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实践报告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12篇)

发布时间:2023-11-01 23:37:06 查看人数:17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第1篇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实践报告是进行实践后的报告;是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深入实际、深入社会,对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报告。下面小编整理的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欢迎借鉴。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实践时间:20xx年7月8日至20xx年8月1日

实践地点:

“有一种生活,你不曾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不曾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不曾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就是这句感动了无数颗心的话也感动了我们,于是我们一行16人踏上了云南支教的道路,为了那最纯粹的想法--陪伴。

共同的目标真的有很强大的力量,它让我们原本互不相识的十几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支教前,我们一起搜集各种资料,一起准备教案修改教案,一起在九点后安静的一教楼里试讲,一起采购支教所需的物品,一起品尝了支教地点前后换了5次的心酸无奈,一起谈论着为什么支教该怎么支教以及大家的理想,一起经历了40个小时痛苦但却有趣的车程,辗转了上海六盘水之后终于到达目的地。

支教过程

1、镇雄云岭初印象

支教的地方是镇雄县属于国家及贫困县,我们想象了很多次那边的情景,但真的只有走进当地,踩着脚下的土地,才能感受到那种真正的贫穷,特别是教育的落后。支教的学校只是平房,两间破旧的教室,没有水也没有电,几条比较高的长凳便成了孩子们的课桌,学校只有两名老师,只有两个年级,也只有语文数学品德三门课,这些的确带给了我们不小的震撼以及和想象中的落差感。但是,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可能最初我们都想要好好地一起做好这件事,但是现实总是比理想骨感很多。我们还是相信越是艰苦的坏境就越是一种挑战。

云岭乡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每一天清晨推开房门就能看到雾气时浓时浅的群山之巅。每一天,都可以以俯视的角度看到被开垦了一大半的青山。这样的风景,可能这辈子能这样真切的感受的,没有几次。一眼望去,都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和烤烟,还有那数不尽的群山。

2、带着责任去上课

7月12日,住在村民家里,一切安顿下来着手开始教学。由于都放了暑假,所以招生工作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完成。采取了最原始的方法,我们开始分成几组挨家挨户的上门宣传,村民们的热情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招生工作十分顺利。我们的课程有趣味数学、英语、绘本、寓言、手工、美术、音乐、梦想、体育、舞蹈等,基本都是拓展视野培养兴趣类的课程,我们想带给他们的是一些能让他们快乐的东西,希望他们能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而不想给他们带去压力。7月15日举行了开营仪式,学生挤满了教室,一些家长也来旁听,这是我们来到这的第一次成功,很是欣慰。正式上课在16号拉开了帷幕。由于条件有限,所以只有两个班级,一二三年级一个班,四五六年级一个班。虽然我们之前准备了很多课程,但是有好多是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或者是用不上的,所以连夜一群人备课便成了长有的事。我负责的是高年级的趣味数学和梦想课,我忘不了第一节课时学生们嘹亮清脆的那句“老师好”,忘不了趣味数学课上他们争先恐后玩“巧算24”的活跃和积极,忘不了他们在彩色的卡纸上写下的他们那些彩色的梦想和制作的特色个性名片,忘不了他们在美术课上第一次接触到刮画时那种惊喜和开心的表情,忘不了他们音乐课上毫不拘束的大声歌唱,忘不了他们在课上的偶尔调皮捣蛋……第一次当一名小老师,一堂课下来口干舌燥,但是得到他们的认可受到他们的喜欢欢迎,那种疲惫感真的可以一下子消失,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真的很美好。

可是问题开始出现,我们最初的想法只是给他们带去更多的陪伴和乐趣,上课的时候不仅启蒙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带给他们欢乐,设计课程的时候,尽可能地避开了主课。上了几天课以后,才发现,这里的小孩子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他们会主动地问我们什么时候才上数学课,什么时候上语文课、英语课。他们习惯用方言交谈,很多小孩子都没有学过普通话,学过的用得也很生涩,也不好意思开口说。他们急切地希望我们能帮他们提高成绩,六年级的学生会找我们希望我们可以给他们补习初一的内容,一个孩子在上刮画的时候,在画上写着“求进步”。其实他们也只是孩子,有着孩子调皮捣蛋的天性,却又早早地种下了关于未来的梦想。他们远比我们想象中早熟,他们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然而他们眼中的“知识”,只是应试的,他们只能够知道,有了好成绩就可以继续读下去,才有可能最后走出大山。然而学与用的关系,他们还不那么明白。语文能考高分,不会说话,不能和山外的人交流,又有什么用?可是,这不是他们的错,生活教予了他们这些。面对那样的眼睛,面对这些要求,我们只能慢慢地调整我们的课程,多补基础,但这是不是违背了我们陪伴的初衷?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

3、学生篇

山里的孩子很辛苦,当城市里的孩子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时,他们却早早地干起了各种农活。早上很早起来去挖土豆,背着一个很大的竹筐,把竹筐装满了背回家,我们的队员也去体验过,只背一点点就站不稳特别是还要走陡峭的山路,然而他们连很小的孩子都可以背很多。放学后,他们会去割猪草,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小孩竹筐里装的草远远地高过了他们的头顶,看了很让人心疼。在我们看来,他们很辛苦,但其实他们已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可能也不觉得这是件辛苦的事了。他们多是留守儿童,只和爷爷奶奶生活,家里一般都有很多兄弟姐妹,他们独立性很强。一次上课,我问了一个问题“今天你开心吗”,他们几乎都是笑的很灿烂的回答“很开心”,为什么开心呢?有人是因为今天外出打工的爸爸给自己打电话了,有人是因为得到了老师的夸奖,有人是因为今天去赶集买东西吃了,甚至有人是因为今天天气好太阳大所以很开心,其实他们的内心很简单快乐,也很容易知足。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们很幸福很叫我们羡慕。他们总爱拉着我们去他们家玩,总爱问我们大学怎么样。他们很喜欢给我们折一些桃心百合花等,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传达着他们的情感和对我们的感谢。在他们眼中我们是很神圣的老师,来自很远的地方,知道很多他们不知道的事,但与其说我们是老师,还不如说我们是大哥哥大姐姐,陪伴着他们。学习,是互相的,他们教给我们的,在我看来,反而比我们教会他们的更多。

有一句话叫人穷命贱,难道真的是这样?有一个学生的右眼坏死了,是因为好几年前不小心弄伤了眼睛没有及时医治等到去治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很帅气的一个小男孩,我们很为他可惜,也感到很心酸,要是在城市他这只眼睛绝对不会废。有一个小女孩的膝盖被割草的镰刀划开了,划得很深很深,可是却没有去医院,家里给他用点草药随便包扎包扎。他们好像都没有把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当回事,可能是生存环境的影响,这让我们很担心,愿他们以后一切安好。

4、调研的日子

我们这次活动的内容,除了支教,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调研和家访。我们的目的是收集云岭村五所社小的资料以及了解学校的需求,收集家庭贫困孩子的信息,把资料反馈给灵山基金会以便他们日后开展各种捐助。于是每天没课的人,开始往外跑。山区不同于平原,学校很分散,而且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调研很累,最多的一次我们的队员一天走了七个小时山路才能收集到一所学校的资料。调研路上,我们体验到过摩的飞奔在山间小路的惊悚,我们饱尝饿肚子的感受,也感受到了面包车开在山路上震的胃都快翻过来的颠簸,但是我们都觉得着特别有意义,对于自己,对于云岭村而言,都是。相比调研,家访就显得轻松了很多,村民们很淳朴也很热情,我们会和他们聊生活,聊打工,聊学生,聊当地的教育,我们学会了很好地和村民打交道,也从村民口中得到了好多我们看不到的信息。家访,走入村民家中也让我们有种真正融入当地生活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奇妙。

5、我们的生活

在我看来,这次支教很大的一部分是让我们学会了生活。一群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听着听不懂的方言,生活了二十几天,有时想想,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我们分成了四个值日组,轮流做饭打扫卫生。好多从未做过菜的队员最后也能面对一大堆土豆烧出一个很可口的菜了,虽然几乎每餐都只有土豆,可是我们却都吃的特别满足和开心。山上经常停水停电,停水的时候水只够用来做饭,队员们都开始特别节约水,到最后都是好多人共用一盆水洗衣服,甚至连刷牙的水都舍不得用。我们会在晚上看特别美的星星,会因为赶集吃到了一个炸鸡腿欣喜若狂,会和孩子们一起去山上采摘各种野果,会因为走又陡又窄的山路而摔跤,会坐在木头墩子上相互调侃有多少天没洗澡了,会因为收到了学生的小礼物而激动不已,会在一起掼蛋到疯狂,会听着鸡叫声醒来闻着鸡屎味睡去,会抱怨我们把多少第一次奉献给了这里,我们一起做的事太多了,除了白天上课调研,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开会,大家讨论一天的收获,反映出现的问题。单纯的目标,一群单纯的人聚在一起,干净的生活,这其实是一种享受。傍晚吃过晚饭,我们会陪着孩子到学校门前的平地上玩各种游戏,丢手绢,老鹰捉小鸡,好像回归到了童年,那一刻,才感觉真正忘记了自己是谁,就像一个孩子,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很难用言语形容,那些纯粹的笑脸我将永远铭记。这里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也渐渐变得比以前更知足,更快乐。

