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23年大学生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3-2= 15-8=
……
通过大概一周(一周五天,每天两小时。下同)的练习后,该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这两周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习题让其练习,并随时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
而在“拼音”方面,对于“字母的识记”,据我观察,该生属于“场依存型”——借用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在课本所列出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音节表中,按照顺序让其认读能够基本正确,然而一旦将顺序或单个提取,该生就很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甚至不能认读。这种情况在识记复韵母时表现得犹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法是:
“逐渐缩小其所依存的‘场’”和“变换依存的‘场’”,我按照“形相近”和“易混淆”的原则对复韵母又作了划分:
ai ao an ang en eng ei ie iu ui in ing ……
ai ao an ang ei er en eng iu ie in ing ui un ……
在教其在这种方式下反复认读后,又对其进行听写,逐渐开始打乱顺序和单个提取,出现混淆和错误的现象大大的减少了。
上述两者同步进行,耗时看起来长了一些,但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后面的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
第二阶段为“逐步提高”阶段(耗时约三周):
由于第一阶段的功夫下得扎实,在“计算”方面,20—100的运算在教其运算规则及少量练习后,50以内的加减法无论口算、笔算都显得较为轻松;50—100的加减法口算略显吃力,而笔算则没有什么问题。唯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在计算中由于粗心而忽略进位、退位。单纯的计算题对于该生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知识性的障碍了。
然而,该生却在“实际应用题”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对其应用题的辅导是整个过程中费时费力最多的一个环节。该生在解答应用题时的主要障碍是:
①对语言文字的表达理解不足;
②对数量关系分析不准确;
③迁移能力较差。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仍然本着“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在为其编写应用题的开初阶段:
语言叙述尽量直白,数量关系尽量简单,涉及数值在20以内;等到这一关过了以后,我便逐渐加大难度,语言叙述,数量关系略显复杂,涉及数值扩大至100以内。与此同时,为培养该生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将供其练习过的应用题变换主题后抽取“条件”或“问题”让其补充完整再解答。经过这番辅导后,该生解答应用题的障碍基本得以扫除。
在“拼音的正确的拼写和拼读”这个问题上:我首先让其明确了拼音拼写拼读的基本规则,然后在其课本生字表内找出易错读、易混淆的音节为其特别指出,帮其加以辨认、辨读。接下来,我将生字表按“同韵、同音”的原则分类后,让其注音;还将生词的拼音写出,让其写出汉字。以此来加深其对字形与读音、拼写方式的印象。这样的练习完成一遍后,我又将在练习中出现错误的整理出来,先提供正确答案让其辨认、朗读,再为其听写。这样反复几遍,“逐渐缩小包围圈”,扫除“死角”。最终,该生在做“为字注音”“看拼音,写词语”这类型习题是都有了很高的正确率。
第三阶段,“超前学习”阶段(耗时二周):即对第三册内容作一些预习。在这个阶段,我并未对该生作过于严格的要求和施加太大的压力。因为该生下二年级即将接触乘法,所以我初步向其讲解了乘法的意义与运算方法,并让其背诵乘法口诀表。语文方面,主要让他自己通过拼音来识记一些生字。
实践结果:
最后让该生做模拟考卷,语文、数学均能达到90分以上;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的运算方法,完成了乘法口诀表的背诵;语文第三册生字识记过半,新课文朗诵流利。基本达到了预想效果。
实践体会:
第一,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专(钻)心”:我为这次实践的顺利进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虽然说对于一年级的知识不在话下,但我还是找来了教材和教参等专心备课,力求做到在知识上准确无误;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样教”也丝毫不敢马虎,我翻阅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法等专业书籍,上网查询了有关经验交流,在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一个年仅7岁的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知识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点和限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第三,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与人“交心”:在教学中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叶障目,不视泰山”,要多与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与家长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时将教学进展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利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我还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师请教,他们的经验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我通过这次为时一个半月的实践,从另一个侧面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一些了自己的不足,使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弥补和提高。可以说,这次实践让我是“受益匪浅”。
第2篇 大学生暑期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对象: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
实践目的:对该生一年级所学知识作全面复习、巩固、提高,使其对即将学习的二年级的知识作初步了解;
实践过程:
在整个过程的起初的两三天里,我并未贸然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活动。我首先翻阅了该生一学期的作业及考试试卷,又向其家长了解了一些情况,我对该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掌握:由于该生一直住校,家长管理较少,造成学习上的长期松懈,基础较差,具体表现有:20以内的加减法不能准确而迅速的算出;对拼音字母的识记和正确拼写有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我为该生制定了一个“夯实基础—逐步提高—超前学习”分三步走的辅导计划 :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出了几组专题训练让其练习:
例:相同的和:1+4= 1+5= 1+19= 2+3= 2+4= 2+18=
4+1= 3+3= …… 3+17=
3+2= 4+2= 4+16=
相同的差:(略)
加减并行:1+2= 8+7=
3-1= …… 15-7= ……
3-2= 15-8=
通过大概一周(一周五天,每天两小时。下同)的练习后,该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这两周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习题让其练习,并随时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
而在“拼音”方面,对于“字母的识记”,据我观察,该生属于“场依存型”——借用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在课本所列出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音节表中,按照顺序让其认读能够基本正确,然而一旦将顺序或单个提取,该生就很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甚至不能认读。这种情况在识记复韵母时表现得犹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法是:“逐渐缩小其所依存的‘场’”和“变换依存的‘场’”,我按照“形相近”和“易混淆”的原则对复韵母又作了划分:
ai ao an ang en eng ei ie iu ui in ing ……
ai ao an ang ei er en eng iu ie in ing ui un ……
在教其在这种方式下反复认读后,又对其进行听写,逐渐开始打乱顺序和单个提取,出现混淆和错误的现象大大的减少了。
上述两者同步进行,耗时看起来长了一些,但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后面的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
第二阶段为“逐步提高”阶段(耗时约三周):
由于第一阶段的功夫下得扎实,在“计算”方面,20—100的运算在教其运算规则及少量练习后,50以内的加减法无论口算、笔算都显得较为轻松;50—100的加减法口算略显吃力,而笔算则没有什么问题。唯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在计算中由于粗心而忽略进位、退位。单纯的计算题对于该生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知识性的障碍了。
然而,该生却在“实际应用题”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对其应用题的辅导是整个过程中费时费力最多的一个环节。该生在解答应用题时的主要障碍是:
①对语言文字的表达理解不足;
②对数量关系分析不准确;
③迁移能力较差。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仍然本着“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在为其编写应用题的开初阶段:
语言叙述尽量直白,数量关系尽量简单,涉及数值在20以内;等到这一关过了以后,我便逐渐加大难度,语言叙述,数量关系略显复杂,涉及数值扩大至100以内。与此同时,为培养该生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将供其练习过的应用题变换主题后抽取“条件”或“问题”让其补充完整再解答。经过这番辅导后,该生解答应用题的障碍基本得以扫除。
在“拼音的正确的拼写和拼读”这个问题上:我首先让其明确了拼音拼写拼读的基本规则,然后在其课本生字表内找出易错读、易混淆的音节为其特别指出,帮其加以辨认、辨读。接下来,我将生字表按“同韵、同音”的原则分类后,让其注音;还将生词的拼音写出,让其写出汉字。以此来加深其对字形与读音、拼写方式的印象。这样的练习完成一遍后,我又将在练习中出现错误的整理出来,先提供正确答案让其辨认、朗读,再为其听写。这样反复几遍,“逐渐缩小包围圈”,扫除“死角”。最终,该生在做“为字注音”“看拼音,写词语”这类型习题是都有了很高的正确率。
第三阶段,“超前学习”阶段(耗时二周):即对第三册内容作一些预习。在这个阶段,我并未对该生作过于严格的要求和施加太大的压力。
因为该生下二年级即将接触乘法,所以我初步向其讲解了乘法的意义与运算方法,并让其背诵乘法口诀表。语文方面,主要让他自己通过拼音来识记一些生字。
实践结果
最后让该生做模拟考卷,语文、数学均能达到90分以上;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的运算方法,完成了乘法口诀表的背诵;语文第三册生字识记过半,新课文朗诵流利。基本达到了预想效果。
实践体会
第一,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专(钻)心”:我为这次实践的顺利进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虽然说对于一年级的知识不在话下,但我还是找来了教材和教参等专心备课,力求做到在知识上准确无误;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样教”也丝毫不敢马虎,我翻阅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法等专业书籍,上网查询了有关经验交流,在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一个年仅7岁的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知识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点和限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第三,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与人“交心”:在教学中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叶障目,不视泰山”,要多与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与家长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时将教学进展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利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我还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师请教,他们的经验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我通过这次为时一个半月的实践,从另一个侧面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一些了自己的不足,使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弥补和提高。可以说,这次实践让我是“受益匪浅”。
第3篇 师范大学大学生暑期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师范大学大学生暑期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对象: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
实践目的:对该生一年级所学知识作全面复习、巩固、提高,使其对即将学习的二年级的知识作初步了解;实践过程:
在整个过程的起初的两三天里,我并未贸然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活动。我首先翻阅了该生一学期的作业及考试试卷,又向其家长了解了一些情况,我对该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掌握:由于该生一直住校,家长管理较少,造成学习上的长期松懈,基础较差,具体表现有:20以内的加减法不能准确而迅速的算出;对拼音字母的识记和正确拼写有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我为该生制定了一个“夯实基础—逐步提高—超前学习”分三步走的辅导计划: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出了几组专题训练让其练习:
例:相同的和:1 4=1 5=1 19=
2 3=2 4=2 18=
4 1=3 3=……3 17=
3 2=4 2=4 16=
相同的差:(略)
加减并行:=8 7=
3-1=……15-7=……
3-2=15-8=
……
通过大概一周(一周五天,每天两小时。下同)的练习后,该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这两周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习题让其练习,并随时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
而在“拼音”方面,对于“字母的识记”,据我观察,该生属于“场依存型”——借用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在课本所列出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音节表中,按照顺序让其认读能够基本正确,然而一旦将顺序或单个提取,该生就很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甚至不能认读。这种情况在识记复韵母时表现得犹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法是:
“逐渐缩小其所依存的‘场’”和“变换依存的‘场’”,我按照“形相近”和“易混淆”的原则对复韵母又作了划分:
aiaoanangenengeiieiuuiining……
aiaoanangeierenengiuieininguiun……
在教其在这种方式下反复认读后,又对其进行听写,逐渐开始打乱顺序和单个提取,出现混淆和错误的现象大大的减少了。
上述两者同步进行,耗时看起来长了一些,但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后面的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
第二阶段为“逐步提高”阶段(耗时约三周):
