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政府工作报告精萃--卷首语
《政府工作报告》精萃--卷首语
《政府工作报告》精萃--卷首语
×《政府工作报告》精萃
×
×卷首语
×
×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年年做,结构、风格一脉相承。就县级政府工作报告来说,作为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年度总结和总体计划,保持其严肃性是必要的。通常,报告的结构包括上年工作回顾、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经验小结、来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指导方针、具体目标、落实措施、重大项目的特殊安排,等等。实话说,县级政府工作报告要“写”出新意、“写”出亮点来,殊为不易。当然,政府工作报告更多发挥的是来年行动纲领的作用,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思路决定出路,内容决定形式。所以,只有有了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和策略,才会有字字玑珠的政府工作报告。
×从法律的高度上说,政府工作报告的创作不是几个“笔杆子”或一个秘书组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聚民意、集民智、凝民心的过程,是用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部署协调、指导工作落实的基本方略,权威性、政治性、指导性极强。___同志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文风与党风紧密相连,是党风的反映。文风绝不单纯是语言问题,而是对所涉实践工作和读者、听众的态度问题,是创作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所以,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的文风,能够看出政府执政的决心、能力和水平。实践一再证明,凡是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政府,其工作报告的风格必定是明快简洁、掷地有声的,凡是求真务实、以民为本的政府,其工作报告中的措施必然是便于操作、能够落实考核的,而所有萎靡不振、观望徘徊、软弱涣散或两眼向“上”的政府,其工作报告要么苍白乏力、言之无物,要么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尽是大话、套话、空话。
×当前,我国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党的战略方针明确坚定,加入后的广泛合作正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信心和热情空前高涨。放眼全国,东部腾飞,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神州大地一派和谐、繁荣景象。这种大好局面赋予了每个地方都具有抢抓机遇、奋力胜出的条件。要实现县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我们县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首先解放出来,而解放思想的重要标志则是我们政府工作报告的文风给人耳目一新的峻朗、简约、爽快的感觉。我们当然不是仅仅为了形式而变:改革是一场前无古人的探索、一场没有现成答案的实验,需要大胆尝试,我们宁愿在实验中犯错误,也不能容忍籍种种借口走保守的老路。如果我们甘愿政府工作报告的面孔十年二十年一贯制、甘愿与别的地方“千篇一律”,那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又何来标新立异、出类拔萃所以我们倡导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以下文风。
×一是创新之风。创新文风,首先要大胆解放思想,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结构,结合本地具体实际情况和具体方针措施,敢于说有自己地方特色的话,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要善于用新观念、新思维提高、充实、武装自己,把上级的政策用足、用活,把本地的情况研究透彻,用自己的办法解决本地的问题,而不是在上级工作报告或去年工作报告的基础上修修改改、抄抄补补。如果政府干部不思创新,不敢领先,只想在人后亦步亦趋,那么其政府工作报告也只能人云亦云或是老生常谈、了无新意,这样的报告,纵使主席台上的领导摇唇鼓舌、声嘶力竭,听众只恐耳朵都要磨茧子来,他们哪会不昏昏欲睡,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何会调动、发挥得出来
×二是生动之风。政府工作报告要讲政府自己的心里话,讲本地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讲切中本地社会经济发展肯綮的话。增强报告的生动性,必须掌握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对制约本地发展的瓶颈因素及解决办法了如指掌,学到丰富的群众语言。如果执政者对上级的政策理解不深,对本地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措施不明确,或与广大干部群众存在感情隔膜,那么,他的报告是无论如何也生动不起来的。
×三是鲜明之风。好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旗帜鲜明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十分明确。思想观点是报告的灵魂。领导干部要敢于面对本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如果在关键问题上看不见或躲着走、绕着走,那么政府工作报告只能就原则谈原则、就政策论政策,泛泛而谈,含糊其辞,对实践工作起不到一点积极作用。
×四是简洁之风。“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温总理在政府报告里也强调:“必须坚持改进工作作风,精简会议,减少文件,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遗憾的是,我们看到不少政府文件、领导讲话越来越长,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也是越来越厚。有句民谚说得好:“讲话好比辘辘转,扯不开来挣不断。台上讲得满头汗,台下鼾声连成片”。会多会冗会长,已经成为一种公害。此风不止,不仅文章或报告的简洁沦为空话,恐怕连建设效能政府之类的高论,也将付诸东流。
×文风是特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的反映。任 何一种文风都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明显的时代印记。“文章合为时而著”。我们倡导优良的文风,就要先从解放思想、端正思想做起。这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实际出发,从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多学习,多思考,扑下身子,多进行调查研究,抓住问题的本质,把握问题的关键,用科学的思想作指导,进而做出贴近实际、贴近百姓、解决问题的、具有新颖、实在、简洁、明了、尖锐、泼辣、生动活泼风格的政府工作报告。
×××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开启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各地的信心、决心、措施、前景如何,我们从其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其中,有部分县(区)的政府工作报告节亮风高,读之令人口齿生香。从余篇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精选了其中的篇以飨读者。尽管我们希望尽量突出代表性和多样化,希望把本年度最优秀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收录到书中,但由于篇幅有限,难免会有遗珠之憾,这一点敬请读者谅解。
第2篇 经济和信息化局贯彻落实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实施方案
经济和信息化局贯彻落实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圆满完成我局牵头的各项工作任务,经局党组认真组织研究,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早谋划,快行动,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加快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水平和能力,全面完成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布置的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xx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及工作措施
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
牵头领导:xxx 责任股室:企业发展股 责任人:xxx
工作措施:一是做强对规上工业企业的统计业务培训,指导企业科学统计,应统尽统;二是全力抓好小升规入统,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壮大经济总量;三是组织企业积极向上争取,协调落实好省、达州市和本级政府各项惠企政策。
2.紧盯贫困村退出标准,开展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改善大会战
牵头领导:xxx
责任股室:运行股、企业发展股、政工股
责 任 人:xxx
工作措施:一是认真落实《信息通信建设扶贫专项2023年实施方案》;二是认真落实《工业产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三是对定点帮扶村井溪乡响水洞村,支持进行村委会阵地建设、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
3.强化企业培育和项目建设
牵头领导:xxx 责任股室:企业发展股 责任人:xxx
工作措施:一是以“双百工程”和“五十百千”企业培育工程为抓手,落实《生态工业突破性发展十条措施》;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和中药材精深加工、绿色建材、服装、制造业等生态工业,抓好明玥照明、元伟电器、安信家居等项目建设,扶持华新水泥、花萼食品、发荣林业等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民达建材、星华服装、鸿润腾飞等企业提质增效;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督促项目落地建设,力争全年工业项目开工7个、竣工投产5个,新增规上企业7家。
4.强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
牵头领导:xxx 责任单位:园区管委会
责 任 人:xxx
工作措施:一是加快推进xx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二是全力推进污水处理站建设,力争一季度建成投运;三是加大土地储备力度,整合园内工业用地,力争2023年完成土地储备400亩,为入园项目提供成熟可用地块。
5.鼓励企业开发旅游产品
牵头领导:xxx 责任股室:企业发展股 责任人:xxx
工作措施:一是积极配合市旅游局筹备“品茗、品蜜、富硒美食”主题节会;二是鼓励立川食品、巴山食品、南虹商贸、花萼绿色食品等企业开发特色旅游休闲食品。
6.强力推进“工业废气”综合整治
牵头领导:xxx 责任股室:电环股 责任人:xxx
工作措施:一是积极配合市环保局开展“工业废气”综合整治;二是督促华新水泥等企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确保空气质量优质优良。
7.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加强环境监管网格化建设,强力整治“散、乱、污”企业
牵头领导:xxx 责任股室:电环股 责任人:xxx
工作措施:一是积极配合市环保局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二是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保护监管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环境监管执法责任制,全面实行环境保护监管网格化管理;三是对全市工业领域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本地产业布局规划的“小散乱污”企业开展专项整治,依法予以断电处理。
8.不断深化盐业管理体制领域改革
牵头领导:xxx 责任股室:电环股 责任人:xxx
工作措施:一是制定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二是做好盐政执法权利移交工作;三是做好盐政人员分流工作;四是协调市管局做好食盐质量安全管理与监督。