我们身上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大学生总惯于用游戏、电视剧和纸牌游戏来填补,即使是在这里,我们也没有逃掉那些恶习。有些东西,并非有意,但城市的劣性却总是比文明更容易进军山村。在我们意识到之前,房主人家的小孩子已经迷上了电脑里的游戏。往后的日子,我们的守则里又多了许多关于娱乐方面的条规。有小孩子在场的时候,不可以玩游戏、看电影之类;有空的时候多出去走走,认识脚下的土地等等。 我们一直在反思。

6、离别

时间总是短暂的,二十几天很快,8月1号闭营,举办了一个闭营仪式,也是孩子们的汇报表演,有诗朗诵《我相信》,有舞蹈《采蘑菇的小姑娘》,有手语表演《感恩的心》,有合唱《种下爱》,有老师的寄语,即使再多的不舍我们也只能离开。看到孩子们由原来的害羞到现在的胆子大表演出色的节目我们很欣慰。离别总是伤感的,“老师,再见!”“老师,我会想你们的!”“老师,一路顺风!”“我会去找你们的!”“你们一定要来看我们”二十几天的陪伴,和他们的感情早已很深,可是对于孩子们的“老师明年你们还来吗?”我不敢回答也不敢承诺,看着他们湿润的眼眶我们也特别难受,我相信,我们还会再相见。给孩子们最美好的祝愿。

后记

我们当初是抱着去收获的心态走上这个未知的旅途,最后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所做的支教是怎么样的了,知道暑期短期支教大概是怎么样的。每个队伍,都会有不一样也会有一样的地方。每一份不一样的经历都是一笔不一样的财富。这一次,我们选择了在七月对人生做一个小小的偏折,离开自己原本运行的轨道去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地方看看。或许,未来会因为这小小的偏折而发生巨大的改变,又或许,命运又将它改回原轨。事实上,世上太多事,本就无可预知,此时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所经历的每一个故事,都不知道会在未来会有怎样的影响意义。或许冥冥之中,你会感觉到什么,或许,最平凡的事给了你最不一样的意义。这就是生活。

所谓支教的意义、支教的影响、支教的收获,在开始之前、过程之中、结束以后,我们都从未停止过追寻的脚步,正如千千万万前前后后如我们一样鼓起勇气偏移自己人生的人们一样。事实上,有很多前人很早就灌输过支教的意义,或许我们之前只是理所当然地接受这样的理解,或许我们也会对后来的人做出这样肯定的回答:“对,这便是支教,足以让你一生铭记,影响深远的支教。”我想,这前后的答案即使相似甚至相同,在回答者那里早就不同。有时候一份经历带给人们的感觉并不是简单的言语便可以描述,好比自然带给人们的震撼。它所改变的是一种心态,一种眼神。在那里我们收获了一份对彼此来说都不同寻常的友谊,在那里我们体验到了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在那里我们遇见过曾经没有见过的不一般的风景,在那里,还有一群孩子曾陪伴我们走过这一段不一样的时光,但在未来里生命轨迹里,会因为这样一份经历发生怎样的变化,现在,我们并不能够回答。

我不知道我们做的这些在孩子眼里会是怎样的解读,只是希望,对于那群孩子,那块土地,我们并没有带去太多不好的影响。希望我们所做的真的是对他们来说的一种“陪伴”。

感谢这场旅途,感谢在美好的7月遇到的最美丽的你们。

第2篇 清水县初中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党的xx大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发展基础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事关国计民生,已愈来愈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清水县教育部门为推进基础教育、尤其是初中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采取了多种措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为了解我县初中教育均衡发展现状,我们选择清水县东部几所初级农村中学为调研对象,于xx年10月对其进行了一次联合教育调研,我们于10月10日至10月12日先后深入秦亭中学、百家中学、旺兴中学等进行实地走访。又于10月14日在秦亭中学召开了“农村初中教育均衡发展校长座谈会”,在综合调研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本调研报告。

清水县东部几所初级中学大约建校在五六十年度,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我县经济建设持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农村初级中学始终坚持科教兴县、人才强县主体战略,全力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建设。各学校教育迅速发展,尤其,秦亭中学每年初中毕业升学率令人瞩目。成为我县东部农村主初级中学独树的一面“旗帜”,山门中学、百家中学、旺兴中学各校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认真研究、共同探讨、互相切磋,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能真正运用于我县农村教育事业当中,加快我县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学校布局;加大财政投入,在财政投入许可的条件下,力争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心学生,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初中农村教育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一、清水县东部几所初级中学推进初中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绩

坚决贯彻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认为“初中农村义务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涉及最广大群众之利益的教育”。坚持初中教育均衡发展,为民众提供满意的教育。面对初中农村教育的新情况,新挑战,我县教育局领导、包乡包片督导态度非常明确: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两基”教育的成果,尤其重视我县东部几所农村初级中学,和全县相比想方设法力争缩短城乡中学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差距,坚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不动摇,“办学生发展,家长满意,社会信任”的学校。

调研中,我县东部几所学校实施均衡编班,不设重点班的科学决策,这充分反映了各学校教推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的气魄和胆略,表达了全体学生及家长众呼唤教育公平的心声。这些态度和做法,成为我县初级农村中学学习的楷模。为此,在秦亭镇进行教育调研时,群众普遍反映,“最满意的是教育”。

(一)科学规划,调整学校布局,为均衡发展奠基

1958年山门镇中学建立,面积只有4000平方米,只有三个教学班,学生人数不足百人,随着近40多年的快速发展,学校面积增加到9367平方米,学生人数增加到300多人,xx年我县初级中学都实现了“两基”达标,这充分证实了国家重视教育,尤其农村教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以迈上了新水平,面对农村当前的教育的新趋势,清水县主管部门又重新制定了《加快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新区学校布局纲要》,合理整合教育资源,实施规模办学。自xx年以来,对我县东部几所中学加大了建校资金投入。山门中学建起了教学楼,百家中学、秦亭中学都有独立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已成为国家寄宿制项目学校。以往学校“小、散、乱”的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更趋合理。

(二)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均衡发展提供保障要实现初中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根本保障。

1、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为实现初中教育均衡发展,我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从xx年“两基”达标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农村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积极开展农村中学基本办学条件合格学校创建活动。狠抓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创建。目前,我县东部几所农村初级中学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

学校理化生实验室能按国际二类标准进行建设并达标,全校初中生生均占地28.2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7.7平方米,生均活动场地8.2平方米,达到了《初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各学校都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现代化远程教育网络设施齐全,师生能充分活动和利用。各校严格按照省教学仪器配备标准,逐年更新设备和补充必要的实验材料。并在教学装备的基础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

第3篇 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我区妇女也逐步进入决策管理领域,与男性平等享有政治、经济和教育的权利提高,这是贯彻男女平生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几年来,鄞州区妇女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大力重视下,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不断扩大,妇女整体文化素质得到改善。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一定贡献。但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陈旧思想的束缚,我区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方面都有困难,但我们坚信随着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区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将会充满光明和希望。

一、当前我区农村妇女教育与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1、结合政府相关以及自身组织培训工程,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和妇女教育培训阵地。按照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围绕承德的农业主导产业,致力于现代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增强农村妇女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化经营能力,引导她们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外向型农业。通过培训使广大农村妇女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大显身手要想解放农村妇女的思想,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就必须不断的给她们充电,区妇联积极结合政府相关培训工程,如在20xx年7月,我们村委社区就举办了“村妇女再就业技术培训”, 20xx年3月又举办了缝纫技术等培训班,培训方式多样化,从传统书面讲授到今年的多媒体教育培训,为了满足于不同层次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的多技能培训,并开设了一系列适合农村妇女的技能培训。