由于第一阶段的功夫下得扎实,在“计算”方面,20—100的运算在教其运算规则及少量练习后,50以内的加减法无论口算、笔算都显得较为轻松;50—100的加减法口算略显吃力,而笔算则没有什么问题。唯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在计算中由于粗心而忽略进位、退位。单纯的计算题对于该生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知识性的障碍了。
然而,该生却在“实际应用题”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对其应用题的辅导是整个过程中费时费力最多的一个环节。该生在解答应用题时的主要障碍是:
①对语言文字的表达理解不足;
②对数量关系分析不准确;
③迁移能力较差。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仍然本着“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在为其编写应用题的开初阶段:
语言叙述尽量直白,数量关系尽量简单,涉及数值在20以内;等到这一关过了以后,我便逐渐加大难度,语言叙述,数量关系略显复杂,涉及数值扩大至100以内。与此同时,为培养该生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将供其练习过的应用题变换主题后抽取“条件”或“问题”让其补充完整再解答。经过这番辅导后,该生解答应用题的障碍基本得以扫除。
在“拼音的正确的拼写和拼读”这个问题上:我首先让其明确了拼音拼写拼读的基本规则,然后在其课本生字表内找出易错读、易混淆的音节为其特别指出,帮其加以辨认、辨读。接下来,我将生字表按“同韵、同音”的原则分类后,让其注音;还将生词的拼音写出,让其写出汉字。以此来加深其对字形与读音、拼写方式的印象。这样的练习完成一遍后,我又将在练习中出现错误的整理出来,先提供正确答案让其辨认、朗读,再为其听写。这样反复几遍,“逐渐缩小包围圈”,扫除“死角”。最终,该生在做“为字注音”“看拼音,写词语”这类型习题是都有了很高的正确率。
第三阶段,“超前学习”阶段(耗时二周):即对第三册内容作一些预习。在这个阶段,我并未对该生作过于严格的要求和施加太大的压力。
因为该生下二年级即将接触乘法,所以我初步向其讲解了乘法的意义与运算方法,并让其背诵乘法口诀表。语文方面,主要让他自己通过拼音来识记一些生字。
实践结果:
最后让该生做模拟考卷,语文、数学均能达到90分以上;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的运算方法,完成了乘法口 诀表的背诵;语文第三册生字识记过半,新课文朗诵流利。基本达到了预想效果。
实践体会:
第一,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专(钻)心”:我为这次实践的顺利进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虽然说对于一年级的知识不在话下,但我还是找来了教材和教参等专心备课,力求做到在知识上准确无误;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样教”也丝毫不敢马虎,我翻阅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法等专业书籍,上网查询了有关经验交流,在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一个年仅7岁的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知识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点和限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第三,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与人“交心”:在教学中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叶障目,不视泰山”,要多与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与家长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时将教学进展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利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我还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师请教,他们的经验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我通过这次为时一个半月的实践,从另一个侧面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一些了自己的不足,使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弥补和提高。可以说,这次实践让我是“受益匪浅”。
第4篇 师范大学生寒假教学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这是迈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二个暑假,为了使这个漫长的暑假过得充实,为了对这两年来所学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作一个除期末考试以外的另一个侧面的检验,所以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的我,在这个暑期中进行了一次家教实践活动。现将该次实践报告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实践对象: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
实践目的:对该生一年级所学知识作全面复习、巩固、提高,使其对即将学习的二年级的知识作初步了解;
实践过程:
在整个过程的起初的两三天里,我并未贸然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活动。我首先翻阅了该生一学期的作业及考试试卷,又向其家长了解了一些情况,我对该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掌握:由于该生一直住校,家长管理较少,造成学习上的长期松懈,基础较差,具体表现有:20以内的加减法不能准确而迅速的算出;对拼音字母的识记和正确拼写有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我为该生制定了一个“夯实基础—逐步提高—超前学习”分三步走的辅导计划: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出了几组专题训练让其练习:
例:相同的和:1+4=1+5=1+19=
2+3=2+4=2+18=
4+1=3+3=……3+17=
3+2=4+2=4+16=
相同的差:(略)
加减并行:1+2=8+7=
3-1=……15-7=……
3-2=15-8=
……
通过大概一周(一周五天,每天两小时。下同)的练习后,该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这两周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习题让其练习,并随时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
而在“拼音”方面,对于“字母的识记”,据我观察,该生属于“场依存型”——借用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在课本所列出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音节表中,按照顺序让其认读能够基本正确,然而一旦将顺序或单个提取,该生就很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甚至不能认读。这种情况在识记复韵母时表现得犹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法是:
“逐渐缩小其所依存的‘场’”和“变换依存的‘场’”,我按照“形相近”和“易混淆”的原则对复韵母又作了划分:
aiaoanangenengeiieiuuiining……
aiaoanangeierenengiuieininguiun……
在教其在这种方式下反复认读后,又对其进行听写,逐渐开始打乱顺序和单个提取,出现混淆和错误的现象大大的减少了。
上述两者同步进行,耗时看起来长了一些,但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后面的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
第二阶段为“逐步提高”阶段(耗时约三周):
由于第一阶段的功夫下得扎实,在“计算”方面,20—100的运算在教其运算规则及少量练习后,50以内的加减法无论口算、笔算都显得较为轻松;50—100的加减法口算略显吃力,而笔算则没有什么问题。唯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在计算中由于粗心而忽略进位、退位。单纯的计算题对于该生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知识性的障碍了。
然而,该生却在“实际应用题”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对其应用题的辅导是整个过程中费时费力最多的一个环节。该生在解答应用题时的主要障碍是:
①对语言文字的表达理解不足;
②对数量关系分析不准确;
