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农村小学调查报告
xx年2月份,笔者春节从北京返回地处中原的老家。一路走下去,从京城到市里,再到县城到村庄,所到之处,聊起天来,人们都不由自主地会聊到教育,聊到孩子。上至七八十岁的退休老教师、老农民,下至正在面临着孩子上学问题的三十来岁的年轻父母。他们都会关心教育、关注教育。可以感受到,教育,在基层老百姓中,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民生问题。在数日的调查中,乡亲们围绕着自己的、孩子们的教育经历谈了很多,笔者发现,或多或少都和村小有关。笔者的村庄里有一所小学,因为地处中原,我们就称呼她为“xx小学”吧。不同年代的人谈起中村小学,就构成了xx小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笔者就以中村小学为原点,勾勒调研的主要内容。
一、村小的兴盛:从能上初小到义务教育普及
老人们都说,在他们小的时候,能够上几年学的人,少之又少。解放前中村没有学校,只是一家私塾,老先生带几个孩子,老师地位也不高,普遍流行的是,“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学的内容也多是《三经》、《百家姓》等。家长们的期望,大多是认得几个,不当“睁眼瞎”就行,读书做秀才,毕竟只是绝少数人的事情,那都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哪里是平头老百姓能想的?
1947年一解放,村里就办起了小学,先是在地主家的宅院里,后来又专门新修了学校,这就是中村小学。适龄的、超龄的孩子基本上都能够进学校门了。生于1950年代的村民,大多数都能够上完“初小” [1] ,因为学校就在村里面,方便得很。但是,由于物质贫乏生活贫困、兄弟姐妹多负担重,学生们大多要完成繁重的劳动后,在听到上课铃时才跑着进学校。很少人能够读“高小”,因为高小在村外的乡镇,要带着粮食,又无法兼顾家里的劳动,所以家长也就不让上了。我父亲常常会说起,他作为家里的长男,没有能够读高小,早早地在生产队里劳动了。他很爱看书,晚上点着煤油灯看书,被爷爷看见了,就会被训斥“还点着灯,不费油吗?!快点儿灭了!”。虽然只是读了初小,父辈们基本上都能识文断,很多人还保持了阅读、记事的习惯。同时,也让父辈有了强烈的供养儿女们读书的愿望,也为xx小学的兴盛提供了心理条件。
xx小学兴盛于1980-1990年代。1984年中村筹办了初中,兴建了新校区,小学和初中在一个校园里。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入学读书的。新入职的老师多,从外面也调了老师来。老师们大多认真负责,至今我还记得年轻的班主任如何教我们保护眼睛,如何要求我们写日记。这一时期,xx适龄儿童都读完了小学,读到了初中。上学时节,学生们三三两两地从各条胡同走向学校;放学时节,学生们从大门口三五成群地又走向各条胡同,恰如村庄里新鲜的血液在不停地流动,使得村庄充满了生机。
上大学的人也越来越多:1961年中村出了第一个大学生,他考入了名牌大学——xx大学。此后在很长时间里他都是xx唯一的大学生。1980年代中村出过四个中专生。1990年代,我同村的同学中,三个读了中专,两个读了大学。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以为,上小学就是要上自己村里的学校。
二、何以衰落:村小逐步空心化
从教育史的角度看,六十年来,我家乡的教育经历了大发展之后,如今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中发展的大问题。直观地呈现为县城小学的超大班额,村庄小学的逐步衰落。孩子越来越少,老师没有精神去教,在现有的情况之下,学校也不可能再补充新的教师。记得梁鸿在《中国在xx》中写道,xx学校变成了“养猪场”。而我原本以为,中村作为一个有着五六百年历史的两千多人口的村庄,一个不仅有小学且有初中的学校,生源不会流失那么严重。几十年来,一年级新生都稳定在五十人左右。然而,xx、xx年,连续两年招生都少于10人。孩子们大多数都去了县城上小学。xx小学的衰落状态,已经是每个关心着它的人不可否认的了。其结果,一方面是县市的大班额,小学生常常一个班超过百人,三个孩子一张桌,老师都要带着麦克上课。老师很多的精力放在维持课堂秩序上,孩子们时常有的孩子一个学期也没有机会回答一次问题。另一方面,是村庄小学的了无生气。
对于我所提出的“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县城里去”的问题,家长们、乡亲们的答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首先是认为村里的教育水平太低,想让孩子到县里接受更好的教育。村里的教育水平太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师资问题”。一是觉得老师没有责任心,“不办事”,教得“不中”。xx小学现有8名老师,除了两名幼师毕业的老师外,其余6名都是本村的民办教师转正而来。家长们都非常清楚他们的背景,其中有的老师小学本就没有毕业的,只是因为关系进了民师队伍,然后又“暗箱”操作成了公办教师。几个家长反映说曾经多次找校长换老师,坚决不能让xx教。校长很挠头,说,我也没法儿叫他下岗。“没一点儿办法,就拉倒了(就算了),但凡有点儿办法,那就得给孩子找个好点儿的学校!”。除了对老师们本身的文化水平、教学水平不满意之外,乡亲们对一些老师的道德水平也颇有微词。广为流传的段子是“哥啊,咋又是你呀?!”这话据说出自派出所抓赌的警察。“哥”,就是学校的校长。校长、老师们经常打麻将、赌博,这让家长们很不放心。二是学校里的确开不齐课。学校根本就没有体育、音乐、美术、英语课教师。对于现在想让孩子全面发展的父母而言,这也是选择让孩子去县城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因为外出打工,父亲不在身边,妈妈、爷爷奶奶没有太多能力管教孩子,干脆就送到县城里,寄宿制的,省心。家长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寄宿制的学校,一切都有专人负责,孩子应该会更好的。
再次,也有跟风的原因。别人家都把孩子送到外边儿读书了,你不去,“显得比别人矮半截”、“显得你没本事”!也害怕将来孩子埋怨自己,不给创造好的教育条件。 所以,也有一些家长,尽管很犹豫,不愿意让孩子那么小就离开自己,也担心“一个班里那么多人孩子学不好”,但还是托人找关系,花钱把孩子送进去。
综上所述,把孩子送到县城上学,并不是家长们积极的自主选择,而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并不是去留皆优,优中选最优的选择,而是去留皆忧,忧中选少忧的选择。把孩子送到县城
后也是忧心忡忡,他们也朴素地意识到,一个班里“百十号人”,“老师哪儿顾得过来”!有些孩子的作业,老师是根本就没有批改过的。诚如家长们所言,“如果自己村的小学能够教得好,谁愿意把孩子独自丢在县城里呢”?“再怎么着,在家吃得也会比学校好!”然而,如今,他们越来越多地家庭分离:男人们独自在大城市里打工,孩子们独自在县城里上学,女人、老人们独自留在村子里守着土地、带着更小的孩子。