9.用好用活生态工业发展基金和应急转贷资金,做好“政银企”对接工作,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
牵头领导:xxx 责任股室:企业发展股 责任人:xxx
工作措施:一是认真落实《生态工业突破性发展十条措施》,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兑现生态工业扶持政策;二是认真落实《xx市工业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帮助企业实现“过桥”融资;三是配合市经融办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10.加大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力度,增强水、电、油、气、运等要素保障能力
牵头领导:xxx 责任股室:运行股 责任人:xxx 工作措施:加大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力度,增强油的要素保障能力,确保项目和社会需求用油的供应。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全局干部职工要在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明确责任目标和责任分工,按照方案的具体要求及时开展工作,抓好贯彻落实,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第3篇 2023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下面是1566范文网小编整理的2022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2022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作为2023年开年后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会承载着十三亿中国人民的期盼。全国各大网站亦如往年一样开通了诸如您最关心的话题、我向总理说句话、我有问题问总理等民意征集类的栏目和调查,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生的脉动:有人说,最关心医疗改革,希望能通过制度改革,让老百姓真正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也不再因病致贫;有人说,最关心住房保障,希望能稳定房价,实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目标;有人说,最关心教育问题,希望不再有因贫因故失学、辍学的孩子,也希望每个受教育的孩子都能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积极顺应民生期盼,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总目标,面对严峻挑战和复杂局势,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不断开创发展新境界。gdp首次迈上70万亿元台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不断积累,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不断提升,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彰显、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民族复兴打下坚实基础,极大地提振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接新挑战、再创新辉煌的信心和决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更是两会代表委员的使命担当。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十三五规划实施进入重要一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入深化之年、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的特殊时期、重要节点,全国两会更加引人关注,责任也更加重大。广大代表委员务必牢记党和人民的殷殷嘱托和肩负的神圣使命,全面尽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民请命,不能也不允许当瞌睡代表、哑巴委员。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回应民生关切、实现伟大梦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国两会期间以及两会之后,不仅代表委员要履职尽责,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社会各界亦然。广大新闻媒体以及媒体工作者,要始终将视角投向民生,将镜头聚焦公众,不追星、不跟风,以平民的视角反映百姓的心声,以互联网思维让报道更接地气,进一步凝聚人心、汇聚民智。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理性务实,不做清谈官、争当行动队,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持之以恒狠抓作风建设,深入持久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上,进一步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不断推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民生期盼早日变成美好现实,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厚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里,饱含民生期盼的全国两会,在全体代表委员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担当作为下,必将更深层次地凝聚起广泛共识,更加有力地团结起全国各族人民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谱新篇。
2022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尽在1566范文网。
第4篇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读后感
2023年3月6日,___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政府工作报告,观后令人振奋、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一、当前经济形势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
报告指出:“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美国商人总统特朗普打着让美国再次强大的旗号,大行贸易保护主义,大幅增加国防预算;英国脱欧、难民入欧,加剧了欧洲动荡;东亚在地缘政治影响下经济合作与军事竞备复杂交织,文化认同与仇恨激烈斗争。这些因素带来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我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运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通过30年的发展,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有待开发,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正在积聚能量,经济运行还会在“l”型的底部持续一段时间,经济增速换挡和结构调整阵痛带来的住房、就业、看病、上学、养老等民生问题既是重点、热点,也是难点、痛点。报告指出:“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充裕、市场规模庞大、产业配套齐全、科技进步加快、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经济发展具有良好支撑条件,宏观调控还有不少创新手段和政策储备。我们坚信,有党的坚强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靠人民群众的无穷创造力,万众一心、奋力拼搏,我国发展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辉煌”。我们有政治优势,我们有民主集中制集思广益的优势而无三权分立的掣肘;我们有******的坚强领导凝聚全国人民的斗志,而无党派间相互争斗导致民众一盘散沙;我们有中国梦引领集中力量干大事,而党派利益多元化的短期行为。我们有经济优势,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现实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都十分巨大;我国经济行业门类齐全、轻重比例适当、配套完整,自成体系而不会受外部经济过多制约;我国物质资源丰富、品种众多、基础雄厚,足以支持经济发展。我们有文化优势,中华文化的先进性创造出灿烂历史,也必将引领中华民族成就崭新辉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融合了56个民族的大团结,也会融合世界民族的大团结;范文内容地图中华文化的艺术性留下无数传承至今的经典,也会激励更多的经典涌现。
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有喜有忧、喜大于忧
报告指出:“2023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8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与相比,财政赤字比例不变,总额增加2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增加15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增加5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增加4000亿元,翻了一倍。国家财政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大项目投资上依然保持强有力的积极态势。报告指出:“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疏通传导机制,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完善主板市场基础性制度,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从近期资本市场传递的信息来看,国家适当收紧流动性,整治资本市场不良行为,鼓励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已经进入实操阶段,资本市场也出现积极的反应,一反去年年初的大跌行情,沪市开年以来连续上扬。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贵安新区争取更多的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的支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会带来融资监管收紧和融资成本小幅上涨,增加新区的融资难度,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导向对开投公司的转型升级是有利的。
三、热门思想汇报国企改革领域加快推进与加强监管并重
报告指出:“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与相比,提出的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更多强调放权搞活瘦身;2023年则更强调市场化经营、开放竞争性业务,以及改善和加强国资监管。开投公司在转型升级的市场化改革中,打造核心竞争力是基本目标,国家经济持续在“l”型底部,就是我们的战略机遇期,利用这个机遇期选对产业方向、选准产品结构、选好人才队伍,打造核心业务、核心团队、核心品牌,当下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周期来临时,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同时着力构建财务、审计、纪检“三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建立重大事项层报机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风险管理考核机制,制定风险管理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开展大额资金使用评估工作,有效加强内部监管。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有可为
