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文化调查报告总结(8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2-06-11 14:12:01 查看人数:53

文化调查报告总结

第1篇 针对日本文化内容产业的调查报告

日本三大巨型银行之一的瑞穗银行最近发布了一份针对日本文化内容产业的调查报告,在报告中称曾经如日中天的日本游戏业如今已陷入不断萎缩的恶性循环。该产业从整体而言主要面临“市场规模缩小”、“从业人员的青黄不接”以及“原创内容产出不足”三大问题。并且以上负面因素互相关联,使得整个业界都收到极大影响。

瑞穗银行

日本和世界的游戏口味不同

瑞穗银行在报告中称,日本最受欢迎的游戏类型有两大类,一是以“超级马里奥”系列为代表的动作游戏,二是以“勇者斗恶龙”系列为代表的日式rpg。但在欧美国家,最流行的则是具备高度真实性以及投入感的fps或即时战略以及moba游戏。

这种兴趣的差别,最终导致日本游戏产业与欧美游戏产业在发展道路上的差异。

超级马里奥,超级玛丽

1983年到1985年间,行销全世界的“雅达利2600”游戏机吸引了为数众多的第三方厂商,他们所提供的很多游戏质量层次不齐,其中有不少简直是粗制滥造,使得整个主机市场在北美都失去了民众的信任,最终引发让该产业急速萎缩的“雅达利shock”,因此北美不少游戏厂商不得不转战pc平台。

另一方面,任天堂的红白机却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一举让日本在世界主机市场中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反观欧美却客观上借由“雅达利shock”形成了主机游戏市场与pc游戏市场齐头并进的局面。

家用机pc机齐头并进

pc游戏市场的发达,再配合互联网络的普及,让《暗黑破坏神》、《创世纪online》这样的跨时代作品得以在美国诞生,后来更是发展出了“本体免费”、“dlc”等全新的游戏盈利模式。

热血传奇

与此相对的是,日本的pc主机市场由于一直被价格高昂的国产pc品牌所垄断,直到win95年代才开始向普通家庭普及。而且面对主机市场压倒性的优势,pc游戏开发商不得不另辟蹊径,让pc机成为了家用主机不愿触碰的成人的游戏大本营。

pc游戏开发技术的落后非常致命

随着游戏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主机游戏的开发渐渐转向以pc为核心。在此之前一直保持着pc和家用机两条腿走路的美国得以十分顺利地完成技术升级,而过度依赖主机游戏的日本却很难跟上尖端技术的步伐。因此从1990年后半开始,欧美游戏公司在主机游戏市场也有所建树。

游戏主机

如今最新的游戏已经拥有完全不逊色于电影的逼真画面,在美国也被称为仅次于电影的第二大娱乐产业,深受各个年龄层用户的喜爱。另一方面,游戏开发经费的不断上升,让趋利避害的厂商们开始不满足于只在单一平台推出作品,横跨主机、pc、掌机以及手机的多平台战略开始大行其道,这让技术、资金本就捉襟见肘的日本厂商与欧美企业的差距越拉越大。

随着手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尽管日本有不少大型游戏企业都坚定地执行着手游战略,但另一方面,全世界的主机产业规模也在不断增长,而日式游戏却在这一潮流中丧失了存在感。不以全世界为对象开发主机游戏,却转头没入手游的汪洋大海之中,这无疑让日式游戏陷入了存在感不断降低的恶性循环之中。

游戏产业的问题所在

日本游戏市场规模

从整体而言,日本游戏产业虽然仰仗手游市场的急速扩展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但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随随便便出个游戏就能赚个满盆钵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瑞穗银行认为日本游戏产业最大的问题是“在海外主机市场竞争力低下”。

这份调查报告中指出了两大主要原因,一是“与市场规模相对应的开发预算的差距”,二是“与欧美市场的兴趣不相匹配”。与掌握着最新技术,并且擅长进行大规模游戏开发的欧美厂商相比,日本的游戏公司更善于在类似手机这种限制极大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独创性,但却面临着技术储备不足等诸多问题。

最终幻想

而游戏兴趣方面的差异则导致日本厂商如果开发的是面向国内市场的作品,在海外就很难受欢迎,这让围绕游戏产业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加深,无疑会使得整个大环境持续恶化。

另外,手游市场的竞争也会随着海外大量高品质、低价格游戏的涌入而变得愈发激烈,届时开发能力低下的日本厂商究竟能否存活,瑞穗银行对此表示非常担忧。

在调查报告的最后,该机构列举了“通过重组国内市场重新构筑游戏开发体制”、“提出有战略性的支援政策”、“收购海外企业实现本地化”等等对策。

第2篇 关于大学生对草根文化认识的调查报告

前言

*的xx大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时下,有一种新兴的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升起,因其充满着乡土气息,涵蕴着丰富的生活共识,反应出了普通平民的内心诉求以及精神世界,在中国大地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传播开来,甚至与精英文化产生强烈的对撞,这就是时下正如火如荼的“草根文化”。它强大的感染力使得它在大学生中也广泛流传开来。对于这种平民文化在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大学生中的渗透,我们的大学生是怎么看待的,又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呢?为此,在xx年5月13日,我在一些高校开展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对草根文化认识”的网络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以网络调查为主要方法,请一些院校的同学在各自专业的qq群上邀请同学参与问卷调查。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13份,其中有效问卷113份,回收率100%,问卷容

量113.

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92.92%)的大学生认为他们在生活中较常或更常遇见“草根”一词,又有53.98%的大学生认为他们自己本身就属于“草根”一族。有55.75%的对“草根文化”持中立态度,而37.17%的大学生对此则表示欣赏与尊重。对于“草根文化”的精神作用方面,大多数(87.61%)的大学生认为他是一种相对积极的文化,也有2.66%的大学生认为它是一种低俗的文化。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草根文化”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他们也认为“草根文化”良莠不齐,需要规范与引导。

(二)调查问题分析

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大学生已对“草根文化”都有一定的认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是比较喜欢这种产生于民间的原生态文化。但是这其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重视。

1、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等的接触机会较少。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高达53.9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本身就是“草根”的一员。而却仅有37.17%的大学生对“草根文化”持欣赏与尊重的态度,这表明这其中有至少有16.81%的大学生并没有对“草根文化”表示欣赏之情却认为自己是“草根”的一员。也就是说,这些人并不想成为“草根”,但是他们却成为了草根的一员。再进一步说,就是他们的文化追求是有别于“草根文化”的内容的,但是他们却身处于“草根文化”之中,参与并融于“草根文化”当中,或者说,“草根文化”反应了“草根阶层”的现实意志和思想意识,而这些现实意志与思想意识与他们自身的意志与思想却是不谋而合的,但是对于这些现实意志与思想意识的表达方式他们并不表示赞赏。对于前者,可能是由于他们对主流文化或者精英文化接触的机会较少,而“草根文化”却比较广泛地分布在自己的身边,使得他们不得不参与其中。而对于后者,我们知道,“草根阶层”是以相对比较弱势的阶层,虽然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但总的说来,长期处于社会底层和边缘,多处在消极、被动和从属的地位,成为热点的时间不长,在文化的自我认识上的不清晰,以及立场上的变动性大,大学生们认为自身处于这个阶层,表明他们的学习或者追求在某些曾度上与“草根阶层”有相似之处,自我认识比较消极,但是他们对文化的追求又比较高,对于一些“草根文化”的传播方式他们就不太喜欢了。