③迁移能力较差。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仍然本着“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在为其编写应用题的开初阶段:
第5篇 2023年大学生语文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xx4年寒假期间,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在xx市xx区xx小学附近的xx学习教室找到了一份家教工作。得到此份工作时,我的内心既兴奋又感激。兴奋的是,自己得到了一个既能锻炼自己能力同时又能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感激的是,朋友对我的信任,小学阶段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基础,朋友的介绍也是对我个人能力的一个肯定。虽然家教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却是一段教学相长的过程,这段经历对于我而言,可谓获益匪浅。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心中还是有着一丝忐忑。虽然我是一个师范学校的学生,但是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讲台之下,对于教学而言,我还完全是个生手,丝毫没有经验。不过这个疑虑并没有影响我的信心,毕竟学生只是小朋友,对我这个十六年寒窗苦读的研究生而言,只要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成问题。把他们教好,启发他们学习的乐趣,让他们真正的学到知识,不辜负家长的信任,这是我对这份工作的决心,也是对我自己的明确要求。
我在xx学习教室负责的工作是语文教学。进行语文课外辅导,这是学习室老师的主要任务。一到五个年级中,我负责一二年级小朋友的课内作业检查、课外习题的布置与讲解以及上周末的趣味作文课。
在从事这个岗位时,我很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弱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对小学语文课本的记忆还停留在小学,很难再一两天的时间内迅速融入课本、组织串联这些知识。针对这个问题,在一个星期的考察期里,我一口气把小学的12册语文课本都读完了,从中挖掘到了可以传输给孩子的宝贵知识。在开始的几天里,我并没有急于给他们讲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先和早一些教过他们的老师沟通了一番,大概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因为学生很多,我便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作业写的快又聪明的学生,我就给他们布置课外练习提升,顺便将书本上的内容挑重点讲,希望他们更够更上一层楼;作业写的慢且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我就专攻他们每天的正确率,一步一步的纠正错误,然后再缩短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加学习效率,还是以熟悉书本为主。在教小朋友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很多文学常识都来自于小学课本,可我却一直没机会仔细研读,趁这次家教的机会,我也做了一次基本常识的充电,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存。
在教学过程中,经教师们集体经验总结,学生最讨厌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唠叨式,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抵触,被动的接受知识,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第二是数落式,唠叨的同时就是数落。孩子在家里或者学校里总是不停地被数落: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不做作业啊?你怎么只知道玩啊?数落比唠叨更恶性了一点,因为数落常常带有谴责性质,有些孩子经常因为家长或老师的数落而产生惶恐心理以致无法集中精力。就是这些错误方式在毒害孩子,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积极性的火苗扑灭了进而变得消极被动。第三是训斥式,动不动就训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对。这种队孩子不客观不全面的评价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甚至变得自卑。第四是打骂式,大学严格禁止教师体罚学生,这是严重伤害学生身心大学的行为,易对孩子身心造成恶劣影响,一定得取缔。第五,达标式。规定孩子考试的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名次要进入前几名,上哪个重点中学,考哪所名牌大学等,这叫达标式。达标式也是伤害孩子积极性的家教方式。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会为自己制定目标的,教师和家长将脱离孩子实际的高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会很累,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负担和压力。第六,疲劳式。题海战术和延长学习时间是事倍功半的方,孩子的不充足的休息势必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第七,愁眉苦脸式。教师的面孔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很好的孩子面对的大学者是一张数落的脸,一张唠叨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愁眉苦脸的脸,一张催促的脸,孩子立刻就会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教师的这张脸有时候决定了一切。
因此,我的教学原则是:对待孩子要有耐心、有真心、有童心。有的老师不能体谅学生的难处,作业写错了就动辄大声呵斥,小孩子很容易有反抗情绪。就算学生屡次不改,我还是支持感化方式。比如说有的时候,讲解了好几遍的问题,学生也貌似是懂了,可是到了第二天,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觉得自己非常无力,但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限的,不像我们大人一样一说就通,需要多练几遍才能记住跟理解。讲解一次两次不能理解,我可以再讲,或者尝试其他的沟通方式,这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不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是应该鼓励他们有勇气有兴趣有耐性的去解决更难的问题。
另外我也给学生们总结了一些学习语文的经验和方法。语文学习需要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大量输入和输出,输入就是读,输出就是写,简单说就是多读多写。语文是慢工,积淀最重要,有了积累,再训练应试,应该效果好。坚持多读多写是学好语文的方法,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孩子们小时候是黄金记忆期,记东西很快,多读多背诵经典,对语文学习很有帮助,海量阅读是学好语文最好的方法。对于快速应对考试来说,其实作文和阅读理解都是有套路的,把这些套路总结给孩子,精练几套语文水平就会提高的,比如告诉孩子作文的基本分怎么拿到,再加上精彩部分如何得高分。其实中国的语文很多文章用来考试的,并不好,而且阅读理解所谓的标准答案,其实也不全面(我建议删。。。咱不能说坏话)。
转眼到了开学的时间,我很怀念一个月来和孩子们相处的美好时光。我的第一次家教实践尽管结束了,却依旧给予着我许多影响。短暂的实践活动让我懂得了教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自己的能力提高才能教好别人。谈到做家教的最大感受,就是它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是不容易的,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校园生活,也让我了解到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耐下心来慢慢解决。希望通过这次实战的社会实践活动,我能更加实践好我的梦想,将这些经验和收获用到生活的角角落落。
第6篇 大学生寒假英语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怎样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大四,要走进学校实习的我们来说。丰富的英语专业知识是必要的,但是一些教学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利用这次暑期,我回母校向我之前的几个英语老师请教了一些问题。感受颇深,总结如下:
ⅰ.课前怎样组织教学?
