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书(12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21:04:26 查看人数:13

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书

第1篇 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书

以下是小编大家收集的社会实践报告书,仅供参考!

走进农村,全面了解新农村建设现状;深入分析,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山大xx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关注新农村建设,8支校级示范团队,14支校级重点团队,以及来自10个学院的多支院级团队都将目光投向农村,通过开展专题调研、支农、支教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树立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进步、与农村共发展的新认识。

多角度,科学化,调研农村实际情况。多支实践团队分别围绕农村土地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7月6日-12日,药学院在德州市陵县镇将军寨进行了为期七天的支农调研宣讲系列活动。15-22日,法学院“守望者”社会实践团队通过走访土地流转工作最具成效的乡镇,深入村委会、农户、大棚基地等进行调查访谈,开展土地流转模式调研,将寿光市的“专业合作服务”模式,胶州市“股份合作流转型”模式以及莱芜市“龙头企业经营型”模式的调查结果分析整理,最终形成《山东省土地流转模式调研报告》,对今后土地流转工作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7月8日-8月3日,信息学院“信息化下乡”政策宣讲及专题调研实践团通过“扩大内需+发展信息产业”的调研实践,探索出利用信息化转“危”为“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广大农民尽快实现由“勤劳致富”向“信息致富”转变尽自己的一份力。自8月1日起,外国语学院“心系农贷”团队在调研小额信贷在农村的实施状况的同时,进行国家惠农政策宣讲,以此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

全方位,重实效,关注农民生产生活。实践团队深入调研农村实际情况的同时,还积极进行支农活动,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7月5日-11日,由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和生命学院的11名08级学生组成的“坚守耕地,情系农村”社会实践小组在聊城市的部分农村进行了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月6日,机械工程学院“相约山大教育·放飞求学梦想”主题社会实践团队与仁风镇区管委刘书记座谈,了解了该镇“西瓜经济”,并在刘书记的带领下与东街村高中应届毕业生及部分高中家长座谈,解答有关高考和大学的问题。7月7日,山东大学思源社走进山东大学东风教师家属院为即将成立的乡村图书馆募捐图书,得到了山大老师的大力支持。7-14日,法学院“心心之火”实践团队通过派发维权手册、律师现场咨询会等活动为农民提供法律咨询,解决法律问题。8日-22日,“宁夏之光”赴宁夏海原县支农支教服务团也在宁夏海原县开展了科学种植硒砂瓜、采摘枸杞等与农民生产息息相关的支农活动。支农团队不仅为农民送去的农科知识,在支农生产之余,还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当地业余文化生活。9日-12日,电气学院“全民全运农村体育调研团队”赴山东五地进行调研,促进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推广全民健身。7月22日,生命科学院“生命彩虹”支农团队在为期一周的支农活动中,向当地居民发放由队员自己编写的有关作物种植、传染病预防等科学知识的手册,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夯基础,献爱心,开展农村支教活动。面对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相对困乏的现状,山东大学多支学生支教团队深入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进行支教活动,为农村地区教育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7月8-16日,生命学院“爱的力量”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雁鸣湖乡韩寨村开展为期八天的支教活动;6日-23日,文学院“梦之翼”支教团在青海省西宁市的汉水沟穆斯林村进行了调研和支教活动,为汉水沟小学的学生进行课程辅导,并开展特色授课和励志教育。此外,支教团还采访了包括xx年“感动中国人物”马复兴在内的西部教育工作者,了解到西部农村教育所面临的困境。7月7日起,“西部阳光”支教团秉承“因为爱,我们存在”“我们用爱折射阳光”理念第三次走进贵州进行支教活动,帮助当地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8日-23日,“一米阳光”实践团走进舜玉小区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辅导孩子学习。

第2篇 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调研报告

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调研报告

根据《_____市供销社关于开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供销合作社重要作用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社抽调业务熟悉,具有调研经验的同志,对供销社改革改制工作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汇总,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范围和对象

1、现存企业:日杂公司

2、退休干部:2人,安置职工2人,享受低保职工2人,下岗后购买供销社门店仍然经营农资、日杂、百货的职工3人。

3、“两社一会”创办中,吸纳为综合服务社的社员及部份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4、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部分村委会及个别农户。

5、目前我社现代流通网络产业协会辐射的部分乡(镇)、村。

6、区社财务、报表、债权、债务、固定资产、有关档案资料。

7、劳动社会保障局查阅供销系统相关人员的医疗保险等情况。

二、区社基本情况

_____区供销社机关现有干部职工8人,其中正科1人,副科1人,副主任科员1人,事业推公人员3人,工勤人员1人,合同制工人1人(驾驶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全额拨款。

三、改革改制情况

我社认真贯彻区人民政府审批的改革方案,“以社有资产退出,职工身份置换,债务不悬空,按照保留牌子,人员分流安置,向个体私营经济转化”的总体思路,于98年开始进行企业改革改制。改革前全系统有12个企业,干部职工597人,根据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保留了农资公司和日杂公司两块牌子,其中,日杂公司仍进行经营活动,在区社的指导支持下,将原资产进行改造建设成茶叶市场,管理人员3人。其余基层社、购销店、厂、公司、营业执照全部到工商注销。一次性安置职工192人,内退18人,其它124人(调动、死亡等),支付安置职工补偿金总额192万元,分流职工参加社保192人,医保192人。

四、离休人员情况

离休人数2人,离休人员由区老干局统一管理,医疗费全额报销,退休人员247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47人,年上交医疗保险费82万元,参加大病医疗保险247人,年上交医疗保险费25万元,247名退休人员向社会化管理过渡,支付社会化管理费用20万元,33名退休党员向社区过渡。社区管理费、社保费、医疗保险费、丧葬抚恤费都按标准要求解决,不存在大的困难和问题。

五、“两社一会”的发展情况

20xx年至20xx年6月底共发展“两社一会”46个,其中:协会11个,专业合作社2个,综合服务社27个,市场4个,协会带动农户1259户,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227户,20xx年1—6月份帮助农民实现收入2377万元,综合服务社销售化肥11200吨,日用消费品购销总额35万元,经营总额4084.58万元。

六、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现状:目前已发展的农资流通网络辐射全区7个乡(镇)20个村,还有3个乡(镇)80个村的农民没有享受到供销社农资流通网络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全区共102个村委会,33个市场,其中区级7个,乡级10个,村级16个,有75%的村没有集贸市场。

2、构想:“十一五”期间,新建和改造4个农村集贸市场,新建忙畔街道文伟村集贸市场,改造凤翔街道复合村街、圈内乡宁安街、蚂蚁堆乡蚂蚁堆街集贸市场,建设1个区级农资配送中心,年配送能力1000万元,建设博尚、那招片区,圈内、平村片区,凤翔、忙畔、邦东、马台、南美片区的区域性配送中心。发展100个“两社一会”其中专业合作社15个,综合服务社70个,行业协会15个,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四进村”、“五个有”工作的开展,巩固和发展好_____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3、政府出台有关扶持政策:从20xx年起,“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每年给改造和新建一个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给予5万元的资金扶持,区政府配套5万元;市政府副市长和市供销社领导对重点市场实行挂钩联系,以确保市场建设按质、按期完成,每年安排1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配送中心建设,继续安排5万元的化肥储备贴息资金、专项用于配送中心建设,农药仓储设施建设和3万吨化肥储备。

七、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情况

_____区共发展协会82个,总会员数2396人,其中供销社领办11个,均为农产品行业协会,占协会总数的13%,发展会员1259人,占全区总会员数的52%,其中团体会员22个,农民会员10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会员数227个。创办农产品经纪人协会1个,会员62人,进行农产品经纪人培训一期,培训62人,全区农产品交易总量13003万元,通过供销社服务所占农产品交易比例约为20%。

八、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参与新农村建设中3个试点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支持产业发展资金4万元,发展核桃200多亩,茶叶500亩,支持民居房改造1户资金5000元,带领试点村协会会员到外考察学习32人,投入资金1.5万元,进行农业科技培训12期,培训492人。

九、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多、负债重,主要是欠货款和银行贷款,整个系统共负债257万元。

2、企业改革期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上报特殊工种59人,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批确定,20xx年12月份以前,以办理退休手续22人,现有37人,从20xx年1月1日起省局不认可,无法办理退休手续。

3、基层社、购销店都处置变现,农村经营网络只能以供销社分流职工和社会能人大户为主体,依托原有门店改造升级,但因供销社没有执法资格,对他们只能作一些业务上的监督、指导和要求。

4、资金投入不足,集贸市场建设均需20万元以上资金,而上级扶持资金10万元,资金缺口较大。

十、对策、措施

1、供销社工作应立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

2、上级要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以推进真正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3、从_____区供销社目前现状看,物流配送中心只能采取开放办社、招商引资的形式进行,而在立项标准上应相对发达大城市有所降低,才符合边疆城市的实际情况。

4、在领办、创办协会、专业合作社过程中,供销社只能按照引导而不强制,支持而不干预,扶助而不包办的原则,组织、扶持、服务其发展。

5、巩固供销社农资流通的主渠道地位,以减少和杜绝不合格化肥在市场上泛滥,保障农民购买到质优价廉的化肥。

6、农资经营的市场准入由供销社审批,供销社把取得准入的经营户与“两社一会”的创办结合起来进行管理。

7、上级对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给予大力扶持,保证资金足额、及时到位,确保工程按质、按量、按期完成。

8、条件好、建设效益好的农村集贸市场在上级扶持的基础上结合“谁投资谁受益”的筹资方式,减少筹资压力。

第3篇 2023年新农村建设参观考察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激发调动学员们对湖北经济文化的认识的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武汉警官职业学院组织110名学员和辅导员老师到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进行了新农村建设实地参观考察。一天的时间,先后参观考察了官桥村和潘家湾村的生产发展、新村建设等情况,并认真听取了两村有关负责同志的经验介绍。每到一处,他们的做法、工作干劲和发展境界都使我们为之叹服,也让我们真正看到了自己思想上的不足,家乡发展上的差距。