2、许多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得他们对文化的追求陷入误区。

众所周知,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一群接受过大学教育,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是我国___建设的生力军,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但是调查中我们却发现,73.45%的大学生认为“草根文化”

是一种平民文化,53.9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就是“草根”的一员。不然看出,许多大学生在还没有真正地步入社会之前就已经把自己归于平民阶层了,把自身归为相对弱势的阶层,或者说他们对生活的追求相对消极了,“草根文化” 是一种远离了价值取向的文化,正是由于这种文化产生于平民或民间文化,本身所感染的是来自于“草根”阶层朴素的气息,从而使得“草根文化”本身缺少价值取向的定位,因而也就无法帮助“草根”阶层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认清这种文化的意义,甚至模糊了个体自身的价值取向,而且大学生接触草根文化主要是通过网络接触的,“草根文化”借助于网络之后,迅速扩大起来,这种形式下的文化更容易和感性的娱乐方式相结合,它们常常只顾忌个体此时彼地的感观感受,市侩之气比较足,若不加选择地认同,难免会陷入庸俗、低俗之中,文化自身境界也无法提升。加之文化自身缺少倾注对当今社会的价值和个体价值的思考,缺乏历史的沉积和精髓的提升,在当今社会的显示环境中和网络缺乏规范的环境下,不仅无助于这种文化认同的个体群体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无法帮助他们正确的面对现实,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利己主义、消极思想和仇富厌世等不良影响。所以这就使得大学生在思想上,在价值观上产生了比较消极的影响。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应该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祖国希望大学生能成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大学生是要为平民服务的,大学生要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就应该尽可能地提升自己,锻炼自己,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最终还是要成为平民,但是大学生应该有积极的价值取向,有崇高的理想、积极进取并为之努力奋斗。

3、许多大学生对“草根文化”的认识不足,过分信任草根文化。

我们知道,虽然“草根文化”的风起云涌从一定意义上看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补充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体现了文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主流文化进行了辅助和补充,使文艺体现出了真正的“雅俗共赏”之特点,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草根文化”也制造了很多无节制的娱乐垃圾和选秀泡沫。与形式的雷同相比,内容的苍白和表演的劣质对这类节目的杀伤力更大。一些节目在选拔过程中选手和主持人丑态百出,有的节目的获胜者明显带有不健康的印记,不仅让观众腻烦,还对青少年有着不良的导向。这种明显的低俗化倾向让很多学者感到担忧。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用“恶俗”评价此类节目,认为其既宣传了一夜暴富的错误价值观,更在审美导向上乏善可陈,有些节目和作品的文化含量和思想含量微乎其微……我们发现有15.93%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规范“草根文化”,应该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可见部分大学生对“草根文化”过分信任,这可能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错误的导向,影响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三、 建议

(一)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别是在大学校园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一些社会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接触机会相对较少,这就使得他们在缺少了对高质量精神食粮的获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

一、经常在校园内开展适合大学生接触的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活动。主流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所积累下来的具有积极价值取向,迎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先进文化,精英文化以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或文化人为受众,旨在表达他们的审美趣味、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的文化。经常置身于这样的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审美趣味、价值判断等会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让适合大学生健康法阵的更多元的文化进入校园。不同人对不同文化的亲近度各有不同,通过引入多元得文化,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选择适合自身需求地健康文化,跟有利于营造一股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得更多大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

(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如何使他们尽快适应形势,服务社会, 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尽职尽责的担负起新时期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培养大 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我认为,应从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崇高信念、远大理想,集体观念、团队精神等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要通过大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增强这些方面的教育,比如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可以就时下发生的一些时势与大学生分享,并在其中深入爱国主义教育等加强大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得教育,促使大学生对自身使命与责任进行深入的思考

(三)规范网络环境

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对于“草根文化”这种大众文化当中。然而这种借助于互联网的文化传播方式确是与商业价值相挂钩的。因此,这种可以创造商业价值的文化在向商业利润的转化中也必须遵循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各种经济规律来运作。然而在寻求文化的商业化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文化自身的发展。在文化的 发展中,文化自身的发展和商业运作模式如果不能很好的结合,无法有效的解决二者之间的分歧,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所以,我认为,政府应该出手干预商业运作对文化的传播,对于一些恶俗的、低级趣味的、拜金的、带有消极意味的文化应该加以规范、限制,以便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世界。

四、总结

总的来说,较大部分同学对于“草根文化”的认识还是比较积极、健康的。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出了一些大学生不健康的心理以及思想状态。应该对这类学生加以指引与教育。同时“草根文化”作为一种植根于民间,反应平民现实意志与精神世界的原生态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流派,它的存在有它丰富的意义与积极的作用,只要加以疏导,必将成为中国___文化的一朵奇葩。

附:关于大学生对“草根文化”认识的调查问卷

xx年,注定是属于草根的年代,当旭日阳刚、西单女孩走红网络,登上春晚后,当微博打拐彰显出草根力量不可估量的潜力时,越来越多的草根从地下室、出租屋、地下通道里走出来,登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那么您对“草根文化”持何种看法呢?

1.日常生活中,你感觉“草根”这个词常见吗?

a.非常常见 15票,13.27%

b.比较常见 60票,53.1%

c.一般 28票,24.78%

d.较少 8 票, 7.08%

2.你认为什么是草根文化?

a、不被主流接受的文化 6 票,5.31%

b、只在民间流传 26票,23.01%

c 、网络文化 11票,9.73%

d、平民文化 83票,73.45%

e、其他 1 票,0.88%

3.你认为自己属于“草根”中的一员吗

a、属于 61票,53.98%

b、不属于 36票,31.86%

c、其它 14票,12.39%

4.你对草根文化的态度是

a、无聊,不关注 3 票, 2.65%

b、鄙视 1 票, 0.88%

c、欣赏、尊重 42票,37.17%

d、一般 ,不排斥不反对 63票,55.75%

e、其他、 2票,1.77%

5.今年在春晚播出的《春天里》收到广泛好评,请你谈谈把草根文化搬上舞台的看法。

a、值得认同,新的文化形态 70票,60.95%

b、不认同,虽然偶尔有好作品,但是品位低 7票,6.19%

c、随便,无所谓 16票,14.16%d、有一些认同,有一些不认同 16票,14.16%

6.你如何看待草根文化?

a、是一种必然的流行 16票,14.16%

b、低俗文化 3票, 2.66%

c、积极的一面大于消极的一面 83票,73.45%

d、消极的一面大于积极的一面 8票, 7.08%

7.你认为草根文化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吗?