报告指出:“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贵安新区确定了大数据引领下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新医药、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开投公司在此基础上选择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下主辅共生的产业集聚,形成大数据、心得体会大健康、大文旅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一新”产业群,都完全符合国家的产业指导方向,符合技术创新的基本规律,有着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前景。开投公司还将通过建立商业类项目投资决策的规范模式,明确投资计划、投资决策、项目实施与监督、项目退出各环节的业务内容和责任主体,在项目立项、尽职调查、决策程序等方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
五、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强力保障
报告在第三部分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中,强调“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出台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又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中,再次强调“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可见___国务院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贵州省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发改委批复贵安新区的三大定位之一就是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的重视和体制机制的保障必将为贵安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支持和动力。贵安新区成立以来,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效果明显,我们还要将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为贵州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作标杆。
第5篇 乡镇政府工作报告2023
作风建设始终在路上,要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抓常、抓细、抓深。全镇党员干部都要作执行政治纪律和作风建设的示范者、带动者。下面是整理的关于乡镇政府工作报告2022范文全文,欢迎借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万寿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镇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较好的完成了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今年完成23750万元,增长13.01%;招商引资:今年完成9415万元;工业总产值:今年完成52032万元,增长25.8%;服务业增加值:今年完成7334万元,增长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完成10914万元,增长12.2%;农业增加值:今年完成13855万元,增长4.0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今年达到22118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2%,达到11722元。税收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税收:142万元,非税收入:230万元。
一、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基础,农业产业化建设进一步夯实。
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大力改变种养业经营模式。一是以“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模式,在建国、莲花等推广发展铁皮石斛人工种植,实施大棚种植铁皮石斛100亩,年产值达5100万元;二是投资150万元购进油茶苗,新增油茶种植面积500亩,部分已开花坐果。油茶花期长,品质好,精细化管理要求高,市场潜力大。为此,该项目解决部分农民工就业和发展青山岭特色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在青山岭已实施17个1500平方米的养殖大棚建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目前已形成种蛋、孵化、育雏、养殖、销售一站式服务,禄玉养殖公司正在从传统养殖向生态养殖发展,全年可出栏300万只的商品鸭。四是高粱+再生高粱种植。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力推进高粱+再生高粱种植,该产业投资少、周期短、风险小、效益高。全年种植再生高粱8000亩,已获丰收,高粱产业已成为我镇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最直接的渠道。五是鼓励群众进行中稻+再生稻种植15100亩。
继续巩固传统农业,确保粮食产量。全面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2023年大春生产种植水稻16150亩,玉米5215亩,高粱7500亩,黄豆925亩,洋芋1405亩,小麦3200亩,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二、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工业发展稳步提升。
万寿白酒业集中发展区稳步推进。万寿酒业发展集中区已成功引进泸州山村酒业和四川老醅酒业,实现浓香型白酒、小高粱酒、新型白酒一条龙生产,日产可达35吨。万寿酒业在目前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仍具强劲的竞争力。自去年9月点火投产以来,生产经营较为正常,省著名商标正在申报中,2023年产值预计达到3.2亿元。
强化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固工业发展态势。一是立足招大引强,围绕青山岭旅游、养老公寓建设、拓展培训中心建设、铁皮石斛、农产品加工等进行项目包装,包装项目4个。二是狠抓回引和回乡创业,引进四川古今食品、富又顺油茶等企业投资建厂。全年引进市外资金7500万元。
加大培养企业力度,积极搭建企业融资平台。积极支持自贡现代秋收农机公司科研成果申报、富民米业公司技改项目建设、四川联华科技公司铁皮石斛的深加工等微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年为企业申报发展资金55万元,贴息贷款资金300万元,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以项目为抓手,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型城镇化效果初显。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一是投资700万元,在建国、鸿远、洞上三个村实施小农水项目,整治病险山坪塘23口、石河堰4道,新建蓄水池37口、提灌站1座、渠道12公里;二是投资600万元在踏水、桂林等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三是投资450万元建设安全饮水联通工程,现已施工完17公里安全饮用水管道,覆盖桂林、老坡、莲花、踏水、鸿远、建国、社区等村,使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保障,切实解决好人畜饮水问题;四是投资350万元在鸿远、建国等村实施农网改造工程,改造电杆575根,低压线路40公里,新增变压器8台,改造配电变压器台区10个。安全隐患大,送电不畅,农户难用电的现状将得到改变;五是筹集资金265万元硬化村道9.27公里,泥碎公路4.2公里;六是赵化大桥建设顺利启动。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为群众的致富增收奠定了基础。
建设美丽新村,新型城镇化效果明显。一是青山、莲花、建国、踏水、鸿远5个村的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顺利推进,今年3月全面建成,村级阵地功能齐全,集中居住点环境舒适,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二是在青山村投资300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小峨山庙门改造;农民运动场功能齐全,宽敞舒适;道路扩改,路灯绿化配套;樱红李、油茶等产业同步跟进,为今后发展乡村旅游埋下坚实伏笔。三是万寿社区老街改造即将启动,农贸市场和商住楼建设用地已经落实,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改善场镇居民生活和农副产品交易环境,场镇品味将大幅提升。四是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已经落地,群众宅基地有偿退出复耕,到新村点集居或城镇落户,生活品质将得到较大改善。
规范农房建设,严厉打击违章建筑。强化国土资源管理,严格农房审批。2023年全年农房审批169户,面积22120平方米,完成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345宗,国有土地使用证17宗。继续对违章建筑进行逐户清理,一户一档,做到底细清楚,推进有序,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建房,完善了制度,对违章建筑进行了处理。
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序。一是强化责任,领导到位;二是广泛发动,宣传到位;三是突出重点,措施到位;四是严格问责,督促到位。全年进行集中整治4次,新建垃圾池26个,清运垃圾312吨。
四、以惠及民生为基础,社会事业发展有序推进。
精准扶贫为抓手,积极开展扶贫工作。对辖区内的贫困户建档立册,并结合贫困户实际制定脱贫服务计划。选派2名扶贫第一支部书记到青山村、洞上村任职。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全力实施扶贫工程,圆满完成了2023年精准脱贫工作。一是洞上村结合自身林区优势在帮扶单位的协助下发展林下养鸡29户107人,结合500亩稻田养鱼的现有成效,组织25户稻田养鱼和水产养殖户进行集中淡水养鱼培训,顺利完成了洞上村2023年的100人脱贫工作。二是青山村结合青山岭的有利环境发展林下养鸡33户110人,樱红李种植39户120人,蘑菇产业43人。
民政优抚工作有序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有序推进,工作任务出色完成。我镇救灾款本着“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今年元月对全镇受灾困难群众进行全面摸底登记造册,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形式,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殡改工作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有序开展,按时发放城镇居民、农村低保户、农村医疗救助、优抚对象等款项。
文教卫生健康发展。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师德师风明显提高,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中考省重上线以上56人。“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为贫困寄宿制学生627人次发放了生活补助12万余元。100%的新合参保率有效的防范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强化各行政村医疗点的管理,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积极组织文化汇演活动,镇辖区的村民组织、老年协会、学校等都积极参加。送科技文化下乡4次,放电影124场次。对网吧、游戏室、音像制品出租店进行了专项整治,学校周边环境进一步改善。
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83.47万元、粮食补贴156.3万元、良种补贴18.3万元,2023年全镇存款总额为16182万元,贷款总额为5992万元。
人口与计生工作进一步提高。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计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镇共出生333人,出生率为10.98‰,符合政策生育249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74.77%,一孩生育212人、二孩105人(其中符合政策生育37人)。死亡221人,自然增长率为3.69%。全面兑现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强力推进村民自治和踏水、桂林、莲花、鸿远村阳光计生工作,加大对“三查”工作和流动人口管理力度,“三结合”工作成绩显著,计生工作保持在全县的中等水平以上。