1.课前做什么最好?
小学英语课堂的课前活动(warming-up)中,老师习惯通过儿歌、绕口令等丰富有趣的英语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初中的课堂同样需要让学生进入角色,不能每次以读课文或默写单词开始,否则会让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疲乏感。最行之有效的是结合初中英语教学要求,进行类似新闻播报、演讲时刻、showtime、单词接龙赛、经典英文歌曲欣赏等活动。老师要有一定的学期计划,使这些课前活动成为一个project,持之以恒,还可以留有材料,最后作为学生的成果展示。比如新闻播报,要求每节英语课都有学生按学好进行准备,播报的内容必须是最新的新闻,学生必须整合新闻材料并脱稿播报,播完可进行提问,检查听众的收听情况,新闻材料留底成稿,最后可汇编成册进行展示。
2.如何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积极状态?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课堂的开始是很重要的,它或多或少决定了这堂课的成功与否。老师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都调动起来,接下来就可能不存在纪律问题。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初中生不像小学生一样幼稚,已经不再喜欢各种可笑的比赛或游戏了。其实,游戏自古以来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形态,它不仅属于孩子,也属于大人。在课堂开始,就应设置一种竞争状态,告诉学生这堂课的竞争结果和奖惩规则,并实践它。比如,某堂课的比赛是男士和女士的较量,可在黑板一侧画上两栏,并给两个队伍分别起名字,比如superboys,spicygirls。答对任何一个问题加1分,答错倒扣,养成记分习惯后并不浪费时间。同时告诉学生,胜利的一方可以得到更少的家庭作业等奖励。这样学生会更积极地投入课堂。每次的比赛形式可变化,比如分小组,或按照座位排数,等等。
ⅱ.怎样解决课堂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如何解决语法错误?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语法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老师听学生讲句子还要同时进行纠错,或者为了尊重他们不纠正,都是很不合理的。我们通常称不停纠错幅度的老师为“echo”,他们的做法不仅雪落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不了学生大声说话的习惯。针对这个情况,每堂课都设一到两位grammarpolice,他们的任务是听回答问题的同学的基本语法,如果有错,比如一般现在时达三人称没有加s,警察就有权当场写罚单,发单设计得非常简单,一般只写上时间、姓名和错误原因。他们可以当场把罚单交给那位回答的同学。一堂课发单超过5张就要卫办机场一首英文歌曲。长此以往,敌机无法错误就渐渐“灭绝”了。可以让最容易出错的人做警察,这招特灵。
2.英文课上有学生讲中文怎么办?
就像语法警察一样,要杜绝英文课讲中文的习惯,老师同样可以采取发红、黄牌的形式。真正有效的英文课堂应该是尽量创造全英文的环境,不管说得好不好,养成英语课不说中文的习惯能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学习精神:没有中文,学生的注意力需要跟加集中;没有中文,学生有更多机会用英文解释英文,听说都锻炼了。老师在这里就要起到监督的作用,每堂课老师可准备黄牌、红牌xx,上课就像踢足球似的,讲一句中文发一张黄牌警告,三张黄牌编成一张红牌,持红牌学生就要想办法争取回答5个问题进行抵消,不让算在平时口语成绩上。这样的方法用久了,就成了习惯。
3.学生的声音太轻怎么办?
培养学生大使说英语是十分必要的,不让老师无法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学生也无法有效地通过大声朗读来纠正自己的不正确发音。班级里需要“分贝师”,分别由坐在最后一排或者角落里的同学担任,他们碰到说话声音特别轻的同学。可以举牌表示听不清。这个牌子是事先准备好的,如果轻到听不见,就是0分贝,轻得像蚊子叫,就只有1分贝了。不合格的人需要重复自己的话,直到“分贝师”不再举牌为止。持之以恒,大声说话就成了习惯。反之也适用。
4.进行活动时无法控制纪律怎么办?
语言是需要多元活动进行实践的,英语课上的活动多了,纪律就难控制了。是每次大声批评指正呢,还是干脆停止活动呢?有的学生活动时过分活跃,大声嚷嚷,有的却躲在一边开小差去了。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训斥和过多的管理都没有很好的效果。一位初中英语老师,只用个清脆可爱的小铃铛,随便摇了两下,学生就都注意了。适用尊重的方式来提醒学生是最好的,用铃铛有何不可?当然,一切都是习惯,老师要善于使用手中的工具,有时候,铃铛的声音代表生气的老师。
ⅲ.课堂上要遵循那些基本语言基本原则?
1.提问甚过解释
e.g.t1:festivalisadayortimeofreligiousorothercelebration.
t2:christmasisafestival.whatfestivaldoyouknow?
2.让学生说完
e.g.s:ithinkthatplayingcomputergamesfortoolongis......
t:...abadthing.yesiagree.ithink....
3.少用“回音”
e.g.s:iwenttohainanisland.
t:youwenttohainanisland.great.youwenttohainan.