一、官桥村和潘家湾镇四邑新村的基本概况

官桥村:位于咸宁市嘉鱼县发展大道南隅,官桥镇政府所在地,与县工业园接壤,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6个自然弯,共有730户,3089人,4245亩耕地,总面积17.6平方公里。这里原是一片黄土地,是一个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的穷山村。在 “领头雁”周宝生的带领下全体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经过30年的奋斗,从原来简单的春种秋收到多业并举的经济格局,从穷山村到小康社会,从穷乡僻壤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和经济实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该村的突出特点是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田野集团整合资金1.8亿元整体推进官桥新农村建设。项目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小城镇建设”为主要方式,努力建设“四大产业板块”,即“15000亩高产油茶示范基地”、“3000亩有机稻生产基地”、“xx亩特色水产养殖基地”、“1000亩农业生态旅游基地”。规划建设用地150亩,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米,可容纳800户居民入住,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居民社区。

领导班子加强组织领导,他们强化了村民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了凝聚力、向心力,营造了浓厚的集体主义氛围。特别是聘请了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和湖北工业大学的专家对官桥村进行了科学编制规划即四大产业板块的发展规划。并且该村广泛宣传发动,真真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特别是镇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不厌其烦的讲解、宣传、动员,组织他们进行参观学习。而且落实了村民的社会保障,对迁村腾地的居民给与50000元的房屋拆迁补贴,社区新建房屋明确产权颁发证照,落实低保、补贴等政策切实保障民生。

官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街道宽阔平坦,道旁绿树成荫,新村集村民居室、文体中心、便民医务室、超市、群众服务中心、运动场、阅览活动室、幼儿园等于一体,规划村民新居使村民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潘家湾镇四邑新村:潘家湾镇四邑新村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全镇总人口6万人,四邑新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围绕“建一个新村,构五大板块”的建设规划逐步把四邑新村建设成了一个富裕、民主、文明、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潘家湾镇四邑新村现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一是建2300亩苗木基地;二是建500亩竹柳基地;三是建500亩花卉基地,现已建成200亩;四是建千亩蔬菜基地,计划投资一亿元,建成现代科技农业基地,采取“客商+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经营,此模式正在筹建;五是建农家庄园,由企业投资新建“一大两小”三个集餐饮、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新型农庄。由此潘家湾镇四邑新村也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实现了层层增值和良性循环,不但有效地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二、主要感想和体会

1、一个好带头人和一个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领导班子对强村富民作用重大。从官桥村和潘家湾镇四邑新村的发展经验来看,他们发展的速度如此快,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威信极高、能力极强的支部书记和一个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敢于创新的领导班子。模范的带头作用和感召力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官桥村和潘家湾镇四邑新村带头人能够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挂在心上,集体、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我就不信农村永远穷!我就不信农民干不成大事,农村就没有出路!”凭着这种不服输、不甘平庸的劲头,1979年,26岁的周宝生毅然放弃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从县化肥厂辞职,被推选为官桥八队队长。上任没几天,看到安徽凤阳联产承包的报道,周宝生便在本队把田地按好坏分类定产,承包给各家各户经营。吃够了“大锅饭”苦头的人们,迸发出多年蕴藏的能量,生产热情空前高涨,当年的粮食产量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周宝生说:“要发展,没有一点敢为人先、敢闯敢干的精神是不行的。”周宝生密切联系群众,有较强的议事能力。“作为人大代表,要代表人民利益”,这是他对自己提出的严格要求。他坚持深入到群众中倾听呼声,正确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较好地发挥了一位人大代表的职责。在他的带动下,群众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可以说,这两个村的领导班子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为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敢于承担风险,开拓创新,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切实体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通过刘庄村刘副主任的介绍,可以看出他们的班子内部没有一点杂音,十分团结,对带头人更是充分的维护。这是一个班子干好工作的必备条件。

2、立足实际,把发展置于第一位。 “领头人”的作用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人,都需要一种机制对自身行为进行校正。因此,管理民主是衡量新农村的一条重要标准。

作为村级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了物质基础,党支部就可以为群众办实事,树立威信,就会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做。官桥村和潘家湾镇四邑新村都有一套符合自己实际发展的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根据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变化,不失时机地抢抓机遇。

官桥村的“四大产业板块”,潘家湾镇四邑新村“五大板块”,这两个村都制定了一整套适合自身实际发展的规划,并能够探索创新,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大力引进人才、资金、技术和设备,不断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既壮大了集体经济,也富裕了村民,使村民真正过上了小康生活。

三、 关于几点启发

1、强村富民首先要强班子。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如果班子不团结、战斗力不强、没有群众威信,发展则是一句空话。要注重领导班子建设,提高两委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使两委班子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增强班子的凝聚力。要像周宝生那样,发扬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开拓进取,敢为人先,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尽心竭力、坚持不懈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2、加快发展要结合自身实际,抢抓机遇。一步撵不上,步步撵不上。每个地区都应该制定出适合自已发展的短期和长期规划,特别是要把本地方的特色经济发展规划再进一步提高标准和要求,没有高的目标就没有超常规的发展。根据先进地区发展的经验,我们一定要在发展集体经济上作足文章,要向官桥村和潘家湾镇四邑新村学习,以农业上工业,围绕龙头上配套,以大手笔、大气魄上大项目和高科技项目,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真正强村富民。只有村集体的经济实力强了,才会有为群众办事的能力和本钱。

3、要物质、精神、政治三个文明一齐抓。通过官桥村和潘家湾镇四邑新村的经验,我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努力营造发展的良好氛围。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是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充分必要条件。先进村在大事上都由党员大会、村民议事会讨论决定,村务、财务按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做到按制度办事。成立了文体艺术团、建起了文化园、图书室、卫生所、康寿乐园等,千方百计搞好各种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对村民进行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教育,既弘扬了社会主义新风尚,提高了村民的素质,又优化了社会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可以说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第4篇 学校参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推荐

x月x日,我校党支部组织教师前往“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村”参观。走进 ,一股农业新村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每到一处,统一规划建设的村民住宅、干净宽敞的村庄大道、美如风景画的村庄绿化都使我们感觉到大开眼界,获益匪浅,心灵深处感受到一种震撼和冲击。近年来, 村党总支以村企共建新农村为契机,以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为抓手,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坚持强班子、抓发展、惠民生,增强了党组织的发展力、服务力和凝聚力,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500元。一天的参观学习时间虽短,但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新更深入的了解,受到的启发也不少。

一是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保障。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选配好村“两委”班子是发展农村经济、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一环。要把想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并且有能力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人选到村领导岗位上来。村民大会选举青龙湖公司总经理、也是 村人的张德华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村党x会选举张德华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大胆实行村企联姻,壮大村集体经济。由于村支部想干事,敢干事,干实事,深受村民的拥护,大大增强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农业龙头企业立足农村实际,利用农业资源,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明显。以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 村发展了养殖、种植、蔬菜三大特色板块六大品牌产业:水禽养殖品牌,建立年产xx万只商品鸭苗的肉鸭养殖基地,带动周边50公里内的农民发展养殖业;家禽养殖品牌,建立年存栏10万只的蛋鸡场;生猪养殖品牌,全村饲养生猪过万头;渔业养殖品牌,年养殖特种水产品过百万斤;水稻种植品牌,无公害种植优质水稻6000亩;精品蔬菜品牌,建设蔬菜大棚xx亩。

三是规划村民新居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形式。 村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农户的新居建设。村民统一住进小区,整齐划一的新楼房,宽敞明亮的村街道,如山水画般的村庄绿化无不展示新农村建设的风采。规划好新村建设,整体搬迁老村落,既可以增加耕地,又可以解决农村的脏乱差,促进村容整洁。以前的 村,村民的住宅都是典型的“小户大院”模式,户均占地8.1亩,但实际住房仅不到1亩,宅基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低,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对此,该村按照“民主定点、科学规划、以点带面”的原则,选定在该村4组开展迁村腾地试点。在新居民点上,居民都住进联排小别墅,小别墅占地400平方米,造价12万元,村民只需要出资4.5万元就可入住。但条件是村民必须把原宅基地还给村集体。目前 村已经有184户农户搬迁,为村里腾出了2100亩土地。村里成立了一个“土地存贷合作社”,农户腾出的土地全部存入合作社,村里引进的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市价将土地贷出发展现代农业。按每亩地每年至少能贷出1000元计算,2100亩地若全部贷出,每年将可为村集体带来210万元的收益。目前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贷出的土地上建起了200个蔬菜大棚,以每个500元的低租金租给村民种精品蔬菜;投资8000万元建成养殖规模为xx万只的种鸭场、种鸭孵化场和屠宰分割厂。 村村支书张德华说:“目前全村基本形成了三分之一的农户从事种植业,三分之一的农户从事养殖业,三分之一的农户就近务工的发展格局,使集体经济和农民的收入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通过参观考察 新农村建设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给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前景有了直观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关心“三农”、服务“三农”的自觉性,真实感受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作为新时代的党员青年教师,我们要深入学习 村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统筹规划、科学发展的求实精神,发展循环经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持续发展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自身素质,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5篇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在调研中,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走访和现场视察等形式对新农村文化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和剖析,并通过到姜堰市俞垛镇考察和征询市相关部门意见,现归纳整理,形成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一、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下,我市农村文化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初见端睨,文化市场渐趋繁荣。通过对调研乡镇的走访了解,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从我们调研的乡镇来看,除戴南镇外,其他四镇都建成了文化活动中心,辟有文化活动阵地。如大邹镇文化站分别辟有展览、图书、阅览、健身、棋牌等文化活动厅室,配备有相应的活动器材,并正常开放;茅山镇除兴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外,还新开辟两处文化广场,广场上配备体育健身器材;周奋乡利用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为整合文化资源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戴南镇目前也已积极规划投资xx万元筹建将会成为“苏中第一”的镇文化活动中心。