五、突出效能提升,全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转作风、树形象,服务意识不断加强。一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得到有效控制,同比下降37.2%,其中公务接待费下降35.5%;二是狠抓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及纪律作风建设,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明显提高,镇党委政府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干部管理,保持政令畅通; 四是加强重点项目全程监督,规范资金管理和权力运行,扎实推进政务、村务公开;五是强化便民服务室管理,规范办事行为,提高办事效率。
应急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建立完善了组织机构,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队。二是进一步完善《万寿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全镇应急处置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民主法制稳步推进。一是认真组织落实政务村务公开,保障了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积极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三是继续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完善了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认真化解了各类矛盾,全年调解了各类纠纷60余件。
社会秩序持续稳定。一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责任制,着力强化安全监管和对各类隐患的排查整改,社会风险评估和公共应急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全镇安全态势平稳,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二是严厉打击邪教组织和各类刑事犯罪,善良、正义、和谐得到彰显,广大群众更有安全感;三是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真诚回复群众的合理诉求,实现了全年无群体性事件,全镇社会政治和谐稳定。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强对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等人民团体的领导,群团组织作用有效发挥。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超额完成了今年的征兵任务,民兵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审计、新闻、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统计、工商、物价等服务经济发展能力增强,调查、气象、邮政、通讯等在镇域经济建设中作用日益明显。
同志们,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广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群策群力、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长期支持万寿发展的人大代表、退休老干部,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阶段性特征、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经济的路子还不够宽,思路还不够广,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够多;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程度不高,特色不够明显;三是场镇建设相当滞后,设施功能不齐,城镇化水平低;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民生、保发展的压力巨大。五是政府职能转变、效能提升还不够到位,作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而且要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既是挑战也蕴含着机遇,我们要深刻认识镇情,保持专注发展定力,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动向,抓住新机遇,促进新发展。
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发展为要、民生为本,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方向,以做强产业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继续推进“工业强镇、农业稳镇、产业兴镇、旅游活镇”四大战略,动员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认识新常态、把握新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继续推动万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农业增加值增长4.0%;工业总产值增长2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招商引资力争突破7500万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2023年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镇,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一是继续推进万寿酒业园区建设,力争引进1-2个酒业进驻园区,实现年产值突破5亿元;二是做好富民米业公司技改项目建设,提高生产能力;三是抓好四川联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种植,做好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四是扶持古今食品、富又顺油茶等小微企业,从政策和项目上予以支持,鼓励成功人士回乡创业。
二、继续强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水平
一是继续完善好建国、洞上村发展农户种植铁皮石斛100亩的后期建设;二是扩大青山村、洞上等村油茶种植;三是在杨寺村建辣椒种植基地100亩;四是继续在青山、鸿远、踏水发展川西麻鸭养殖,力争突破年出栏肉鸭600万只;五是继续全面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2.2万吨以上,重点打造公路沿线水稻+再生稻高产示范片建设5000亩;六是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力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
三、抓好招商引资,促进旅游业发展。
立足万寿青山岭旅游资源优势,搞好规划设计,做好项目包装,以建设美丽新村为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建设1个可容纳300—500人的养老公寓;建一个集餐饮、食宿、娱乐等为一体的星级农家乐;建一个多功能拓展培训中心。在乡村旅游上下功夫,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四、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质量进一步提升
万寿总体规划已获县政府批准,这将全面推动万寿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基础服务功能,加快万寿场农贸市场改造建设,改善群众商贸交易条件,提升场镇品位,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五、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好青山、建国、踏水村的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项目建设,抓好小农水项目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配合县级部门做好赵化大桥的建设及相关工作。落实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村级公共维护体系建设。规划好2023年-2023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好9个村的村级公共维护体系建设项目,为进一步夯实村级政权建设打好基础。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激发活力上见成效。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探索进城农民承包地、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全面深化扩权强镇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激活全镇发展动力。深化财税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不断强化税收征管。
七、认真落实帮扶责任制,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2023年,全镇扶贫开发要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发展,坚持以增收减贫为核心,以提升扶贫开发整体效益为目标,直接瞄准贫困群体,抓好“三个”项目建设,做好“四项”重点工作,落实好“五项”保障措施,推动万寿经济快速发展。年内实现63户160人脱贫的目标。
八、以创建和谐社会为基础,狠抓社会治理和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实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重点地区综合管理、信息网络建设管理、社会组织自身管理”全覆盖。正确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深化信访源头防范和化解,加强不稳定因素的分析和研判,继续坚持领导干部接访和包案制度,强化信访事项化解帮扶工作,加大重点信访案件办理推进的督查、通报和问责力度,严格信访工作考核逗硬;全面推行重大决策事项稳定风险评估,高度重视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着力加强重大敏感时期的维稳工作;切实做好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深化平安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好“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机制,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积极配合人大主席团、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水平。
九、以落实八项规定为核心,全面加强政府的建设
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执行能力。作风建设始终在路上,要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抓常、抓细、抓深。全镇党员干部都要作执行政治纪律和作风建设的示范者、带动者。要进一步强化底线意识、红线意识、宗旨意识和自律意识,讲大局、讲政治、讲原则、守规矩,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我们将进一步的转作风提效能,树立服务型政府新形象。打铁还得自身硬,人民的期盼、发展的重任、竞争的态势,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政治新常态,形成工作新常态。依法行政,全力推动依法治镇,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坚持依法办事,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使领导干部依法行使权力成为新常态。科学施政,继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更好服务群众。高效服务,实现运行规范化,提高执行力,扎实解放思想,强化督查督办机制,确保政治清明、政令畅通、政策落实。
各位代表、同志们:2023年经济工作奋斗目标已经明确,我们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开放的胸怀、务实的作风,凝心聚力,在困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保稳定,为努力打造经济发展有序、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魅力万寿而努力奋斗!