在教育部实施一系列义务教育均衡化政策之后,村小的硬件条件和县城小学的条件在逐步缩小。然而,作为教育之魂的师资间的差距却是越来越大。城市化的进程为优秀师资提供了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而向下流动的数量却越来越少。据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课题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xx-xx》的调查显示,农村教师队伍中有51.2%的人被初次配置到乡村学校,但在二次配置中有xx.9%的教师调进了县城。有xx.7%的农村教师“想要离开”现在的岗位。在县域教师流动中,有xx.3%为“向上流动”,xx.2%为“平行流动”,只有x.5%为“向下流动”,而且流动者多为年轻教师、高职称教师和优秀教师。
在回乡的路上,遇到不少做老师的老同学,他们都觉得教师工资太低了!我初中时的老同学中师毕业后,夫妇二人都在一所村小教书。好在xx年她丈夫通过考试,到了县里新成立的小学,又买了学校的集资房,“生活这才好了些”。她告诉女儿说,“你就是拉棍要饭,也不能再当老师!”。这让我特别地吃惊!记得1993年,我们中学习最好的人就是要上中师的。有许多人,复读数年,就是为了考中师。而今,许多人却为教师身份叫苦不迭了。我细细追问,老师们说,这也和学校领导有关,一些校领导歪风邪气,老师下功夫教,不如给他送礼、搞好关系重要。这表现在职称晋升、职务升迁、绩效工资方面特别明显。在生活清贫之外,精神苦闷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校长整天说,不出事就行,别的就不用管了”。“我所能做的一大好事就是,把那些愿意学习、学习不错的学生,想办法弄到县城里的学校。”我的老同学如是说。她自己也一直在寻找机会离开村小,一如当年要努力考上中师。
那么,村小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吗?能不能让“自己村的学校”活起来,焕发出活力来呢?我和乡亲们就此问题展开了讨论。
三、以何重振:怎么样让农村的学校活起来?
能否有好的师资是农村教育能否活起来的关键。但怎么样让“自己村的学校”活起来呢?乡亲们认同老师们的工资的确不高:“老师们的工资,两千多块钱,的确不算高”。但是,他们又认为,和老师们的付出相比,两千块钱也不算低,“再说他们还都有地”。乡亲们认为,村小里的老师,也得分两部分来看,一部分是那种中师、大学等“正牌”学校毕业的老师,村里也没有地的,教得好的。这部分老师应该大幅度地提高工资和待遇。另一部分各种转正的老师。他们有地,每月还有两千多块钱,村庄里的生活成本也低,他们是生活得很好的,也没有什么压力,经常打麻将。这部分老师,就应该清退。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这部分老师中,也会有很有责任心、教育教学水平高的老师。他们认为,这部分老师,也应该归到第一部分老师里面。如此反复,讨论的结果,不再以是否有承包田为标准,也不以学历、出身为标准,而是以是否胜任教师工作、品德行为是否符合师德为标准。
所以,想要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想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大家认为,还是要整体规划教师队伍。首先得清退不合格的老师们,特别是那些品德、修养根本就不适合做老师的人,给些钱也好,就是不能让他们再教了。然后,培训现有的师资,同时,招聘新的教师。现在这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愁没老师。要用高工资招聘新的、好的老师。他们甚至说,就是大家再集资出钱也可以,只要能有好老师。
强化农村师资培训,对教师基本教育理念的重新启蒙,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当务之急。重整教师队伍,自然是根本之策,但事关历史,又涉及一些人的切身利益问题,绝不是教育一家能够决定,也不是短时期可以解决的。恐怕真的要靠历史自身来消化。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管理、培训,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基本教育理念的启蒙,就成为挽救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不仅一些老师的教育理念陈旧,而且,模糊不清的观念在老师们中盛行,亟需澄清。
在我回乡调研的日子里,时常听到乡亲们抱怨说现在的老师都不怎么管学生。学孬学好都是学生自己的事儿,老师没啥责任心。我觉得这在乡村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并把它和现行义务教育体制连结起来思考,我认为这是源于在传统的升学压力消失的情况下,老师们没有积极性。但在和家长的一次偶然聊天中,我意识到除了制度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教育理念的问题。
她问我:“现在他们 [2] 都说,教育部有文件,不叫管学生,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学拉倒!有这一条冇?他们说这个都上了教育法了!”我吃了一惊!她继续说,贺老师没法了,既不叫打,又不叫站,看见调皮捣蛋的学生怎么办呢?就让学生蹲在那儿,蹲得时间长了,脚都麻了。就让他去坐一会儿,脚不麻了就再去蹲着。她说,教育部不应该规定得这么死,还不如给学生点儿压力了,这样学生能学好些,老师还能有点儿责任心。
我向她解释,无论是教育法,还是教育部,都没有规定老师不能管学生,而是讲老师不能体罚学生。村里老师,之所以把这一规定理解为不让“管”,大概是长久以来“管就是体罚”、“体罚就是管”的传统。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单一到体罚,不让体罚,就理解为不让管,从而放弃对学生的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又或者,单纯地避免明令禁止的体罚形式,不让罚站,就罚蹲。绝不是说不能惩罚学生,更不等于说不能管学生,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要求老师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很多事物,包括教育,往往在过渡时期会更糟糕,以前的传统在消失,被禁止,而新的观念、规则又处在旧传统的解读、消极的抗拒之中。村小的教育,就处在这样的境况之中。因此,亟需对农村教师进行教育理念、教育法的启蒙,结合传统上的习惯做法和现在的理念、要求,有针对性地正本清源,提高教师们的认识,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村小的吸引力。
此外,做好农村学校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管理是重要抓手。“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中小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决定了校长的在学校发展上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的品行、水平,对教师队伍的影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xx年教育部所实施的针对农村校长的国培计划,值得期待!培训如有实效,功德无量!但想要有实效,恐怕需要下大功夫!
