不够。有的乡镇只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使基层班子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忽视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忽视对基层干部和党员管理与教育,不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与发展。有的村甚至近10年没有发展一名党员和后备干部,组织生活基本没有正常开展。
第二,缺乏健全的村级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党委、政府对于村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上缺乏完善健全的工作机制。靠家族、帮派势力当选村干部的现象仍然存在,那些觉悟高、观念新、能力强,善于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优秀人才难以被选拔到村级班子领导岗位上来。有的乡镇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抓得不力,资金和精力投入不够,村干部出现思想问题时,主要采取调整的办法而很少采取教育的办法解决,客观上难以建起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第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弱化。据调查,安化县8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6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几乎是空白,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少。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三提五统等收费项目取消,乡(镇)、村两级财力进一步减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条件受限。群众长期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导致不少村班子软弱涣散,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
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重视和领导。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和指导。要认真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乡镇党委的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党委成员要齐心协力抓。二是出台有关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县委要根据上级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关优惠政策,特别是鼓励村干部建功立业的倾斜性政策,吸引优秀年青人才从事村干部工作。三是营造有利于村干部工作的良好环境。乡镇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村干部的工作,执纪执法部门要强化措施,确保村干部正当权益不受侵害,新闻媒体要加大村干部的正面宣传,在全社会推介一批优秀村干部典型。市县乡三级建立定期评比表彰先进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机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二,健全村干部选任机制,致力提高队伍素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通过全面推行村支部两推一选的办法,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村级班子,并有重点地进行帮带、培养。一是把好政治素质关。要把那些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二是优化队伍结构。要围绕支书这个主角优化群体结构,配好支部班子,选好行政班子。村干部队伍要形成以40岁左右、初中以上文化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每个村级班子至少配备1名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人。三是拓宽村干部的选配渠道。既要注重在致富能手、复员军人、回乡知青中选配,又要动员在外打工或经商的能人返乡任职,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国家干部下派任村干部与从回乡下岗职工中选配村干部的用人机制,使村干部的来源渠道不断扩大。四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重点是培养有一定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和外出打工返乡的优秀青年在农村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村的干部储备人才。要注重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选送他们接受各种职业和专业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能够使用的,尽快进入村干部实职岗位。
第三,创新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教育和管理。一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级干部的岗位责任制、村级组织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村级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建立考勤、考绩、考察、考评、学习、请假、会议、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方面的制度,进一步强化村级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建立培训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县乡党校主阵地的优势,强化在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县委党校要分期分批次对村主头进行理论培训,乡镇党校每年对村四头培训2次以上,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同时,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选树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村级干部典型,发挥示范、辐射、教育、带动作用。充分运用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建立起来的经常性教育机制,强化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三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强化经济监督,由上级党委组成专门班子,坚持每年对各村财务开支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更好地实施对权力的配置和限制。建立上级党委和基层干部谈话制度。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增强工作透明度。搞好考察和民主评议。全面掌握干部的真实情况,对评议中得不到群众满意和拥护的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
第四,提高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建设责权利统一的村级班子。实行倾斜政策,在政治待遇上给予适当的考虑,经济待遇上给予必要保障,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稳定基层干部队伍。一是提高和落实村干部的报酬。根据我县现阶段村干部所承担的工作量和误工情况,结合当地农民经济收入水平,村支书的基本工资标准可确定在3600元左右,村主任则按支书基本工资标准的90%、村文书和计生专干按支书基本工资标准的80%确定。村支书、村主任、村文书和村计生专干的报酬要继续实行乡镇统筹统发制。对那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当年工作报酬无能力兑现的村,要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当中纳入财政预算,以确保贫困村的村干部待遇的落实。同时,适当精简村干部队伍职数,按1000人以上的村,保留村干部4-5人,1000人以下的村,村干部3-4人的标准核定村干部职数。二是建立村干部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村干部要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对特别突出的村干部,可破格提拔为乡镇领导或录入乡镇公务员序列。对年龄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任村支书、主任三年以上的,允许参加公务员考试。全县每年拿出3-5个专项名额来解决村干部的录用问题。三是解决卸任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县里建立卸任村干部补贴基金。对卸任村干部要根据任职长短给予适当的补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村干部感到有奔图,有保障。