2 、整合力量,分类培训,充分挖掘农村妇女培训新路各级妇联紧紧抓住培训这一核心环节,强化培训基础服务工作。以被征地妇女为重点发动各级妇联组织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展大规模的调查,基本掌握了农村妇女劳动力尤其是被征地妇女的个体素质及培训择业意向等。其次加大对培训信息政策的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发布宣传和服务力度。为把组织管理网络延伸至村,在村里设立了妇女培训联络员。把培训服务送到农村妇女家门口。挖掘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实施,逐步建立五种培训模式。与学校联运的技能型培训,与企业联运的定单式培训,与有关部门联动的综合型培训,与服务实体联动的实用型培训,与基地联动的实地型培训。

3、积极推荐,为农村妇女劳动力就业搭建平台就业是培训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依据。为加快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区妇联把就业推荐与培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优势,千方百计创造、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借助各职业院校加强女性就业技能培训,与长沙颐而康职业学校、长沙职校、湘西州职校达成协议,为其免费培训并负责安排就业,使农村女劳动力走出家门、走向市场、走向富裕。

二、我区在农村妇女教育工作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大,影响工作展开。虽然我们对农村妇女培训都制定了政策、规划和具体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农村妇女培训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一,宣传不到位,行动不到位,对培训经费、培训师资、培训管理、培训宣传等具体问题不予以解决,挫伤了基层部门和组织开展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性。

2、各职能部门资源共享整合不够,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从目前的农村教育与培训情况看,技能教育与培训相对较多,其他培训较少。从培训组织看,现有的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总量不足,档次不高,难以组织开展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培训。从培训形式看,短期培训多,简单工种培训多,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的订单式培训相对少,技术含量高的培训相对少。从培训操作看,缺乏成熟的办法,大部分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造成具体培训实施与考核发证、日常管理办法的制定存在时间误差与脱节,影响了培训的水平和质量。从就业服务看,全国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网络还不完善,离城乡一体化统筹培训就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整体效果。

3、农村妇女对培训就业态度不一,转移就业率低。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富裕乡镇的农民家庭生活条件普遍较好,一些富裕乡镇的农村妇女不愿通过培训就业;而一些年龄偏大及欠发达地区的妇女思想观念和能力跟不上新形势,认为培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培训后得不到就业保证,拿了证书也没用,不愿意参加培训,从而影响了就业转移。同时,一部分农村妇女对培训就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大流,别人学什么也跟着学什么,缺乏自己的目标,造成少数专业热门而很多专业冷门,影响了就业。另外,部分农村妇女对政府提供的就业岗位挑三捡四,高不成低不就,这也是造成农村妇女转移就业率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三、对开展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1、整合资源,抓好基地建设

通过“四个一”来发展妇女技能培训基地:一是呼吁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建立一批,为广大的农村妇女参加正规技能培训提供保障。二是依托各类学校及企业建立一批,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和企业的培训资源优势,到乡镇建立技能培训点,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定向培训、岗前培训。三是动员各级妇联自建一批,各级妇联应在发展、壮大现有妇联技能培训基地的基础上,使其规范化,能够成为定点培训基地,增强为妇女培训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四是联系民间力量建立一批,要加强与女农民企业家、女能手和返乡务工妇女的联系,建立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基地、致富项目示范推广基地、创业培训实践基地等等。

2、围绕妇女需要,切实抓好培训

农村妇女数量的庞大、分布的广泛和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满足培育新型农村妇女需求的方式和手段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开展,在实际操作中要坚持三个原则:

(一)坚持实用原则,培训内容要与妇女需求结合。要开展调研,明确妇女的培训需求,开展分类培训、分层培训,提高妇女培训的参与度。重点开展六类培训:

1、开展创业培训,引导妇女发展壮大,提升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2、开展务工技能培训,促进妇女转移就业;

3、开展种养加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妇女发展现代农业的本领;

4、开展营销知识培训,帮助妇女掌握现代营销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增强网上销售的能力;

5、开展基层妇联干部培训,让她们更好地发挥“双带”的作用。

6、开展文明教育培训,新型农村妇女不仅要有新技能,更要有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这样妇女才能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更好地发挥农村妇女的作用。

(二)坚持实际原则,培训形式要与妇女实际情况相结合。

1、要重心下移、服务妇女。培训地点应设在乡村,方便妇女参加培训,降低培训成本。

2、要把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指导相结合,把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的技术,使妇女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

3、要培育典型、示范引导,长期以来,农村妇女有很强的从众心理,更容易相信身边人、身边事,用妇女身边的典型来教育妇女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要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来向广大妇女宣传创业典型、致富典型,通过典型户的示范带动,提高妇女参与培训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坚持实效原则,培训目的要与创业增收相结合。通过开展定单培训、定向培训、致富项目培训及农业新技术培训等,使妇女培训后能直接受益。要确立转移也是培训的理念,继续深化劳动力转移工作。一方面,进城务工的妇女通过劳务实践,经历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熏陶,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会了各种实用技术,具备了在城市创业定居的条件,同时也可带动更多的人外出务工;另一方面,一部分务工妇女还学到了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掌握了技术,积累了资金,并返乡创办经济实体,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为新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4篇 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调研报告

党和国家在农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旨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切入点,这对于推动农村扶贫开发、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23年,_____乡在省、市、县的关心帮助下,完成了6个接收站点建设。按照县上的安排,这次,乡党委派专人对全乡的远程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根据上级的安排,目前,全乡共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站点6个,其中戈勒、便料和雨厦3个接收点是利用“依托中小学模式”;设里、纳厦和乡政府3个站点是利用“电信模式”安装的。

二、使用情况

1、“依托中小学模式”接收点建设使用情况。

_____乡“依托中小学模式”目前已建设好的接收点有戈勒、便料和雨厦三个。接收点的建设分别通过当地的三所完小使用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接收平台作为硬件支撑,在学校的电脑上安装“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系统”软件。平常党员干部要收看教学资源时,都得到学校去收看。但由于种种原因,三个接收点从安装至今都没有能够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电信模式”接收站点使用情况。

2 3 4 5 6

站点建设完成后,经过近一年来的运行,成绩固然可喜。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在我们取得成绩的同时,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2、依托“电信模式”的设里、纳厦两个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接收点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是有一定的不足。一是有的村领导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措施不力、督促检查指导不够、解决具体问题办法少,有的对这项工作产生了松动情绪,认为只要设备到位安装好就可以松一口气了,有的甚至不闻不问了,没有把它作为一项政治工作来完成,没有很好地把它与解决“三农”问题很好的结合起来,就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二是部分站点基础设施不完善。课桌椅紧缺,信息站没有接通电话线,也没有宽带,设备利用率低,纳厦村接收点所使用的电视机是18年前配备的,现在已坏,不能使用,乡、村两级又无力及时解决,开展增教育教学活动时,只能借用私人的电视机。三是各接收站点的技术管理人员有很大部分对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不很熟悉,有的甚至一点微机基础都没有,他们对设备操作规程、操作步骤不清楚,知识培训工作开展不正常。四是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够深入,没有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的宣传作用,没有充分发动好党团青年积极搞宣传。五是乡党委和村党支部与学校站点没有协调好,各自的职责不明确。六是设里、纳厦两个接收点从去年至今一直都在建设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1 ,尽在1566范文网。

第5篇 最新关于西部农村教育教师现状的调查报告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可见,国家对教育事业十分重视。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谈到教师时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这些都说明了教师在教育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获得了巨大发展,但农村教育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西部农村教育更是如此。那么教师的哪些方面又会制约着西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寻求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南京晓庄学院志翔西部支教调研团一行14人来到宁夏原州区西关明德小学进行为期二十几天的支教调研活动。

在此次支教调研活动中,我们共发放给该校教师40份《西部地区教育现状问卷调查(教师卷)》,共回收38份,其中汉族教师占86.84%,回族教师占13.16%。通过调查数据统计和整理,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在38份问卷调查中,无30岁以下的教师;3040岁的教师占36.84%,超过40岁的教师占63.16%。这些数据中反映出该校教师存在老龄化的现象,并且出现年龄断层。针对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这需要建立职称评聘机制,平衡学校师资结构比例,以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为以下几点:

1.青年教师认为西部农村教师的薪金过低以及津贴福利较少,不足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2.青年教师有着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想趁年轻时奋斗一下,实现自己更远大的目标;而年长的教师相对来说则追求平稳平淡的生活。

3. 由于学校的教育硬件设备较差,管理体制不健全,生源不稳定,地理环境偏远,教学理念不先进,信息相对较闭塞,同时这里的教师没有太多机会外出深造或进行教学交流,也很少接触到外面的新知识和教学技能,知识储备少而且内容老化,教学质量难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青年教师认为在西部农村没有发展前景。