a、属于,只要具有教育人、启迪人、鞭策人,主宰并传承着社会文明的文化形态,都属于社会主义文化 87票,76.99%

b、不属于,来自于民间,没有经过权威机构认证 8票, 7.08%

c、不知道,无所谓 11票,9.73%

8.你认为,“草根”的流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带来了什么影响?(多选题)

a.引起社会注意,提升底层社会的话语权 72票,63.72%

b.补充中国特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使文化更加多元 43票,38.05%

c.增加底层公众的社会认同感 29票,25.66%

d.与精英之间的裂痕越拉越大 2票,1.77%

9. 你认同:“无论什么文化,只要能够以正面的思想影响人的就是好文化,所以优秀的‘草根文化’也是社会的主流文化”这个观点吗?

a、认同 79票,69.91%

b、不认同 24票,21.24%c、不知道 6票,5.31%

10.你觉得有必要规范“草根文化”的发展吗?

a、有必要草根文化,良莠不齐,一定要规范,使之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相适应 87票,76.99%

b、没有必要,顺其自然发展就好,不应该过多干预 18票,15.93%

c、随便,无所谓 4票,3.54%

第3篇 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区文化包括社区的文体娱乐、教育培训、科普宣传、艺术活动等丰富内涵。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可以满足社区群众求知、娱乐、审美、健身等精神文化需求,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有助于形成和谐、友善、互助的人际关系和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尤其在新形势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人由原来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人们从不同的社会空间进入社区,也把不同的思想、需求和问题带到了社区,使社区成为各种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社区由此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几年来,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xx年以来,我市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旅游城市和环保城市“武城连创”活动为契机,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评选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创建示范社区等活动,全面推动社区文化的各项达标,有效地推动了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和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促进了社区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

社区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应看到,社区文化建设的总体状况还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繁荣发展社区文化依然是任重道远。当前制约社区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社区文化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多数社区办公用房紧张和活动场所紧缺的情况较为突出,基础设施滞后,设备严重不足,活动器材缺乏,管理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老城区基本服务设施不配套,有的居委会甚至连办公场所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具备室内文化活动场所。二是新建小区在建设过程中,有些开发商受利益驱动,没有预留出社区办公用房和文化活动场地,或不按规划建设,擅自改变原规划中的文化活动中心。三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社区将原有的文化活动场所挪作他用或对外租赁。

第二、社区内文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许多社区内的企业、部队、学校等**单位,都拥有设施完备、条件较优越的文化活动场馆,这些文化场馆经常处于闲置状态,但由于它们分属不同的部门、系统,在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方面遵循谁投资、谁拥有和谁得益的原则,从而形成了社区文化资源闲置和资源紧缺并存的矛盾。多数单位从自身安全、正常工作秩序、设备设施维护等角度考虑,缺乏大社区观念和共享共建的意识,对资源共享的积极性不高,致使辖区内的文化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第三、社区文化建设投入不足。现在社区基本没有经济来源,活动经费基本上靠各级政府或办事处支持。不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起来后,由于缺乏资金,设备不能更新、添置,组织活动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状态,缺乏发展后劲,满足不了广大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资金的较大缺口成为社区文化发展的瓶颈。

第四、政府把大量繁重的行政管理事务下派给社区居委会,给社区工作带来沉重的工作负担。现在普遍存在的情况是,政府管理职能和社区居委会自治职能混淆不分,街道办事处把社区居委会当成了自己的下属行政机构,什么工作任务都往居委会身上压,甚至连卫生监督、清理“十乱”(如乱搭建、乱设摊等)这类的执法行为也下派到居委会头上。居委会本来就人员有限,事务繁杂,这样一来就更难有足够的精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使社区管理职能难以充分地发挥。

第五、社会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目前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基本上属于居民的自娱自乐,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进社区的情况还比较少见,为基层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

第六、社区文化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从目前情况看,街道办事处既没有专门的文化职能科室,也很少有专职文化干*。部分社区群众业余文体活动辅导员数量还未达标,社区中各类文化骨干人才缺乏,现有的文化骨干年龄也偏高,这一切都与社区文化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委和政府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制约社区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诸如场地和投入不足、资源整合不力等,都与人们对社区工作、社区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有关。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入手。要大力宣传社区文化建设对提升城市质量和内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民政和文化职能部门可针对实际制定相应指导意见,既能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领导,也可促进对社区文化重要性的宣传。文化和宣传部门要把社区题材纳入影视剧制作、各类书刊和音像制品出版计划,保证社区题材文艺作品在出品总量中占一定比例。可通过制作、播放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先进作法的宣传。

第二、转变政府职能和作*,使街道办和居委会有更多地精力从事社区文化工作。对街道办事处这一级行政机构不再下达gdp增长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经济指标,使街道办事处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社区服务上来。应把街道办事处的经济职能定位在主要通过建设优良环境为经济服务,而不是直接抓经济。可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等形式将社区文化建设各项指标纳入对县区和街道办工作考核的内容。对当前有些地方实行的市、区级财政对街道办(镇)公务员工资缺额发放、不足部分由街道办(镇)自筹补足的做法,也应予以废止,因为这样不利于街道办(镇)全力以赴地履行职能,也不利于规范财政秩序以及对公务员工资福利的规范管理。要切实转变政府工作作*,不要把属于政府职能的事情下派给居委会,以便让居委会有更多的精力从事社区文化活动等社区事务。

第三、扎实推进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基础设施差是制约社区文化发展的一大瓶颈,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区连片改造时,建设部门要在规划设计、竣工验收等环节监督到位,确保建设单位按国家规定要求建设社区公用场所和设施。对老城区利用闲置空地建设文化活动场所,有关部门要在规划、土地使用、建设配套费等方面给予减免。

从实际情况来看,短时期内靠新建来解决社区文化场所问题不太现实,因此必须在整合社区文化资源上多下功夫,走文化资源共享的路子。要充分利用驻区的**、团体、企业、学校等文化设施资源,推动社区里场、馆、站、室对社区居民开放。可按照“自愿、互惠”的原则和“低偿、无偿”相结合的办法,通过签订文化资源共享协议书等形式,建立起共享双赢的长效工作机制。

第四、建立多元的社区文化经费筹措机制。经费短缺是制约社区文化发展的又一瓶颈。建议财政设立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作为配套资金用于对落后地区困难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扶持,以此带动省、市、区级政府的投入。倡导省、市、区级财政适时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使用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对主动改善条件、扩大公共文化场所的街道和社区,按照自身投入的多少,分别给予数额不等的资金奖励,从而激发街道和社区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引导街道和社区逐步走“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路子,逐步提高社区居委会创收能力,通过明确居委会社区性自治组织的社团法人和社区资产的法定代表地位,赋予其对社区资产的管理权和使用权,最大限度发挥社区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适当拓展有偿服务范围,创建“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的经营机制,通过自办、联办等形式开发一些以文化为主题并与文化生活相配套的经营活动,以繁荣社区文化。应注重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社区文化建设,促进单位、企业、个人投入,鼓励集体、私人投资举办社区服务实体,借助外力加快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第五、加强高素质专兼职结合的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居委会人数应按辖区人口比例配足,尽量减少工作人员“超负荷”现象,完善各种养老医疗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积极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起“三支队伍”(文体活动员、文体辅导员和科普宣传员),让他们在开展便民服务、文体辅导、科普宣传、助残服务、帮扶帮教、法律知识咨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基层政府文化职能部门要定期组织社区文化业务培训,并切实落实业余文体活动辅导员培训与注册登记制度,努力提高社区文化干*和群众业余文体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使社区文化建设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第六、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为社区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从现有情况来看,文化市场还不够繁荣,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还不够丰富,即使政府愿为社区“买单”也难以保证文化活动的质量。同时,市、县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在地理布局、服务方式等方面也有待于调整和改进,以适应面向基层开展服务。所有这些,最终要靠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来加以解决。