第五,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村级班子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物质基础。结合县委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合理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管好现有集体经济,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缓解村级经济困难。因地制宜发展新的集体经济,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在选择发展路子上,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村级的土地、矿产、水能、茶园等资源,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地方特色。采取以资源引资金、以产权引客商等办法,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多种形式。继续采取项目合作、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交流等措施,实行经济上支持、思路上拓宽与政策上倾斜并重。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村级经济工作的领导。帮助搞好经济管理和发展规划,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要统筹规划,重点扶持,上下结合,分批突破,做到一村一策,切实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7篇 农村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关精神,漆河镇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严格对全镇基层组织进行督促检查和分类指导,并确定黄婆店村为党建示范点,重点进行后盾扶持。现以黄婆店村为例,采取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农村基层组织党建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黄婆店村位于桃源县东北部,漆河镇以东。由原黄婆店村、白家溶村、高碑村、封火溶村合并而成,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58亩。辖38个村民小组,1214户,总人口5200人,其中农业人口4123人。该村是远近闻名的油茶、柑橘大村,爆米花、红薯片等农副产品畅销常德。省道306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现有党员144人,其中男性党员132人,女性党员12人;高中及以上学历34人,高中以下学历110人;50岁以下31人,50岁及以上113人。
二、党建工作特色
(一)抓班子建设,取得成果显著
近年来,黄婆店村党支部注重抓班子建设,充分利用支部会、座谈会、培训会等形式加强党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培养班子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班子驾驭全局、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3年,黄婆店村遭遇严重的旱情,村党支部火速动员,日以继夜奋战在抗旱一线,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程度地挽回了损失,再一次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经过多年努力,群众对该村班子的信任程度进一步提高,党群关系进一步和谐融洽,社会风气得到明显好转。
(二)抓队伍建设,先进典型突出
党员队伍建设方面,黄婆店村党支部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打造了一支“团结务实、思想解放、勇于创新、敢于吃苦、忠于组织、服务群众”的好队伍,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村支部书记钟广波,为人正直,心系百姓,为了群众诉求积极奔走,在2023年的抗旱中连续六天六夜留守在最前线,被群众亲切地称呼为“不眠支书”。共产党员徐建湘,身患癌症,历经多次手术,不屈不饶坚持种植富硒柑橘300余亩,年产销达80万斤,成为全县闻名的科技致富能手。流动党员白新平,自2023年底担任该村挂职支委以来,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主动向村民提供就业信息,成功介绍3人赴长沙工作。
(三)抓党员教育,坚持学以致用
黄婆店村党支部注重党员教育,远教工作一直稳居全镇前列,教育场地硬件设备齐全,每月按时开展集体学习与个性化学习,并且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村支两委实现了电子化办公。该村远教操作员李志锋,尽管已经 岁,但是对学好电脑操作有着执着的热情,熟练掌握了word、excel、打印、扫描、照相等技能,坚持使用qq、邮箱向镇党政办进行工作汇报,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时间成本与交通成本。二是有效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学习,黄婆店村对1500多亩老化茶园进行了改造,种植优质杂交油茶14万多株,建立省油茶示范基地、油茶专业合作社。努力做大家庭式农副产品加工,使该村畅销常德地区的爆米花、红薯片,形成规模,做出品牌,打出名声。目前该村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参与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四)抓民生工程,真诚为民服务
多年来,黄婆店村一班人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完成了系列民生工程建设:完成公路硬化9.4公里,贯穿13个村民小组,所有组级公路均已得到修整,铺上青岩卵石;400多亩耕地通过田园化整改,机耕道,排、给水等配套设施一应齐全,将1000多亩纳入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5000多米灌溉主沟渠得以硬化,2000多米渠道进行了清淤整修;有线电视、广播、网络已覆盖全村,农家书屋、远教活动、文化共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的开展,村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黄婆店村一班人的努力下,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作用发挥越来越突出,但在党建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也是农村基层组织党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党员结构不平衡问题凸显。
目前,漆河镇农村基层组织的党员在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比例失衡的现象凸显。以黄婆店村为例,全村共有党员144人,女性党员只占8.33%,50岁及以上党员人数达到78.47%,高中及以上党员人数只有23.61%,充分说明女性党员、年轻党员、高学历党员的比例过低,支部党员年龄大。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形势新机制的工作发展要求。
(二)村级后备干部人选匮乏。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观念日益更新,许多中青年党员和群众外出寻找发展机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大量高学历的年轻党员外出务工。再加上村党务干部待遇偏低、影响工作热情和作用发挥,导致年轻党员不愿做基层党的工作,造成农村基层党务干部后继乏人。
(三)不良民俗风气迅速蔓延。
眼下,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摆阔气,铺张浪费、比排场的攀比之风在农村有愈演愈烈之势。宴请的名目不断翻新,已由以往的婚丧嫁娶延伸到孩子满月、老人过生日、参军入伍、金榜题名、以及盖房上梁、喜迁新居等,所上礼金也在不断刷新,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党员也加入了这个队伍,造成了不良影响,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四、农村基层组织党建工作的探索途径
(一)严格把好“选人用人”关,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
选拔和培养基层组织负责人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把好农村“两委”换届关,切实把换届工作做细、做实,提高换届选举的质量,加强考察监督,选拔高素质党员进入干部队伍。二是建立与完善末位淘汰制度,适时地对工作没有起色的村级支部书记进行调整,做到能者居其位。三是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落实待遇,完善奖励机制,做好培训,逐渐使大学生“村官”成为村级支部后备干部队伍主要力量。
(二)树立全局意识,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齐抓互促
只有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解决发展问题,才能提高其执行力。一是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交通优势,建立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第三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二是调整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能带动农业的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确保上一个项目,带一方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
(三)规范村级工作运行机制,提升公信力与向心力
积极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村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是提高村级党组织权威性,增强向心力的根本举措。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切实做到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夯实村级党组织权威基础。二是农村财务工作透明化,实现农村工作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尤其是对土地征用补偿分配、村集体债权债务、种粮补贴、退耕还林款物兑现,以及国家其他补贴等情况及时公开,真正让群众放心,促使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团结在党支部的旗帜下,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来,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幸福家园。