第6篇 市政府工作报告[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我市实施“三步走”第二步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在___、国务院和市委的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按照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的部署,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年度任务。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重要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93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 财政收入达到502.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9亿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52.7 亿元,增长14.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67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6525元,增长11.3%。城镇登记失业率3.76%,实现低于4%的调控目标。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保持基本稳定。
(一)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1560.2亿元,增长19.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3.2%。工业增加值1436.7亿元,增长21.5%,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0.3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5763.9亿元,增长31%。服务业增加值1269.4亿元,增长11.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3.3%。商品购销总额5504.6亿元,增长31.7%。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6%。农业增加值102.3 亿元,增长5.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5%。粮食等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00 亿元,郊区城市化率达到44%,提高2.5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电子信息等六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35.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6%。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31亿元,增长36.1%,占全市工业的32.2%,提高1.7个百分点。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取新水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均居全国先进水平。 初步统计,全市各类企业总资产13033亿元,所有者权益5108亿元,总负债7925亿元,资产负债率60.8%,下降0.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08亿元,资产利润率3.9%,提高0.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两年净减少420.3亿元,其中2023年减少254.4亿元,不良贷款率从2002年底的21%下降到7.9%。
(三)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124家国有独资企业进行了整体改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7.5亿元,增长59%。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的比重为23%。 完善了市对区县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了投资体制改革。**产权交易中心被国家指定为中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试点单位。健全和规范土地交易市场取得明显成效。制定并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决定》,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 全市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额55.9亿美元, 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4.7亿美元,分别增长59.1%和51.4%。新批500万美元以上项目304个,上亿美元项目4个。我市外贸进出口420.2亿美元,增长43.2%,其中出口208.7亿美元,增长45.4%。吸引外地在津投资239亿元。滨海新区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实现生产总值1250.2亿元,增长20.1%。港口吞吐量突破2亿吨,3年内实现了由1亿吨到2亿吨的跨越,进入世界港口前10位。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81.5万标准箱,增长26.5%。 开发区继续在国家级开发区中保持领先地位,生产总值达到530亿元,增长25.3%。 保税区物流总量增长41%,主要指标居全国保税区前列。
(四)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完成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22—2023年)》修编和上报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市的定位,对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常住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作了适当调整。成立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和土地收购整理公司,承贷大额中长期贷款,建立使用、偿还和监督机制,在改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新增城市道路面积580万平方米,建成桥梁19座。完成快速路一期工程,实现通车81公里。住宅竣工1052万平方米,增长35%;销售商品房1292万平方米,增长26.5%。海河综合开发改造进展顺利。京津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可行性报告已获国家批准,并进入开工准备阶段。京津高速公路复线和**滨海国际机场改建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京沪高速公路**段和黄万铁路正在加紧建设。 加强了市容环境综合治理。 增建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加快治理市区河道,基本完成74公里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全国首批创建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通过国家验收。完成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既定目标。塘沽区、大港区、宝坻区城关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区、镇。
(五)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1154元和664 元。全市新增就业人员21.5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3.7万人,实现新增就业人数大于新生劳动力和新增下岗失业人员数量。 创立公益性岗位,使3.7万名“4050”人员就业并获得社会保险和工资性补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上升,当年收支差额明显缩小。职工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工作又有重大进展。廉租房竣工29万平方米,已有1000户双困拆迁居民得到安置。两年完成旧楼区综合整修1413万平方米,55万户居民受益。五大道近代风貌建筑保护项目和旧楼区综合整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区生活保障性商业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落实了取消农业税和增加种粮补贴等9项政策,农民直接受益3.7亿元。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提前完成了惠及265万群众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改造农村户厕30万个。 改善城乡人民生活20项工作圆满完成。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了交通、消防和生产的安全管理,非正常死亡比上年减少141人,下降11%。全市社会稳定,治安状况继续保持全国最好地区之一。
(六)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用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支出100亿元,占全市经常性财政支出的30.7%,提高1.2个百分点。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获得国家科技奖14项,市级科技奖218项。 受理专利申请8406项,其中发明专利占49%。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5亿元。建成国家干细胞产品、中空纤维膜等产业化基地。生物芯片、电动汽车等科技攻关项目居国内领先水平。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我市被国家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开通电子政务专网,建成**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取得成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城乡基础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4%,接受优质教育的高中生达到7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2%。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卫生资源调整成效显著。加强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成了禽流感等防控任务。人民医院、眼科医院等新建和改造项目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运行良好。 免费为320万农民进行健康体检,为防病治病、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创造了条件。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3‰。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我市运动员在第28届奥运会和第12届残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女排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联赛冠军。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建设进度加快。采取多种形式纪念设卫建城600周年,增强了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和平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推出了一批文艺精品。**博物馆建成开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社会科学、文物保护、图书、档案等事业又有较大发展。“双拥”、“共建”活动广泛开展,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步。成功地举办了全国城市人民防空演习。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七)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广泛征求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意见。自觉接受各种监督,充分听取广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639件、全国和市政协委员提案837件。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建立了行政许可服务中心,集中68个职能部门,实行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行政效率大为提高。制定了我市《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完成了一批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拟定和行政规章的立、改、废工作。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审计和重大项目实时审计制度。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管理制度。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强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完善了工作机制,及时合理地解决了一批信访问题。廉政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扎实有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经济规模还不够大,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快,个体私营经济比重比较小;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还很重;交通体系建设还不够适应,市容环境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就业再就业的压力比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部门和行业还存在不正之风,政府在转变职能、政企分开、提高效能等方面亟待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___、国务院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得益于多年来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中央各部门、各兄弟省市和驻津单位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做出贡献的全市各族人民,向给予我们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驻津单位、各兄弟省市以及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津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建设的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23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实施“三步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一年, 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为实施“十一五”规划打基础的重要一年。综观国内外发展大势,**面临着许多新机遇,也将遇到许多新挑战。资源能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引进关键技术难度加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土地和资金供应趋紧。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估计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同时也要看到,国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已有良好基础,总体环境有利于加快发展。国务院把规划和发展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港在环渤海湾的重要地位,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改善京津交通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做好**工作的有利条件很多。我们一定要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再上新水平,继续沿着具有**特点的发展路子阔步前进。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的部署,全面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科教兴市、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着力推进改革开放、规划和建设好滨海新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和调控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25%,外贸出口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3%左右,万元工业产值能耗、水耗和环保、环卫管理水平好于上年。