农村小学调查报告范文(2)
《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方式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一、 调查的背景:
本课题组以省“xx”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创新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实验方案为切入口,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和有关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立足学校实际,深入开展课题的调查研究,扎实推进实验进程,初步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
二、 调查的目标:
以平乡县常河镇中心小学、平乡县西位明德小学两所农村小学为实验学校,对近1100名学生,18个班级展开调查。采用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学习的方法,了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时搜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初步了解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
三、调查的方法:
访谈法:教师交流访谈、实验班学生访谈
调查问卷法:对两所实验学校全体学生进行调查问卷。
四、 具体实施:
1、教师交流、访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实际、学科特点和任课教师及家长展开交流和座谈,初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常河镇中心小学由王涛和贺庆江负责,西位明德小学由郭巧格和闫震负责。(xx年12月28日上午9:00在西位明德小学进行访谈,xx年12月29日上午9:00在常河镇中心小学进行访谈,29日下午整理材料,将整理好的材料交马军锋。)
2、学生访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学习的方法,了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时搜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对常河镇中心小学的五年级三班和六年级四班,两个实验班共103名学生进行访谈,由马军锋、吴晓敏、王素华负责。对西位明德小学的二年级一班和三年级一班,两个实验班共141名学生进行访谈。由闫震、闫祎宁、马宁负责。(xx年12月30日上午进行访谈,xx年12月31日将访谈的结果整理好,形成书面报告,和访谈记录一起交给王涛。)
3、问卷调查:对常河镇中心小学和西位明德小学近名1100学生,18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西位明德小学由闫震、闫祎宁、马宁负责发放和收集,常河镇中心小学由马军锋、吴晓敏、王素华负责发放和收集。(xx年1月4日发放调查问卷,xx年1月6日上午第二节课,课题组全体成员在课题研究办公室,整理调查问卷,做出数据分析。)
五、调查分析:(xx年1月9日—xx年1月12日)
(一)学习兴趣和态度:
1、课堂表现:
问题一:在课堂上,你能积极回答问题吗?
a、从不回答 b、偶尔回答 c、经常回答
选择:a、0.4% b、64.4% c、35.1%
2、教学手段:
问题一:你喜欢老师利用多媒体上课吗?
a、不喜欢b、还行c、特别喜欢
选择:a、8.8% b、36.1% c、55%
3、解决问题:
问题一:解题时,你是否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
a、不是 b、有时是 c、基本上是
选择:a、3.5% b、41.9% c、54.4%
问题二: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你会怎么做?
a、直接不理睬 b、能解决就解决,不能就放弃 c、自己动手、动脑力求自己解决
选择:a、0.4% b、38.1% c、61.4%
问题三:在学习中,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时怎么办?
a、放弃、不理睬 b、请教老师,请教同学 c、提出讨论,寻找解决办法
选择:a、1.3% b、74.7% c、23.9%
问题四:你在做题时是否经常只注意结果而不关心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
a、从不这样 b、有时这样 c、常常这样
选择:a、40.4% b、44.4% c、15.1%
4、作业情况:
问题一:你的学习主动性如何?
a、主动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有时间的话会自己寻找新的学习任务
b、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c、有时候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选择:a、44% b、40.9% c、14.9%
5、课后复习:
问题一:你学习过的知识,是否还会复习?
a、不复习 b、有时复习 c、经常复习
选择:a、1.7% b、57.5% c、40.7%
6、课后反思:
问题一:学完课文之后,你是否尝试不看书而回想出它的要点?
a、不是 b、有时是 c、基本上是
选择:a、16.7% b、39.6% c、43.6%
问题二:你学习后经常反思吗?
a.无 b.有时 c.经常
选择:a、7.8% b、51.7% c、40.3%
(二)学习方法:
1、发现新知识:
问题一:、在学习上,当你发现新知识时,你能?
a、不理睬b、有兴趣就会学习 c、及时分析,并学会新知识
选择:a、0.8% b、28.9% c、70.1%
2、知识记忆:
问题一:在学习必须记住的知识时,你是否会考虑它是什么意思?
a、不考虑 b、有时考虑 c、基本上考虑
选择:a、0% b、32.8% c、67.1%
问题二:在记忆新知识时,你是否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a、不是 b、有时是 c、基本上是
选择:a、0.4% b、33.4% c、66%
3、小组合作:
问题一:在学习上,你愿意与其他同学合作吗?
a、不愿意 b、无所谓 c、愿意
选择:a、1.7% b、17.5% c、80.7%
问题二:小组合作交流时,你觉得哪种方式最合适?
a、不听也不发言 b、争着说,抢着说 c、认真听,轮流说
选择:a、0.8% b、3.5% c、95.5%
4、学习方法总结:
问题一:问题解答后,你是否重新检查和总结解题方法,并把它记住?
a、不那样做 b、有时那样做 c、基本上那样做
选择:a、3.4% b、50.2% c、46.3%
问题二:你是否定期做学习总结?
a、不是 b、有时是 c、经常是
选择:a、21.1% b、52.1% c、26.7%
问题三:你是否经常制定学习方法?
a、从不 b、有时 c、是
选择:a、11.4% b、51.3% c、37.2%
问题四:你的学习方法是怎样的得出的?
a、老师讲解 b、学习同学 c、自己总结
选择:a、38.2% b、18.3% c、43.4%
问题五:当你学会新的学习方法后,你的心情如何?
a、无所谓 b、一般 c、开心
选择:a、3% b、11.8% c、85%
问题六:你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于你学习新知识的帮助大吗?
a、没有帮助 b、有点帮助 c、帮助很大
选择:a、0.4% b、13.5% c、85.9%
问题七:你是否对某些科目有独特及有效的方法?
a、全部都没有 b、有一部分 c、全部都有
选择:a、5.1% b、72.7% c、22.1%
(三)课后自主学习:
1、获得信息的途径:
问题一:你课后获得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是?
a、教材书籍 b、报刊杂志 c、电视和广播和网络媒体
选择:a、27.3% b、7.7% c、64.8%
2、上网交流:
问题一:你认为和同学最佳的交流方式是:
a、写信 b、电话联系 c、qq聊天
选择:a、17.3% b、31.4% c、51.2%
(四)校本课程:
1、经典诵读:
问题一:每天课前的“经典诵读”你是怎么做的?
a、不认真读 b、基本上认真读 c、认真读
选择:a、2.8% b、30.8% c、66.2%
2、英语对话:
问题一:在英语课上你经常用英语对话吗?
a、不是 b、有时是 c、经常是
选择:a、45.3% b、45.8% c、8.8%
班 刊:
问题二:你阅读“班刊”吗?
a、从不读 b、偶尔读 c、喜欢读
选择:a、19.2% b、48.2% c、32.4%
3、教师讲坛:
问题一:学校开展的“教师讲坛”活动,觉得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吗?
a、没有帮助 b、有时有帮助c、 有很大帮助能学习到课外知识
选择:a、2.1% b、17.1% c、80.7%
(五)综合实践:
问题一:你喜欢综合实践课吗?