2、乡镇、村领导文化意识有所增强。从走访调查中,我们感受到乡镇、村的领导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已逐渐增强。戴南镇分管负责人对我们说:“当经济建设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农民的文化需求就更为迫切,文化建设也就显得更为重要,经济发展亟需先进文化来支撑。”为此,他们已开始将新农村文化建设摆上乡镇工作的议事日程。周奋是经济薄弱乡镇,乡负责人对文化建设工作十分重视,首期投资了45万元,建成了集图书阅览、健身、活动、展览和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大楼,并于今年初正式投入使用。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传承弘扬。每个乡镇庙会文化都较为发达,茅山镇每年都搞一次颇具特色的会船节。部分乡镇能利用民俗和传统文化开展民间文化活动。如茅山镇利用曾唱响中南海的“茅山号子”填上新词进行演唱,周奋乡通过挖掘、整理出民间文化瑰宝“西江月”曲牌,并编排了《又唱西江月》节目参加市里演出,获得全市文艺调演一等奖。茅山镇还通过搜集整理,编写了反映当地历史和文化的《古镇茅山》、《茅山烽火》和《茅山号子》等3本图书。

4、送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市里组织的送戏、送电影、送体育和送图书下乡活动,普遍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合陈镇重新改组恢复了电影放映队,创造条件,积极实施“送电影”下乡活动,仅xx年就完成“送电影”下乡495场次,较好地满足了当地农民的这一文化需求。

5、村民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调研乡镇都能利用重大节日和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如组织文娱演出、棋赛、球赛和联欢会等。乡镇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如组成腰鼓队、舞龙、舞剑、打莲枪、扭秧歌和小型民间乐队等。近年来由乡镇文化站或当地学校牵头组织的一些文艺节目参加本市和赴泰州大市演出,普遍受到好评,还获得了不同的奖项。茅山镇每个行政村常年活跃着一支宣传队,逢年过节均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二、目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国家、省市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差距很大,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乃至令人堪忧。经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中央和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经济政策,并要求地方政府对当地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应高于当地经济增长的幅度,但不少乡镇并不能很好、全面地落实相关的文化经济政策,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文化建设不能与经济建设同步,严重错位。

2、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乡镇、村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他们甚至不知道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以致不想抓、不愿抓。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同时亦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不讨好,而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镇村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调查发现,大都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一些乡镇可谓“文权”旁落,镇村领导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而将引领、导向作用让位与民间“会头”,使得他们在农村“神气活现”、“一呼百应”,建庙迎会请神,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还出现不少假僧假道,摆“水陆道场”;伪装“半仙”算命看病,骗取群众钱财。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农村阵地?不少干群对此十分忧心。如此现象,固然与大量青壮年且素质相对高些的农民外出打工,留守老少病弱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认识不到先进文化的重要性有关,但主要原因则是镇村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奇缺。调查显示:经努力,xx年全市有11个乡镇文化站建成达标,但目前尚有12个未建成镇级文化站。而行政村一级的文化活动场地就更为奇缺,据统计,目前我市614个行政村无正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就占 %,即使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文化设施也不齐全,图书藏量很小,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5、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老化,青黄不接且后继乏力。我市农村因大量劳动力转移,留在农村有文体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绝大部分乡镇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镇中小学亦几乎没有专业学校毕业的音、体、美教师。所有这些,对繁荣新农村文化造成很大阻碍。乡镇文化站干部队伍也令人堪忧:一是年龄偏大。因近几年进入农村文化干部队伍的年轻人极少,多数人员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人才,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已在50岁左右。二是水平偏低。这些人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自学形成的,没有与文化对口的专业学习基础,其专长往往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还谈不上“精”、“专”、“博”。三是不够平衡。全市乡镇的专业文化干部布局不合理,多的乡镇达5-6人,而少的乡镇没有1名专职干部。加之这些人员隶属当地乡镇管理,不便于流动调剂,因各乡镇财力和重视程度差异,其人员工资待遇保障不够,亦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这支文化干部队伍的稳定。

三、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迫切而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当前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推进。结合这次调查,我们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近年来,中央和省市政府颁发了一系列有利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经济政策,我们应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我们应制定新农村文化扶持政策,认真履行“文化事业资金投入率不低于同年当地财政收入增长率”这一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培育文化市场,扶植文化产业。市、乡镇、村每年都要抽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各级财政部门应确保文化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新农村文化服务项目和内容而需要增补经费的问题,保证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并为乡镇文化站、村文体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设施建设、运作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市与文化工作相关的各部门如文化、教育、体育等主管局和新华书店应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政策性资金、设施、器材及书刊,用于扶持新农村文化事业,以确保新农村文化建设和各类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2、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干部应强化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向前向深层次发展。要摒弃文化建设是“软任务”,搞得好不好,与镇、村工作业绩考评关系不大的错误思想和做法。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建设的总体布局调整,真正做到合理、适度、同步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把新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的“xx”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和分类指导、实施意见,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推进、互促互动、共同发展。各乡镇、村要加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健全文化机构,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并把新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工作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3、培育引进人才,不断强化新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要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有一支较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关键。我们应尽快配齐乡镇文化站专业人员,理顺体制,落实编制,妥善解决其归属、工资待遇等问题,以充分调动他们服务农村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市文化局、体委和文化馆等文体主管部门要面向新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新农村文化干部、文体骨干和文化专业户的培训辅导,充分引领、指导农村文化能人开展文化活动并使其发挥辐射作用。我们从现在起要有意识地解决农村文化队伍老龄化、人才断层和青黄不接的问题。一是要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新农村文体能人,不断发展专兼职结合的新农村文化队伍,并通过精心培育、加强业务辅导,逐步提高新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积极扶持镇村建立各类文体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文艺、棋类、球类等文体活动,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三是从源头抓起,加强新农村艺术师资力量,农村各中小学要辟建好文体第二课堂,设全上满教好音、体、美等艺术课。四是着意引进人才,建议用足并增加农村文化事业编制,在人力资源招聘时,可优先招收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和艺术体育类教师安排到乡镇文化站和农村学校。

4、加快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设施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运用省文化厅的相关扶持政策,积极行动,按达标要求迅速完成乡镇文化站的恢复、扩建和兴建工作。我们应充分调动和发挥乡镇、行政村、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富裕农民的积极性,大力采取“投、引、捐、集、融”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尽快构建出各个乡镇有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各个行政村有文化(体育)活动室、自然村里有文化活动户、农家书屋等多层次文体活动网络。调查发现,由于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小学撤并后不少行政村的小学校舍闲置,可通过整修开发成为当地村文化活动室。同时,应充分发挥这些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不得以任何借口挤占、挪用文化站房和文化设施,并加强管理,真正让其用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开展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各类文化需求。

5、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我市新农村特色文化。我市农村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继承并弘扬我市农村的传统文化,打造新农村的特色文化。如茅山镇的“茅山号子”、“会船”民俗,周奋乡的“西江月”曲牌等,属颇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积极挖掘、整理,并加以继承、弘扬。我们还应加以创新,让其承载更多更丰富的新内容,变旧文化为新文化;结合具有乡镇地域特色的农民艺术、食品和农产品,以打造新农村的特色文化,并通过有效开发,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力争培育出一大批文化名镇、名村和名品。同时,我们也要引入市场机制,借鉴并推广周庄文化站产业化办文化的模式,以逐步实现“以文养文”,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增添后劲。

6、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开创农村文化活动新路。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文化资源和文艺载体日趋丰富,电视、广播、通信网络等资源我们应予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庙会、会船节和农民自娱自乐的演出等我们要充分加以引领和疏导。我们应加强乡镇、村级组织的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要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创造条件、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有线电视的入户率;有效恢复农村广播网,利用好“大喇叭”;健康引领农民宽带上网;并通过“农家书库”、“农家书香”工程和“万村体育工程”的实施和推进,学校文化资源与镇村文化资源互补共享,使广大农民了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以促进农业生产、丰富农民生活,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市文化、体育和教育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和体育运动会。让新农村文艺调演和体育比赛等活动成为检验和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平台,成为新农村广大文体爱好者展示才能的舞台。各乡镇也要坚持组织开展好农民书画展、文艺会演和农民体育比赛等活动,行政村还可结合文明创建工作搞些成才榜、功德榜和能人榜等文化宣传,让先进文化占领、覆盖广大农村,有效抵制农村封建迷信、黄、赌等活动的蔓延,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推动农民营造自演自赏、自娱自乐和强身健体,崇尚科学、文明的文化氛围。我们要积极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要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乡、村巡回演出。要建立“常下乡”规划,不拘泥于形式,改进服务,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要继续抓好乡村文化、家庭文化、农村校园文化,推进新农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目前,我市农村幅员广阔,各乡镇之间经济发展和文化基础差异很大,为此,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不能“一刀切”、搞同一模式、定同一进度,应该结合各乡镇实际,制定不同的规划,分类推进和实施;加之,繁荣和发展新农村文化事业,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建议,可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实验后普及推广的原则,在全市率先选择2到3个乡镇、10到20个不同类型的行政村作为试点,花6个月到1年的时间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推进试验工作。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改进完善,然后逐步在其他镇、村进行推广,从而使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能够更快推进,取得实效。

区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2017

第6篇 新农村建设规划实习报告

新农村建设规划实习报告

大四暑期,在学校要求下,为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进行了一个月的实习学习。通过实习,对规划基本建设方面的有关法律和法规、规划设计整体内容和程序、规划的审批制度及城市建设管理的规程和方式、不同阶段城镇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深度等都有所了解,使得自己在专业领域获得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巩固并检验了自己几年来本科学习的知识水平。达到了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提高综合解决城市及环境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我国城市规划体制的理解和认识的目的。在这个基础上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们是在学校和西安市规划共同合作下,响应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对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五四村进行了规划。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然而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而它又涉及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从多种角度来考虑,以多学科理论作为其理论支撑,如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地理学、生态学理论等。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实习既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挑战,对我们全组实习规划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我们多查阅资料,多吸取现有规划成果,并对新农村规划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这次实习,学到很多东西,真是受益匪浅。

在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阶段,我学习到一些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一些资料的来源和收集索要部门都有所掌握。在现场调研的时候,虽然天气十分闷热,农村交通等也不是十分便利,当地的居民以及政府也对我们的工作不配合,但我们还克服了各种困难,尽可能的收集到更多的资料,对现场有更多的了解,为以后的规划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条件,使规划更具可行性。我们不光在各部门收集了现有的基本资料,还针对不同人群,做了一些切实的调查问卷,现场进行了调查,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调研时候村里不配合,通过我们耐心的解释,虽然有些资料没有拿到,但还收集到很多资料,这就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我们对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及制作也有了了解学习,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深度等都有一定的认识。