4.慎用“你懂吗?”(仔细考虑,这是一个很没有意义的问题)
e.g.t:doyouunderstand?
s:yes.
5.提开放式问题
e.g.where,what,who,why,how
whatdoyouthinkof...?whydoyoucomehere?
6.做脑风暴并配简笔画(让学生肯定有答案并培养开放思维)
e.g.whatdoesspringmakeyouthinkof?
ⅳ.怎样的课堂活动最有效?
面对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果要问哪种最有效,那么答案应该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活动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可以由目的选择最有效的活动。以ppp教学法为例,在pre-taskpreparation这个过程中,老师一般以复习旧的知识、引出新的宗旨是为主要教学目的,因此可设置一些密度较大的分大组开火车比赛活动,这样人人都有机会进行复习,比如quickresponse,背单词,互相出题回答等。while-taskprocedure部分的机动性很大,一般情况下分两个部分:新授部分,可多设计pairs活动,操练新学的句型或对话;提高部分,可设计以3~5人为单位的小组活动,比如对话讨论、设计对话内容、造段落等,在这个过程之后,一般由组内一个成员完成大段陈述,也可以要求其他同学辅助板书、肢体语言等,同时也可分大组进行猜测活动,请若干同学上讲台与下面的同学对话。pro-taskactivity一般可以分给每个小组一定的任务,进行全组活动,比如总结、辩论、编剧本。活动的使用和设计是一种复杂的工作,活动的选择同样是一件重要的事,相信更多的实践可以带来根多的灵感和经验。
ⅴ.多媒体需要每天介入我们的教学吗?
多媒体的出现使当今的英语课堂变得更加容易了,更加形象化了。图片网上搜,电影片段网上下,动画、flash到处都是。面多网络时代,多媒体的使用使我们摆脱了以前那种脱离实物、远离实际的空洞讲课。但当多媒体充斥了整个课堂以后,其后果却也让我们大吃一惊,学生视力的疲劳、课堂惊喜度的下降(每次都用动画刺激神经)、人与人沟通方式的单一、对多媒体活动画面的单方面的关注等问题让我们认识到,任何一种教育技术的使用,都必须按照课堂教学需求来决定,教学技术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说,使用媒体还要看课型,并非每堂都要用。过新过难的新授单词的讲解需要媒体的辅助,具有叙事性、故事性强的文章可借助媒体理解课文,考前的语法集中训练可以使用媒体,从而减少板书的时间浪费。其他课型,则未必要使用多媒体。因此,在你辛苦准备了多媒体之后,再仔细思考一个问题——它在这堂课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吗?
通过跟老师的沟通,我知道了想当老师很难,做一个好老师、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更难.
第7篇 大学生假期招生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单位:家乡所在地
为了丰富自己的暑假生活,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增加自己的耐心和责任感,更多的将自己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劳动为家庭减轻一定的负担。
实践内容:利用暑期为学生辅导课程,利用暑期时间为邻近学生进行课程辅导、讲解以及练习,主要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
一、 事先分析此项实践的可行性
可行原因:1.地处农村,暑期中孩子们的暑假生活相对单调
2.家长希望通过暑假提高孩子们的学习
3.家长可以在多水的暑期相对减少对孩子的管束
二、 联系教学所适当的场所,制定学习时间,布置学习设施
三、 撰写招生宣传语,并在合适位置张贴进行宣传
招生通知书如下:
招生啦
想让您的孩子有一个充实的暑假吗?
想让您的孩子在暑期中更上一层楼吗?
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探求真知。
主讲:语文、数学、英语
学习时间:09.7.16—8.16
学习地点:东太村村委
报名时间:09.7.11—7.16
联系人:张群 解娇娇
四、 对指定时间内报名的学生进行记录、分组
五、 开学授课阶段
1、开学第一天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给学生安排位置就坐。
2、与学生相互介绍认识。
3、给学生简单介绍以后的学习流程,以及对大家的要求。
4、 正式开始此次暑期课程辅导,让学生能够劳逸结合,适当合理的安排课程的种类、顺序、数量。努力做到使学生在快乐中探求真知。
5、在辅导接近尾声的阶段,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了解学生在整个暑期辅导过程中的收获所得,并将真实情况适当的反映给学生家长,以帮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取得进步。
6、“毕业典礼”
简单的对此次暑期培训进行总结,并让学生们自我思考从中学到了什么,收获了多少,并鼓励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实践结果:此次暑期辅导班“小小老师”的实践使自己的暑假生活非常充实,丰富多彩,没有虚度光阴。
1、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己处世的耐心,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想要让他们学有所得、服从管理,就更加需要耐心和技巧,但在自己的耐心这方面还是有些不足。
2、做任何事情、对待任何人都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对我这样血气方刚的青年人来说,更加容易意气用事,遇事更容易冲动,不能很好的控制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在整个暑期辅导过程中我曾有好几次都没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学生们发了火,事后想想根本没有必要。他们都是些年少的孩子,理所当然缺少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但是我已经是大人了,不应该随便的就发脾气,更不应该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小孩子的问题更应该注重引导和鼓励,而不是采取强硬的态度和措施…
3、讲授课程时,对于时间和课程的安排还不够精细。没有严格的按照“规定的时间段”上下课,有时上课时间偏长,而有时却偏短,导致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制定正式的课程表,只是大致上粗略的分为“上午课程”和“下午课程”,没能按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进行具体的进度制定。虽然效率不是很低,整个暑期辅导效果还比较良好,但如果这些细节问题提早解决的话,相信此次暑期培训能使学生们获益更多。
4、最后一点就是这次暑期辅导有点“虎头蛇尾”之嫌。一是、因为随着时间的增长,又加上很多学生是邻近的一些孩子,他们便不是很“害怕”老师了。
二是、时间越长,学生们对学习产生了一些倦意,没有了开始的热情。
三是、我自身而言,也有一些懈怠与疲倦,不如开始用心负责。所以从此次实践中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始终如一。能轰轰烈烈的开始,就要能踏踏实实的结束,要坚持不懈,事情才能尽善尽美。
实践体会:
一、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的小学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在小学期间不是学习什么高深的知识技能,但在这一时期是孩子们思想性格等形成的重要时期。比如说自信心的形成:据我观察了解,大多数的孩子都缺乏“自信心”,他们总是习惯于“崇拜”“信任”班级中平时比较优秀的学生或是被老师给与特定职务的学生。比如说在做题的时候,很多学生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答案,而是选择一味的相信老师所指定学生的答案,不敢该生的答案正确与否。这不仅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误区,缺乏自信会响他们以后的学习发展。我认为导致这种状况的部分不原因在于老师,有部分小学教师不是特别负责,把很多“特权”交给他们认为相对优秀的学生来使用执行,但这些相对有有的学生只是相对优秀而已。他们毕竟还是些孩子,在执行这些“特权”时,往往贯穿以专横。而其他学生也在这些“特权”之下,慢慢的丢失了反抗,丢失了自我思考,丢失了自信心,到最后一味的相信特权。这样不论是对那些原本相对优秀的学生,还是普通学生都是有害的。我个人认为小学教师应对此引起较高的警惕和注意。“在其位,谋其政”尤其是对于一名教师而言,责任更为重要。