(四)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加强培训力度。进一步充分发挥农广校、农函大的作用,组织村主职干部参加各种类型的学历培训,并建立村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将培训情况纳入村级年度目标考核范畴。二是创新教育培训形式。要充分考虑农村党员的学习需求,精心选择培训内容,通过邀请科技、农业、畜牧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巡回指导,聘请高等院校专家到农村种养基地手把手传授,组织村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做到理论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8篇 2023年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党的xx大提出了“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改进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载体,根据市委组织部有关文件要求,我们就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状
我县有基层党(工)委23个,其中:部门党委11个,镇党委10个,“两新”组织党工委2个,村级党组织242个,社区15个。全县共有党总支23个,党支部597个,党员12320人,其中农村党员6385人,社区党员191人,女党员1906人,占总数的15.5%,45岁以上党员占50.8%,中专以下学历达72%。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坚持把“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作为总体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素质,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水平有了新提升。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宗旨教育,坚持干部日常教育和专题培训相结合、县域教育资源和区外培训相结合,形成了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注重实效的干部培训格局,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了服务观念。注重党员干部廉政建设,以县委党校为主要办学基地,发挥渭华起义旧址和华山监狱作用,建立了华县干部教育基地和警示教育基地,有效提升了干部廉政水平。提升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通过建立苏州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山东潍坊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有针对性的组织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和镇、村组干部到江苏、山东潍坊接受解放思想、发展经济、农业产业化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开拓了党员干部视野,增强了致富带富能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打破党员终身制,推行了党员定期量化考核登记工作,将不合格党员清理出了党组织,规范党员发展工作,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杜绝了违规发展和不按程序发展党员现象,有效地增强了党员的党性意识,纯洁了党员队伍。
(二)打基础,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方式有了新举措。一是创新服务方式,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实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周到的服务;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了村级事务的决策程序,理顺了两委关系,推进了基层民主。二是激发党员干部的服务活力,努力提高村干部的生活补贴,还推行了“一定一考六”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提高了村干部待遇。对符合条件的离任村干部发放生活补助,定期进行体检,逢年过节还对其进行慰问,让村干部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有力地调动了其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巩固服务群众的组织基础,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力度,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强化了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使我县村级活动场所实现了全覆盖,夯实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基础。
(三)重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职能有了新转变。一是大力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建立了领导包联、部门包村、干部帮扶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并要求县、镇、村三级组织根据分类建档情况对各级工作任务进行倒排,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升级晋档的目标、任务、对象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工作的开展。二是注重示范带动作用,适时对我县法院原刑事审判庭庭长王兴民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发掘,对王兴民先进事迹通过巡回报告、制作宣传片等方式进行宣传片,丰富了我县创先争优活动的内容,使之成为我县乃至全市党员干部中的一面旗帜。三是继续深入开展“双联双争”主题党建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已累计为所帮扶村争取资金1200多万元,硬化巷道路及生产路13400多米,打井100多口,有效改变了村子的贫困面貌,有力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抓机制,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效能有了新突破。建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长效机制,实行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工作制度,为全县30余名县级党员每人确定了一个镇,一个村作为党建联系点,推行“411”工作制度,统一配发了《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工作日志》,还确定了基层工作联络员。县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每季度对工作情况进行一次通报,每年进行一次交流汇报,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活力;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基层党委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述职制度,明确了党建述职的内容、形式,夯实了镇党委书记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在镇党委书记党建专项述职的基础上,还将此项工作延伸到部门党委和村组,真正做到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党建、评党建、比党建。强化督促考核,建立了“13612”的党建工作督促检查机制,每年年初县委组织部与各镇、各部门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并针对所分解的任务进行督查,还拿出一定的资金对党建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党委予以重奖,对排名靠后的通报批评,并将党建目标任务考核纳入年终责任制考核之中,促使党委书记都能切实履行职责,积极抓党建并抓出了成效。
(五)重实效,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有了新成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服务效能,有效推动的我县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群众致富的步伐加快了,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万元和6500元,增长15%和18.5%,首次突破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快速增长,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关口,达到215亿元,增长33.5%;招商引资获得重大突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50亿元;环境卫生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村容村貌整洁了,街道更加干净了;平安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村民知晓率极大提高,违法犯罪活动明显下降,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了;文化事业发展迅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村级全覆盖,一大批农家书屋和村级文化室投入使用,开展了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医疗条件得到改善,药品“三统一”工作全面推行,医护人员队伍得到充实和加强,公立医院改革连续三年走在全市前列,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进一步缓解。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9篇 2023最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乡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的安排,我与xx年4月7日至11日到乡中八里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大调研 大走访”,就中八里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打算进行了调研走访,现总结调研报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东八里村位于大马村乡东北部。全村共有311户,1267口人,6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1人,耕地面积1362亩,xx年人均收入4649元,在全乡是中等收入村庄。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1、党员基本情况:村设有1个农村党支部,村两室三间90平米,占地0.6亩,建于1983年9月,历经多次整修,现有围墙和大门,但办公条件相当简陋。农村党员有46名,其中妇女4名,占9%;55岁以上的30名,占65%;文盲、半文盲党员39名,占37%;高中及以上的9人占20%;困难党员8人,占17%;致富无门的3人,占6%;致富带头人8人,占17%。