a、不喜欢 b、喜欢 c、喜欢并且积极参与
选择:a、5.7% b、55.7% c、38.5%
六、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课堂教学观察和教师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方法、课后自主学习、学校校本课程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学习兴趣和态度方面:我们课题小组针对课堂表现、教学手段、解决问题、作业情况、课后复习、课后反思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态度不积极。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在课堂上发言不主动,对待问题时依赖性强,不能主动地进行思考问题和想办法解决。课后不能坚持经常复习,对学过的知识不经常进行反思。
学习方法方面:我们课题小组针对“发现新知识”、“知识记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总结”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一部分学生有兴趣就会学习,有一小部分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兴趣。在知识记忆方面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知识的意义不进行思考和了解就是死记硬背,缺少记忆的方法。在小组合作方面学生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流,缺少交流的信息资源,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在学习方法的制定学生不经常总结,自己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是依靠老师和同学介绍学习方法,自己不总结。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方法比较陈旧,学习方法的运用不够灵活。
课后自主学习方面:学生喜欢上网和老师同学交流,在网上也能获得学习的信息。
校本课程方面:我们课题小组从经典诵读、英语对话、班刊、教师讲坛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比较高,但是存在课程资源准备不足,对身边的校本资源、地方文化特色挖掘不够深的现象,不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综合实践方面:学生喜欢综合实践课,但不知道如何去参与。只有少部分学生参与活动,还是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少,教师缺少实践意识,不能把综合实践和各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七、实施建议:
我们课题小组针对农村小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一)、开发和利用校本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挖身边的学校文化进行校本课程研究。
(二)、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学习
(四)、改变学校课程结构,从兴趣入手创新学生学习方式。
农村小学调查报告范文(3)
关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一、二年级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 三、四年级阶段的要求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 五、六年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阅读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终身学习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距离《课标》的要求还很远。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更突出,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陔子的阅读情况,我对本校中高年级随机选取100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的目的:
一是了解我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二是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利于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我校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过的课外书很少,其中没有读过课外书的占27%,读过2—5本的占68.3%,读过10本的占4.7%。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能力低下。通过调查发现,喜欢课外阅读的占23%,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能够“查典或问别人弄清意思”的占10%,“作读书笔记”的占5%。
3、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贫乏。调查发现,部分有阅读的兴趣的同学家中藏书5本以上的占10%,2本以上占53%,没有藏书的占37%。有44%的同学父母认为课外阅读用处不大。
(二)出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一直以来,“课外书”被认为是“闲书”,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多大作用,没有阅读的兴趣。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漠然视之,读也是放任自流,使得学生不会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渐渐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来源匮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其次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再加上有好多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
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各级学校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机会,一味地应付抽考、会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课业学习上,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对付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想读书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同时,许多家长也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习,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一旦发现,轻则没收,重则毁掉,学生在家里想看书也不敢看。
四、调查总结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可能改变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1、培养兴趣:不同的学生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所以教师不仅要熟知图书的内容,更要加深自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图书时才能游刃有余。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那我们,要使学生的阅读成为“悦读”,该怎么做呢?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家长读书、看报、上网无疑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更爱看书,写作能力也强。如果家庭中缺乏读书的氛围,怎么指望孩子喜欢看书呢?这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家长自己放弃学习的情形目前在我校一些家庭中并不鲜见。
2、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中小学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阅览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
3、各级学校领导、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学习毕竟是有限的。
4、科任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其次要进行阅读指导。一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三要让学生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养成习惯;四要做好读书笔记;五要定期举行读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5、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阅读现状,同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教师也应经常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应该多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农村小学调查报告范文(4)
我在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莲~山 课件>;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沙河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第2篇 关于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的调查报告
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学校布局重组,农民的经济观、教育观逐步发生变化,另外,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致使厌学情绪在不少学生中滋长、蔓延,即便是小学,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多,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经济观、教育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能到城里挣钱的思想给农村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学习无用”的思想,家长观念的影响以及社会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严重的甚至旷课逃学。“爱学是万善之源,厌学是万恶之源”,厌学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笔者近日走访了**市武**区部分乡镇学校,重点了解了农村小学生严学的表现,并针对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小学生厌学现象提出如何统筹解决的方法供参考。
一、农村小学生厌学的表现
(一)在学校里的表现
当前,在许多小学里经常听到老师说某某学生不是笨,不是学习能力差,而是懒,不学,其实这就是厌学的表现。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学校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到校比较迟。要么经常踩着铃声进教室,要么常常迟到,这些同学起床后,刷牙、洗脸、收书包、吃早点动作都很慢,出门后在上学路上也是东张西望,边走边玩。
2、到了学校也不会马上拿出书来读。而是和周围同学说几句话,即使拿出书来,也是慢吞吞地翻,边翻边看同桌读哪里,他也跟着读那里。
3、课堂上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易开小差。上一会就左顾右盼,几乎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也很少参同桌讨论他一般只听不发表意见、观点。老师布置了课堂作业要不混着不做,混到下课后抄同学的,要不就课堂上抄同学的,抄不到就乱做,测验各科几乎不及格。
(二)在家里的表现
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家里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据观察,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一般在回家的路上是这逗留会,那逗留会,回到家都比较晚。
2、到家后经常书包一扔就打开电视看,极少部分学生会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3、等家长问作业做完没有时,他才会拿出来做或是去问同学做哪里,甚至有时候他就说没作业。