调研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现状问题和预算人口规模,以便确定规划用地范围。在现状分析发现很多问题,五四村的耕地严重不足,导致剩余劳动力很多,这些剩余劳动力又没有技能,知识水平也不高,是村里的一大难题。村庄用地布局混杂,功能分区不明确,三类工业离居住很近,严重污染居住区内环境。村里绿化面积不够,基础设施不足。这些都是我们这次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村庄性质、村里的产业结构、功能布局等很多方面都有了较好的规划。从这里我更加明白了规划工作的性质,我们不光是对用地布局的规划,还要对规划用地内的产业结构等多种问题这考虑,规划区内的人们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能更好的发展。我们的规划工作不仅要求组内工作人员的相互协作,还要求和其他专业的人员很好的协作,规划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规模计算上,我们对人口预测等知识进行了回顾,对预测方法也有了很好的掌握。计算工作是很繁琐的事情,还要求有严谨的态度,力求计算结果准确无误。这很是锻炼我们的耐心和细心,看来规划要求很多,做好一个合格的规划人员要具备很多的品质。

后来的方案设计过程中,我们规划实习的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有时候还争持不下,大家都对规划提出自己的想法,听取各个同学的规划思路,对自己也有一定的启发,也是多种思维的变通。但有时候由于意见不一,组内成员还吵起来,使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从这里可以看出规划工作真的需要很好的协作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后来和老师多次交流沟通,方案修改调整过多次,从这多次的改动中,每次都能发现一些考虑欠缺的地方,从而学到很多东西。老师每次都能认真地指导,毕竟老师经验比我们多,考虑的问题也周全,在老师的屡次指点下,学习进步很快。看来在实践中学习的效率更高一些。同时,在实践中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理论掌握的不够,对规划设计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将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明白自己的不足,学习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学习的动力也会更大,相信学习的热忱也会有所提高。后来和甲方沟通后,方案还进行了一些调整。在反复调整方案的过程中,不但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在职业素养上也有很大的提高。我们原来在规划作业的时候每次草图的时候都画得不是很仔细,方案调整也不会有很多次,做事情从来都没有这么大的耐心,经过这次实习,才了解到规划工作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

方案确定下来,在以后画图的过程就相对简单一些,在这几年的学习中,自己对一些画图软件有了熟练的操作,像autocad、photoshop等。这些软件的熟练掌握,还是在去年暑假实习的时候,看到别的实习同学都能很好的应用这些软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来不断练习的成果。现在用autocad画图基本用快捷键,画图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年的实习由于当时所学知识不同,实习任务和目的不一样,学习重点也有所不同。但这几年实习的累积,对自己学习还是有很大的帮助,在后来的运用中就能很明显的体会到。每次实习之后就对自己知识的掌握有所了解,知道不足之处和需要学习的东西,这样学习的时候就有的放矢。这次实习有一样,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一定有很大的益处。虽说能熟练画图,但画图量还很大,调整次数又多,每天都很累,要一直画到很晚。实习的时候还是很辛苦的。

经过我们实习小组几个成员一个月的辛苦努力和老师的不断指导,规划任务最终完成。看着成果摆在眼前,那种成就感悠然而生,觉得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很值得。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到了大四,专业课程也学习了很多,对规划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实习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学习到的东西就会很多,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已经对专业知识学习很多,原来也进行过规划实习,所以对规划工作的程序及方法都有所了解,这对我们这次规划实习有很大的帮助。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和成果,但我们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资料收集分析,多次方案调整,与甲方沟通交流,最终顺利完成此次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课题有了很深刻的学习,做新农村规划,首先得对村庄类型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村庄基本有两大类:一是转型村庄。转型村庄包括三小类:城市里的“城中村”,村庄完全被城市包围,但村庄的景观维持村容村貌,经济组织仍是农村集体经济,文化还是宗族文化,社会服务机构和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依旧是“自建自管”;二是快速工业化推进的地区、城乡混杂地区等;三是未来工业化可能推进到的地区。另一大类村庄是自然村庄,这种村庄现在如此,可能未来远景仍是如此。在经过调查研究后,我们才可能对不同的类型定下不同的规则。总的来说,新农村规划不在于把村庄建设得更漂亮,而是在于进行制度的转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5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在环境卫生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新农民是指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些都与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有很大关系。规划注意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信息网络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二是治理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三是重点发展医疗、养老等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支持农业生产,五是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要靠合理的规划设计、适宜的用地布局、有利的产业规划,靠坚强的基层组织建设。因此,规划也要要符合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村容整洁、营造文明村风、适合市民休闲的需要,安排好生活与产业的发展,要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村镇高度进行规划设计。

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而它又涉及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从多种角度来考虑,以多学科理论作为其理论支撑,如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地理学、生态学理论等。规划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社会发展全局是新农村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最鲜明的特点,结合城市与乡村规划的方法理论,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把农村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有机整体,充分综合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各个部分,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使这个生态系统长期有效的运转。

总结整个实习,虽然在实习的过程中有时候觉得很辛苦,方案讨论的时候还和组员吵得不可开交,实习中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但也通过这次实习,真的学到很多东西。大学的这几次实习实践中,感觉学习最多的也算是这一次吧。这次实习完整的对一个规划方案进行参与,从前期的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到方案设计,每次方案调整,一直到后来的成果完成。对规划工作的流程有了系统的认识,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规划的规范法规等都有基本的掌握。除了这些专业知识的增加,在职业素质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规划工作的性质和要求的素养有了很多的认识,不但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耐心的工作精神,还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加强这些方面的锻炼,以便在工作的时候能得心应手,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次实习,对我来说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对自己思维方式的变通和拓展。大家一起讨论方案,老师的指点,使我看到很多人对同一事物不同的看法

第7篇 村干部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中央连续几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本人作为第三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为更好的领会中央政策,使之与任职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人对任职村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座落在皋城以西,蓼城南端,地处新312国道以南,与老105国道相邻,距镇中心5.5公里。宁西铁路穿村而过,东西横跨四个村民组,共14.7公里,村内建有铁路客、货两座站台,交通十分便利。因此,村内煤炭经营公司、郢通搬运公司、民发运输公司等民营企业应运而生。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一个中心村(136户),共496户,口人,58名共产党员,农民安居乐业,干群关系和谐。村内拥有耕地1900余亩、山林3700亩(其中圆竹600亩、板栗林700亩、用材林2400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空气清新,人杰地灵。村内建有县级示范小学一所。1998年在全县率先建成首个村级电话程控机房一座,联通、移动无线信号塔村前村后遥相耸立,通信相当发达。年初在全县第一个在村级开通光纤,并转播有线电视节目38套,村民了解农业信息方便快捷。本村先后荣获省、市“先进党支部”、“五个好村党支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小康村党支部”、“林业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年又被列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发展现状

根据村五年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本人选派到该村后,迅速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基本完成“村村通”道路水泥路面施工,村部东面与105国道相连并直达火车站的姚关大道即将完工,村民劳作经商进出方便。中心村136户农户集中居住,并形成街道,路灯设施齐备,闲瑕时间农户可以在街头农民公园散步,聊天,其乐融融。位于中心村东面的村部宽敞净洁,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农民学校、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计生服务室等样样齐全,成为村民学习、娱乐、共商农村建设的陈地。新落成的村级卫生室,人员、药品齐备,并积极加入新农村医疗合作,农民享受到小病不出村的方便。

二是农村经济较为发展。农民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积极做好“山上、田里、庭院、市场”文章。依靠交通便利,成立了数个运输公司。利用荒山,兴办轮窑厂,一方面解决几百人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为农民自身建房提供了便利条件。全村积极发展优质稻生产,形成一村一品的良好产业结构。利用山林资源,兴办数个竹木半成品加工厂,让“绿色银行”为农民带来滚滚财源。

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全村竭力打造“生态示范村”,合理利用山林,在砍阀林木之后,不忘栽种,使森林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积极推广“一池三改”,发展绿色种植,绿色养殖,使用清洁能源,保持清洁水源,共同维护清洁家园。

三、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能照搬他村发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规划,要有让农民赞成的规划,要有让农民参与的规划。新农村建设千头万绪,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奋进,能吃苦的领导集体。通过集体学习中央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决策,规范民主管理。实践表明,只要大家形成共识的事情,就能办成、办好,同时又促时了村支两委和党员干部在农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的提高。

二是利用各种渠道向农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重要意义。有时农民对中央的政策了解的比较偏面,需要村支两委和党员率先垂范,并向农民宣传好中央的惠农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农户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否则仅靠村干的力量是难以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艰巨任务。

四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础,把各项基础设施建好,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向外多宣传,利用好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多方吸引资金和技术,发展其他产业。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田基本改造亟待解决。村境内农田参差不齐,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气力清淤,耗费了农户大量时间和精力,从长远打算应着力进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业经济发展较为粗放。农户对林木圆竹的加工仅是半成品,在市场中的销售利润不高。林木加工点分散,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和协作组织,存在互相压价,亏损经营的情况。

三是饮水问题。由于90年代村内建有小型钢厂,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极不方便,现村内有自然河流穿村而过,在中心村铺设自来水管道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但目前缺乏项目资金。

四是村内道路需要继续建设。中心村道路与村部东面姚关道之间的2.3公里道路虽有路基,但一到阴雨天,泥泞难行,为部分村民出行带来一定困难,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优势地位,该道路需投资40余万元,依本村村民筹资建设暂无可能。村内8个村民组之间的道路也常年失修,崎岖不平,为农民劳作、生产、生活带来较大阻碍。

五是村民环境保护意识需要加强。中心村聚居村民较多,因此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较多,加之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处堆放、乱倒现象没有有效改变。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需要设置垃圾箱,安排专人清洁街道。

六是村级卫生室设施不健全。虽然村级卫生室已启用,并有4名医师,但卫生室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在有92%以上的农户加入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下,诊疗设备显地力不从心,应对广大农户的保健就诊还相当吃力。