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第4篇 文化局关于农村文化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xx县处于老、边、穷地区,属国定贫困县。全县辖12个乡(镇、埸),2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7万,城镇人口5万。由于县域经济底子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虽然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尽其所能地不断加大投入,扶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欠账较多的问题仍然存在,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任重道远。

一、当前农村文化工作基本情况

1、农民文化生活基本状况

全县农村文化工作发展不够平衡,12个乡(镇、埸)中,只有2个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较好。其他10个乡(镇、埸)文化活动相对较差。

xx镇历届*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文化工作,不但从队伍力量上配好配强,挑选得力干*担任镇文化站长,而且在物力、财力多方面予以鼎力支持。去年,该镇在镇财政拮据的情况下,拨款1000元举行全镇农民业余剧团文艺汇演,并筹款10万元兴建了镇文化教育中心。xx镇文化站目前已跻身全省“百强文化站”行列。*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镇农民经济上逐步摆脱了贫困并初步走向富裕,xx镇审时度势,想方设法,在“软硬”兼施,用较短的时间于全镇范围全面普及了广播、电视的同时,利用xx传统戏曲文化积淀较深的基础,以村落、街道为单位,以老艺人和文艺爱好者为骨干,迅速恢复组建起两个农民业余剧团。剧团采取政府扶持、农民企业家和农户捐资等多渠道解决经费,改造旧祠堂作小剧院,添置了音响、服装、管弦乐器、导具、面具等设备。剧团不但抢救、排演了大量传统戏曲剧目,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并带动了电影、图书、民俗庆典、体育休闲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特别是业余剧团保留的“x戏”戏曲曲牌,为省、市戏曲音乐挖掘研究“海盐腔”提供了有力的实证。剧团还创作排练了一批现代节目,如小戏曲、小品、歌舞,生动及时地反映了农村生活,多次参加市、县农民会演并获奖。农闲时节,剧团不但在本地演出,还去邻省邻县农村演出。今年四月,市电视台将xxx农民剧团演出的三夜本x戏摄录制作成光盘,作为当地珍贵的文化遗产保留。像xx镇那样,将农村文化工作开展得同样有声有色的还有xx镇。

另外一些农村文化工作开展较差的乡镇,情况大致相似。这些乡镇,80年代兴建的农村影剧院绝大部分已租给人种香菇、木耳,做仓库,因年久失修,已舞台坍塌,墙面剥离,基本上都成了危房。近年来,这些地方农民的文化生活,除了看看电视,就是搓麻将、打扑克,终年难看到一场戏或电影,偶尔有县文化部门送戏下乡,逢圩日公演一场,人们便趋之若鹜,纷纷从五里三乡汇集一处,熙熙攘攘,煞是热闹,农民兴奋之余,总盼着这样的活动一年能多搞几次。

2、农村文化工作硬件建设状况

我县较大型的文化设施主要有: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剧院、电影院、新华书店、文化电视大楼等。其中,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始建于1982年,三馆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因年久失修现均成危房,最近巳被迫拆除。县电影院建于1984年,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也属危房,限期在年底拆除。现有县城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仅剩新华书店和县剧院二处。由于硬件建设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如县文化馆目前除了有几间办公室和一套音响设备外,既无排练演出场所,也无展览及专业文化培训用房,难以承担县级较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1997年为举办全县农村“迎香港回归”业余汇演,就曾请求县烟草公司赞助了埸景、道具等经费8千元,作为回报,20个节目有8个插了烟草广告,由此可见农村文化工作之困迫与无奈。

3、政府对农村文化的供给状况

尽管我县经济相对落后,但县委、县政府对农村文化工作还是非常重视,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乡两级财政近几年累计已投入了近60万元用于以下农村文化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20xx年xxx垦殖场自筹资金10万元,修善文化礼堂一座。

20xx年县财政拨款20万元兴建xx镇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一座,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中宣部配送了扩音设备及电视机;xx镇在中心落成之日又拨款1000元举行卡拉ok大奖赛活动,并每年拨付文化干事工资5000元。

20xx年xx乡拨款3000元修建文化宣传栏20米,拨付文化干事工资8000元。

20xx年5月4日xx乡举行五四青年联欢晚会,投入资金5600元用于租赁灯光、音响、化妆品、文化干事年工资等。

20xx年7月xx乡为庆祝建*80周年举行演唱会,投入资金6800元,用于租赁灯光、音响、车费、奖品、文化干事工资等。

20xx年xx镇拨款5000元,为街道农民剧团添置铜管乐一套,划拨旧车间一座改建成能容纳500人的剧院,该剧团通过募捐自筹资金6000元,添置低档音响设备一套;该镇2019年冬自筹资金20万元重建影剧院一座,镇政府每年拨付文化干事工资5000元。

4、当前农民文化需求及特点:

(1)、农民以种养为业,农民文化生活也应紧密结合农业生产的实践。农民急需传授科技种田知识的图书资料,盼望有关部门协助他们办好农民夜校,为他们补习文化科学知识。

(2)、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农民对文化生活的多样性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他们渴望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电影、电视、电脑、网络、球类等各种文体场馆、设施能尽快地得到配套完善。

(3)、自编自演的文艺形式一直为农民喜闻乐见,农村急需为农民文艺演出队或业余剧团开展培训的师资和指导服务。

二、困扰农村文化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是文化设施陈旧和短缺,建设乏力,使珍贵的农村文化资源面临流失损毁。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被拆除后,上万册图书资料无处堆放,临时寄存在其他单位,大量的古籍孤本图书,随时有被损坏的可能,许多报刊、杂志无法与读者见面,人民群众阅览无场所。县博物馆原存放在库房和展厅的上千件馆藏文物尽管存放在有关单位,但保管条件差,自然挤压破损现象时有发生,上百件级别文物危在旦夕。省文化厅对我县两馆的评级工作也因两馆拆除无法进行。

二是文化工作经费不足,文化事业经费一般用于养人吃饭尚且不够,使节假日文艺晚会、体育比赛等各种小型就地、健康有益的日常文体活动难以进行。

三是人才流失严重,一些文化工作者,特别是一些科班出身和受过专业培训人员,因工作条件缺乏等原因离开文化工作岗位或外出另谋发展,对当地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我县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议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我们认为:一是要通过市埸化运作,增强农村文化事业的生命力。一方面,政府要尽其所能地增加投入,解决一些必需的日常工作经费和专项活动经费;另一方面,演出单位与群众文艺团体,可通过开展赞助演出、商业演出等市埸行为,开拓农村文化产业,增加创收能力,自力更生,以业养业,为事业发展积聚资金。