2、农村党支部班子情况:村党支部委员总数为3人,村委委员数3人,都是55岁以上。
3、农村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情况:两委班子成员均能在自身致富上起一定的带头作用,能积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存在问题
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有些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2、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班子年龄结构老化。目前班子老化现象还比较严重,村党支部书记已经57多岁,村主任65岁,村委会计现已64岁,两委干部都在55岁以上。二是村级后备干部缺乏。村里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把眼光放在经济发展上,真正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三是农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直接外出做生意。
3、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
四、农村经济社会情况
村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优质粮食的种植面积可观,而且销路也很好,农民的收入来源也主要靠农业,养殖业发展不够。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迅速增加,劳务收入也成为农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医疗卫生方面,村1267口人,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加1242人,参与率是98%.明年计划全部参与。新农保应参保人数853人,实际参保819人,参保率96%。
五、热难点问题
1.农民对当前经济形式持乐观看法,在主导产业方面,对于优质蔬菜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希望政府帮助提供信息,找市场,减少农产品无销路的后顾之忧,为今后农业生产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在资金上,希望金融部门帮助农民解决小额贷款,缓解农民因生产资金不足制约生产发展的矛盾。
2. 科技作用得到广大农民认知,加强农村科教文化事业建设是农民所盼,据调查,农民对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有共同的认识。相信科学,渴望技术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但农民感到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少,学而所用和用而所学之间还存在差距和矛盾。看电视是农民获取科技知识的主要渠道,农业频道是农民最喜爱的节目。但农民反映“电视播放农业科技知识时间短,记不住,理解不透”。农民希望村里有个固定的学习场所,能有科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知识和技术。还应该多发放一些科技书籍和科普光盘,增加致富信息来源渠道。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科教文化事业的投入,普及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业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农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3. 在农村文化生活上,农民反映文化生活馈乏,在农村看电视是农民的唯一文化娱乐,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和扶持村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的建设,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4.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和社会风气有所好转,农民渴望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村农民对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总的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盛行,人情礼往给农民带来沉重负担,大有事主不愿办而不得不办,人情不愿随不得不随的趋势。
第10篇 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目前,根据___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基础。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
(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xx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xx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不容忽视。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后备干部平时大都忙于种植、养殖或务工、经商,只是到村里有中心任务时才抽上来从事村务工作。由于平时参与少,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工作中思路窄,办法少。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和退伍军人,接触农村实际不多,不能结合具体情况、从村情民意出发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发挥生力军的突出作用。半数以上后备干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受过培训的多以乡镇党委组织的政治培训为主,参加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不多,在农民致富中的“引领”作用不突出,在经济发展和村级各项工作中还不能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缺乏政治素质强和致富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和工作水平高的“双强双高”型后备干部。三是部分乡镇对后备干部的管理培训流于形式。有的仅有名单和档案,没有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后备干部只满足于有,而不着力于用,不在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导致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主观方面,一是部分乡镇党委在认识上有偏颇,不想去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各地普遍实行村委会直选的形势下,有少数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与村级直选的现实不吻合,培养了也不一定选上,费力大而成效小,不能从农村发展长远大计的角度出发去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仅把主要精力以及人力、物力重点放在经济工作上,从而放弃了抓发展关键、抓农村人才的主动权。二是个别村主要干部受思想水平和权力意识的局限,不愿培养后备干部。部分现任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从个人眼前利益出发,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有意无意地淡漠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三是少数村主要干部统率全村大局的能力不高,不敢选拔后备干部。有的担心选拔后备干部会引发年轻村组干部之间的矛盾,导致班子的不稳定,只好放着人才不用或不能有效使用,贻误了人才的成长。客观方面,一是村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面对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级工作包括结构调整、引进引办、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以及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征兵、民事调解、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繁重任务,村级负担重,压力大,令年轻人望而却步。二是村干部职位吸引力差。村干部报酬普遍不高,大部分村不能落实一般村干部的退养安置,不能解决其后顾之忧。个别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正常工作开展不起来,干部工资常年挂在帐上,导致状态低迷,成效不高,在群众中没有威信。三是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力量分散。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农村青年中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越来越多,不少村只留下一些老弱者“守摊”,后备干部人选缺乏。机制方面,不成熟,不定型。目前,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力度还不够,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少数乡镇党委及村党组织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缺乏机制制约,在培养上缺乏方式方法,在使用上缺乏上岗保障,致使队伍建设规划落不到实处。
三、对策及建议
面对新的形势和加快发展的任务,要着眼于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从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三个基础:更新思想观念、壮大村级收入、规范村级管理;做好文章:落实责任、增强吸引力、健全机制,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一)明确责任主体,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落实责任