4. 由于在西部农村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有限,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平时的学习也仅限于学校课堂,放学后回家无人进行督促、辅导,并且社会高度关注西部的教育事业,所以大部分青年教师认为在西部农村教学就会承担较多社会责任。

5. 我国实行的是八小时工作制,但广大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八个小时,工作时间过长,管理压力过大,责任重大,已经超出了教师的承受能力。

6. 年龄较大的教师由于家庭负担、身体状况等原因,则留在本地学校教学。

7. 男青年教师考虑到在农村不好找对象,女青年嫁出去也都离开了村庄。

由表可以看出教师数量严重紧缺,连校长都要代课。在此次调查中,38人中有语文教师15名,数学教师14名,英语教师人数为0.并且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大专及其以下学历的教师占64.44%,本科学历的教师占35.66%,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人数为0,据该校校长说,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教师几乎全部是函授的。且88.37%的教师以前学的是师范类的,同时女教师人数大约是男教师人数4.5倍。

通过访谈还了解到,有些教师提出,全社会对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缺乏必要的关注,广大老师长期为职业病所困扰,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虽然教师的职业病表面看来微不足道,并不像其他重大安全领域那样,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关注,但正是它这种隐蔽性和长期性,会对教师的身心状况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更应值得人们关注。而西部农村教师因为当地经济状况和自身经济、工作压力等原因,其身体健康情况也远远不及城市教师。

总之,从整体上来讲,西部教师的福利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可以说与公务员有较大差距。

通过与该校学生谈心以及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83.69%的学生对现在的教育很满意,这不仅说明学生们对学校及教师的肯定,还说明学生们了解的知识面过于狭隘,未能接触到先进教育,不知道大城市中的孩子的学习环境是多么的优越,与城市中的孩子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侧面也反映出该校教学水平较低,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

对于西部地区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政府加大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力度。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保证制度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此外,《2022-2023年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到,继续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设立教师岗位专项资金吸引优秀教师到西部地区工作,并且设立奖教金奖励在贫困地区长期任教的优秀教师等举措,吸引更多的教师来到西部,从教育投入方面进一步解决贫困落后地区师资匮乏的局面。

第二、扶持薄弱学校发展。所谓薄弱学校是重点学校制度的结果,相对重点学校而言,薄弱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导致教师工作的硬件环境较差、福利待遇较差、职称晋升指标较少,由此可见,扶持薄弱学校的发展将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从而更多的教师才会义无反顾的来到西部。

第三、推动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针对我国城市、农村地区师资不均衡的情况,我国也可以适度采用教师定期流动的制度,尤其是针对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一般不愿到偏远、贫困地区工作,采用定期流动的制度,一方面可以鼓励毕业生到偏远、贫困地区,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当地的教师质量与教育水平。

第四、为西部教师提供外出深造或进行教学交流的机会,并多接触外面的新知识和教学技能,增加其知识储备且新化内容,使教学质量能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第五、加强教师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拓宽教师来源渠道,进一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保险项目趋向齐全。

第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制度创新;调整结构,优化教育资源;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和管理队伍素质;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

第七、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应该注重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及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真诚待人,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勤劳奋进,增加自我的知识储备,学会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是发挥自我价值的奠基石。

第八、改变农村目前教育现状,不是单通过国家帮助就可以实

现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它需要全社会支持和努力,需要更多的人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来,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振兴,越来越依赖于足够数量的高素质劳动者、技能型人才和创新人才,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水平。因此,作为21世纪当代大学生,国家明日之星的我们,应多关注西部发展,关注西部教育,推动政府政策的实施,同时也要具有陶行知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做一个大写的人,让西部的孩子笑得更加灿烂,和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成长。

第6篇 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杨陵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9所,其中初级中学5所(城区1所、农村4所),小学24所(城区3所、农村21所);在校学生12951名,其中初中学生5715(城区1524名、农村4191名)名,小学生7236(城区2484名、农村4752名)名;农村中小学教职工823名,其中农村初中教师356名,农村小学教师467名。

自xx年以来,根据国家、省、区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相关通知和要求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关心指导下,我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已逐步得到了实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收效。xx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我对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情况及收效

1、“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全区从“以乡(镇)为主”转变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四个统一”,即教师工资由区财政统一发放;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统一安排;学校领导班子的选拔、配备、使用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避免了原体制财权与事权分离,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更有利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区教育教学实际,对教育资源进行宏观调控,优化配置现有教师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统一安排,打破了乡(镇)界限,使经费投入更加合理,避免了部门重复建设,对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

2、进一步理顺了农村中小学管理体制。xx年8月,经区委会议研究,撤消了4个乡镇教育组,农村普通小学划归乡镇中心校管理,农村初中由区局直接管理。精简了人员,简化了办事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xx年6月,按照区委安排农村中小学党组织归属区局管理,彻底改变了学校党政管理两张皮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教育自主权,便利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教育工作,促进城乡教育人事合理流动、均衡发展。

3、学校领导和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xx、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区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工作实际调整了中小学领导班子,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良、作风正派的年青同志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为学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学校工作有了较大起色。与此同时,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教师队伍现状,区局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出台了学校领导干部管理规定、学科骨干教师、带头人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度,使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工作常规化,有效的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为教育质量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学校网点调整工作逐步落实,办学条件得到提高。自xx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村组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先后撤并了杨村乡乔家底小学、李台乡杜家坡小学、五泉镇汤家小学、大寨乡杜寨小学等10所小学,优化了教育配置,整合了教育资源。新建了杨村乡川口小学、李台乡陈小寨小学、杨村乡中心小学、五泉镇茂陵小学、王上小学等5所学校。抢抓机遇,利用上级项目支持,新建、改建、维修了部分学校教学楼或办公楼;农村中小学全部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设,建成了18所农村中小学新农村卫生新校园。“两基”工作中,全区共配制课桌凳2200套,价值40万元,购买价值78万元的实验器材,添置30万元的各类图书。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促进了我区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发展。

5、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区上设立了基础教育资金管理专户,教育经费拨付达到了三个增长中的“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教师工资、学校办学经费、农村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等到了落实。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实行区级预算管理、分期拨付经费、严格审批报帐、审计监督制度,理顺了新机制运行下的上下级财务关系,保证了各项资金按时拨付、合理使用,增强了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二、存在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宣传力度不够、责任不明确。虽然“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了三年多,但社会对这种管理体制的形式和职责了解不多,习惯于多年来的老管理模式。乡镇对此认识不够,认为目前学校的管理是教育部门的事,与乡镇无关,办学积极性不高,责任不强,缺乏支持、监督和指导。在学校建设、合校后的学校资产处置等问题上常常出现扯皮、推诿等现象,个别学校用地产权不明,存在租用关系等问题,影响了学校发展。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教育发展。随着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是区本级,而区本级财力不足,难以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如工资改革后,教师工资的津贴部分不能得到落实,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不利于教育系统稳定。学校维修、改造资金难以保证,上划之前乡镇、村对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现在没有了,学校维修、改造给教育部门、学校带来了较大困难。

3、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45岁以上占40%),薄弱学科无专职教师(体、音、美等学科);初中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非专业代课现象严重(占34.4%)。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科门类增加,教师培训经费不能保障,普遍存在教师课业负担过重,工作量大、知识老化等现象,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4、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虽然,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相对滞后。目前,21所农村小学除李台乡永安小学外(99年购置22台微机,配置偏低,需更新)均没有微机室,信息技术课程无法开设,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5、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艰巨。我区学校多年来因“两基”达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危漏校舍改造和“两基”提高等共举债1666.8万元。近几年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经过努力以偿还655.5万元,尚欠债务(含利息)共计1123.9万元。债务化解任务给本来就经费紧张的学校和教育部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影响了教育工作的稳定和发展。

三、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营造全社会齐抓教育的良好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教育内部管理,建立乡镇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制度,增强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后,乡镇、村对教育的投入相对减弱,学校本身又无造血功能,教育行政部门无力投入,影响了教育发展。因此,区政府应积极执行上级相关精神,保证教育政策得到落实,教育经费足额拨付,特别是教育建设资金要纳入财政预算。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减少浪费,保证教师工资足额发放到位,真正体现“以县为主”,促进全区教育发展。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结合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大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力度,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设立教师培训专项基金,保证不同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办好杨凌教育网站,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培训、教学和交流服务。完善教育人事体制改革,加大教师合理流动,整合师资结构,科学配套师资,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充实紧缺教师。强化教师队伍考核,完善用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专长,使每个教师都成为教育和教学的中坚力量。

4、加快农村小学合校并点步伐,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完善学校网点调整布局,科学制定学校发展长远规划。将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与灾后重建结合起来,建立“以县为主”的学校危房改造和新建规划的长效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