七是新农村建设的配套资金较高,农民有一定经济压力。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中央和地方在惠农政策和资金上向农村均倾斜较大,农民的积极也非常高涨。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农民需要自筹相当大的资金,比如“沼气池”配套的“一池三改”工程中,国家全力支持利用绿色能源,投入800元/池建设沼气池,应该是非常优惠,但农民需配套投入700元左右,如进行“一池三改”工程,农户需要建猪圈、厕所等,每户农民需配套投入4000多元,给农民带来一定压力。

五、发展建议

(一)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收入。

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调整农林业产业结构,做好“山上、田里、庭院、市场”文章。山上主要抓好圆竹、板栗、用材林的项目开发。优化种植结构,增加产量。整合半成品加工厂,引进资金,进行竹木用品深加工。发展村集体经济,于年年底建一处中等规模的竹木市场,实现剩余劳动力转化,实现人均年增收100元的目标。田里倡导科技兴农,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把加快科技进步,加大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重点,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建设优质稻生产基地,到年年底完成整村培训,培养优质稻种植科技当家人40名以上。到平均每人年增收200元,形成一村一品、一组一业的产业格局,并于底完成700亩基本农田改造。庭院主要培育户养千只禽、户养百头猪的养殖专业户和养殖专业组。市场主要发展壮大村民运输公司、煤炭公司等,引导农民成立多种经济协会,以竹木加工、优质稻种植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同时大力开展“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强村民的技能培训工作,为输出务工村民提供就业保障和法律服务。

(二)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1、年年上半年完成“村村通”水泥路面工程(2.3公里),方便村民直通新105、312国道。国家投入资金加村民筹资56万元。

2、年年下半年完成中心村街道500米路面柏油浇注工程。

3、下半年完成中心村至姚关大道的中心村主干道2300米的水泥路面硬化工程。

4、下半年基本完成村内8个村民组“组组通”沙石路面工程。

5、下半年完成中心村自来水厂建设工程。

6、上半年完成组组通有线电视工程。使全村100%农户通有线电视。

7、年年下半年进一步健全村卫生室建设,拥有医师4名,至上半年使100%村民享受到合作医疗。

8、年年底投入0元用于村民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使45岁以下的村民掌握1至2项生产治富技术。

9、年年底完成全村100户沼气池建设工程,节约能源、绿化环境、减少生产成本投入,享有绿色能源。

10、底完成村幼儿园建设工程,增加示范小学办学资金,增加师资力量,让教师留下,教好课。

(三)围绕“乡风文明”目标,扎实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动阵地建设。在村部设立并健全多种村民活动场所,如图书室、娱乐室和培训室。在其他村民组完善“三小”活动阵地(即党小组、村民小组、计生小组),使村民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地。

2、以实现“平安关山”为目标,开展“综治三包”活动,成立禁赌、禁黄小组;实现社会治安稳定,无黄、赌、盗等违法犯罪现象。于年年底在关山村建立巡回法庭和警务室。

3、开展“创十星、评十户”活动,倡导村民学文重教、崇尚科学,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新风尚。

(四)围绕“村容整洁”目标,实施生态村建设工程

1、年年起开展“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院、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在各个中心村建垃圾焚烧池,成立环境督导队,使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实现户户庭院整洁,村容村貌美化。年年底完成中心村“穿靴带帽”工程。

2、底完善中心村街头农民公园建设,在进村路旁栽种绿化树、整修下水道,在街头三角公园建体育活动器材。

(五)围绕“管理民主“目标,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

1、坚持民主决策。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事项的决策,均召开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2、规范民主管理。一要规范公开形式。在村部建村务公开栏,同时以公开栏、入户宣传单、下组入户宣传等形式及时公开村情村务,确保村民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议事权和监督权。二要规范公开内容。将村务决策、村干部补贴、集体财务收支、计生指标、山林耕地企业发包、工程投标、宅基地分配、救灾物资发放等内容向村民定期公开。三要规范公开时间。根据公开内容按照年度性、常规性、临时性、即时性进行公开。四要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实施、落实和监督。由村务监督小组监督公开的内容和落实的情况后向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汇报。

第8篇 最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调研报告

农村的用地情况如何?为您整理的最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调研报告,供您参考!

按照局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近期,与相关同志一起,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情况对部分市、镇、村进行了调查研究。目的是找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引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步入依法、规范、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全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基本情况

我市辖区共计62个镇、2653个村庄,农村总户数652401户、总人口1621573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总面积为549297亩,其中:居民点用地308433亩、村内道路用地149293亩、村办企业用地75084亩、公益性事业用地16487亩,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25平方米。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据20xx年全市农村集体建设违法用地调查处理数据显示,20xx年全市农村集体建设违法用地面积为8213亩,违法违规现象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主要表现在:有的村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尤其是耕地或基本农田建设工业厂房,对外出租、出售;有的村以 以租代征 的方式,将土地出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非法建设工业厂房;有的则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擅自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建设永久性建筑,进行畜禽养殖。仅调查的一个镇,20xx年被立案查处的未经批准擅自建设及以租代征的土地违法案件达18宗,违法总面积231亩,大量耕地遭到破坏,部分厂房闲置,既严重违背了土地管理轨道法规,又造成大量资源的闲置浪费。

2.农村住宅违法建设现象较为严重

近年来,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增长乏力,再加上国家取消了三提五统等税费,一些空壳村和自然环境较好的村把农村住宅建设当作集体收入的唯一来源,纷纷违法建设住宅对外出售和寻租,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一是部分村集体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建设住宅,对外出售;二是部分村以集体土地为条件与他人联合开发,建设住宅对外出售;三是部分村集体将土地出租给他人,用于住宅建设;四是部分村民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建设住宅。仅调查的一个镇,2023年被立案查处建设农村住宅的违法案件达436起,用地总面积109亩,严重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政策,干扰了我市农村住宅的建设秩序。

3.农村居民住宅非法交易时有发生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和农村住房价格差异的不断提升,在乡镇中心区域,尤其是城乡结合部,部分城镇居民以及农村村民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非法交易农村住宅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一些违法交易现象逐渐表露。据调查的15个村中,8个村非法买卖农民住宅达250宗。经统计,仅我市辖区的一个市,自2023年以来因非法交易农村住宅引发的信访案件占总数的25%,诉讼案件占土地行政诉讼案件的30%。农村住宅的非法交易,不仅严重违反国家政策规定,扰乱了土地市场的正常秩序,而且引发大量的土地信访案件和民事诉讼,使农村村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造成了农村土地权属混乱和产权纠纷,并给旧村改造及新农村建设带来新的矛盾。

4.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率低,闲置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一是人均集体建设用地面积较大,利用率低。国家规定农村人均集体建设用地面积为150平方米,我市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农村人均建设用地规模由规划基期的180平方米降为规划末期的150平方米,而我市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3年以来,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降低,反而增加到225平方米,远高于国家规定标准;二是农村住宅空置率高,一户多宅较多。部分农村村民取得宅基地建房后,因考学、参军、工作、在外购房居住等原因,将户口迁出本村,造成大量住宅闲置;部分村民因结婚分户等原因已在村内单独申请建房居住,后又继承其父母或亲戚生前所居住的房屋,导致一户多宅和房屋闲置。此次调查的15个村共有3533户、8923人,宅基地总数4866宗,其中一户多宅313户、闲置住宅757宗,分别占宅基地总数的6.4%和15.5%。农村住宅闲置及一户多宅等问题,造成了农村土地的粗放利用和浪费。

三、对策及建议

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社会各阶层的国策意识

一是搞好轨道法规宣传,增强轨道意识。进一步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国土资源轨道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用地的自觉性。二是搞好国情、国策的宣传,增强危机意识。我国地少人多,土地资源严重匮乏,全国耕地总面积为18.27亿亩,距离18亿亩的警戒线只差2700万亩,18亿亩耕地底线一旦失守,势必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在深化普法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国情、国策教育力度,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危机意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三是搞好科学发展观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将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延伸到基层、到农村、到群众,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理念扩展、落实到农村基层,切实增强社会各阶层的责任意识,把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

第9篇 某乡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___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镇将如何依据实际,创造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本人提出如下探索与思考。

理性分析**镇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和难点

**镇位于竹溪县城东部,是竹溪县东进车城十堰、西出渝陕的重要门户。全镇版图面积192平方公里,辖43个村,乡村户12578户,乡村人口46110人,315省道横贯东西。镇内工业基础雄厚,产值2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达13家,沿315省道的平川地带农业发展基础良好,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2023年全镇工农业总收入实现35442万元,人平纯收入实现2780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自然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使**成为竹溪县城的后花园和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高频亮点。

**镇是典型的资源大镇,现有茶园基地2.26万亩,桑蚕基地3500亩,魔芋基地2500亩,板票等干鲜果基地5000亩,蔬菜基地8000亩。同时境内有丰富的板石材资源、建筑用石料资源等,这些资源分别分布于全镇平坝村、二高山村和高山,几乎是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全镇现有通村公路总里程298公里,其中已实施了硬化的通村公路已达41公里。2023年正在施工兴建的水泥硬化路51公里,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公路网络,牢固的交通资源,为**镇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镇又是鄂西特产品加工的重要生产地,以前进茶场为龙头的茶叶加工年产值达1500万元,以漫液、船形湾、阎家坝为主的精细蔬菜产值达3500万元,以沙坝大岭等为主的魔芋年产值达600万元,以塔二湾、小河边等为主的干鲜水果年产值300万元。

以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等,为**镇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境内高山、二高村较多,平坝村较少,部分高山、二高山交通设施等级低,运行质量差,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基础薄弱,又给我镇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平添了许多困难,成为我镇新农村建设的难点,需要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区别对待,全面权衡,最终达到整体推进。

科学设计**镇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

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将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

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导思想,采取外地学、当地看、比着干的办法,组织全镇村干部分别到竹山罗家坡村、平利县龙头村等地,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实地看、问、学,提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同时,组织全镇干部系统地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___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镇村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市、县确定的重点、试点村,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对照新农村建设“20个字”,分层制定建设规划,力求全面推进。对镇定试点,则依据优势,侧重于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对一般村则广泛畅导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分类突破、营造优势、逐层推进。全镇43个村已根据自身实际,全部制定出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2、咬定目标,精心组织实施