是要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的地位,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以稳定人心,留住人才,使其安心工作。三是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文化投入的重点首先是硬件建设。对目前我县无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和电影院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已予以高度重视,重建工作巳列入议事日程。但限于财力,应区别轻重缓急,分步实施。今年先上县级博物馆、图书馆项目,总建筑面积2-0xx平方米(博物馆1000平方米、图书馆1000平方米),总投资100万元,明后年再建文化馆活动中心和影剧院,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文化馆活动中心2500平方米、影剧院2500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由于我县财力拮据,除了自筹资金外,尚有资金缺口300万,还需争取多方支持尤其是国家扶助,方能如期完成。

第5篇 2020年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发扬传统文化

我于xx年1月末至2月初在家乡唐朝侗寨进行寒假社会实践,组织唐朝地方文化传承发扬侗族戏曲文化,并于1月31日举办唐朝xx年春节文艺晚会。后于2月1日组织带唐朝文艺队往唐朝寨之归滚寨举行“为也”的文化交流活动。现将本人组织的“新春为也”实践活动总结汇报如下:

唐朝侗寨是一个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侗乡腹地之偏远高寒山区中的古侗寨,自古是侗乡一个重要关道,有“唐朝古道”之说,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近5000人,为侗乡人口密度最大的村寨之一。唐朝侗寨自古以来民族和谐,文化繁荣,侗族歌舞源远流长,戏曲文化灿烂,并盛产文艺能人,历史上曾扬名百里侗乡,被史**载“千户唐朝”,民间流传“千户唐朝”之说。

唐朝侗族民歌中,有侗族大歌、侗族长歌(又称侗族河边情歌)、侗族山歌、侗族琵琶歌、耶歌、侗族笛子歌、礼俗歌、劳动歌、儿歌等等,另有芦笙踩堂、芦笙曲、侗族戏曲,可谓品种齐全,琳琅满目,涵盖侗族文化之精华于一体。

唐朝侗族戏曲自古有名。自从侗戏流传入唐(光绪十年,即公元1875年)以来,唐朝侗戏班代代相传,多出能人,每届戏班都颇受大众欢迎,美名响誉百里侗乡。20世纪90年代以前,唐朝地方有7个戏班,即大寨戏班、上楼戏班、中楼戏班、下楼戏班、知了戏班、归滚戏班、良拜戏班,90年代后,三楼戏班与大寨戏班合并为大寨戏班,更名为“唐朝文艺队”。唐朝大寨80年代经历一场火灾后兴修大寨戏台(1992年新修,xx年维修),一直以来大力发展侗戏。十年间,唐朝大寨戏班走遍周边黔桂边境数十个侗寨进行“为也”(侗音weex yeek)演出(黔东南黎平的中潮区黄堡wangcbuc、田坝头gaosbianv、林掌ullemc、山兰sanhlanc、兴隆nanldongl、金田湾、湖南的大坝dalbal、gaosjeenx等寨)不下一百场,场场赢得博彩。唐朝大寨文艺队为侗族戏曲文化宣传、发扬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也赢得了黎平东部、湖南南部、桂北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北各寨人民的一致好评和普遍赞誉。

在唐朝大寨,侗戏的老祖宗在侗族杨家(清代的杨凤元为第一代侗戏师傅),随后各楼都出现戏班,各戏班又产生几位师傅。通过笔者社会调查,如今唐朝文艺队侗戏师傅为上楼的公杨念(杨定藩)、甫杨念(杨庆益)、公杨可(杨庆怀)、中楼的公仕美(杨财宝,已故)、下楼的阳甫果、阳甫求、公绍兰(龙云光)、甫绍兰(龙群升)、甫清云(杨日光)等人。侗戏班(文艺队)乐器队为甫杨娅、甫兰利、阳甫姑、阳甫满,男演员为甫岁凤、杨甫妮、甫杨氏、阳增玉、阳甫聪、杨甫念、阳甫刷、杨平山、杨甫慧、杨甫拥军(侗戏演员兼琵琶歌大师)等,女演员为杨奶凯、杨奶可、吴奶雨清、吴奶映利、吴奶锦洋、杨计群、吴群众等人。过去三楼戏班各届演员合起来一百多人,加上良拜、知了、归滚戏班,总数不下200人。队伍庞大,演艺精湛,业绩辉煌。可以说,唐朝侗寨在侗戏方面一直很繁荣,发展势头良好。但到新世纪,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唐朝寨实现两通(通电、通公路)以后,尤其xx年唐朝山林公路改修四级路后,唐朝地方越来越多的青年、中年选择外出打工(多数下广东),村里学习传统侗歌、侗戏的人越来越少。原来的大寨戏班演员(1998届,即现届戏班)也从xx年开始停练、停演、停唱,多数演员下广东打工,成家立业,无心表演和组织,或碍于一些非议,许多文艺才子才女被困窘的显示生活淹没激情。

为侗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发扬,增强人们在现代化工业社会中的民族意识、群族记忆和民族文化关怀意识,为复兴唐朝侗戏文化,为加强村寨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发展,恢复唐朝大寨当年情景,也为充分发挥唐朝大寨盛产文艺能人、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带动唐朝地方经济发展,笔者特意利用这个珍贵的寒假时间,将唐朝文艺队所有成员召集起来,趁新春佳节众人打工回家过年之机,在唐朝迎春节文艺晚会之后组织唐朝文艺队于2月1日往唐朝寨之归滚寨举行“为也”的文化交流活动。

“为也”(侗语称weex yeek,唐朝土语称/wε31 xhε354/)活动是侗族地区特有的文化习俗,是基于侗族社会传统“款”文化之上的民间村寨文化、情感交流方式。在侗族地区,从形式和内容分,有民歌“为也”、戏曲“为也” 、芦笙“为也”、斗牛“为也”、篮球赛“为也”等等方式。

村寨之间“为也”既是村寨情感交流,加强村寨沟通和团结,又是地域文化差异的村寨的文化交流、互相学习,彼此增进了解,发展自己村寨传统文化。唐朝侗寨就是因为在“为也”文化方面表现突出,尤其以侗戏“为也”、民歌“为也”繁荣为由著称于侗乡。

xx年新春侗族戏曲“为也”归滚

寨晚会由笔者组织和主持,总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侗戏演出,曲目是《助郎娘妹》全剧和《毛红与玉英》选段(从“毛红与玉英玩山对歌、相识相恋”到“媒婆与爪半凯说媒、敛财”)。演员全部是1998届,年龄在30——40岁之间。片段用时190分钟;另一部分是青少年学生现代歌舞表演和民歌演唱,含文艺队老牌经典花扇舞《采茶舞曲》和侗族大歌《五月蝉歌》《高山井水》两首。该部分主要是为展现唐朝文艺新人风采,让他们多学侗族文艺文化,耳濡目染,慢慢成长为唐朝侗戏文艺队新一代。该部分用时30分钟。整个晚会用时220分钟。

在组织老届戏班演员往归滚寨“为也”过程中,笔者观察到几个现象:

1、闻听大寨要到归滚寨“为也”唱戏,归滚寨、知了寨、良拜寨许多文艺爱好人士纷纷自发组织侗戏“为也”、芦笙“为也”、举办芦笙比赛、举行斗牛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活跃民族村寨文化;