5、统筹安排专项资金,逐步化解义务教育债务。“两政一教”债务化解情况复杂,牵扯面广,欠债年限较长,数额较大,要一次性解决存在一定难度。建议政府成立清欠小组,制定清欠计划,采取多种方式积极筹措资金,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各部门协调一致,分批次逐步化解债务,彻底解决教育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同时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制定配套制度,杜绝新的教育债务发生,给教育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7篇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 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xx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我们对所在的忻州市东冶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5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现状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现状六:“国有民办”教育举步维艰,学生家长选择处于两难

笔者所处的忻州市东冶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最优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查,笔者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万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第8篇 2023年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由此可见,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施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三、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甚至是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

四、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一些村级小学,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许多学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实际上并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五、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平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每年,都有一批优秀骨干教师被选考到城镇学校,这也大大减弱了农村教学教研的信心和力量。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5、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而这时许多同龄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农民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多培养一个大学生,就多出一个贫困户”,这种认识和环境的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令人难以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难也!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有两段脍灸人口的名言,“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不要“偏心”,抓好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

茶陵农村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第9篇 2023年度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2023年度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作者:心心向农实践队

通过我们的实地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两类家庭居多,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留在孩子身边;第二类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即留守儿童。

先来看看第一类家庭,这些家长都是在城市里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一般来说他们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小学或者初中,全家人靠务农为生。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双方必须要有一个抽出时间来带孩子,这大大影响了干农活,影响了全家的生计。为了生计,父母没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读书给孩子听,不耐烦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穿鞋子,怕孩子乱跑影响自己干农活就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前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价值观形成、智利开发影响是巨大的。当孩子才四五岁,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时,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干农活。由于孩子年龄小,头脑还没发育到适合学习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的智利开发,让很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根本跟不上学校的进度。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的。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也不会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就会去买一堆的习题书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后,家长不会帮着孩子订正,原来不会的还是不会,没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负担。家长看到孩子做了,就以为自己帮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又将大失所望,渐渐的开始不耐烦,斥骂孩子,这大大激发了孩子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走访时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生,由于学习跟不上,父母平时也没关心他学习,他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开始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开始逃课,后来渐渐发展成根本不去上课。而粗心的家长只是偶尔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孩子轻松的蒙混过关。等到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混社会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家长又不知道该如何挽回,打骂体罚只会将孩子越推越深,直至无力挽回。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在学校犯了错,老师想找家长谈谈,但是家长忙于生计,对老师的帮助并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长能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却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长,家长无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越走越偏。

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论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父母的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成绩好的越来越好,成绩差的父母也会另谋出路,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在城市,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会想尽方法帮孩子报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帮助孩子学习,很多孩子得以跟上进度,继续学习。然而,农村父母的心态使得很少有父母会逼着孩子上补习班,孩子自己因为贪玩又很少会主动提出来,因此学习一时跟不上的会越落越多,这对很多孩子成长是不利的。

再来看看另一类家庭,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带。我们实地走访出了解到,爷爷奶奶辈的学历大多是小学,很多连小学都没有读,文化水平比留在农村的父母还要低。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甚至有些还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

实践之前总有听到报道,说很多农村孩子因为付不起学费而辍学,所以我们对经济状况对学业影响也做了深入调查。我们发现,读小学和初中的父母把很大一部分的钱用于孩子教育,但是基本还能负担。但是,到了高中大学以后,基本所有的父母都开始负债供孩子上学。大多数父母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少数向国家贷款。可见,总体上农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然而我们在教育局询问是否有专款给予贫困孩子帮助时,我们了解到,政府有对贫困的优等生提供奖学金,以及特困生提供助学金,一些社会团体也会给予一些帮助。但是,很多困难的家庭并没有在补助的范围内,加之农村家长意识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补助的家庭并没有提出申请,这使得真正得到补助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走访家长中,我们了解到,几乎所有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会读书,家长无论如何也会供孩子上学。因此,对贫困生补助的不足并没有导致很多的孩子辍学,但是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

我们一直觉得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走访中我们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询问如果经济困难只能供一个孩子继续学习时会怎么选择,大多数的父母都表示无论如何都要供所有孩子上学,也有一部分表示供学习好的那个,表示选择男孩的少之又少。

第10篇 农村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今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人数及教学质量都有了空前的增长和提高。但是由于各地经济条件等各种原因,教育逐渐形成了城村差异,城市教育要遥遥领先于农村教育。因此国家对新世纪新阶段农村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农村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来到南澳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居民、实地调查的方式对南澳的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本文综述了南澳的教育概况,对问卷调查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当地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家庭 经济 制度 师资

中图分类号g4

1. 前言

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四有”人才,然而近年来农村却反而出现了高中毕业生弃考现象,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约分别是82.3%和17.7%,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已经远跟不上城市教育。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悬殊。我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了农村在教育设施和教育投入上的远远落后。当城市集中大批优势教育资源,从师资力量到教育设施,大办示范性高中时,农村学校却不得不面临着师资流失短缺、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的困难。再加上我们的教育表现出了向精英化倾斜的趋势,逐步冷落低收入贫困群体。同时供一个大学生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再加上今年来大学生找工作难,某些农村地区出现了高中毕业生弃考的现象,今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湖北也约有2.6万名学生弃考

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教育的发展是经济的问题,也需要人才资源作保障、制度创新作基石和先进的理念作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农村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党的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___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问题,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___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对新世纪新阶段农村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___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意志和决心,为农村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xx总理在谈到2023年教育工作部署时说:“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他说,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3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并提出了要重点抓好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方面。

今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可能导致教育经费预算紧缩、入学率下滑和质量下降以及失业率增加。农村教育问题更明显化,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改造和基本办学条件配备工程、全国性的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青壮年农民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等方面都变得更棘手。

南澳经济状况尚处于农村发展阶段,教育基础建设不免面临农村教育共有的问题,例如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观念落后、教师工资收入低、待遇差等等。我们将关注当地高中生弃考背后的农村教育问题,找出教育模式及当地人的教育理念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反馈给当地政府,减少弃考现象,留住人才。

社会的发展,高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才竞争的激烈,要求教育与时俱进,加速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人才。因此重视、加强和发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南澳教育概况

2.1南澳教学资源

南澳县中小学校共22所(均为公办学校),其中: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级中学4所,小学16所。该县有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1所,县一级学校10所,教学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2.2南澳教育的局限

但是南澳经济状况尚处于农村发展阶段,经济投入是义务教育发展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但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 无论政府还是家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都是非常有限的。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经济落后地区, 教育经费捉襟见肘, 只能靠收取学生的学杂费勉强维持, 举步维艰。农村教育投资风险大、收益小,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学习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农村孩子经过十多年的苦读, 能如愿以偿地考入大学的凤毛麟角。高额的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若是家庭收入不好,农民对教育的投资热情也会减弱, 只想让孩子辍学务农或外出打工, 以便为家庭增加一部分收入。

另一方面,南澳地理上较为封闭。南澳作为一个的海岛县,与大陆的连通交通工具只有渡船。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岛上,信息也难免相对比较落后。科学与时俱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教育思想也需要跟上时代,需要在文化氛围中交流、吸取优秀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农村教育发展模式单一,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 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实际上农村教育是普通教育和以升学为主线的金字塔型结构体系。

2.3国家及社会对南澳教育的扶持

两会中教育问题再次被提及,xx总理强调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提出了要重点抓好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方面。南澳也相当看重教育问题,学校是主动要求适龄儿童来上学,且上学有补贴。

2.4南澳教育调研的意义

南澳是我国的海岛县,南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能力、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贡献。人才的流失将对当地的发展造成了阻碍。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将具体了解南澳的教育概况、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及高中毕业生弃考的大致情况。一方面是为了探讨南澳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查阅对比国内名校教育管理制度,向南澳县教育相关负责人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让更多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将分析当地高中毕业生弃考的原因,反映给当地相关部门,为其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参考,从而减少人才的流失。

3. 问卷调查情况与分析

2023年7月我们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委员会赴汕头南澳三下乡服务队队为了了解南澳的教育概况、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及高中毕业生弃考的大致情况。本次调研的人群对象是南澳岛居民与各中学学生,总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问卷93份,问卷回收率为77.5%,满足回收效率大于70%的统计要求,统计结果可靠性较高。这次调查的市民部分采取在人流集中处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在南澳后宅镇主要街道进行。此外,还采取让学生将问卷带回家,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学生部分的调查则采取在南澳第三中学随机调查的方式。我们收集并整理了大量对我们的调查有价值的信息,得出以下调研成果:

3.1 孩子上学概况

在受调查的人当中男性有29人,占31.18%,女性有40人,占43.01%,未注明性别有24人,占25.81%。受调查人群有家长、学生、教师以及商人等。通过对当地居民和各学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得到以下数据: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南澳岛人民的教育达到了一定程度,将近89%的居民家庭有孩子正在完成或已经完成义务教育,其中有45%的家庭有孩子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包含高中),44%的家庭的孩子正在接受义务中,其中多数家长表示:读书是孩子的一条出路,家人会让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11%的家庭没有孩子在上学,多数是孩子已经辍学就业,或者已经成家立业了,因为家庭经济而辍学的数量微乎其微。可见,南澳教育普及情况相当乐观。

3.2家庭学费情况

农村教育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经济的发展水平基本上决定着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在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其办学条件大多比较差,辍学率也比较高。可以说,经济因素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第一要素。针对近日发生的农村考生弃考的现象,也有专家认为与家庭经济问题相关,所以家庭经济直接牵系着学生能否继续上学。经对南澳居民家庭的调查,我们得到以下数据:

97%的家庭能支付学费,随着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进行,农村的经济慢慢发展,农民的收入日益增多,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扶持,进行减免学费等措施,大大为农村家庭减轻学费负担。37%的家庭因为家庭收入不理想,或者孩子在接受高等教育,负担大,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大。3%的家庭认为学费负担很重,主要是孩子接受高中或者其他高等教育,学杂费数额大,农村家庭多以农作物商品经济作为经济来源,收入微薄,故学费仍是家庭的负担。

另外我们进行另一项调查,统计当学费成为家庭的经济压力时,家长的做法,收集数据如下:

提问:学生成绩优秀,而家里钱不够,家人会怎么办?( )

a借款贷款供他(她)读书

78.49%的人认为:现在生活好了,收入大大提高,就算家里的钱不够也只是家庭一时的运转不过来,只要向亲朋好友暂借一下便可,不至于变卖东西的地步。

b变卖东西供他(她)读书

16.12%的人认为:学费的压力还是相当大的,借,只能暂缓一时,向亲友借多也会难为情,只能靠自己变卖东西以供孩子读书。

c只好让他(她)退学

4.30%的人认为:农村教育的投资是相当大的,然而,毕业后又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既然经济不允许,不如放弃。

d其他

有一人认为要看看孩子的看法,如果孩子有进取心,当然要支持孩子的理想。

总体上可以看出,当学费成为家庭的负担是,南澳人民会尽己所能,为孩子筹资,坚持能让孩子顺利完成理想,实现梦想。

3.3南澳家庭对教育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决定人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思想、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状态。当我们意识到教育的意义,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才会坚定不移的坚持我们的理想,克服一路上的困难。为此,我们在南澳进行相关调研,获得以下相关信息:

提问:你怎样看待读书( )

a读书是最好的出路,多读书才能多赚钱。

31.18%的人选a,其中占所有的家长中.46.20%的家长认为读书是谋财的出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农村的劳动者文化程度和技能的平均水平与城市的有差距,就业前途、待遇自然差。自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人才,拥有知识和技术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中,才能在人潮的竞争中不被淘汰。读书最基础的要求能知书达理,懂得为人处事,学会交际。另外,文化程度高能提高个人的身份和自信心,更是求职重要的介绍信,能为自己更好地谋得更好的岗位,为自己开辟出路。

b只要能赚钱,不必多读书。

6.45%的人认为读书不是人发展的必要途径,不是谋求生活的必要出路。不可否认,文化程度不高就不能成为首富,然而大部分低文化水平者在谋求发展的时候处处受阻。有人认为在学校只能浪费财力和青春, 不如趁着年轻赶紧拜师学艺, 或者托关系找个单位等, 急于给孩子寻找“出路”, 尽快挣钱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c学到高中就好了,考大学没必要。

4.3%的人认为上了高中已经是相当高的学历了,上大学,太遥远,农村的孩子能上完高中就已经是不多的了。

d读书关系到孩子的人生幸福,赚钱倒是次要的。

58.06%的人认为:读书能塑造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读书会让人向往崇高,使人心灵纯洁而富正义感,使人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此外,有更长远的思想安排自己的命运,更能适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更能拥有美好的生活。赚钱不是生活的最终目的,幸福,快乐才是读书的追求。

此外,统计南澳人民如何面对孩子想辍学。

提问:您的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而不愿意上学,你会怎样做?()

a.强扭的瓜不甜不想上了就退学吧

b.逼他(她)继续上学直到毕业

c. 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激励他(她)努力学习

88.04%的人选择c分析原因并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当然,这是理智的、可取的方法。学生自身素质不高,农村学生的家庭启蒙教育较落后,农村教育质量不高, 素质教育更没受到重视, 不免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不强,难以适应自学能力要求较高的学习过程, 久而久之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产生厌学情绪, 以至辍学。这是导致学生辍学的普遍原因。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确的理解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任孩子选择,防止孩子一时的错误意识而造成终生大错。在这里,我们可以侧面看到南澳人民对教育有理性的认识和理解到教育的重要性。

另外分别有9.78%的人选择a和2.17%选择b 。并非说只有激励孩子上学才对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顺孩子之意让其退学和强逼孩子上学也有情理所在。

再次,调查南澳人民对优秀学生的看法,如下:

提问:你以什么的标准判断学生是否优秀?

a成绩

b思想素质

c实践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澳判断学生优秀的标准各有各的看法,其中以“思想素质”为主。不再像以往人们的看法——以成绩论英雄,可以看出,南澳人民更侧重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之外,调查南澳人民对教育的看法。

提问:关于目前您最关心的是( )

a学校的教学环境 b教师素质 c学费 d教育体制改革

从图中可以得出信息:南澳人民更关注教师的素质,同时兼顾学校的教学环境以及教育体制改革,学费放在其后。农村中教育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方面与城镇相比,明显处于劣势。由于农村教师工资收入低、待遇差, 所以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人才很难引进。农村中大部分学校师资力量不足, 存在对教师拔高层次使用和聘请代课教师的现象, 这种现象导致教师整体教学水平难以保证。经村民反映,代课教师业务能力不高, 缺乏必须的专业素质, 教学手段落后, 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大部分农村中学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 大中专学历居多, 本科学历所占比例一般不足50%,教师继续深造和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几乎没有, 一般不具备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随着教学和教育要求的提高, 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得现有教师难以胜任和达到要求, 与城市差距日益加大,不能满足目前农村的教育需求。

3.4南澳教学情况

经调查统计,学生完成一天所有上课老师布置的家庭书面作业总量大约一共需要2—3小时。在校上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是老师讲与学生练相结合。由于条件限制,学校音体美、综合实践课只开了部分课,一周上1-2节。

许多农村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 学校的课程设置完全是为了升学, 很少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求,其课程设置也主要着眼于普通初中教育的需要, 缺乏农村教育的特色。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偏高, 在“一纲”的统一要求下,忽略了农村学生的自身基础条件不如城市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能适应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其次课程内容适应性差, 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远离, 造成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难以理解、想象和应用。再次,课程结构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劳动课程、职业课程和技术课程缺乏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形同虚设, 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从调查来的数据可以看出,南澳的教育已经进入新阶段,正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发展。南澳部分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层教育, 对一部分学生加强应试课程的教育, 使其顺利升学; 对另一部分学生增设专业技术课和劳动实践课, 使其掌握一定的劳动生产知识。这样就增强了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满足了农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以期实现“升学有基础、务农有本领”的改革目标。

3.5对农村和城市教育差距的理解

目前我国乡村社会正处于急剧变迁与转型中,转型使乡村社会充满了活力,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矛盾、困难与问题,如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扩大、结构分化与贫富差距加大、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引起的思想矛盾与冲突、大众传媒带来的社会冲击等不可能不反映在乡村社会,引起乡村社会民众的一定的困惑与茫然。农村与城市在教育方面的差距也日益明显化,例如教育建设上的差距,师资队伍上的差距,等等。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城乡教育投资上比例悬殊。我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了农村在教育设施和教育投入上的远远落后。某些农村地区出现了高中毕业生弃考的现象,今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湖北也约有2.6万名学生弃考。因此,引发了我们对城乡教育差距的思考。为此,我们向南澳人民进行有关调查。

提问: 针对农村大学生比重的下降,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

a农村家庭经济供不起学费

b农村教育质量跟不上城市,从而学生素质不强

c政府对农村教育不够重视

d农村学生求学深造的意识不强

从中可以看出,南澳对城乡教育差距的理解是农村在家庭经济的束缚下,学生没有足够条件接受更好的教育。再加上农村的教育基础相对差,学生的总体水平低于城市的水平,不同的基础,却要面对相同的竞争,农村学生的竞争力低,只能退避三舍,另求他路,造成农村大学生的比重下降。