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引起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重视。要从教育引导、典型宣传和示范带动入手,以紧密结合实际的理论知识、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和具体典型的说服力,使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为指导,认识到人才是发展的原动力,落实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从而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促进工作的开展。抓落实,就要明确责任。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明确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是具体责任人。这一责任自然包括干部队伍建设。乡镇党委要按照村干部一职一备的要求和年轻干部“四化”标准,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建工作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一是完善档案,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二是实行定期考察、动态管理,既要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村党组织要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具体抓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每年结合民主评议工作推出三名以上后备干部,指定专人培养,分配具体任务,严格管理考核,确保后备干部的质量和数量,促进村级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营造良好环境,在壮大村级收入的基础上增强吸引力
有稳定而雄厚的经济收入作基础,才有可能把村级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以生机蓬勃的事业吸引优秀青年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工作步骤,让青年人在壮大村级经济中唱主角,抓好引导、帮扶和激励,把越来越多的既有办事能力、又有良好品质的青年人吸引过来、汇聚起来。一是启动“创业工程”,把村级经济搞活。我市在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把经济发展指标作为评选“五个好”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主要标准。乡镇党委要结合各自实际,着力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团员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发家致富、实现理想不只是外出打工一条路。比如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搞活物业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等,使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走好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创造有利于后备干部成长的环境氛围。我市相公庄镇桑园村大胆启动村办企业改制,将8家集体企业全部改为民营企业,建起了120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形成了以金属颜料有限公司等4家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工业园为依托的大发展格局。村里的多数优秀青年在集体及私营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既经受了锻炼,也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如年轻的村委委员翟建龙就是从中脱颖而出的。全村工业总产值xx年达到3亿元,xx年可实现3.5亿元,成为全市经济首强村。二是启动“帮扶工程”,为村干部创业引好路。在这一方面,我市探索实行了农村党建特派员制度,并已取得初步成效。1277名党建特派员构筑起三级帮扶工作网络,25名市级领导干部下到22个乡镇驻村蹲点,310名市直部门下派干部派驻到109个后进村,942名乡镇党建特派员包驻全市908个行政村,强班子,抓发展,促稳定,形成了帮扶基层的强大合力。在帮扶主体上,采取市直部门帮、乡镇政府帮、经济强村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形式;在帮扶手段上,采取资金扶持、政策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帮扶等多种方式。一年来,三级党建工作队共帮扶贫困户327户,帮扶资金、物资计110万元,帮助修路、打井、改造电网的投资达到530万元,新建和扩建奶牛小区6个,引办项目5个,总投资100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后备干部的理论素养、科技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强更新的活力,从而加快了农村发展速度。三是保障财力支持,建立激励机制。要结合农村实际,给予村干部相应的经济待遇,以有效的形式保障其工资略高于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并健全村干部退养安置机制,解决其后顾之忧。今年,章丘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的暂行规定》,对村党组织书记从职责条件、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工资待遇、退养待遇等方面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由市财政承担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津贴,做到按月发放,持卡领取。并实行工资待遇最低保障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每人每月260元,村级收入不能予以保障的由乡镇(街道)财政予以支持。对于连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xx年以上或年满55岁的,按照一定程序办理退养手续,享受退休工资或养老保险待遇。这一举措,激发了村干部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市委下发了《关于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实行定额补助的通知》,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月补助100元,解放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月补助80元,确保他们能够老有所养,安度晚年,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从根本上为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充分保障,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青年党员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三)创新工作措施,在规范村级管理的基础上健全机制
规范选拔程序。一是扩大“选”的范围。按形势发展要求和班子实际需要,把致富能手、站所工作人员、复退军人、回乡学生、企业骨干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遴选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二是落实“推”的办法。我们提出了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两个基本条件和年龄40岁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两个参考条件,并指导基层组织根据班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发放表格或召开村民会议的形式,广纳意见,推出群众满意的后备干部。三是实行“考”的制度。通过考试确定人选,并通过日常跟踪考察、工作考核和急难险重任务考验,真正使敢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完善推选、公示、考核、使用“四步”选拔程序。多种方式培养。一是以乡镇党校为基地,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觉悟和驾驭村级工作的能力。二是以乡镇站所为基地,进行挂职培训,让村级后备干部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社会、参加实践,提高科技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三是以村级日常工作为阵地,主动交任务、压担子,为后备干部打造锻炼平台,加快成长步伐。四是建立培训基地,进行专项培训,强化后备干部的经济意识、发展意识,增加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增强创业本领。今年,我们根据形势发展要求,从村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情出发,建立了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章丘市农村干部培训基地,以6处示范基地作为现场教学示范点,从山东农业大学和知名企业聘请了6名科研人员,从市农业局、林业局和畜牧局聘请了16名科技人员定期从事技术指导和教学。现在的规模每期可培训200人。从前期培训的效果和反映看,在组织开展培训时,真正做到“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受到了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后备干部的欢迎。实行动态管理。不能将后备干部建档立卡后就束之高阁,不闻不问,杜绝后备干部队伍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健全了后备基本情况、实绩档案等基础资料,更注重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包括完成任务、建功立业、致富及帮带情况、外出管理等内容,把监督、管理贯穿于选人、育人、用人的各个环节。文祖镇以“注重公认、规范管理”的原则为指导,每年结合民主评议村干部,发动群众公开推荐后备干部,村支部严格考察、研究后确定人选,并报镇党委备案,每半年对村后备干部进行一次鉴定,一年一次考核,及时调整补充人员。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以乡镇为单位,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定期考察,坚持优胜劣汰,保持了后备干部队伍鲜活的生机。做好备用结合。要坚持递进培养的原则,建立备用结合制度。通过实践加强锻炼,使其逐步积累丰富的经验,尽快成熟起来,全面增长才干,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然后再按班子要求和各自特长,通过推荐和选举逐步走上两委干部岗位,形成村级干部合理的梯次结构。刁镇实行了村支书储备制度,制定选拔标准,履行群众推荐、党员大会通过、党委考察确定三项程序,落实了跟踪联系、参政议政、定期培训三项制度,今年换届后,“能人”书记已占到70%以上,增强了村干部队伍的整体力量。全市各乡镇党委、街道工委也正在探索实行“双培”机制,即把农民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和后备干部,把党员和后备干部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11篇 基层妇联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思考报告