2、许多人闻听要唱戏闹元宵,十分兴奋,十分支持组织者和老演员演出,并为组织者提供所需的帮助;

3、老演员中多数热心不减,兴趣颇浓,自主克服种种困难、陈旧观念束缚,前来商议、排练、预演,积极配合组织者工作;

4、通过与老演员交流调查,了解到演员们不仅在侗戏方面表现优秀,而且在乐器演奏、侗歌演唱等方面有所造诣。每个演员都是才华横溢。

6、归滚寨民看戏十分专注,人们在看戏中再次体验了昔日侗族戏曲文化的魅力。同时,这也表明了侗族人民当年的侗戏情结并未有一丝减少。这对我们今后继续发扬、发展侗戏文化,还有“为也”文化的继续非常有利。

笔者开始这项实践活动于xx年1月27日,当天完成所有的联系任务;28日。侗戏班子集中于大寨戏台,商议剧目和选段;29日晚于大寨戏台温习、排练;30日晚预演;31日晚正式演出。2月1日收尾。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从收获、效果两方面来归纳总结,并谈谈心得:

从收获来看:

1、成功举办一个民族村寨的新春文化交流晚会,活跃了村寨文化,为家乡送上了一个美好的节日礼物,成为家乡人民最真的一份子和亲切的朋友,得到了家乡父老的喜爱和孩子们的拥戴;

2、侗戏的恢复让我从中也学会了一些传统民歌戏曲,同时也自学了侗戏的二胡曲,这些都让我更好地理解侗戏文化的精髓和精神的内核,让我更加生动地感受自己民族的脉搏跳动,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感受田间地头文化的生动和如此的贴切人生;

3、在看戏过程中,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侗族人民的民族审美心理特点和理想追求。同时更加懂得了怎么样才能创造出适合侗族审美心理的文艺作品;

4、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搜集到了不少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将来事业发展做了相关准备。

5、在整个社会实践中,我更加真实地反观了自己民族的处境,更加明白了我对于我的民族该做哪些努力,我的民族的未来出路有了更多的认识。

从效果上来看:

1、最为主要和最为明显的是——文化的复苏。侗戏的恢复是重要的。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要有文化的存在和运转。让侗戏恢复起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接下来的工作主要是对侗戏的发扬和发展。

2、在文化复苏的基础上,民族主体对自我民族心理与文化的认同得到强化,文化的自觉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即更为主动。

3、在文化复苏的基础上,民众对文艺的关注得到强化,这对抵御现代不良风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人们可以在自己生活空间中让文艺占有一定位置。

4、当然,此次实践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唐朝经济的限制带来晚会设备的不足,当地一些陈旧保守的落后观念仍然存在于人们脑中,影响人们的行动,从而带来文化复苏的可能性减小,给唐朝文化复兴带来困难。

总之,此次社会实践非常有意义。本着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和对文艺的热爱,就自己专业所需,我发挥了自己优势,即是锻炼自己,也是造福民族、家乡。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成长为祖国、民族需要的人。

第6篇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原因:

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调查报告的内容: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吃人。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字、挂门钱。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 。“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去“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期望;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人们会从大年初二走亲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们交流过去一年的得与失,为新的一年绘新谱。……….

三、调查报告的总结

春节的习俗来源已久,在中国民族流传了上下几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望“春节习俗”在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

第7篇 关于民间文化的实习调查报告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文化资源指具有文化特征和人类进步活动痕迹的,具有人文和传统价值的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民俗文化、乡土风情、文化历史、民族音乐、宗教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则是指历史形成的,对区域社会政治、经济进步起过重要作用,现在仍然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文化存在。传统文化资源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以可感的物质化、符号化形式存在的、可度量的文化资源;另一种是以思想化、智力化、想象性的形式存在的不可度量的文化资源。

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地域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对于不同的地域,传统文化的利用与保护具有它们不同的方法与手段。而最终的目的都是保护及利用传统文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发展起来。把传统文化的利用与旅游也结合起来已经是一个普遍利用的方法了。我们从中也能够看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要与旅游有机结合才能显示其优越性。既将传统文化开发成可供人们旅游观光、学习、休憩、研究的产品,才能充分发挥其魅力,为当地人民带来一定经济利益和荣誉感,才能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在政府的号召下,我所生活的城市一方面加强对各种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深挖内涵,另一方面不断加快现代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深度和利用效益。在城市建设中,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条例,积极保护挖掘民间传统文化,精心组织搞好文化资源普查、规划和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有机结合新新策略显示了巨大优越性并取得了一定规划的成绩。就从城市最主要的交通道路来讲,路东完整的保留了城市中最古老的文化遗迹,并以此遗迹为中心建设了社区人民广场,

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会为市民上演美丽的灯光秀。路西是城市中最繁华的步行街商业中心,各大商场聚集此地,显示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整条道路被一棵棵法国梧桐包围,真正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但在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方面,多多少少的,总会有问题存在,在这次的实践调查中,就着实发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产业链。向上看,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例子: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规模宏大,馆藏丰富,但游客看完后大多一走了之。现在博物馆是不收费的,这样岂不等于守着金山挨饿?为什么不把有关内容以不同形式产品出售?至少可以做有关文化介绍的书籍或小册子,让游客进一步了解,更会吸引潜在游客。在我们的城市中也是如此,大多数游客也就是这样游览结束就离开,我们的景色可能并没有给他们留下多大的映像。这是在将文化利用与旅游业结合的过程中的问题所在

产业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主导产业集中在传统优势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新闻服务、网络文化服务、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增加值较小,使得许多优秀文化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城市都有其自己的特色,但没有将其特色发展到最大,这特色也就不能称之为特色了。

传统文化利用与发展令一个问题就是缺少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是开发优秀文化资源的中流砥柱,没有专业人士参与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只能是粗放式的、简单的、低水平的开发利用 ,由此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大多只是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这样必然会对一些市场潜质极高的文化资源造成浪费甚至埋没 ,并且有可能失去再度开发的机会具有较高文化造诣、具有传统文化开发经验的领军人物和专门人才,对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合理开发是城市优秀传统文化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城市许多文化产品仍处于低端、初级阶段与专业人才的缺少,创新型文化人才的缺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面对问题的存在,我们也制定了一些应对措施。

1.唱响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价值

合理的开发利用传统文化应建立在有效的保护宣传基础之上,建立健全的保护

机制是合理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前提。在加强保护基础之上,应把握适当分寸,做到保护与开放,保密与宣传的适度结合。要知道,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及时有效的保护,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文化子民的宣传与发扬。

2.实施品牌特色战略

文化资源的开发及文化产业的壮大 , 必须依靠文化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文化品牌的塑造和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将城市中的特色文化发扬光大,并将其与城市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不破坏生态效益及市民利益的前提下,做到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双丰收。

3.引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文化产业人才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力、文化创意创新力、文化制度构造力、文化政策制定力、文化资源培植力、文化借鉴汲取力、文化环境营造力、文化产品生产力、文化市场培育和管理力、文化产品营销力等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根本性、决定性因素。要积极引进在传统文化研究开发及管理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物,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合作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高水平的开发,同时与地方高校合作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人才资源。

感想与总结: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现在我暂时离开了我所生活的城市,而现在通过实践调查发现了城市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深深的感受到市民们对城市发展的渴望。我们这些大学生们应该好好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社会所需,成为一个高素质高才能的大学生,在完成学业后为家乡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也相信我们的家乡在未来会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真正做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一体化,真正做到多方面稳定发展。

关于民间文化的实习

第8篇 文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原因:

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调查报告的内容: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吃人。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挂门钱。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 。“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去“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期望;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人们会从大年初二走亲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们交流过去一年的得与失,为新的一年绘新谱。……….