另外,我们向南澳人民进行有关我们发生的农村考生弃考现象的调研。

提问:近日在重庆江津、渝北、涪陵等区县高考出现农村考生弃考现象,你认为是为什么( )

a学生成绩水平问题

b农村学生毕业后发展前途不理想

c政府招生存在不合理

d家庭经济问题

e其他的

有47.62%的人选择b农村学生毕业后发展前途不理想。农村的学生存在自身素质相对低,以及缺乏人际网等等缺陷,严重打击农村学生的进取心。再加上家庭经济等问题,上学深造变得可遇不可求而又渺茫无意义。

在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导向的赶超发展战略中,我国教育发展重城市、轻农村,农村教育与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冲突、教育投入效果欠佳。

3.6说出你对南澳对教育的展望

南澳岛,一个比较封闭、原生态的地方,当地教育情况是全国农村教育情况的缩影,农村教育问题,抑制着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在充满发展空间的农村教育中,我们向村民进行调研,讨论南澳人民对南澳教育提出的展望。

提问: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普遍素质教育缺失、教学资源匮乏,造成农村学生学习成绩难提高,综合素质难完善的现状。对南澳的教育现况,你觉得在哪方面要加强,该怎样加强?

归纳得出以下四方面:

1政府要完善教育条件以及设施投资比重,同时扶持贫困生;

2学校需要完善教育制度,大力倡导全民素质教育,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3学校强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4教师因材施教,加强对之下层学生的重视程度,帮其树立自信心。

4.结论和建议

南澳具有相对比较丰富教学资源,教学质量正向更高水平方向发展。

同时,南澳教育也存在局限性。南澳经济状况尚处于农村发展阶段,在经济上,无论政府还是家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都是非常有限的。另一方面,南澳地理上较为封闭。南澳作为一个的海岛县,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岛上,信息也难免相对比较落后。科学与时俱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教育思想也需要跟上时代,需要在文化氛围中交流、吸取优秀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农村教育发展模式单一,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 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总结得出南澳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4.1经济投入问题

经济投入是义务教育发展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但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 无论政府还是家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都是非常有限的。

4.1.1政府投入少

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和教育观念的差异性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千差万别, 农村教育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农村教育发展还能得到相对充足的资金支持, 而在经济落后地区, 教育经费捉襟见肘, 只能靠收取学生的学杂费勉强维持, 举步维艰。

4.1.2农民为教育投入的资金较少

农村教育投资风险大、收益小,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学习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农村孩子经过十多年的苦读, 能如愿以偿地考入大学的凤毛麟角。农民对教育的投资热情减弱, 只想让孩子辍学务农或外出打工, 以便为家庭增加一部分收入。学生在学校所学内容与农村生产、生活关系不大, 回乡后无所擅长, 甚至不如未受高中教育的人, 高额的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 大部分也是非重点院校或地方院校, 毕业后也多到中小城市甚至乡镇工作, 这意味着他们就业后的收入较低。因此, 农民认为教育投资的收益不高。

4.2 教育质量问题

4.2.1农村教育发展模式单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 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教育实际上是普通教育和以升学为主线的金字塔型结构体系。现阶段, 农村教育功能单一, 偏重于向高等院校、经济发达地区输送人才, 轻视了为本地区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因此不少落后地区的农村变成了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人才来源地。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严重脱离的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非常突出, 不仅严重影响了有限的教育投资的效益, 而且严重损害了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

4.2.2教育目的功利性太强

义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双重任务。由于我国特殊的户籍制度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 后者又被大大强化。考上大学, 跳出农门, 是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最直接的目的, 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功能在农村特有的环境下显得苍白无力。农村教学质量差, 能进大学深造的寥寥无几, 大多数学生升学无望返回农村, 他们接受的基础教育与农村发展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相关程度不高。所以, 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写算技能后,只要成绩不特别突出, 家长便会让孩子辍学外出打工。这些未成年人虽然挣钱不多, 但生活较自由, 这种生活对贫困的在校生和一些不愿刻苦学习的学生极具诱惑力, 这是学生辍学的又一重要诱因。

4.2.3教学质量差

尽管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取得重大进展, 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 教学质量不高。

a) 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 “黑板+粉笔”仍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 实验仪器、图书等严重缺乏;

b) 农村教师大多是大专、中专毕业生, 还有一些未受过师范教育的、具有初中或高中学历的代课教师, 整体素质较低, 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农村教师的待遇低, 工资拖欠现象比较严重, 这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导致部分教师教学不专心, 责任心不强;

c)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态度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由于教学质量差, 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认为自己上学没有前途, 产生辍学念头。部分学生成绩差, 在校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 在家得不到家长在学习上的帮助, 失去学习的信心。

4.3社会环境因素

4.3.1农民认识不够

农村生产力落后, 很多农民仍然认为知识无用。农民追求教育的动机, 来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在我国, 传统的小农经济仍是农村经济的主体, 生产机械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还普遍较低, 农民缺乏对教育需求的动力。

4.3.2 教育的社会作用在农村难以体现

农村人口具有很强的同质性, 教育改变生活的示范和刺激效应难以呈现。农村与外界沟通少, 相对封闭, 农民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城镇居民优越的生活情况知之甚少, 即便有一些了解, 也会认为城乡根本就是两个世界, 没有可比性。因此, 他们比较的对象仍是农民, 因为大家文化水平相似, 生活条件和境遇相当。在农村, 勤劳致富改变境遇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知识改变命运的功能很难凸显, 而在城市的文化氛围中, 家长时刻感受着教育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意识到向上流动的最主要途径就是受教育, 因而贫困的家庭也会让子女接受尽可能高水平的教育。

4.4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查阅相关典籍,整理出一下相关对策:

4.4.1建立健全农村教育投资体系

一个健全高效的农村教育投资体系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健全高效的农村教育投资体系可以促成投资者、管理者和受益者三方的协调统一,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选择相应的投资、管理及发展模式, 最终实现农村教育系统的良性发展。而我国现行的农村教育投资系统的费用分担机制不尽合理, 投资主体的投资额与其所获得的收益不对称, 地方政府承担了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很大一部分费用;同时, 投资与收益的不对称性也促成各投资主体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产生。因此, 建立合理的农村教育投资系统势在必行。

4.4.2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进行必要的改革[3]

结合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实际, 建议进行以下改革:

a.改革课程设置。在保证执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 以学生发展及农村教育主动适应并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目标, 开设各种必要、积极向上、并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益的课程, 使农村学生得到全面的教育和发展。同时, 充分开发利用本地教育资源,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创业能力。这样, 既能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又能为经济建设服务。

b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移,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各科增强活动课程, 打破学生被动接受、学生苦学、教师苦教的做法, 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4.3 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4]

提高教师待遇, 使农村教师工资高于或至少不低于城市同级同类学校教师的水平。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降低优秀教师的流失率, 从整体上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减轻农村教师的生活压力, 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提高教育质量。同时, 还可实现教育改变生活的示范和刺激效应。在农村贫瘠的文化背景下,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 如果他们生活艰苦, 读书无用的观念势必会在农村得以强化。所以,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可实现教育改变生活的刺激和示范效应, 增强农民追求教育的内在驱动力。

众所周知,农村教育滞后于农村发展,尽管农村教育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引导,农村社会的开放与农民观念的更新,相信教育会进一步引起高度关注。可以预料,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教育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5.致谢

本次关于“关于南澳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团委以及化学与环境学院的大力支持,在调研过程中也得到了南澳政府以及人民的支持,在此对所有支持和协助此次调研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

6.参考文献

黄绍增, 赵坤明. 汕头市区教育的开放与改革[j]. 现代教育论丛, 1987,(04)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课题组,张少春,王晔,吕炜,朱昌发,吕嘉. 正确分析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的现状与问题[j]. 财政研究, xx,(09)

[3]李普亮,朱永德.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状况实证分析——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j]. 乡镇经济, 2022,(01)

[3]黄紫华. 关于广东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实践中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策略探讨[j]. 现代教育论丛, xx,(02)

[4]彭智勇.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j]. 教育前沿(综合版), 2022,(z1)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纵深.广东教育,xx(03)

第11篇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当今社会,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沿海及各大城市纷纷崛起,这就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与此同时,开放的城市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使得年轻的劳动力难以在农村生存,因此诱发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热潮。

但这些农民工在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付出的却是远离子女的代价。在农民工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于此形成了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基本属于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料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据此,启东市妇联以汇龙镇爱新村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概况