4、做家庭作业时如果父母在旁边监督的话,作业还基本认真,如果父母没有时间监督的话,就一塌糊涂。
5、老师布置的非书面作业从来不做,对父母就说没有作业。当然,在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当中也有少部分同学在家比较听话,是个乖孩子。
二、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枯燥乏味的教学与教师行为的失范导致学生厌学。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是引起小学生厌学最直接的原因。很多老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枯燥无味。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偏爱成绩较好、配合自己的学生。讨厌叛逆性、经常违反纪律、不听话、成绩较差的学生。处理学生的矛盾时难以做到一视同仁,喜欢的学生网开一面,而“问题学生”则不问青红皂白就进行惩罚。学生产生反感,就不会认真对待教师所教的课程。
(二)学生困难、成绩不良与人际关系障碍导致自信心缺失。
小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比例很高。近日,笔者调查走访了**市武**区六所乡镇学校(小学),小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的比例为一年级28.13%,三年级30%,六年级47.89%。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时遇到困难多没有及时克服导致基础不牢,课堂上不容易听懂,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果愈来愈差。在学习中感觉困难,举步维艰,让他们惧怕学习,自信降低。一部分小学生从小学习就失败很少成功过,他们已放弃学习,虽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认定自己反正学不好而变得沮丧。也就是说,学生最初只是不会学习,没有掌握基本学习技能而已,并非教师眼中彻头彻尾的懒汉。
师生关系也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情绪。有些学生因为长相、穿戴不好、学习不突出、没有家庭背景等原因受到教师的歧视、拒绝。也有一些学生很安静,比较听话,不惹是非,在生活与学习中暴露的问题不明显,不易引起老师的注意,成为长期被教师忽视的群体。缺乏与教师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对教师反应冷漠,对班级活动和同学交往也失去兴趣,丧失自信,对一切都感到索然无味。而经常受到教师批评、处罚的学生与教师关系更坚张对立,他们反感或害怕教师,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蔓延到学习上。
(三)繁重的课业负担与过度学习使学生产生厌倦。
在调查中学生认为老师布置作业太多的占26.76%,反映因家长布置作业和班造成作业太多的竟有70%,再加上社会上一些家教机构、特长班、补习班、提高班火爆,学生经常是出了这校门,进了那“校门”。负担过重抹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别好的对学习有兴趣,不觉得负担重,少量不学习的也不觉得重。感觉负担重的是中间一大部分,他们特别想考好,却难度太大,导致被动负担多,而主动学习少。
(四)师长高度热情与背后的冷漠造成小学生心理落差很大。
家长与教师把学习看得高于一切,赋予高度的热情,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将生活中所有一切都包办代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过高,不容许有任何懈怠,一旦孩子无法在学习成绩上达到自己要求时,家长就容易心理失衡,粗暴对待或悲观失望,这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恐惧感,失去信心,容易否定自己,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倦。有些同学在遭遇困难时不仅得不到帮助,如遭家长的责骂、教师的批评,因此感觉非常无助,对自己产生怀疑。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讲,家长和教师是他的“重要他人”,如果反复对其倭化和贬低,其自尊和自我期待就会被像刀一般锋利的诿化语言斫削,慢慢成为教师所说的那种人而不能自拔。更可怕的是,当老师诿化一些学生时,其行为和态度也会影响其他学生对这些被贬者的看法。在中小学阶段,同伴生活在儿童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超过老师和家长的作用的趋势,如果被同伴排斥,那将是“天塌地陷”的感觉,造成小学生心理落差变大,进而产生惧怕学习、害怕失败的心理。
(五)班额过大使大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学习互动,学习处于观望状态。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大量学生向优质学校涌进,而薄弱或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班级规模较小的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容易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反,班级规模较大,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高,也不可能顾及到所有学生,无论老师多有爱心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同学,更不用说要帮助学生解决个人的学习困难了。绝大多数的同学不能参与到学习互动中去,渐渐地部分同学逐渐习惯了观望的态度,成为学习的旁观者,不再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六)小学生的自身因素为小学生厌学提供了可能。
发生认识论认为,学生认知水平影响了学习兴趣。学生间学习水平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增大,学生成长过程,既有所有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间学习水平差异不断分化的过程。学生自我评价方式从他评走向自评。他们开始置疑老师评价,教师评价不再是唯一权威,这使他们不再仅仅为追求教师评价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三年级开始,儿童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了,对老师的要求随年级增高而逐步增加。不一定都听老师的话,当然也意味着对老师的要求有时不予配合,甚至是我行我素。
综上所述: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还有不良的学习环境、方法、习惯和兴趣的缺乏使得小学生迷失学习方向,失去学习兴趣,心理包袱重,以至出现了“厌学”现象。
三、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现象,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如何帮学生清除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回归正道,从而健康自信地学习、成长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把研究性学习引进课堂,让学生全过程参与教学,在参与中获得成功。
农村小学的教师需要转变观念,需要把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渗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里,就可以给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自由伸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实践证明,依据学生的智力高低范围,在学生的生活近区选择探究专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激励自己,获得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对成功的认同,首先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他们只要承认自己成功了,就会得到一种愉悦;如果教师也认为他们成功了,这种愉悦感就加强了;如果同伴也认为他成功了,这种成功感就更加强烈了。所以,我们改革教育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极为明显。学生的乐学情绪明显增加。
(二)教师、家长要有正确的评价观,为孩子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家长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对分数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和教师对分数的态度影响,教师、家长对学生分数不客观、不正确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其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形成。因此教师、家长首先要形成正确的评价观,认识评分的意义,对学生获得的分数持积极的态度,切不能对于一些不能达到老师、家长所谓高分的学生,以挖苦、讽刺、打击的消极态度对待他们。特别是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做人的引导,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为家长也应正确看待学生的学习,学习成绩的差异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成功,应从长远看,而不是一日一时的分数,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总之,要使孩子能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学校、家庭要给他们创设一个适宜他们个性、智力发展的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外部学习环境。
(三)老师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过高的学习要求、过重的作业常常使学生精神紧张,身心俱疲。只有减轻学生负担,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才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习不是机器,他们也需要休息。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社会、学校及家庭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厌学的学生通常表出自卑,要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拾对学习的信心,只能从思想根源上下手,彻底转变对学习的观念,客观的认识自己的生存意义。首先,赏识教育很重要,不要忽视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教师和家长要用:“你真行”、“你是好样的”之类的话多激励孩子,使孩子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前进的勇气,大胆地往前走。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要用放大镜来看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不要总是抓住缺点不放,让孩子在不断的鼓励和肯定中增强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其次,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而笔者要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多次失败,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尝试成功,获得成功,“跳起来就能摘到桃子”。教师可运用“成功教育”手段,如在讲新课的头一天,先给后进生讲一遍,着重指出重难点,第二天上课时,让孩子能积极举手,成功回答出问题,他们的信心就足了。这样学生在成功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的成功,在小成功以后获得大的成功。成功越多,兴趣越浓;兴趣越浓,自信心越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孩子就乐学、爱学、会学,这为孩子一生的学习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五)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社会是一所大学校,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各种场所应加强学习的宣传,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人们早挣钱早成家的观念要转变,让他们明确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使用未成年民工的监察力度,严惩使用未成年民工的单位和个人,加强说服教育,让未成年人从返校园。第三,当今是网络时代,网络无处不在,青少年是网络应用的一个大群体,社会各个行业和部门都要切实负责,加大监管力度,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网络,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矫正小学生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第3篇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参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参考