从外地发展的经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通过长期抓、长期积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咬定目标不放松,**镇无疑也必须走这条路。当然**有**的特色,我们立足从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入手,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农村农民生活富裕,立足通过用先进文化、致富技术、《乡规民约》打造文明乡风,立足通过集镇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公路建设、能源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有好的规划,更要有一个好的推进机制,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联村考核机制,即:每个副科级干部联包1-2个示范村,每个行政干部联包一个村,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湾院,每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的联包机制,对照规划,逐项、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干,逐项、逐年实行量化考核。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办法是办点示范,先易后难,最后攻坚,**的实际是平坝村条件基础较好,有的村已具新农村雏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强,就可具规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我们规划率先对镇内前进村、阎家坝村、**街等12个平坝村,抢先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对条件基础稍差的二高山村则注重从解决基础设施入手,尽快改善条件,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对高山村则注重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各具优势,各具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4、充分体现民意,让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是人民群众的新农村,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我们在领导、主导新农村建设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民意,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急在上头,冷在下头”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全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创新思维,创造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建楼房、多建街,其根本落脚点是解放生产力,实现生活幸福、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因此,地方党委、政府在主导、引导、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创新思维模式,探索新的建设创造条件,建设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农村。

1、按城市化理念,经营新型农村,实现统筹发展

集镇与乡村是**发展进步的两只轮子,集镇和乡村的发展是互补式的发展,是比冀双飞式的发展,集镇化应该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集镇化,新农村应该是集镇化进程中的新农村,从**集镇与乡村发展情况看,仍然应该坚持“集镇先行、乡村跟进”发展模式,突出**街、阎家坝、前进等村的新农村建设,使中心集镇达到5平方公里,居民达到1万人以上,形成农村中的城市。同时对315省道沿线的洞子沟、胡柳树、黄龙、漫液、康家岭等村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建成沿315省道“20里长街”,形成“一线穿珠式”的新农村格局,对高山二高山则实施依湾就院生态家园式的发展,形成以自然村院为主体的“星罗棋布”式的新农村,进而实现各具特色的统筹发展。

2、按工业化的理念,经营现化农业,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多年来,**镇走的是一条农业支持乡镇工企业发展之路,工企业如今发展势头良好,但传统农业的模式仍占重要比重,**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经营工企业的理念经营现化农业,突出发展以茶叶、蔬菜、魔芋、干鲜果为主导的特色农业,重点兼顾发展粮油种植、畜牧养殖等产业,在特色产业上,探索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走企业化经营之路,在传统的种养业上重点依托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园和镇内“新科牧业有限公司”、“顺旺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现化养殖业和种植业。同时合理、有序组织劳务输出,打造“品牌劳务”走活劳务输出一盘棋,力争通过农业向工业化转型,传统种养向现化集约方式种养转型,分散型、打工型输出向品牌型知识化转型等实现农业、特色产业、劳务经济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加农业的综合效益。

3、按民营业化理念,经营现化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增收

江苏华西村、江西赣县、嘉鱼官桥8组、竹山、罗家坡等地经验告诉我们,民营化是一条快速致富的法宝和通途,未来五年**镇将按民营化的方式对镇内产业资源、基地资源等进行重组,整合再配置,力求通过发展本地民营大户、产业大户,带动全镇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4、按民主政治的原则,经营农村各项事业,实现民主管理

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农民的主体地位,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逐步得到巩固,主要是通过“四个还权”,即还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决策权,确保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动权,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全镇形成、掀起新农村建设的高潮,推动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最终实现整体推进目标。

仓禀实知礼节,只要生产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就不难实现。

第10篇 新农村建设规划实习报告?

新农村建设规划实习报告

大四暑期,在学校要求下,为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进行了一个月的实习学习。通过实习,对规划基本建设方面的有关法律和法规、规划设计整体内容和程序、规划的审批制度及城市建设管理的规程和方式、不同阶段城镇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深度等都有所了解,使得自己在专业领域获得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巩固并检验了自己几年来本科学习的知识水平。达到了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提高综合解决城市及环境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我国城市规划体制的理解和认识的目的。在这个基础上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们是在学校和西安市规划共同合作下,响应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对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五四村进行了规划。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然而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而它又涉及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从多种角度来考虑,以多学科理论作为其理论支撑,如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地理学、生态学理论等。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实习既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挑战,对我们全组实习规划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我们多查阅资料,多吸取现有规划成果,并对新农村规划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这次实习,学到很多东西,真是受益匪浅。

在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阶段,我学习到一些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一些资料的来源和收集索要部门都有所掌握。在现场调研的时候,虽然天气十分闷热,农村交通等也不是十分便利,当地的居民以及政府也对我们的工作不配合,但我们还克服了各种困难,尽可能的收集到更多的资料,对现场有更多的了解,为以后的规划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条件,使规划更具可行性。我们不光在各部门收集了现有的基本资料,还针对不同人群,做了一些切实的调查问卷,现场进行了调查,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调研时候村里不配合,通过我们耐心的解释,虽然有些资料没有拿到,但还收集到很多资料,这就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我们对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及制作也有了了解学习,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深度等都有一定的认识。

调研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现状问题和预算人口规模,以便确定规划用地范围。在现状分析发现很多问题,五四村的耕地严重不足,导致剩余劳动力很多,这些剩余劳动力又没有技能,知识水平也不高,是村里的一大难题。村庄用地布局混杂,功能分区不明确,三类工业离居住很近,严重污染居住区内环境。村里绿化面积不够,基础设施不足。这些都是我们这次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村庄性质、村里的产业结构、功能布局等很多方面都有了较好的规划。从这里我更加明白了规划工作的性质,我们不光是对用地布局的规划,还要对规划用地内的产业结构等多种问题这考虑,规划区内的人们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能更好的发展。我们的规划工作不仅要求组内工作人员的相互协作,还要求和其他专业的人员很好的协作,规划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规模计算上,我们对人口预测等知识进行了回顾,对预测方法也有了很好的掌握。计算工作是很繁琐的事情,还要求有严谨的态度,力求计算结果准确无误。这很是锻炼我们的耐心和细心,看来规划要求很多,做好一个合格的规划人员要具备很多的品质。

后来的方案设计过程中,我们规划实习的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有时候还争持不下,大家都对规划提出自己的想法,听取各个同学的规划思路,对自己也有一定的启发,也是多种思维的变通。但有时候由于意见不一,组内成员还吵起来,使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从这里可以看出规划工作真的需要很好的协作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后来和老师多次交流沟通,方案修改调整过多次,从这多次的改动中,每次都能发现一些考虑欠缺的地方,从而学到很多东西。老师每次都能认真地指导,毕竟老师经验比我们多,考虑的问题也周全,在老师的屡次指点下,学习进步很快。看来在实践中学习的效率更高一些。同时,在实践中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理论掌握的不够,对规划设计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将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明白自己的不足,学习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学习的动力也会更大,相信学习的热忱也会有所提高。后来和甲方沟通后,方案还进行了一些调整。在反复调整方案的过程中,不但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在职业素养上也有很大的提高。我们原来在规划作业的时候每次草图的时候都画得不是很仔细,方案调整也不会有很多次,做事情从来都没有这么大的耐心,经过这次实习,才了解到规划工作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

方案确定下来,在以后画图的过程就相对简单一些,在这几年的学习中,自己对一些画图软件有了熟练的操作,像autocad、photoshop等。这些软件的熟练掌握,还是在去年暑假实习的时候,看到别的实习同学都能很好的应用这些软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来不断练习的成果。现在用autocad画图基本用快捷键,画图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年的实习由于当时所学知识不同,实习任务和目的不一样,学习重点也有所不同。但这几年实习的累积,对自己学习还是有很大的帮助,在后来的运用中就能很明显的体会到。每次实习之后就对自己知识的掌握有所了解,知道不足之处和需要学习的东西,这样学习的时候就有的放矢。这次实习有一样,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一定有很大的益处。虽说能熟练画图,但画图量还很大,调整次数又多,每天都很累,要一直画到很晚。实习的时候还是很辛苦的。

经过我们实习小组几个成员一个月的辛苦努力和老师的不断指导,规划任务最终完成。看着成果摆在眼前,那种成就感悠然而生,觉得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很值得。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到了大四,专业课程也学习了很多,对规划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实习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学习到的东西就会很多,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已经对专业知识学习很多,原来也进行过规划实习,所以对规划工作的程序及方法都有所了解,这对我们这次规划实习有很大的帮助。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和成果,但我们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资料收集分析,多次方案调整,与甲方沟通交流,最终顺利完成此次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课题有了很深刻的学习,做新农村规划,首先得对村庄类型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村庄基本有两大类:一是转型村庄。转型村庄包括三小类:城市里的“城中村”,村庄完全被城市包围,但村庄的景观维持村容村貌,经济组织仍是农村集体经济,文化还是宗族文化,社会服务机构和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依旧是“自建自管”;二是快速工业化推进的地区、城乡混杂地区等;三是未来工业化可能推进到的地区。另一大类村庄是自然村庄,这种村庄现在如此,可能未来远景仍是如此。在经过调查研究后,我们才可能对不同的类型定下不同的规则。总的来说,新农村规划不在于把村庄建设得更漂亮,而是在于进行制度的转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5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在环境卫生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新农民是指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些都与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有很大关系。规划注意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信息网络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二是治理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三是重点发展医疗、养老等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支持农业生产,五是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要靠合理的规划设计、适宜的用地布局、有利的产业规划,靠坚强的基层组织建设。因此,规划也要要符合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村容整洁、营造文明村风、适合市民休闲的需要,安排好生活与产业的发展,要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村镇高度进行规划设计。

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而它又涉及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从多种角度来考虑,以多学科理论作为其理论支撑,如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地理学、生态学理论等。规划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社会发展全局是新农村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最鲜明的特点,结合城市与乡村规划的方法理论,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把农村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有机整体,充分综合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各个部分,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使这个生态系统长期有效的运转。