实现上述目标,完成全年任务,要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水平实施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培育壮大优势工业
坚持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和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巩固已有支柱产业,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工业基地。全市工业实现总产值6900亿元,增长20%,其中六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4670亿元,增长23%。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和持续竞争能力。 组织实施560项技改和利用外资项目,重点推进总投资超过千亿元的10大项目,巩固和扩大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主要由100万吨乙烯、1000万吨炼油组成的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要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改造中芯国际芯片生产线,确保天钢东移改造全面建成投产,加快高新纺织工业园建设和天碱搬迁进度。 着力发展水力发电、连铸连轧等6大成套设备和工程机械、减速机等10类重点产品。加快发展修造船业。规划和建设一批新的都市型工业小区。
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创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35%,提高2.8个百分点。 重点推进太阳能电池、干细胞产品等20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扶持发展中药提取、工业结晶等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培育并认定新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争取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重点扶持100个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加强管理,抓好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降耗技术,重点组织再生水回用、风能发电、电动汽车等一批示范项目,急取“发电——海水淡化——制盐——节约土地资源”项目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循环经济试点。调整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淘汰化铁炼钢、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立窑生产水泥等10项落后工艺装备。推行清洁生产,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针对不同行业制定节能降耗考核办法。完善城市能源保障体系,确保能源安全。
(二)抓住关键环节,实现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 新建和改扩建国际轻工商贸城、 北方五金机电城等大型商品批发市场,改造金街、小白楼、塘沽解放路三大商业中心区,抓紧建设一批大型商贸设施和便民连锁服务业。改造和新建菜市场110个。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集中力量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建设北方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大力发展远洋和航空运输。规划建设航空货运基地、开发区工业物流园区、保税区国际物流园区、邮政物流区等六大多功能物流基地。沿外环线筹建4个规模较大的货运中转中心。重点培育一批大型专业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集团向物流业延伸。
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加强和改进对中介组织的管理,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合改组现有中介组织,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律师、会计、咨询、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进一步落实津港服务业合作洽谈会成果。抓紧筹建中介服务示范中心。办好千名律师国际合作与发展论坛。
做大做强旅游会展业。抓紧拟定《**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草案),制定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和利用方案,搞好重点历史风貌建筑整理开发。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实施“近代中国看**”文化旅游三年整合开发规划。启动反映近代**政治、经济、金融、文化、建筑、国际交往等重大历史的12个文化旅游主题板块的建设,到2023年底基本建成标志性旅游景点,迎接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促进**旅游业迅速发展。今年要建成几个旅游样板工程。完善现有会展设施功能,规划现代化国际会展中心。 办好**投资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国际贸易投资博览会等大型活动。
积极发展新兴社会服务业。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完善电子政务专网,支持多元化投资的信息服务业。培育工程设计等科技服务业。加快科技贸易街建设。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吸引中央和外省市大型企业来我市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 拓展社区服务业,搞好社区卫生、家政等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发展文化、体育产业。
第7篇 2023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3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要点解读和中英文翻译
李小鹏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对山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各项工作稳中有为、稳中有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创新亮点纷呈,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年来,我们千方百计稳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稳增长政策措施,在继续实施煤炭、煤层气和低热值煤发电3个20条、保障工业运行12条等措施的基础上,新出台煤炭17条和缓解企业资金困难的财政、金融等措施。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定向督查指导,有力促进了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把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加强重点领域投资。首次推出4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基础设施项目,修订完善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深入开展“项目见效年”活动,坚持“六位一体”统筹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及时实施“百日百项”工程开工计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超万亿元。大西高铁太原至西安段正式通车,山西中南部铁路出海通道如期建成。大水网四大骨干工程进展顺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完成。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32公里,范文内容地图新建改建国省干线722公里、农村公路2891公里。吕梁机场正式通航,五台山、临汾机场加快建设。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38万千瓦。燃气使用人口新增306万人,达到1500万人。
把消费作为稳增长的基础,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传统流通企业与电商开展合作;积极拓展信息消费,重点公共场所实现无线局域网免费覆盖;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社区便民商圈建设,实施“快递下乡”惠民工程,引深“山西品牌中华行”等促消费活动;出台加快发展养老、健康服务业的政策措施,鼓励发展服务消费。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9%、15.6%。
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扩大大用户直供电试点,降低企业用电成本7.5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工程、中小微企业和“三农”支持力度,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稳妥处置金融风险;为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9.7亿元,新创办小微企业5.4万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3.7万户。
初步核算,2023年全省生产总值完成1.27万亿元,同比增长4.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万亿元,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549.9亿元,增长11.3%;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820.1亿元范文写作,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69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9元、增长10.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城镇新增就业51.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去年
《2023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要点解读和中英文翻译(一)》是篇1566范文网,讲的是关于增长、企业、投资、消费、完成、新增、工作、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8篇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说明
《政府工作报告》是指导一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实事求是地进行总结,客观中肯地评价政府工作,找准存在问题,结合县情提出操作性强、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意见,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为认真总结好我县第十四届人民政府任期第一年的工作,向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交一份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承上启下、操作性强的《政府工作报告》,县政府对《报告》的拟写高度重视,经过政府办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2023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已顺利完成起草工作。下面,我就起草情况及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报告》的起草情况
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是在县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从《报告》提纲的起草,到形成初稿前后100多天时间,经历了一个集民智、聚民意、凝民心的过程,政府办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拟写做到了'早安排、早动手、早落实'。