二、存在问题

以上数据说明了农村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出现真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健康与成长方面:在生活中,留守儿童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成长的最好阶段容易形成不良习惯,生活作息不规律,缺乏营养,很容易造成抵抗能力差,身体体质偏低等问题。

2.学习与认知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诱惑逐渐增多,网吧等娱乐场所对留守儿童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使得他们上课不专心,下课沉溺于网吧,自控能力差,容易形成不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心理与品行方面: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坐标,留守儿童常年远离父母,生活中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又缺少正确的是非观念,极易养成冷漠、自私、孤僻、偏激等不良性格和习惯。

4.人身安全方面: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缺少适当的约束和引导,他们极其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影响,遇到突发事件自救能力差,甚至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三、建议对策

留守儿童群体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时期的特殊产物,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社会和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针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需要全社会来关注。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建议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

1.家庭。要慎重做出每个选择,家长要正确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慎重选择外出务工,要把家庭教育摆在当前最突出的位置上,家长要明白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而不是金钱;引导外出父母切实负起养育责任,尽量改善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积极引导家长处理好外出务工和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关系,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沟通方式担负责任,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要认清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切实转变教育方式方法,增加亲子间的良性互动。

2.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给留守儿童和家长更全面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融入团体中,形成良好的心态;开展教师帮扶留守学生活动,定期家访,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闪光点,了解家庭生活环境,消除不利因素;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家长和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学校应开展留守学生普查登记,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针对个人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

3.社会。政府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大对农村娱乐场所的管理,努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制定方便入学政策,为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地入学提供方便。在城市农民工集中地开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提供优质的入学条件,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和关爱;村妇女儿童之家要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劳动知识培训,让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各界多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完善家庭教育志愿队伍,成立留守儿童义务辅导站,从生活、学习、思想、安全上关心留守儿童。村干部实行包片负责,组织老教师做好代理家长工作。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我们当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希望各级组织、社会各界都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共同努力,让祖国的花朵更加灿烂,让祖国的未来更加强大。

第12篇 2023年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农村教育明显落后于城市教育。我国农村有着9亿人口,其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进步。为了了解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四川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的同学深入大邑县金星乡,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并得出如下调查结论。

一.调查中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教育与城市相比有着较大差距

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财政比较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教育经费是严重的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与城市学校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就拿英语来说,城市学校的英语教育远远强于农村,很多农村小学的孩子根本没有上过英语课,这就在起点上落后于城市。

2.农村师资力量不够

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很多师范学校毕业的人不愿意到农村教书,农村教师素质明显低于城市,加之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限制着农村师资力量的调整。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学历不合格,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凭经验施教,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加之学校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3.农村家庭因素影响子女教育问题

首先在于农村,家庭条件本来就有限,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只有学校在教育着孩子们,一回到家中就是无人管教了,孩子们只在学校里学习而到了家中基本上就是玩了,这样一来就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

同时也受传统愚昧的影响家长们都认为读书无用而排斥教育,一些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僻远,与外界社会联系甚少,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依然盛行。不少人思想观念陈腐,认为孩子在家劳动是天经地义的事,而送孩子去上学是一大损失;而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就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死或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少孩子连小学都没有毕业。

其次,由于受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务工,成为我们所说的“农民工”。于是并出现了大量的“留守生”和“代理家长”。由于子女和家长长期的分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亲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的这一群体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创伤,性格也变得较为孤僻,学习成绩下降。

隔代抚养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是:老人力不从心。这主要在于上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并且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辅导孩子的功课。还有就是老年人往往更容易纵容、溺爱孩子,管教不严,这使得孩子不良学习和行为习惯较为突出;再加上与长辈的沟通不足,使得老年人不易了解孩子的内心思想,不易察觉孩子的不良思想苗头,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其次,就是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这使教育严重的脱节。由于家长外出打工,学校不能与家长沟通,甚至学生的作业都没有家长签字,不了解学生动态,缺乏互动,不利于共同教育培养下一代。也导致学生不爱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也很少主动回答老师提问,他们的性格内向,社交意识和能力较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愿与老师交流、沟通;由于缺少家庭的约束,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厌学、逃学、甚至缀学,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普遍偏低。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学生也就成为了犯罪和受侵害的高危群体了。在缺乏约束下,学生易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气,时间观念差,爱迟到、旷课,喜欢进网吧和游戏厅。父母的行为也对子女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一些农民进城务工后改变了职业和生活方式,从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对金钱、家庭的态度上畸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长期以来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叉”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影响农业效益和农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由于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农村教育自然也处于弱势的地位。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稍微有头脑和能力的农民又都去打工,农村基本上是老弱病残和文化素质不高的村民留下来,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导致农村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虽然打工者可以赚些钱回到农村来补贴,但是他们给城市所作的贡献更大,进一步拉大了工农业之间的差距。农村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发达国家一般是在工业化xx年左右就已经开始反哺农业,我国已经进行了20多年,反哺农业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当然国家这几年对于“三农”的问题已经开始高度重视了。

2.农村教育目标错位,升学教育、离农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

现行农村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教育目标的错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农村大学入学率,只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苦读九年只能回乡务农,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很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同时教育支出是农民最大的负担,很多家庭为此负债累累,陷入恶性循环。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不改变,这一现状也很难改变。但农村职业学校和继续教育受体制和农村产业化还不发达等多重条件的影响,还没有发展起来,导致“有校无生”的状况。

三、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是要发展经济。政府要转变解决农民、农村问题的指导思想,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让农民有其利、有其权、有其教。要废除一切与民夺利的政策,建立支持和保护农民、农业的法律政策体系,通过补农、助农、护农,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保持发展经济的活力。要提高农村的社会地位,这既要清除来自社会的障碍,又要清除农民自身的障碍,培养农民维权、用权的权力观。要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自身发展经济的能力。要改革城乡失衡的教育制度,教育投入要向农村有所倾斜。

2.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它与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xx年xx总理提出了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途径:一要推进教学改革。农村中小学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成人教育以农民技能培训为重点,两者都要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培训方式,切实培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的各类人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在我国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同农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将长期存在。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积极发展公办教育,同时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办学。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三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办好农村学校,关键是要有好校长、好教师。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西部任教,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通过定向招生等方式培养乡村教师,切实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乡村学校缺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不稳定的问题。四是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综合改革。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机制,有效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资源,构建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和科技推广网络。要彻底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使农村职业教育在今后几年有一个较大发展。

3.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体制

xx总理在很多场合强调了城市教育资源要为农村服务的问题。目前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因此还没有出现象沿海和国外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情况。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导,需要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教育资源来带动农村的发展。

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更积极、更有效地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特别是要向他们培养输送合格教师。要扩大城市各类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招生,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一定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有书读、有学上,和城里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发达地区城市应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

要广泛动员高校和科研所参与。对于农村的扶贫不能局限于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要逐渐转移到知识和技术的扶贫上来,由高校出技术,由农民出劳力,资金由几方共同投资解决,城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参与农村教育改革,发挥自己的优势,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的现代化。 同时高校要通过培养农村职业技术人员,通过农村职业学校逐渐形成规模和效益,把农村职业教育办起来,使得当地农民可以就在当地打工,促使当地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要建立为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服务的科研体制,如建立农村教育研究所、农村科技推广培训中心、农村教育学院等。借鉴美国、日本、德国、韩国重视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农村教育的经验,加强对农村发展的政策、科技、信息等各方面的理论研究。

以上是我们根据实践调查和查找资料得出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于当前农村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12篇)

实践报告是进行实践后的报告;是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深入实际、深入社会,对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报告。下面小编整理的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欢迎借鉴。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实践时间:20xx年7月8日至20xx年8月1日实践地点:“有一种生活,你不曾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不曾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不曾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就是这句感动了无数颗心的话也感动了我们,于是我们一行16人踏上了云南支教的道路,为了那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农村相关文章

  •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2篇)
  •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2篇)100人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 ...[更多]

  • 高中生寒假农村社会实践报告(12篇)
  • 高中生寒假农村社会实践报告(12篇)100人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会让大学生养成的“娇、骄”二气会得到克服;在实践的困难和危险面前,要求大学生们具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和坚强的品质。本期的社会实践是走访农村进行调 ...[更多]

  • 大学生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9篇)
  • 大学生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9篇)99人关注

    大学生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1走进农村,全面了解新农村建设现状;深入分析,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山大xx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关注新农村建设,8支校级示范团队,4支校级 ...[更多]

  •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4篇)
  •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4篇)99人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 ...[更多]

  • 2023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12篇)
  • 2023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12篇)99人关注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暑假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我系于20xx年组织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之一为“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