总结整个实习,虽然在实习的过程中有时候觉得很辛苦,方案讨论的时候还和组员吵得不可开交,实习中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但也通过这次实习,真的学到很多东西。大学的这几次实习实践中,感觉学习最多的也算是这一次吧。这次实习完整的对一个规划方案进行参与,从前期的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到方案设计,每次方案调整,一直到后来的成果完成。对规划工作的流程有了系统的认识,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规划的规范法规等都有基本的掌握。除了这些专业知识的增加,在职业素质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规划工作的性质和要求的素养有了很多的认识,不但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耐心的工作精神,还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加强这些方面的锻炼,以便在工作的时候能得心应手,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次实习,对我来说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对自己思维方式的变通和拓展。大家一起讨论方案,老师的指点,使我看到很多人对同一事物不同的看法

第11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卡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是要靠农民自己努力。实践表明,农村大部分普通农民承担风险的心理与经济能力较弱,在没有他们眼见为实的成功经验与收获把握前,他们一般不轻易投入资源(资金与土地等)进行尝试。讨教与效仿邻里,是农民简单、实用、有效的学习机制。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一批像吴仁宝、王乐义这样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强的带头人。他们的经验切合农村的实际,容易为农民所接受,可以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他们熟悉村情民情,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望,能够较好地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次调研从8月底开始到10月下旬,3个调研组分别采取了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翻阅资料等方法,对各镇(街道)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做法,以及对区里加强新农村带头人建设的意见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整理和分析,形成如下报告。

一、关于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带头”的意思是:首先行动起来带动别人。那么,“带头人”就是首先行动起来带动别人的人。照此类推,“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就是首先行动起来带动别人建设新农村的人。从我省新农村建设优秀带头人评选对象上分析,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主要包括三类群体:即基层组织的带头人、现代农业的带头人、农村公共事业的带头人。根据我们的调研分析,xx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主要包括三类人员。

--村干部,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村委员会主任,他们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在团结带领农村广大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上起到主要的带头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农村的致富能手、农业技术人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骨干农民、农民企业家、能工巧匠等,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至关重要。

--农村民间组织负责人。如老协、侨联、宗教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负责人等,这些人在农村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各自的线上起组织、带头作用,对于农村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建设起较大作用。

这些人在农村各项建设活动中都能起到一定的带头示范作用,都可称得上农村“带头人”.但根据目前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离开农村基层组织(村两委),新农村建设无疑等于纸上谈兵,而且党和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都是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得以贯彻落实的。因此,农村基层组织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广大村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要成为团结带领农村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是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的核心人员。

二、现状与问题

(一)xx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基本做法

据初步统计,xx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现有4781人,其中村干部1466人、农村实用人才835人、各种民间组织负责人367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xx区加强新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是:

1.建立了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全面落实村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实行分级培训责任制,区级负责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培训,每年每人的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镇(街道)级负责其他村干部的培训,每年每人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鼓励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年轻村居干部参加农函大、电大和党校函授班等接受学历教育,区财政予以经费补助。二是建立村居干部报酬保障机制。对经济薄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基础性报酬由区财政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每年镇里也拿出部分资金给予补助,一年可以拿到3000元左右的补助。同时区里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由区、镇(街道)、村、个人四方联合筹资投保,做到应保尽保,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目前,xx区已累计投保416万元,投保1.2万多人次。三是出台了村级正职离任干部定期补助制度,对担任村级正职累计时间在十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享受定期补助金额每人每月100元。四是完善从优秀村干部中录用公务员等制度。几年来,安置到镇属企事业单位的村干部近100人,其中有7人录用为公务员,走上了镇(街道)领导岗位。五是设立村干部保障激励专项经费。专项经费列入每年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村居干部的教育培训、报酬补助、离职定补、困难补助、体检、健康疗养、先进表彰等。今年已为全区近500名村主要干部开展了健康体检,还组织了30多名优秀村干部到长江三峡、云南等地进行健康疗养。

2.加强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了农业技术专业队伍建设。农业技术研究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逐渐壮大。全区11个事业单位中,共有农业技术人员47名。全区13个镇街道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包括农林特产和技术畜牧兽医、农业机械、经营管理及其他专业农业技术人员的镇(街道)农技综合服务站,共有编制178名,现有人员159名。此外,xx区省径农业示范园的建立,也吸引了一批学历层次高、经验丰富、技能娴熟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使农业人才队伍出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二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积极完成专业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全区已有1.7万农民接受“绿色证书”培训,其中有1.3万人获得“绿色证书”.三是加强科技帮扶。启动“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对农业的帮扶,下派农村指导员到茶山的杨梅生产基地、丽岙的花卉种植基地、泽雅的高山蔬菜生产基地等富民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推广。下派了30名科技特派员到村办企业,乡镇企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提升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通过抓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xx区农业科技取得了明显进步,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如优质高产早汕稻、轻型栽培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大栅杨梅技术、无核瓯柑技术、花卉种植技术逐步得到推广,畜禽良种化程度和饲养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农业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

3.发挥了民间组织负责人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区有登记的农村民间组织共295家,其中村级老人协会251家,宗教协会6家,各类侨联协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近几年,通过发挥民间组织的独特优势,在政府缺位的地方发挥“粘合剂”和“润滑剂”的作用,尤其在满足弱势群体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带动了农民增收。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1家,其中有5家专业合作社(协会)被评为市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涉及畜禽、蔬菜、瓜果、水产、“农家乐”等行业,入社农户社员达979户,基地面积23450亩,带动农户6965户。二是引导侨联等组织在公益事业建设和社会救助中发挥作用。如丽岙镇发挥侨联作用,引导发动广大华侨为家乡建设服务,近几年丽岙华侨在学校建设、自来水、电影院、道路、桥梁、文化活动场所等家乡公益事业建设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总捐资达6000多万元。景山街道太清宫主持卢阿光热心公益事业,设立了xx市首个以慈善命名的救助基金--“xx区太清宫慈善救助基金”,近几年太青宫已向社会捐资1300万元。三是引导老人协会开展“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活动。各地老人协会普遍建成了老人活动中心,开展各类文娱活动,许多村老人协会还筹措资金,建设协会物业,利用物业出租金发放老人生活补助金。

(二)存在的问题

1.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四不”问题。

一是矛盾面广,工作待遇差,村干部不想当。当前,个别村各种矛盾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村干部处于各种矛盾的交织点上,工作中有时不仅得不到理解和支持,而且还会受到人身攻击和安全威胁。由于村干部的待遇差(xx年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年平均工资1.6万元),且有不少村干部工资长期拿不全、拿不到,有时还得牺牲个人的一些利益,因此,对继续当“村官”缺乏动力,萌生“去意”.据统计,这一届已有30多名村干部主动辞职,离开工作岗位。

二是工作任务重,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不好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都是硬指标,半点马虎不得。然而许多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举步维艰。村干部无钱为群众办事,无力为群众提供服务,致使村干部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截止xx年底,全区251个行政村中,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尚有80个,占总村数的31.9%;年收入在1-5万元的村44个,占总村数的17.5%,两项相加共占总村数的49.4%.

三是整体素质不高,明哲保身,村干部不会当。在当前面临换届的关键时期,个别村干部到了未换届己“涣心”的地步。有些村干部认为村级换届只有几个月了,下届能否当选还不知道,一些还想干一届的村干部乐于做太平官,怕得罪选民,片面认为只要人缘好,选举就能得高票,工作无所事事。还有些村干部自觉连任希望渺茫,对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采取小事慢半拍、大事一再拖延的态度,等待观望,推卸责任。

四是人才大量外流,后备干部缺乏,村干部没人当。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管理的青年和能人转向市区发展,并在市区安家落户。而农村大学生毕业后,为了个人的更好发展,都不愿回到农村,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选拔农村后备干部的余地越来越小,队伍建设后继乏人。据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重点村排查统计,有12个村这方面问题特别突出。

2.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三缺”问题。

一是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缺有效机制。首先,在农业局、农办、科协等部门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机构重复、力量分散的情形,组织创新滞后。其次,镇(街道)农技站行政上受镇、街道领导,业务上接受区农业部门的指导,实行双重管理体制,许多街道农技人员围着行政工作转,负责“包村”、计划生育等工作,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难以展开,直接影响农业人才发挥作用和成长。再次,在编不在岗的情况严重。全区农技综合服务站在岗人员159名中在编不在岗的73名,占45.91%.35岁以下的有96名,但其中从事非农技术的达63名,占该年龄段的55.63%.一些非农技人员通过各种关系充塞农业事业单位,非专业人员占许多编制,而这部分人大部分缺乏专业知识,整天无所事事,严重影响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缺有效渠道。此次参与问卷的56人中,通过农业职业学校培训的只有3人,有53人是自学或者其他途径成才,占94.6%;只有15人提出专门培训的要求。在已工作2023年左右的农技人员中,80%以上几乎没有接受过培训。目前xx区的农村人才培养没有一个长期有效的在职培训机制,人才培养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强制措施,人才培养存在短期行为。比如“强农富民送科技”活动仅在重点镇(街道)或重点村展开,分散的广大农民难以分享到“科技”大餐,而且这些活动就如“科技培训月”里的一阵风,没有形成“细水长流”般的长期广泛的“强农富民送科技”活动。

三是高素质农业人才缺。区级农业事业单位101名工作人员中,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仅有5人,中级技术职务的仅为24人,两者仅占28.7%;镇(街道)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农业实用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仅有16名,占10.6%;在年龄结构方面,例如,现有粮油技术人员超过50岁7名,占该专业的总人数的63.64%.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56名农业实用技术人才中,只有16名具有技术职称,占28.6%,具有高级职称的只有寥寥数人。