三、调查报告的总结

春节的习俗来源已久,在中国民族流传了上下几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望“春节习俗”在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

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摘 要:本调查从家乡中小学生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方面抓起,旨在全面地反映家乡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现状。其中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是*策宣传以及体育事业,而物质文化主要是环境保护。与时俱进地开展起来就是*的十八大、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以及低碳生活方式。采用的调查方式为亲身进入家乡中小学进行专题讲谈从而较为详细的调查和宣传,并对附近的几个村庄学生的家庭也进行了个别询问和实地调研。通过对总体状况的研究分析,最后总结出几点适时可行的建议并得到校方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

关键:中小学生,十八大,全国运动会,低碳生活,专题讲谈

一、前言

改革开放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农村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一年中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政府支持农村教育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这就要注重学生们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部署和加强人才教育的相关政策。而*的十八大也必将对农村的教育水平以及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支持新农村的教育事业!因此我们应深入了解家乡的中小学生教育,从而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亲身实践和实地调研,从迎接*的十八大,助力十二届全运会和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三大方面调查家乡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现状,旨在加强*策宣传,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和改善环境保护状况。通过开展这三大主题的专题讲谈来对家乡的几个村庄中小学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解,再研究分析总体状况得出适时可行的建议。最后通过与校方和学生家长进行亲切沟通达成共识,从而真正地实现此社会实践调查目的。

二、调查概况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当前总体状况是基本令人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具体的调查结果按专题分类整理如下三个方面:

1. *十八大

首先回顾*的xx大的主题和主要内容,通过专题讲坛的形式来调查中学生对*策的了解程度并进一步宣传。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经过初步统计七八年级中学生大概有90%学生一点不知道xx大的主题,但60%学生了解邓--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大致含义,这无疑为进一步学习*策奠定了基础。通过开展这一专题讲谈,我让他们深刻了解到xx大的有关*策如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等,并积极引导他们迎接*的十八大的召开和畅想十八大即将解决的问题和所要提出的要求和奋斗目标。

2. 十二届全运会

采用以专题的形式并配合多媒体视频来调查中小学生对全运会的了解程度。_____运动会简称“全运会”,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首届运动会于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行。全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一般在奥运会结束后一年举行。全运会比赛项目的设置除武术外基本与奥运会相同,其原意是为国家的奥运战略锻炼新人,选拔人才。为了更加调动各省市区的积极性,国家体育总局在1996年奥运会前出台了“将奥运会奖牌带入全运会”的举措。第十二届全运会将于xx年九月左右在辽宁举行。xx年8月16日,经过三轮不记名投票,天津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主办权。经过抽查访问统计大约80%不知道全运会的召开,但都明了全运会的意思,都迫切想要我们的城市有能力召开全运会。

3. 低碳生活方式

这个专题是此次调查的重中之重。首先用多媒体宣传气候变化及环境保护再引入低碳生活方式。xx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以及xx年3月中国“两会”的发言、提案都说明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其中“低碳”成为两次会议关注的一号提案。“低碳生活”理念正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提倡。在中国让每一位公民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中国政府面临的新课题。低碳,英文为 low carbon 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已成为时尚生活方式的新标签。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而农村对于其的了解和践行能有多少呢?同样通过专题讲谈和随即抽查,统计愿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中小学人数约占我所教导班级学生的90%之多。大多数学生愿意签署践行低碳生活承诺书(见附页)。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状况可看出当前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同样依照开展专题讲谈的内容进行分类总结如下三个方面:

1.*策宣传

在我这次调查的中小学生里,有90%学生对*策了解可以说一点没有,但令人欣慰的是60%学生还多少了解点邓--理论和三个代表。尽管黑板报上写着很多*策宣传知识,但却很少有学生去关注关心。这无疑反映出家乡学校对*策宣传的欠缺和学生对*策的茫然未知。这就是学校*领导应该予以重视并迫切解决的一大问题。

2.体育事业

我家乡学校办学宗旨是乒乓特色兴校,国球精神育人。这无疑揭示这学校体育事业和教育具有一定的水平。但抽查访问统计大约80%不知道全运会的召开,更别提其他的重大体育大赛。这暗示出学校体育教学的方式内容还有待提高,争取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融于国家的体育事业,大大地促进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民体育运动的兴起。

3.低碳生活

最令人欣慰的无疑是统计愿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中小学人数约占我所教导班级学生的90%之多。并且大多数学生愿意签署践行低碳生活承诺书。这说明学校的环境保护教育很到位且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强,每个人都愿意为保护环境而贡献自己的一分微薄之力。

四、结论与建议

以上是我所调查的家乡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中小学生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其文化活动有所进步和有所提高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不同步,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此我通过自己总结和与校方领导和学生家长沟通提出几点建议,如下所示:

1.加强学校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和校方领导有能力上报和集资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学校图书馆和学校体育馆等,使中学生可以方便跟进阅览最新新闻知识和室内强身健体。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逐渐的进行改善和完成。

2.重视学生文化教育

学校领导应向上级部门反应多开展一些名师专题讲坛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学生需求,丰富文化讲坛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当然学生家长也应重视学生物质精神双文化的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继续完善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要求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应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培养中小学生的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五、低碳生活承诺书(见附页)

低碳生活承诺书

本人现自愿承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一种健康、自然共呼吸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提倡安全健康、无公害、无污染的低碳生活方式,践行低碳生活可以以以下的方式为起点:1.不使用一次性筷子。2.选用节能冰箱。3.不用电脑时以待机代替屏幕保护。4.调低电视屏幕亮度。5.降低噪声。6.及时拔下家用电器插头。7.沐浴代替盆浴并控制洗浴时间。8.使用节水龙头。9.用手帕代替纸巾。10.垃圾分类处理。11.使用双面复印。12.减少一次性塑料袋使用。13.每月手洗一次衣服。14.减少粮食浪费。15.积极参加全名植树。

承诺人:

关于春节文化的调查报告范文

系部名称:

专业: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地点:

实践时间: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上,效果会更佳。

*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寓意。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要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整,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的来临。

*正月初一宜祭祖:

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毕后,晚辈向长辈拜年,拱手互相恭贺。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碟,如果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是例如碎碎(岁岁)平安,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

*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

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初三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财神:

话说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则是诸天神由天界返人间之时,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备齐。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回人间。

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通通都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祷。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代表由头发到尾。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美好的愿望。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迎接这个日子,念一遍寄托新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时“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们在加快生活节奏中还能记得这个宝贵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传承下去。