基层妇联关于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思考报告范文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村夫妻分居、留守妇女不断增多等诸多问题。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镇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现状,为更好地帮扶农村留守妇女,xx县xx镇妇联深入村居,对13个行政村的部分留守妇女进行了走访,对留守妇女在经济建设、文明发展、社会管理、家庭和睦、子女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我镇共有人口有53489人,其中女性25674人,占比48%;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3156人,其中女性6947人,占比30%,留守妇女6850人,占全区女劳动力总数的33.5%。
从年龄结构上看,留守妇女主要分布在30—5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没有外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要在家抚养教育孩子、赡养老人,二是家中的种、养殖也需要她们在家维持。由于这部分农村妇女在文化程度方面都偏低,外出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只能选择留守家中,让丈夫外出赚钱养家。因此她们得身上承担着等诸多重任,不仅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而且在处理家族、家庭成员关系方面也起着核心作用,对社会稳定、经济建设也有着不可替代与忽略的作用。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部分留守妇女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1、家庭事务较繁琐,身体健康不乐观。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种养殖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务,不仅要照顾年迈的老人,还要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因此劳动强度较大,劳动时间较长,体力透支严重,造成其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但由于经济压力和家庭事务压力,在身体出现不舒服时,她们往往选择拖一拖,而没有去医院进行体检、治疗的意识。在蔷薇河村调查时发现:大部分留守妇女每人需要独立承担将近5亩地左右的农业生产、每天到板厂做工近八小时,还要照料1-2个老人,至少照顾一个孩子,她们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要起床,晚上近十点休息,一天没有一刻时间可以休息。过于忙碌的生活使得她们没有时间去注意自己的身体是否健康,只要不是生重病,一般就是到村卫生室拿点药,或是回家好好的睡一觉。
2、精神压力比较大,幸福指数不太高。尽管留守妇女为家庭作出了许多牺牲,但受到认可的程度不高,且丈夫长年在外,遇到事情往往无法及时的倾诉,既要操心孩子,又要担心在外丈夫的安全与忠诚,有的还会有流言蜚语流出,留守妇女精神负担明显严重,幸福指数不太高。主要表现:出现婚姻危机,一方面留守妇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长期分居的留守妇女因为丈夫长期在外打工,夫妻间缺乏沟通,双方相互猜疑,再加上精神空虚,易受到不良习俗的影响,由于自制力不强,还容易受到非善意的诱惑,导致感情危机;另一方面丈夫常年在外会有婚外情,从而导致婚姻危机。在调查中我们统计到近80%的留守妇女面临着巨大的生存的压力和心理压力。
3、婆媳关系不和谐,子女教育不到位。由于文化水平有限,自身素养不高,再加之经济压力,经常纠结于鸡毛蒜皮等小利益,因此农村婆媳关系大多处理不佳,尤其在丈夫不在家的情况下,婆媳之间没有调解人和传话人,沟通不畅导致婆媳关系更是难上加难。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例由于婆媳关系没有处理好导致家庭矛盾激化的现象,婆媳不讲话是正常现象,有的`甚至大打出手。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上,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见识不多,对孩子的关爱主要表现在吃饭穿衣上,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性教育则疏于监管,导致孩子对学习的认识不到位,出现厌学现象,辍学比例较高。
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村留守妇女成长,减少她们的精神压力和生存压力,带给她们更多的自信与快乐,我认为妇联作为妇女组织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成立农村留守妇女生产、生活互助组织,让留守妇女结成团队,实现互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劳动强度。
二是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留守妇女的致富技能、子女教育、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她们的个人能力,提升个人素质,以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三是鼓励她们多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汲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如参加文艺表演队,参加志愿者服务队,参加镇妇联定期组织的各种交流活动。
四是多组织像两癌筛查一样的免费体检,给农村留守妇女的健康保驾护航。
五是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留守妇女的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
除此以外,整个社会也应该行动起来,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部门合力,共同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如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建设,减轻农民的养老压力,出台农民工相关政策,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及落户问题,减少留守妇女与留守儿童的存在。
第12篇 关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我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基层党建重落实,组织工作的领导力明显提升。制定出台《颍上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022-2023年规划》和《中共颍上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建立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选派选聘工作、非公有制企业和社区党建联系点制度,县委每半年向全委会报告一次党建工作制度,县、乡党委书记与县直机关部门党组(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定期述职制度。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制度,量化考核标准和内容,并经常督促和重点检查。把党建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考察内容,作为评价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及时充实调整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职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夯实队伍抓党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明显提高。围绕发展选干部,着眼发展配班子,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党员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尤其选好配强“一把手”。采取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从退伍军人、“双培双带”示范带头人、村级后备干部和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党员中选拔,从现有村干部中选留等多种措施选配干部。2023年年初和2023年上半年,全面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村干部的文化、年龄等结构得到改善,能力素质明显提高。