3.民间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存在“两无”问题。一是无监督管理。目前,民政部门只负责民间组织登记备案,没有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同时,按照已颁布的相关法规,民间组织的准入门槛又较高,加之繁琐的双重管理体制,许多农村民间组织还存在主体资格不合法、非法执业、无照经营等现象,如老人协会。许多农村组织章程名存实亡,部分组织甚至没有章程,内部重大事情被负责人一手掌握,普通会员民主监督乏力。二是无引导教育。民间组织负责人教育培训工作没有归口部门,几乎是一片空白。许多民间组织的负责人存在政治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影响了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信誉度。比如,南白象某村老人协会非法集资建违章建筑,执法部门进行强硬拆除时,还与执法人员发生冲突,打伤执法人员,砸毁挖掘机,纠集村民上路堵塞道路,致使xx市区南向交通堵塞近三小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三、对策和建议

(一)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加强村级组织班子建设

1、搞好换届工作,选举好村干部队伍。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不仅事关党的17大精神的贯彻执行,事关各级党委、政府任期目标的实现,更是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坚持“四个推进”,扎实做好选举工作。坚持落实责任、层层推进,注重强调责任层层落实、人人落实、项项落实,切实做到分级推进、层层推进。坚持统一思想、规范推进,真正把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落到实处。坚持一村一策、科学推进,按照“分类指导、一村一策”的原则,因村制宜搞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坚持抓住重点、有效推进,重点是抓财务清理和组织整顿,严把村民代表推选等七个关键环节。

2、落实“三真”要求,建设好村干部队伍。要全面推行村干部岗位培训,积极鼓励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不断加强村干部实践能力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科学考核村干部工作的目标管理机制,推行村主要负责人承诺制,实行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制度。逐年增加村干部保障激励专项经费,完善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村干部保险机制和离职补助制度,加大从村干部中录用公务员力度等。要启动“帮扶工程”,采取区直部门帮、镇(街道)帮、经济强村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形式,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帮扶等多种方式,为村干部创业引好路,铺好道。

3、完善组织运行机制,保护好村干部队伍。一些村干部当不好,甚至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组织运行机制不完善。这好比一条公路建好后,还要建设好栏杆,画好行车道,设置好路标,以此来保证行车安全。为此,必须要进一步完善落实村级组织运行机制,保护好村干部队伍。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强化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完善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用规范的制度对会议组织形式、决策范围、决策程序作出具体明确的界定。要理顺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在坚持村党支部对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坚持实行村民自治不动摇的基础上,通过建章立制明确村级组织之间的工作关系,规范村务运作原则,减少工作矛盾。要加强民主监督,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明确公开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到内容、时间、形式、制度“四统一”,突出解决不公开、假公开、公开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建立群众咨询事项调查整改及回复机制,把接受监督和改进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健全以民主选举、民主评议干部、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机制,加速推进基层民主化进程。

(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使用和考核激励机制

1、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是保持人才竞争优势的需要。要逐步建立农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管理体系。教育培训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长期与短期结合,在岗与脱产并举。要通过攻读学位、研修、进修等方式促进年轻科技人员提高学历层次,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开发等形式学习引进先进技术,了解掌握国内外农业科技最新发展动态。要充分发挥中老年专家的作用,建立师承制度,由学术和技术水平高的、责任心强的中老年专家,采取“一带一”等形式对年青农业技术人才进行定向指导和培养。要通过政治理论思想学习研讨,提高农业技术人才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2、推进基层农业推广机构改革。按照省市统一部署,适时进行镇、街道农业推广网络改革,理顺镇、街道农业服务站和镇(街道)、业务主管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的权和责,从而按照政事分开原则,变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直接、微观管理为间接、宏观管理。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完善聘用制度,竞争上岗制度、激励制度,营造农业人才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

3、合理造就人才和人力资源整合优势。要抓住一个关键,即实现职业技能技术专业四位一体,特别要把技工学校和农函大办出一个特色来。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善于发现队伍中的优秀人才,政治上给待遇、给荣誉、经济上给政策,给奖励、工作上给技术、给鼓励。要逐步推进城市化进程,职业技工技能教育,应该面向城市化,面向国际化,面向未来,在“三农”中立有落脚点。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实用技术人员。

4、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奠定坚实的基础。xx区地处xx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腹地,区委提出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战略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势必要选择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造就人才。按照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市场运作、服务先导的十六方针,思想观念要围着市场转,学校要围着企业办,工作围着中心干的办学特点,真正做大技工,做强技术,做优技校,做足后备人才的培育,认真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

(三)切实加强民间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

党的社会工作部门和民政部门要将民间组织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工作范畴,切实加强民间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开展民间组织专职工作人员职业化培训,探索民间组织负责人执证上岗制,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和交流观摩等方式,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要加强民间组织负责人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教育工作,组织他们认真学习17大精神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依法开展活动的意识和规范运作的能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民间组织管理骨干队伍,从而促进整个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四)加强村级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1、明确责任主体。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引起镇(街道)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重视,落实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

2、增强吸引力。镇(街道)要结合各自实际,着力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团员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发家致富、实现理想不只是外出打工一条路。比如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搞活物业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等,使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走好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创造有利于后备干部成长的环境氛围。

3、规范选拔程序。要扩大“选”的范围,按形势发展要求和班子实际需要,把致富能手、站所工作人员、复退军人、回乡学生、企业骨干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遴选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要落实“推”的办法,根据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两个基本条件和年龄40岁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两个参考条件,指导基层组织根据班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发放表格或召开村民会议的形式,广纳意见,推出群众满意的后备干部。

4、多种方式培养。要以镇(街道)党校为基地,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觉悟和驾驭村级工作的能力。要以乡镇站所为基地,进行挂职培训,让村级后备干部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社会、参加实践,提高科技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要以村级日常工作为阵地,主动交任务、压担子,为后备干部打造锻炼平台,加快成长步伐。

第12篇 大学生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

走进农村,全面了解新农村建设现状;深入分析,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山大xx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关注新农村建设,8支校级示范团队,14支校级重点团队,以及来自10个学院的多支院级团队都将目光投向农村,通过开展专题调研、支农、支教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树立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进步、与农村共发展的新认识。

多角度,科学化,调研农村实际情况。多支实践团队分别围绕农村土地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7月6日-12日,药学院在德州市陵县镇将军寨进行了为期七天的支农调研宣讲系列活动。15-22日,法学院“守望者”社会实践团队通过走访土地流转工作最具成效的乡镇,深入村委会、农户、大棚基地等进行调查访谈,开展土地流转模式调研,将寿光市的“专业合作服务”模式,胶州市“股份合作流转型”模式以及莱芜市“龙头企业经营型”模式的调查结果分析整理,最终形成《山东省土地流转模式调研报告》,对今后土地流转工作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7月8日-8月3日,信息学院“信息化下乡”政策宣讲及专题调研实践团通过“扩大内需+发展信息产业”的调研实践,探索出利用信息化转“危”为“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广大农民尽快实现由“勤劳致富”向“信息致富”转变尽自己的一份力。自8月1日起,外国语学院“心系农贷”团队在调研小额信贷在农村的实施状况的同时,进行国家惠农政策宣讲,以此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

全方位,重实效,关注农民生产生活。实践团队深入调研农村实际情况的同时,还积极进行支农活动,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7月5日-11日,由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和生命学院的11名08级学生组成的“坚守耕地,情系农村”社会实践小组在聊城市的部分农村进行了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月6日,机械工程学院“相约山大教育·放飞求学梦想”主题社会实践团队与仁风镇区管委刘书记座谈,了解了该镇“西瓜经济”,并在刘书记的带领下与东街村高中应届生及部分高中家长座谈,解答有关高考和大学的问题。7月7日,山东大学思源社走进山东大学东风教师家属院为即将成立的乡村图书馆募捐图书,得到了山大老师的大力支持。7-14日,法学院“心心之火”实践团队通过派发维权手册、律师现场咨询会等活动为农民提供法律咨询,解决法律问题。8日-22日,“宁夏之光”赴宁夏海原县支农支教服务团也在宁夏海原县开展了科学种植硒砂瓜、采摘枸杞等与农民生产息息相关的支农活动。支农团队不仅为农民送去的农科知识,在支农生产之余,还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当地业余文化生活。9日-12日,电气学院“全民全运农村体育调研团队”赴山东五地进行调研,促进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推广全民健身。7月22日,生命科学院“生命彩虹”支农团队在为期一周的支农活动中,向当地居民发放由队员自己编写的有关作物种植、传染病预防等科学知识的手册,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夯基础,献爱心,开展农村支教活动。面对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相对困乏的现状,山东大学多支学生支教团队深入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进行支教活动,为农村地区教育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7月8-16日,生命学院“爱的力量”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雁鸣湖乡韩寨村开展为期八天的支教活动;6日 -23日,文学院“梦之翼”支教团在青海省西宁市的汉水沟穆斯林村进行了调研和支教活动,为汉水沟小学的学生进行课程辅导,并开展特色授课和励志教育。此外,支教团还采访了包括xx年“感动中国人物”马复兴在内的西部教育工作者,了解到西部农村教育所面临的困境。7月7日起,“西部阳光”支教团秉承“因为爱,我们存在”“我们用爱折射阳光”理念第三次走进贵州进行支教活动,帮助当地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8日-23日,“一米阳光”实践团走进舜玉小区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辅导孩子学习。

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书(12篇)

以下是小编大家收集的社会实践报告书,仅供参考!走进农村,全面了解新农村建设现状;深入分析,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山大xx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关注新农村建设,8支校级示范团队,14支校级重点团队,以及来自10个学院的多支院级团队都将目光投向农村,通过开展专题调研、支农、支教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树立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进步、与农村共发展的新认识。多角度,科学化,调研农村实际情况。多支实践团队分别围绕农村土地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7月6日-12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新农村相关文章

  • 大学生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9篇)
  • 大学生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9篇)99人关注

    大学生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1走进农村,全面了解新农村建设现状;深入分析,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山大xx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关注新农村建设,8支校级示范团队,4支校级 ...[更多]

  • 2023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12篇)
  • 2023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12篇)99人关注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暑假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我系于20xx年组织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之一为“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 ...[更多]

  • 新农村建设调查的社会实践报告(12篇)
  • 新农村建设调查的社会实践报告(12篇)96人关注

    但愿我能用这有限的文字,诉说自己无限的感激与感动……一、我只是这艘大船的一支布帆,我不是孤帆我们的实践队是一艘开往南安的大船,在这艘船上有8支船帆,我们一同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