校园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前言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由引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建设和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今的大学校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均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找出利弊,可以更好的对学校的校园文化进行建设。

调查分析

学校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校的壮大的过程中,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质量的提高,会影响到一个学校多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影响学校内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校园内各项活动的开展,文化和物质方面的建设。所以,关注校园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的设定。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织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型号司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发展。校园文化的最高价值在于促进校园人的发展。校园文化包括三个基本形式,即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物质基础,是校园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图书资料、人文景观、校园绿化、环境卫生等。这些都是在一定计划和要求下创造的“硬件”文化成果,回对校园文化主体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可激发和熏陶师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能增强学校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知名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丰富,其中以社团文化活动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保障和体现。制度文化建设使学校环境能够对学校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全面教育,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秩序,从而有条件、控制其他对高校育人工作的不利因素。成为改善和整合校园整体文化对学生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因素。

调查实证材料

一、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校园文化氛围不能凭空产生,它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或载体来营造和传播。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所以应该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物质载体和文化活动所营造出来的环境氛围。

我们主要对当前学校内硬件设施,绿化,卫生情况及图书资料进行了调查,由调查可知,我校在逐步完善和建设时期,有许多方面存在着资源和设施的短缺,特别是在学校图书资料置备方面,学校还需要加快配备的速度,以尽快满足广大师生对所需书籍的需求。

但从总体上看,广大学生对学校的物质建设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对校园内基本物质建设还是满意的。依托物质建设为基础条件,学校在其他文化活动方面才可以更好的展开,为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的艺术教育和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以社团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在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调查时,我们主要抓住校园内学生与社团的联系,学生对社团的看法等进行调查,以通过分析我校社团建设情况,发现和分析我校在精神文化建设的不足和缺陷。

大学生社团是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第二课堂,对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和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有着重要作用,是学生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认识能力的互动,最终将推动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丰富和提高。

由第五题调查结果可知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的比重还是很大的,这就反映出社团活动在我校的校园文化中的地位不可忽视,社团活动的好与坏,成与败,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我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而对我校总体发展产生作用。由问卷第六题可反映出学生们对社团建设和发展的建议和希望,即社团的建设要以专业知识,文化活动,体育等方面的活动多产生联系和互动,这样更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着以为学生服务为目的的宗旨,满足学生的需求,真正使学生受益。

大学生主动选择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除了有着一种积极的热情和踊跃参加的激情外,还有着积极向上的目标,即培养自己的能力,丰富课余,追求知识的主动上进的想法。作为社团的组织者领导者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恰当的利用和合理的发挥学生们的特点。不仅对会对整个社团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优势,同时也是使学生们的能力得以展现和进一步得到锻炼。从而对我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产生推动作用。

在社团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组织活动的单调和缺乏吸引力(见第七题)。导致在社团招募新社员和组织活动时,学生的配合不够积极,主动,学校在这方面也应该给于社团相应的重视,在社团的内容的丰富性上下工夫,以调动广大学生参与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三、制度文化建设

一个学校要正常运行,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且各项制度要赏罚分明,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必要形式的奖励,而对于无视规章制度有意违反校规者,要给予必要的处罚。在规章制度面前赏罚分明,久而久之,使我校学生自觉规范言行养成良好的校风校纪。在这方面,我校学生对学校管理普遍认为过于严格。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分析,至此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和进步。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一般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校园文化对学生而言,一定要满足他们的需求,使他们真正受益。没有了学生的认同和参与,任何校园文化都是残缺的或者说是没有价值和没有意义的。学生应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其二、要使校园文化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 真正使学生受益,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最好应该是学生自己。校园文化的开展更多的是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所以,它不能有太多的说教与约束,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靠学生自己为自己尽情得创意、尽心得组织和尽力得参与。学生是针对自己的校园文化的组织者主体。所以,今后必须切实重视和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不断受益中,依靠自己真正促使校园文化不断地多样化、丰富化和有效化。

二、校园文化在形式上要有所创新

我校是一所刚刚新建的高等院校,存在着许多未成型的观念和体制,随着我校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我们在实践中会摸索到新的方式和方法。

第一,在校园物质文化方面的创新。即通过规划设计、创建、修整或扩充内涵,以增加或增强校园设施、设备等设施及功能,把校园建设成为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为创新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创新。即培育、提升和塑造优良的校园群体意识和文化概念,这是校园文化创新的核心和灵魂。通过精神文化的创新,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是校园制度文化的创新。即变革学校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以及具体的方针政策等,这是校园文化创新的核心。通过制度文化创新,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机制和氛围。

总结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一句话就是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即体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园地,在这里我们的一切教学工作,一切科研工作,一切师生参与的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人才为中心。就此而言,可以说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引导大学生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主体要素的创造者、客体要素的优化者、行为要素的实践者、制度要素的遵循者和精神要素的体现者。同时,高校在构建大学生校园文化系统时要尊重学生的根本利益,树立学生群众观,了解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服务学生,维护学生,要善于培植强势的优秀人才和特长人才群体,要善于培植有潜质和个性突出的人才群体,把学生当成人才资源和市场资源来开发和利用。

文化调查报告总结(8篇范文)

xx县处于老、边、穷地区,属国定贫困县。全县辖12个乡(镇、埸),2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7万,城镇人口5万。由于县域经济底子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导致农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文化相关文章

  • 红色文化调查报告(2篇范文)
  • 红色文化调查报告(2篇范文)150人关注

    古语有云: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必须牢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因此,沈阳药 ...[更多]

  •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12篇)
  •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12篇)100人关注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怎么写呢?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1)随着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xx乡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事业 ...[更多]

  •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7篇)
  •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7篇)100人关注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怎么写呢?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1)随着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xx乡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事业 ...[更多]

  • 壮族文化调查报告
  • 壮族文化调查报告98人关注

    这是一份来自崇左市政协调研组的调研结果报告。主要分以下几点进行阐述:一、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历史、规模、特点及社会功能1.我市壮族歌圩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更多]

  • 县基层文化建设调查报告(7篇)
  • 县基层文化建设调查报告(7篇)93人关注

    人民大众既是文化的拥有者,也是文化的建设者,更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基层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更多]

  • 民族文化调查报告(3篇范文)
  • 民族文化调查报告(3篇范文)93人关注

    民族文化建设工作调查报告为加快我县文化事业建设,加大文化产业开发,推动我县民族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壮大,实现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10月8日,县人大常委会民工委、财工 ...[更多]

  • 校园文化建设调查报告(9篇)
  • 校园文化建设调查报告(9篇)91人关注

    校园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学习、研究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引导人、教育人的力量。为 ...[更多]

  •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3篇)
  •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3篇)91人关注

    新农村建设旌旗攒动,是当今我县的一道风景。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11月9日--11月19日,我们利用到农村宣讲贯彻中央六中全会 ...[更多]

  • 荐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3篇)
  • 荐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3篇)90人关注

    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 ...[更多]

  • 企业文化调查报告(3篇)
  • 企业文化调查报告(3篇)89人关注

    姓名:刘剑潞常州广播电视大学10春工商班刘剑潞103xx401246一、实践调查内容(一)引言企业文化具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作用,但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还要看企业文化 ...[更多]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