认真执行发展党员“票决”、“预审”、“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把质量关;重视在致富能手、外出务工和回乡创业的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加强对建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建立学习培训长效机制,落实自学、督学、述学、评学、考学“五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分级分类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工作;编印《活页文选》强化学习;扎实开展816名村干部(后备干部)大专学历教育。制订出台《关于加强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意见》和《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若干规则》,下发《颍上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本通》。
村级党组织普遍建立完善了村“两委”议事决策程序、党员议事会、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党组织党员服务和联系群众、村务党务公开、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促进了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
(三)依托载体强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大力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积极培育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形成9个乡镇、30个示范村、5个社区、4个企业、16个选派村、132个“双培双带”示范基地和1000个示范户的先进典型群体,培育示范户4923户。抓好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9631名无职党员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发挥模范作用,体现党员先进性。
规范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县建立有74个便民服务窗口的行政服务中心,实行挂牌上岗,“一站式”服务;乡镇建立29个为民服务大厅,设6-8个服务窗口;村级建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346个,村干部代理人员1211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代理网络,为群众办事提供了便利条件,2023年共为群众代理事项13987件次,办结率95%以上。
开展,服务群众。各级党组织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限期认真整改。认真开展“双带”、帮扶、上岗、代理、创建等,务求实效。2023年全县各乡镇、村党组织共制定服务群众书376份,制定服务群众书的农村党员干部28011名,为群众办实事6万多件,已落实43000多件。
推行“一线工作法”,确保工作落实。县委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决定》、《关于解决五种不良风气改进干部作风的通知》和《关于推行“一线工作法”的实施意见》,实行村干部坐班和去向告知制,组织县直机关和乡镇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带着问题走进基层,带着责任大胆实践,带着感情服务群众,心系一线,深入一线,听意见,解民忧,暖民心,形成“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四)激发活力促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动力明显增强。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扎实开展。县委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城乡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互帮互助结对共建工作的意见》。312个县直党政机关、群团和企事业单位党(总支)支部与324个村(社区)结成帮扶对子。突出各方联动,实现结对共建全覆盖;突出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突出作用发挥,实现城乡互助共同发展。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县委从县财政和县级留存党费中拿出336万元,将原建设规划的90平方米扩大到170平方米,96个项目村全部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同时,拿出125万元补贴资金,对125个无房、危房和面积狭小的村(居)活动室,研究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整合资源,新建改建扩建。
村干部“三位一体”激励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出台《颍上县村干部报酬待遇“三位一体”激励保障机制的实施办法》,村主要干部固定工资每人每月提高到600元,其他干部每人每月提高到420元。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离职村干部实行固定生活补贴制度。对1682名离职村干部发放每月70元-80元的生活补贴,并为村级干部全部办理了医疗保险。同时,积极研究制定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将在全县所有在职村(社区)干部中实行社会养老保障。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能力弱化。部分基层党组织在自身能力、工作手段、执政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从党组织自身看,农村人才缺乏,发展党员后备力量不足,村党组织战斗力削弱,“无人办事”问题比较突出。还有一些后进村、贫困村尚未改变落后面貌,有些村虽然经过整顿,但变化不大,有的还出现反复。从党组织功能定位上看,一些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不明确和功能转换不到位,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基层干部的领导水平偏低。部分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不高,在传达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时,层层打“折扣”;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时,致富无门,带头无方,守摊子,混日子,使得农村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
(三)村级班子关系不够协调。个别村级班子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出现“两委”争权、独权、揽权、越权、搁权等现象,“两委”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削弱了整体战斗力。个别村级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难落实,村内一些重大事项都由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说了算,班子成员互相猜疑、不团结,难以形成合力。
(四)农村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到位。当前,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普遍存在队伍老化、文化水平偏低、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从我县的情况来看,全县农村党员中年龄60岁及以上的占18.9%,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57.7%。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农村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党员队伍中产生了多元影响,一些党员思想境界不高不起作用,一些党员素质能力不强起不了作用,一些党员长期外出失去了作用,一些党员品质不佳起了消极作用。这些都成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问题。
(五)村集体经济实力仍然比较薄弱。有的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思想重视不够,发展思路不清,工作措施不力,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来源萎缩,甚至出现“空壳村”的现象。有的虽然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但债务沉重,入不敷出,成了经济上的“负债村”。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弱化,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村级组织建设的活力。
三、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以加强班子建设为重点,在抓选配、建机制上狠下功夫。创新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和完善基层干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任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多渠道选人,注意从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返乡创业青年、农村致富能手中发现人才,把那些思想作风正、观念新、懂经营、善管理、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人选拔到班子中。重点选好基层党组织书记,通过“两推一选”把一些政治素质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同时,继续做好选派、选聘到村任职工作,进一步选好配强村级班子。