调查时间: 200×年×月
调查内容: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
调查单位: 吐鲁番市胜金乡汉回学校
调查人: xxx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2 、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中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4篇 农村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
二、 调查方法及时间: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抽样调查。调查时间是2023年7月。
三、调查对象及范围:
我校四.五.六年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30份。
四、调查情况:
问卷共设置了十五个问题,从调查可以看出:
1、从问题2.3看出,80﹪的学生对数学兴趣很高,80﹪学生偶尔有自主学习的习惯。
2、从问题4看出,55﹪的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是很理想。
3、从问题5可以看出,30﹪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自发地对所要学的内容思考并提出问题,70﹪的学生偶尔能提出问题。 由此可见自主思考学习的同学很少。
4、 从问题6可以看出,20﹪的学生预习方法是弄懂新知,划出不懂得问题,70﹪的学生是掌握有关的知识,10﹪的学生知识看一看书。
5、从问题8和9可以看出,80﹪的学生在学完新知识后习惯性的总结,有80﹪学生在上课时习惯于记录笔记。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6、从问题10可以看出,60﹪能积极主动地找同学、老师加以解决。40﹪的学生是有时候能。遇到不懂得知识能主动询问老师及同学,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要靠自己认真思考,多动脑筋,积极尝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7、从问题11可以看出,有70﹪的学生对完成数学作业积极性很高,一般占30﹪。
8、从问题13可以看出,有70﹪的家庭作业都是在完成任务草草了事,自觉完成作业的只占30﹪,由此可见学生的自觉学习很不理想。
9、从问题14可以看出,极少的一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一些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大部分同学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依靠于老师的讲授。
调查结论
从问卷可以看出通过调查认识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还需进一步培养,要充分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认真思考,积极研究,循序渐进地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5篇 关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一、二年级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四年级阶段的要求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五、六年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阅读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终身学习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距离《课标》的要求还很远。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更突出,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陔子的阅读情况,我对本校中高年级随机选取100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的目的:
一是了解我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二是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利于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我校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过的课外书很少,其中没有读过课外书的占27%,读过2—5本的占68.3%,读过10本的占4.7%。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能力低下。通过调查发现,喜欢课外阅读的占23%,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能够“1566范文网或问别人弄清意思”的占10%,“作读书笔记”的占5%。
3、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贫乏。调查发现,部分有阅读的兴趣的同学家中藏书5本以上的占10%,2本以上占53%,没有藏书的占37%。有44%的同学父母认为课外阅读用处不大。
第6篇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2018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早已奏响,可是,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时间来到农村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 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二 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在农村中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三 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四 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去的陈庄镇的爱林二村原来有一所村级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因此生源逐年减少,最后学校废止,目前大多数学生就读于一所乡级小学。撤并村级小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老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的小学教育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部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2018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2)
按照《关于开展**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各小学课程开设齐全,执行从简。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但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但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老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二、学校道德教育虚浮,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轻视道德教育。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而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三、撤点并校,安全隐患增多。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四、留守子女问题突出。
农村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家长们纷纷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顾。因为观念和意识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爱心理,另一方面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着实有限。留守儿童在校打架、上网、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现象极为普遍。
五、校长素质堪忧。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六、教师工作缺乏激情。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七、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网络的构成仅限于最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社会,闭门造车。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动手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第7篇 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问卷调查报告分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自主阅读能力成为每一个人必备的能力,而小学生正是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合适年龄,为了扎实做好“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小课题研究,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做好小课题,我们将调查的对象确定在三、四年级,三、四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刚刚增多,他们对文字充满了兴趣,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而自主阅读的能力又几乎为零,因此是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最佳年龄,为此,我们设计了详细具体的问卷表,从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时间、阅读对象、阅读方法等多方面进行问卷了解,专门针对三、四年级学生发放了100份问卷表,又将100份问卷表进行了详细的汇总,现将调查分析呈现如下:
一、阅读兴趣与习惯
阅读的兴趣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
从数据汇总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看书,对书感兴趣,这一数据的出现给我们的课题研究增加了很多的信心!
从数据汇总图表显示,学生对动漫类和绘本类的书籍更感兴趣,因为这两类书籍图画丰富,色彩鲜明,吸引他们的眼球,同时文字较少,阅读障碍少,读起来更轻松。
从数据汇总图表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在半小时以内,每天的读书时间较少,而还有11%的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量是0,这需要我们深思!
以上数据图表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读书方式,基本上都是随便翻翻看,随意性更强一些,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侧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二、自主阅读能力
掌握阅读的方法,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决定阅读的效率!
从问卷数据汇总显示:
1、 56%的人最喜欢的读书方式是随便翻翻
2、 97%的人没有圈点、勾画、批注的习惯
3、 17%的人读到精彩的地方会多读几遍,细细品味
4、 12%的人会摘抄积累书中的语句
5、 90%的人遇到不懂的问题跳过,忽略不计
6、 98%的人不会主动的写读书笔记
7、 85%的人读完书后不会和他人交流
8、 84%的人读完书后不会清晰的表述大概内容
通过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问卷调查,我们惊奇的发现学生没有自己的阅读方法!读书时没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对于读不懂的地方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习惯,而是忽略不计,对于读过的书籍没有太多的回忆和交流,而是抛于九霄云外,更谈不上写读书笔记,做摘抄,由此可见,学生没有正确的自主阅读的方法,于是也就没有了阅读效率!