(一)整个《报告》的形成是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并亲自参与的结果。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一年来政府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报告》的起草工作。去年9月初,政府领导就要求政府办着手思考、策划《报告》的起草工作,根据领导的要求和布置,政府办及时成立起草工作小组进行专题研究,着手《报告》提纲的起草。10月中旬,经过多次征求政府领导意见和反复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了起草提纲,马志山县长认真审定《报告》提纲后,对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要求《报告》的起草要'限制篇幅,简明扼要,朴实无华,尊重事实'。按照提纲内容要求,从10月下旬正式着手《报告》的草拟,在起草过程中县长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对起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位副县长对分管业务部分的起草也及时提出了建议,由于领导重视并亲自参与,12月上旬《政府工作报告》初稿顺利完成。初稿形成后,县长亲自动笔作了深入细致的修改,各位副县长也从分管业务部分入手对作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分别综合县政府领导修改意见后,又将《报告》提交到政府党组和第13次常务会上进行集体讨论修改,通过采取个人分别修改和集体讨论修改等形式,力求《报告》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2023年政府工作所取得的成就,科学合理地安排部署2023年的政府工作。
(二)整个《报告》的形成是政府办公室团结协作当好参谋的结果。为起草好《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办首先针对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发文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拟写好2023年的工作总结和2023年的工作意见,为《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打牢基矗在收集各级各部门报送材料的同时,安排两位秘书从总结回顾与工作安排两大块分工进行全封闭式的拟写,历时10余天后形成初稿分发到各位秘书人员手中,根据其所联系部门工作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形成第二稿,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凝聚集体智慧,召集办公室全体文秘人员集中进行统一修改后形成第三稿,为使《报告》在内容上更加充实完善,根据秘书人员所了解的部门工作情况,在第三稿的基础上再次将《报告》分块落实到个人进行修改,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核实,综合后形成第四稿以书面形式送县政府领导征求意见,综合县政府领导意见对《报告》内容作进一步的充实完善后形成第五稿。在整个《报告》的起草及修改过程中,政府办所有参与人员以强烈的责任感,密切配合,殚精竭虑地认真工作,一次次广泛讨论,一次次集中研究。充分吸收各方面好的.意见,不断补充、完善、修改、推敲,形成了团结干事,一心起草好《政府工作报告》的良好氛围,较好地发挥了为政府领导当好参谋助手的'智囊团'作用。
(三)整个《报告》的形成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深化对县情认识的结果。为在拟写《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据可依,有资料可查,2023年8月下旬,政府办就安排专项经费和人员组成三个调研组,深入有关乡(镇)就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热区开发、政法工作、社会事业及各项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及时了解全县2023年以来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共收集、拟写各种调研材料80余份,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政府工作报告》夯实了基矗同时广泛深入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倾听基层群众呼声,掌握群众急需解决的重要事项和问题,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为全面真实地总结第十四届人民政府履职一年来的工作打牢了基础,同时,也为周密安排部署2023年的政府工作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在《报告》的起草过程中,针对办公室文秘人员调整较大,新手较多的实际,除布置专题调研外,要求各位文字秘书人员了解、收集、掌握全县各行各业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对'老、少、边、山、穷'的县情进行如何加快发展的讨论,从资源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及发展情况、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及人口素质等方面深化对县情的认识,为起草好《政府工作报告》积累了大量资料,作了充分准备。
(四)整个《报告》的形成是认真加强政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的结果。作为指导全县政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政府工作报告》既要符合___的大政方针政策,又要符合县情实际,如何才能把中央和盛州、县委的重要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到县政府的具体工作中,我们着重在加强政策理论学习上下功夫。一是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州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用马列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起草好《政府工作报告》。二是认真学习中央经济工作、农村工作、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从宏观上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农村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特别是重点学习《___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理解'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的实质,在结合富宁实际抓落实方面认真开展讨论,提高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重大意义的认识,科学的发展观为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打好理论基矗三是认真组织学习县委十届二次全委会《工作报告》和县委熊书记的讲话精神,围绕县委对2023年全县工作的部署,具体安排政府的各项工作,即按照县委提出'做什么',政府着重在'怎么做'上具体落实,使政府2023年工作的指导思想、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各项重点工作都与县委的部署保持一致,一脉相承。
二、关于《报告》的框架结构
为了体现《政府工作报告》的严肃性和紧密性,《报告》采用了传统的写作格式,从八个方面对2023年的政府工作进行回顾,同时分析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也从八个方面对2023年的工作进行总体安排和部署。
(一)《报告》实事求是地对2023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我县各项工作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成功抗击'非典',国民经济大部分指标两位数增长,扶贫三项工程大会战突飞猛进,招商引资项目投资超过前20年总和,'普九'由可能变为现实,各行各业呈现繁荣景象,应该值得大书特书。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因此《政府工作报告》中以较少的篇幅进行总结,以简洁的文字加以表现。2023年工作回顾共8个部分:一是抗击'非典'取得胜利,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因县委、政府专门开过抗击非典表彰大会进行总结,《报告》在这部分重点总结国民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二是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因我县是国家重点扶持县,所有工作都围绕扶贫开发来开展,所以把扶贫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来总结。三是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基础设施日益改善。四是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支柱培育有新进展。重点突出我县林畜矿电支柱产业在2023年的具体成果。五是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取得突破。从企业改革和招商引资方面重点反映我县改革开放进程。六是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财税金融运行平稳。突出了农村税费改革进展情况,财政管理成效和金融保险机构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七是'普九'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重点反映我县举全县之力抓'普九',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的发展状况。八是民主法制与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十件实事基本办结。重点将为民办十件实事的办理情况进行总结,对全县人民有个交待。
总的来说政府工作回顾既注重总结的全面性,又注重突出工作重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准确应用综合数字和重要指标,总结评价客观真实、实事求是,实实在在,不虚报,不浮夸。
(二)《报告》遵循县委制定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地提出了预期目标
202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县委保持一致,除把县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列入指导思想外,其他内容都与县委制定的指导思想相吻合,内容一致。
《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2023年预期目标也是按县委决定的增幅来确定。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倍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边境贸易进出品总额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要完成以上各项指标的增长幅度,我们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剥隘库区交通建设、剥隘新镇建设、衡昆高速公路罗砚段开工、漂富县际油路改造、小集镇建设、县城城南开发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将会有效拉动经济增长;二是谷拉天生桥、阿用那柳、洞波坡令、木央黄果树、普厅河流域平昏、那娥等电站建设,将增加当地农民劳务输出,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活跃地方社会消费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广西洞巴电站林地补偿和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剥隘库区土地占用税、建筑安装税源明显增多,为财政收入提供了保障;四是我县国有工商企业改组改制后,企业效益将会有所回升,促进国民经济各项指标的完成和增长。
(三)《报告》针对县情实际进行2023年工作安排和部署
2023年的政府工作坚持抓重点、攻难点,实现整体推进。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然而农业以粮为主的格局还没有得到有效打破,水利程度低,产量效益低的状况仍然存在。因此,2023年继续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政府工作的首位,重点围绕'两增一减'来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即: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根据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和县委的部署,着重抓好5万亩蔬菜产业的发展,从规划、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安排。
扶贫开发工作是我县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县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心的中心工作,《报告》把扶贫开发工作列为第二部分,明确大会战第二战役的任务,突出安居工程、易地扶贫开发重点,提出了把异地劳务输出作为产业工作来抓的具体措施,丰富了扶贫开发的内容,拓宽了扶贫开发的路子。
《报告》在2023年的工作中重点对工业经济进行具体安排,这是因为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的条件所决定的,从全国、盛州的发展战略来讲,都把工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盛州还提出了发展新型工业的战略措施,无工不富的思想已成为共识。从我县的实际来讲,工业基础差,缺乏龙头企业,致使很多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开发和升值。八角等农副产品缺乏精深加工,制约着经济结构调整。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贫困落后地区,加快工业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因此,《报告》提出以立足我县抓好现有工业企业改革和发展入手,依托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电力和采冶业,走矿电结合的路子发展工业,同时做强做大林畜产业,为发展加工业打好基矗可以说我县走新型工业发展道路就是立足四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工业,通过工业发展带动壮大支柱产业。
对外招商引资是发展所需、形势所趋、民心所向,它不仅弥补了我县自身建设资金的不足,而且可以引进大量先进、适用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推进我县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加速我县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外来投资企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地方财政税收,对我县实现追赶式、跨越式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报告》把大力招商引资,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第四项工作来安排,将在去年的基础上把招商引资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大胆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兴办企业,通过抓好农业项目和第三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做好企业改革改制和加强田蓬口岸建设等工作,来发展县域经济。
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县今年投资最为宏大的重点项目,衡昆高速公路在我县境内投资近50个亿,漂富油路投资近600万,那柳、洞平、谷拉等电站投资都超过亿元。为此,《报告》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作为第五项工作来安排。为避免内容重复,《报告》在这部分着重安排交通、水利、小城镇建设内容。移民工作因种种原因只作原则性的布置。