二、小学生更需要关注。通过这个暑期的辅导,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就算在学校被公认为“坏孩子”的那些。这些“坏孩子”更需要被关注。这种关注不是批评教育而是关心鼓励。但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往往被固定在“差生”的位置上,很少有老师愿意费心管理他们,给与的关注无非是训斥。一个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对于本来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管理,把精力分配到比较差的学生身上,让每个学生得到适当的关注,这样才有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
第8篇 师范大学生寒假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这是迈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二个寒假,为了使这个漫长的暑假过得充实,为了对这两年来所学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作一个除期末考试以外的另一个侧面的检验,所以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的我,在这个暑期中进行了一次家教实践活动。现将该次实践报告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实践对象: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
实践目的:对该生一年级所学知识作全面复习、巩固、提高,使其对即将学习的二年级的知识作初步了解;
实践过程:
在整个过程的起初的两三天里,我并未贸然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活动。我首先翻阅了该生一学期的作业及考试试卷,又向其家长了解了一些情况,我对该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掌握:由于该生一直住校,家长管理较少,造成学习上的长期松懈,基础较差,具体表现有:20以内的加减法不能准确而迅速的算出;对拼音字母的识记和正确拼写有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我为该生制定了一个“夯实基础—逐步提高—超前学习”分三步走的辅导计划 :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出了几组专题训练让其练习:
例:相同的和:1+4= 1+5= 1+19=
2+3= 2+4= 2+18=
4+1= 3+3= …… 3+17=
3+2= 4+2= 4+16=
相同的差:(略)
3-1= …… 15-7= ……
3-2= 15-8=
……
通过大概一周(一周五天,每天两小时。下同)的练习后,该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这两周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习题让其练习,并随时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
而在“拼音”方面,对于“字母的识记”,据我观察,该生属于“场依存型”——借用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在课本所列出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音节表中,按照顺序让其认读能够基本正确,然而一旦将顺序或单个提取,该生就很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甚至不能认读。这种情况在识记复韵母时表现得犹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法是:
“逐渐缩小其所依存的‘场’”和“变换依存的‘场’”,我按照“形相近”和“易混淆”的原则对复韵母又作了划分:
ai ao an ang en eng ei ie iu ui in ing ……
ai ao an ang ei er en eng iu ie in ing ui un ……
在教其在这种方式下反复认读后,又对其进行听写,逐渐开始打乱顺序和单个提取,出现混淆和错误的现象大大的减少了。
上述两者同步进行,耗时看起来长了一些,但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后面的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
第二阶段为“逐步提高”阶段(耗时约三周):
由于第一阶段的功夫下得扎实,在“计算”方面,20—100的运算在教其运算规则及少量练习后,50以内的加减法无论口算、笔算都显得较为轻松;50—100的加减法口算略显吃力,而笔算则没有什么问题。唯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在计算中由于粗心而忽略进位、退位。单纯的计算题对于该生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知识性的障碍了。
然而,该生却在“实际应用题”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对其应用题的辅导是整个过程中费时费力最多的一个环节。该生在解答应用题时的主要障碍是:
①对语言文字的表达理解不足;
②对数量关系分析不准确;
③迁移能力较差。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仍然本着“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在为其编写应用题的开初阶段:
语言叙述尽量直白,数量关系尽量简单,涉及数值在20以内;等到这一关过了以后,我便逐渐加大难度,语言叙述,数量关系略显复杂,涉及数值扩大至100以内。与此同时,为培养该生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将供其练习过的应用题变换主题后抽取“条件”或“问题”让其补充完整再解答。经过这番辅导后,该生解答应用题的障碍基本得以扫除。
在“拼音的正确的拼写和拼读”这个问题上:我首先让其明确了拼音拼写拼读的基本规则,然后在其课本生字表内找出易错读、易混淆的音节为其特别指出,帮其加以辨认、辨读。接下来,我将生字表按“同韵、同音”的原则分类后,让其注音;还将生词的拼音写出,让其写出汉字。以此来加深其对字形与读音、拼写方式的印象。这样的练习完成一遍后,我又将在练习中出现错误的整理出来,先提供正确答案让其辨认、朗读,再为其听写。这样反复几遍,“逐渐缩小包围圈”,扫除“死角”。最终,该生在做“为字注音”“看拼音,写词语”这类型习题是都有了很高的正确率。
第三阶段,“超前学习”阶段(耗时二周):即对第三册内容作一些预习。在这个阶段,我并未对该生作过于严格的要求和施加太大的压力。
因为该生下二年级即将接触乘法,所以我初步向其讲解了乘法的意义与运算方法,并让其背诵乘法口诀表。语文方面,主要让他自己通过拼音来识记一些生字。
实践结果:
最后让该生做模拟考卷,语文、数学均能达到90分以上;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的运算方法,完成了乘法口诀表的背诵;语文第三册生字识记过半,新课文朗诵流利。基本达到了预想效果。
实践体会:
第一,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专(钻)心”:我为这次实践的顺利进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虽然说对于一年级的知识不在话下,但我还是找来了教材和教参等专心备课,力求做到在知识上准确无误;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样教”也丝毫不敢马虎,我翻阅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法等专业书籍,上网查询了有关经验交流,在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一个年仅7岁的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知识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点和限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第三,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与人“交心”:在教学中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叶障目,不视泰山”,要多与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与家长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时将教学进展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利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我还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师请教,他们的经验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第9篇 暑期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这是迈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二个暑假,为了使这个漫长的暑假过得充实,为了对这两年来所学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作一个除期末考试以外的另一个侧面的检验,所以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的我,在这个暑期中进行了一次家教实践活动。现将该次实践报告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实践对象: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
实践目的:对该生一年级所学知识作全面复习、巩固、提高,使其对即将学习的二年级的知识作初步了解;
实践过程:
在整个过程的起初的两三天里,我并未贸然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活动。我首先翻阅了该生一学期的作业及考试试卷,又向其家长了解了一些情况,我对该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掌握:由于该生一直住校,家长管理较少,造成学习上的长期松懈,基础较差,具体表现有:20以内的加减法不能准确而迅速的算出;对拼音字母的识记和正确拼写有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我为该生制定了一个“夯实基椽逐步提高—超前学习”分三步走的`辅导计划:
第一阶段“夯实基幢: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出了几组专题训练让其练习:
例:相同的和:1+4=1+5=1+19=
2+3=2+4=2+18=
4+1=3+3=……3+17=
3+2=4+2=4+16=
相同的差:(略)
加减并行:1+2=8+7=
3-1=……15-7=……
3-2=15-8=
……
通过大概一周(一周五天,每天两小时。下同)的练习后,该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这两周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习题让其练习,并随时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
而在“拼音”方面,对于“字母的识记”,据我观察,该生属于“场依存型”——借用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在课本所列出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音节表中,按照顺序让其认读能够基本正确,然而一旦将顺序或单个提取,该生就很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甚至不能认读。这种情况在识记复韵母时表现得犹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法是:
“逐渐缩小其所依存的‘朝”和“变换依存的‘朝”,我按照“形相近”和“易混淆”的原则对复韵母又作了划分:
aiaoanangenengeiieiuuiining……
[暑期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第10篇 2023年8月大学生英语教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通过校外教学实践,我发现一些学生不喜欢上英语课。他们在英语课上总是眉头紧锁,满脸疑惑。尽管竭尽全力想学会,可是学习效果不佳。
针对这一情况我展开了调查。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对象是我认课的九年制学校八年级学生。问卷内容:(1)你们想学好英语吗?(2)你们喜欢上英语课吗?(3)你们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统计分析如下:想学好的占93%。喜欢上英语课的占41%,一般占19%,不喜欢的占40%。愿意学英语的原因归纳如下: ①英语是国际通用语。中国加入世贸,英语更显重要。②学习英语是时尚。③英语是就业的通行证,是未来生存的需要。④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多学一些知识,将来选择的机会多些。⑤英语是升入高等学校的考试学科,学好具有优势,有成就感。不愿意学习英语的原因:①英语学的多,用的少,缺少语言环境。②英语学习枯燥,缺少生趣。③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讲的多,练的少。④不喜欢老师,老师与学生交流的少。批评多,欣赏少。
由调查可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学好英语的欲望,这是老师教英语的意义和动力所在。可是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喜欢上英语课,这引起了我的震惊和深深思考。这不容乐观,也不能说我们的英语教育很成功。未来社会,英语是与世界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交际的润滑剂。除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智力差异,基础薄弱等原因外,教师方面也有至关重要的因素:①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②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③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环境。④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建立起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⑤有浅入深,层层深入,化难为易。⑥使用多种手段,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⑦老师善于、乐于与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
针对这种现状,我首先在创设情境方面下工夫,让学生喜欢学英语。
从这次调查及实践中,使我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是艺术,教师是神圣的,教师是艰辛的。教师想上好一堂课,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需要付出情感,付出智慧,付出爱心,付出……情景教学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研究,“让学生能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这是我在教育生涯中研究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