三、策略和方法
此次问卷调查的数据给了我们做课题的方向,通过调查分析,小课题的研究要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上做大量的功课,让学生通过课题的研究开启他们自主阅读的大门!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对阅读活动来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有利途径,因此,此时,教师应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者。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阅读的巨大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同样,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阅读习惯的引导者。
4、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师应以《小学生心理学》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情感特点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主动阅读的愿望,通过自主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有效引导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读中悟义、悟情、悟境,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感受美,创造美。
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教师的职责,因此,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渗透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第8篇 关于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我在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莲~山 课件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沙河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9篇 2023年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2000字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得到一些相关数据,希望能对以后的农村小学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农村小学基础设施有所欠缺
在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农村的经济也在迅速的腾飞,但是在农村对小学教育的投资并不象城市一样。在调查的学校中发现,在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并不是很完备,尤其是在体音美和计算机教育设施上,教育设施不完备,甚至根本没有。 调查结果 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满意吗? 满意40.5% 较满意45.5% 不满意14% 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否够用? 够用48% 基本够用50% 不够用2% 学校是否有多媒体教学设施? 有30% 没有70% ------ 体音美教学设备是否够用? 充足22.5% 不充足70.5% 无7% 农村小学教育基础设施的落后归纳分析以下几点原因。
1.当地经济的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农村经济也在迅速发展。但是,农村由于历史的因素和地理交通环境的因素,也导致农村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总会慢于城市的发展。所以当地政府的收入始终处于平均水平状态以下,所以政府的收入就会有限。在有限收入的情况下,政府在对教育的分配和投资上显然低于城市,所以当地的经济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2.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倾向于城市
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了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因此,必须逐步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县级、尤其是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3.小学学校的收入来源少
国家对中小学进行改革后,“一费制”的实施,避免了学校的乱收费情况,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但是学校的收入也相对减少。在学校有限的收入中,用于大额教学设施的建设就会减少,或者是根本不会用于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造成学校发展的滞后,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薄弱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有的教师甚至一人带几门课,教师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调查情况如下表: 调查结果 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你的认课教师是否大学毕业? 是36% 不是30.5% 不清楚28.5% 你喜欢老师的课吗? 很喜欢49.5% 一般48.5% 不喜欢1% 你的老师负责任吗? 负责任45.5% 一般38% 不负责任16.5% 你们老师是一个人带多门课吗? 基本上是15% 个别70% 一人一门课25% 1.工资待遇不高,难留人才
在实践过程中,经过走访我们发现,在农村小学中,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不高,而且有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有合同编制的教师在农村中是有限的,仍然大量存在着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对教师待遇的不公平,造成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落脚或者人才外流。
2.环境、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
农村地理位置偏僻,卫生条件差,交通不便等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对一些知识层次相对比较高的人来说不是理想的生存环境。在教师中,大部分人都是大学毕业或者是在外地上过学,在以前的生存环境的影响下,地理位置、交通、卫生等社会环境是自己选择生活的一个重要参考和标准。在他们的思想中在农村的工作可能是人生的一个过度和跳板,不可能是自己一生的落脚点。所以,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也有一些优秀的教师外流或转业。
3.发展前景不好,向城市的趋向性
很多人毕业后边愿意到农村工作,不仅因为农村的各方面环境的问题,还有以后的发展问题。农村的社会活动和空间比较狭隘,相对城市来说发展空间狭隘发展前景渺茫。而在城市,在教师这个行业不仅工资和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而且前景比较好,并且有更多的择业空间和机会。所以,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愿意选择城市,造成农村教师缺乏,师资力量薄弱。
综上所述,农村的环境和教师的待遇不好,是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给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形成经济和教育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家庭教育薄弱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大部分小学生的家庭教育都不是很理想,调查如下表:
调查结果 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你父母谁在外打工? 都在60% 父亲5% 其他35% 你父母的学历? 大学0% 高中10% 高中以下90% 你父母和你谈心吗? 经常谈10% 偶尔45% 不谈,有隔阂45% 犯错时,你父母怎么样教育你? 说服65 不管不问5% 打骂30% 1.父母学历不高,不能处理好孩子的学习问题
在农村中,父母是大学毕业的很少,大部分的家长是中学毕业,在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中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很多学生表示,家长不能够帮助辅导功课。还有一些学生表示,家长从来不关心学生的学习问题。
2.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孩子无人教育
近年来农村打工族数量日益增加,农村家庭中很多是母亲成了留守家长,一个人操持家务已经不易,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更有一些家长把孩子留给老人,双双出去打工,孩子的家庭教育更是无从谈起。现在农民工和留守孩子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有待国家对政策进行调整,让孩子能呆在父母的身旁,能手有完整的家庭,受到完整的家庭教育。
3.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欠缺
农村家长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很多家长称孩子上学后至今没有接待过一次老师家访,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了解不多,再加上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与孩子平等交流与沟通认识不足,教育和管教方式大多以训斥、打骂为主,走如家庭教育的误区。
4.家长和学生缺乏沟通
调查还发现,与父母缺乏沟通直接影响到农村孩子的心理,他们在学校中多数表现为性格内向、沉闷、不善与人交往。而农村中小学还很少有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这一空白亟待填补。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最初也是的老师”,家庭不仅是生活基本单位,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一所学校。坚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家庭教育的发展。
四、小学生学习压力的调查
调查结果 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你感觉压力来自哪方面? 学校75% 家庭10% 作业15% 你的作业多吗? 多35% 适中60 不多5% 你担心升学吗? 很担心40% 有点担心40% 不担心20% 你感觉学习压力大吗 很大45% 较大15% 没有(其他)40% 1.学校升学的压力造成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
不少老师和家长感慨,升学的压力已经由过去的高考前移到小学生头上。在农村小学中也存在升学的压力,一些小学为了提高考入重点中学的人数,为了提高升学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刻意为学生补课、增加家庭作业的量,造成小学生,上课时间长,作业量大。一调查表明,现在的小学生的作业时间和作业量严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小学生的作业量较大,内容单调重复,作业时间较长,学生的书包越来越大,且越来越重。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容易造成学生一些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时有焦虑自卑心理;交往不主动,与同伴关系淡漠,这些心理问题在小学生中也悄然存在。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变得严重,说明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不够重视。应试教育、升学压力,是小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来自于家庭方面的压力
第10篇 农村小学生习作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农村小学生习作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小学习作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老师的一个老大难,但习作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中之重,小学以字、词、句、篇循序渐进的进行语文教学,其最终目标还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会篇,如何自己撰写篇,而大多数小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就在这个重中之重的关节被卡住难以前进。针对此种情况,我校的几位资深教师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二、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分成中年段、高年段两部分进行。问卷内容共21道小题。分别从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留心观察的品质,勤于动笔和收集资料的习惯三方面着手设计,全面地、有层次地对学生目前作文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查的方法及对象