完善基层干部培训机制。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定期培训制度,制定长远培训规划,保证培训时间、内容、人员、经费四落实。努力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集中轮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观摩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用技能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理顺领导管理体制。正确处理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在保证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同时,充分保障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通过建立健全村“两委”成员岗位责任制度、村“两委”成员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村委会定期向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村务党务公开制度、党员议事会制度等,进一步规范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工作,形成顺畅的工作体系。理顺村级配套组织建设,把村委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营等组织建设好,重视党小组、村民小组和治保调解组织的建设,积极引导它们依照各自的章程和规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发挥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以党支部____村级组织建设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整体合力。
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管理、领导等制度。积极从农村优秀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分流人员、优秀务工人员、农村中的能人、科技示范户等人员中进行选拔。坚持重素质、看发展,重能力、看主流,重作风、看公论,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通过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库,完善后备干部学习培训、培养联系、结对帮扶等制度,加强动态管理。适当给村级后备干部压担子,分配一定工作任务,加快村级后备干部的成长。适时通过组织程序,大胆选拔任用一批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有效缓解村级班子“无人办事”问题。
(二)以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为关键,在抓队伍、树形象上从高从严。抓好发展党员进出口工作。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坚持新时期党员标准,严格程序,认真落实“四项制度”,切实把好党员队伍“入口关”。重点抓好在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后备干部、妇女中的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力量,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对基层发展党员工作的跟踪管理,坚决杜绝出现连续数年不发展党员的农村党支部。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保持一定数量的入党积极分子常数,确保发展党员工作“长流水不断线”。坚持从严治党方针,以《党章》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标准,改进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健全党员出口机制,畅通不合格党员出口,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树立基层党员干部良好形象。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进一步完善培训教育工作统一规划和分级负责制度,依托县委党校抓好培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认真抓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提高党员“双带”能力。切实改进领导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带领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建立健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监督的各项制度,构建农村党员干部管理新机制。积极探索基层党员干部制度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大惩处力度,严肃查处基层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做到警钟长鸣;充分发挥基层党员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基层党员加强管理、分类指导,充分发挥作用。对无职党员,通过合理设岗、强化教育、积极引导,发挥“双带”作用;对能人党员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对老党员要通过成立各类监督小组,发挥监督反馈、参谋指导作用。
(三)以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为目标,在抓两头、带中间上增进活力。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围绕创建“五个好”乡、村党组织为目标,进一步强化领导,立足实际,合理制定创建规划,丰富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加强对“五个好”乡、村党组织的动态管理,严格考评标准,坚持两年一评比,不搞平衡照顾,不搞一次命名定“终身”,推动“三级联创”活动广泛、深入、扎实开展。
培育推广先进典型。加大对现有典型的培育工作,强化典型培育措施,推动老典型上新层次,新典型出新经验,单项典型迈向全面典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一村一品一特色”,增强先进典型的先进性和代表性,提高典型的层次和水平。通过健全完善争先创优、评比表彰等制度,进一步总结、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发挥典型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推进后进村、贫困村整顿转化工作。建立整顿组织和目标方案,认真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把村级班子建设作为整顿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____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级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理清发展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四)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为根本,在抓发展、增后劲上筑牢基础。强化“一镇一业”、推进“一村一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针对当地条件、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走特色发展路子,实现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有资源的地方要合理规划,确保资源永续利用;县城及乡镇政府周边的村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者通过发展旅游、运输、兴办第三产业等来拓宽集体经济发展门路;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支部+协会”的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农民自觉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致富。
完善管理机制,合理开支。加大对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落实村级零接待、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村务党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管好、用好村集体资产。
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制定落实相关政策,帮助、鼓励农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和信息上进行综合帮扶,立足各村实际,帮助找准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增强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加快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五)以增强村级组织建设活力为导向,在抓领导、促规范上提高水平。要抓好村党支部阵地建设。继续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逐步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的作用,努力把党员活动室建设成为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娱乐的场所,加强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场所,村民依法治村、参与村务活动的场所。通过增加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变村容村貌,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提高村级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加快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人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继续健全和完善党建联系点制度,加强指导,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管理。
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督查制度。完善县、乡镇两级党委抓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县委每半年对乡镇党委抓村级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一次督查,乡镇党委每季度要进行一次自查,并把检查结果同干部评先评优、绩效待遇挂钩,落实好奖惩制度,进一步增强抓好村级组织建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