1、调查方法:调查采用集体开卷式问卷的方法。共发下中年段25份,高年段25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所有数据全部采用人工统计处理分析,有效率达100%。
2、调查对象:五里小学四、六年级部分学生参加。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阅读
本次问卷的前五道题都是有关阅读的,通过问卷体现出学生还是有读书的习惯,只是读的片面性太强,而且在读的时候只是单纯的读,没有动脑、动手的习惯,所以阅读就没有起到为习作打基础的作用。另外,农村学生的阅读氛围也欠缺,很少有喜欢阅读的家长,陪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大多数学生只是选择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书籍阅读,或是在家长老师的要求下走马观花的'通读全书。
(二)关于对习作所持的态度
通过问卷调查,大多数学生在家长与老师的教诲下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因此很少有学生说自己讨厌习作,甚至大多数学生还说自己很喜欢习作,其实,这是与现实不符的。大多数学生提到习作就开始发愁,要不就是敷衍了事,根部谈不上喜欢习作,而在问卷中学生填的虚假信息却能体现出他们知道习作虽然难,但还是要学好。
(三)关于习作内容和习作习惯
本次问卷的大部分内容是围绕这两点来调查的,调查结果显示孩子喜欢的习作内容大都是不收约束的,喜欢自由发挥,想写什么就是什么,可以是自己的心情,可以是感兴趣的事,甚至喜欢以自己想象的内容为题材。
而习作习惯却并不好,许多学生诚实的说了自己时常会摘抄别人的文章,其原因是自己没有题材,或是有话说不出来,但现实中有自己感兴趣或是惊奇的事情发生时,又不能按时记录下来,以至于等到要写习作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没有题材可写。
五、针对情况采取的应对措施
调查表明,我校中段学生对于课外阅读都有兴趣,但在阅读时不能及时积累,将知识技能进行迁移,虽能关注周围发生的事情,但还未能做到细致;而高段的学生普遍能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有较浓的课外阅读兴趣,但不能较好的积累身边的写作素材,开发利用生活中生成性的资源,积累身边的写作素材,搜集素材的能力也欠缺。这种种分析结果,都反映了现今学生习作内容枯燥、虚假,脱离生活、了无生气的根本原因。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有效地提高我校习作教学水平,我们思考对策如下:
1.鼓励学生多读书,与家长多联系,让学生在家尽量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在学校让学生积极去图书室借阅,开始由班干部督促,逐渐演变成一种习惯。
3.在班级建立一个读书一角,让孩子把自己的图书放到读书一角处,可供孩子互相交换阅读,力争培养出孩子的阅读兴趣。
4.每天轮流让几个孩子说一说,可以说说自己想说的话,也可以说说书中所写的内容,还可以说说自己所见所闻的事,或者是新奇的事,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说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孩子对材料的积累。
5.利用学校活动、假日活动、社会活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
6.每天让学生坚持摘抄、并记忆一部分的好词佳句,隔一段时间进行评比,真正做到日积月累。
7.每周进行日记、周记的评比,促使学生养成勤练笔的习惯。
8.学期末进行作文展评,让学生展现自己一学期中最好的或几篇文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9.每一学期进行一次现场作文比赛,让爱习作的学生再一次发出自己的光芒。
第11篇 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实习调查报告
这次实习,我去了一所既有初中又有小学的农村学校。在那里,我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职教师寥寥无几,而代课教师却占了多数。
我不禁困惑了:现在的师范生都说就业困难,有的毕业好几年了也没有找到工作,为什么这里还有这么多的代课教师呢?于是,我对这里的代课教师进行了一番调查。
(一)代课教师大量存在的原因
这里地处偏远的农村,交通不便,离县城得颠簸三四个小时。当地的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老弱病残看家,顺便带带孩子。农村教师每月除了领国家规定的那点工资以外,并没有其他的补贴。在职教师得在这里工作至少6年才有资格申请调离。现在的师范生毕业时差不多已经21、22了,加上6年,都快30了。
基于上述原因,许多师范生毕业后宁愿托关系进城镇 的学校,哪怕那些现象已经趋于饱和状态,也不愿去农村任教。
代课教师大都为学校附近的长住人口,农村学校的教师奇缺现象,无疑为他们创造了条件。
(二)代课教师的学历
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代课教师,说通俗一点也就是“临时工”,因为他们没有与学校签定正式的合同,没有通过正规的教育渠道获得教师资格证,没有正式的编制。有的只念了初中,有的只念了高中,有的通过自考或函授取得另外大学文凭,却因为国家有关于代课教师转正年龄不得超过35岁的规定而只好继续代课。
(三)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
从学校领导那里我了解到,教育部门预计拨给代课教师的工资有600元,但是因为现在农村学生的学费不收了,学校的流动资金少了,学校就的从代课教师的工资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学校的流动资金,这样到代课教师手里的,只有400多一点了。
400多一点,我的天。我不禁叹息,这要比在职教师几乎少2倍了,何况代课教师以后还没有退休工资,这点钱怎么养家糊口呢?
(四)代课教师的心态问题
以学校的于老师为例,她代课已有25年了,5年前她通过自考取得了小学教育的本科文凭,可是她的年龄已经超过了35岁,不能取得正式的编制。
在别人看来,像于老师这样来学校代课,每个月的工资又有了,家里的农业生产也跟上了,一年能有不少收入呢。
通过和于老师的几次闲谈,我才知道,于老师的心里装着不少苦水呢。
这里的学校实行的是坐班制,加上学校教师的严重不足,一个教师往往要上好几个班级。于老师说,平时还好,要是遇上农忙时节,她早上去学校之前就把粮食晒在院子里,若是碰到变天了,就只好等雨水把粮食冲走了。“我不可能看到要下雨了,就跟学生说不上课了,我要回家收粮食吧。”于老师苦笑着说道。
谈到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于老师也觉得挺委屈的。她说自己对学生付出的心血并不比在职教师少,有时还远远超过了,可到头来得到的呢......我们都是写临时工,随时都可能下课,以后还没有退休工资......不过于老师又说,虽然是这样,可当她抱着书本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苛求知识的眼睛时,她的那些抱怨、那些烦恼,都抛之脑后了。她也不知道为什么。
(五)几点值得讨论的问题
1 国家既然允许了代课教师的存在,那是否可以适当的改善一下他们的待遇呢?比如,尝试着给那些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几时年,做出了不少贡献的代课教师一点奖励,以后发一点退休工资,哪怕只有为数不多的一点,也不至于让他们感到晚景凄凉吧。
2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代课教师也有一颗进取的心,原来因为时代的限制,他们没能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现在他们参加了自考或函授取得了大学文凭,却又遇上了国家对代课教师转正年龄的限制,这是不是让人感到很遗憾呢?
3 现在大学扩招,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更多了,面对毕业生们一个劲儿地往城镇学校跑,哪怕是托关系,而农村学校却无人问津的现状,国家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师范毕业生去农村任教呢?
第12篇 关于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原因
1.进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问卷调查,是学生学习现状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首先了解他们的学习、阅读状况的,熟悉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需求,清楚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进行引导,做好教学工作。
2.进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问卷调查,为小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使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根据以上原因,我们认真的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及时对三年级、五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问卷调查整理、归纳、分析:
1.小学生喜欢进行自主阅读。
在问卷调查中,可见大多数孩子们虽然年龄比较小,还是喜欢自己阅读的。但差异大,有个别学生兴趣不太浓厚,,家庭的氛围不够。
2.小学生大多喜欢进行课外阅读。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你课外阅读的时间多吗?这一问题,学生有一半的选择多和一般,只有少数的学生选择没有。三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章分别是诗歌、散文和记叙文,感兴趣的学生分别占了一半。学生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复述故事和摘录法。
3.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教师指导的。
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他们的阅读一般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很多地方体会不到,他们还是需要教师的分析和指导的。小学生如论是上课听教师讲、还是自己阅读都是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启发、提升的。
4.小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强化。
问卷调查中,对你读书时喜欢:边读边联想,读到有意思的地方停下来再读、对哪些阅读策略在阅读中加以运用选阅读中能够借助上下文推测、理解词句的、能抓文中的关键句、中心句、能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的各都占一半。可见学生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对其他阅读方法掌握的不熟练,需要教师的帮助,强化。
三、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1.教师首先应该保护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无论课内课外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自主阅读,及时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2.教师要努力寻找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根据主题单元的内容,及时给学生推荐相关的、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
3.教师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空。
4.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自主阅读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而是教师在学生自主读书、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启发、引导、提升,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5.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读书交流的平台。如开展推荐好书活动,开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提高。
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要及时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给学生提供读书的时空和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达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