此外,《报告》根据县委的部署对财税金融工作、社会事业发展和加快民主法制、政府自身建设作了全面安排,特别提出了2023年办理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10件实事,这10件实事内容都与重大工作有关联,但文字上没有产生重复。
三、关于《报告》写作的特点
《报告》从构思到形成,前后经历了前期调查研究、理性思考、理清思路和脉络、认真组织拟写、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完善等过程,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实在。《报告》从一年来'非典'防治与经济发展、扶贫开发与人民群众生活、重点项目建设与基础设施、经济结构调整与支柱产业培育、改革开放与招商引资、农村税费改革与财税金融、'普九'工作与社会事业、民主法制与政府自身建设等八个方面进行叙述。叙述中力求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一年来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和所做的主要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明确指出了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充分体现了本届政府不回避矛盾、不畏惧困难的一贯作风。
二是坚持文风朴实,简明扼要。《报告》用凝练的语言扼要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整个篇幅力求简明,主要用事实、数据和工作思路、措施加以说明。《报告》全文共用了90多个数据,总结工作和提出建议,都力求减少一般性议论,无大话、空话、套话,重点突出,语言简练,平实中凸现出本届政府的务实之风。整个《报告》共13800多字,比往年有大幅度减少。
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具有操作性。《报告》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会会精神为指导,将加快发展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了'坚持打牢农业基础,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抓好扶贫重点工作,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具体工作,有明确的目标,有具体任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就是提出能够做到并能够完成的工作,对做不到的则不提,整个《报告》不贪大求多,不空喊口号唱高调。
各位领导,《政府工作报告》虽经多次修改,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不断充实和完善。但由于写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内容多,难免还存在一些不合理、不成熟的地方。请各位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发表真知灼见,再作一次修改,我们将把大家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再次综合,继续补充完善,力图把集体智慧的结晶真正体现到《报告》中去,使之真正成为县第十四届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第9篇 福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和“xx”时期工作回顾
20xx年,在___、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和省委九届十四次、十五次全会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2.59万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143亿元、增长8.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44亿元、增长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万亿元,增长17.5%;外贸出口6983亿元、增长0.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6.8亿美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60元,增长8.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0元,增长9.5%;城镇登记失业率3.66%;人口自然增长率7.8‰;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促进工业创新转型稳定增长、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开展“三比一看”,落实“一月一协调、一季一督查”推进机制,巩固经济基本面。扩大有效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587亿元,在建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16亿元,7大重点领域完成投资比年度计划增加700亿元以上。增强消费拉动,信息消费增长18%,旅游总收入增长16%,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40%,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培育。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2.1%,企业直接融资2920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二)加大力度调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着力优化存量、创造增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0.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2%,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4%。注重技改提升,全省技改投资4550亿元、增长18%,“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有力推进,泉州成为《中国制造20xx》唯一地方试点。注重优选龙头项目,京东方面板、联芯国际集成电路、高世代面板等重大产业龙头项目落地建设,有效带动了产业集聚。注重搭建平台,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实施,专利授权量增长62.8%,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48家,第十三届“6·18”对接合同项目5742项、总投资1488亿元,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获批建设。
(三)惠农富农强基础,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7%,粮食总产量661万吨。“一区两园”建成现代农业项目300个,新建各类温室大棚11.5万亩、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30个。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184亿元,带动357万农户增收。构建“三位一体”扶贫工作格局,实施精准扶贫,深化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扶贫开发宁德模式持续实施,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造福工程”危房改造4.8万户,20万人实现脱贫。
(四)创新机制添活力,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三张清单”公布运行,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314项,省级核准的企业投资事项保留30项,全省80%以上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预审或办理。省直部门数据、信息中心实现整合,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省新登记企业数增长27.3%。放宽市场准入,民间投资增长17.2%,民营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7.3%。开展股权多元化改革试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财政资金分配方式,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范围,设立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23个,引入社会资本239亿元。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开通运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五)扩大开放增优势,发展空间有效拓展。自贸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186项重点试验任务已实施139项,126项创新举措中49项为全国首创,新业态加快培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步伐加快,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5%,新增对外投资增长2.7倍,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在福州上线运营,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落户厦门。闽台交流合作持续深化,闽台贸易额695亿元,实际利用台资13.1亿美元、增长10.3%。第七届海峡论坛取得新成效。向金门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台胞往来大陆实现免签注,大陆首张电子台胞证在福州签发,龙岩成为我省第5个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平潭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环境营造等方面迈出新步伐。闽港闽澳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侨务和外事工作服务发展的能力继续提升。完善外贸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政策,加强出口信保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关检合作“三个一”通关模式全覆盖,外贸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六)城乡统筹促协调,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福州、厦门、平潭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全面放开其他地区落户限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开展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厦门等市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实施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厦漳泉通信资费实现同城化。莆田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永安、邵武新增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15个小城市培育试点取得新进展。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有效实施,城市景观整治、“五千”工程顺利推进,“两违”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七)持之以恒抓环保,生态优势进一步凸显。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启动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12条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为优,ⅰ-ⅲ类水质占比为94%。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工业污染源治理,强化城市道路、施工等扬尘综合整治,九市一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厦门、福州在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分别居第2位、第6位。漳州市区20xx家胶合板污染企业全面整治到位。南平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年度考核。推进“四绿”工程,造林绿化166.8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60万亩。
(八)发展成果惠民生,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投资244亿元的21件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217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提高到85元,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380元,新农合的重大疾病保障病种达22类。新增公办幼儿园100所、学位3万个,新增达标高中13所。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加快建设。新增4所应用技术类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2.8%。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工作全面启动,三明“三医”联动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改革,新增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10张。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首届海丝博览会、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成功举办。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持续发展,老龄、老体协、老年教育、残疾人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清剿火患”战役持续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有效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有效应对“苏迪罗”等强台风和暴雨袭击,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驻闽部队在平安建设、生态建设、重点建设、抢险救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龙岩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取得实效。援藏援疆援宁工作扎实推进。
(九)“三严三实”重行动,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反对“四风”、改进作风。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社会监督,全年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794件、省政协提案905件,办结率均为100%,省政协会议专题协商建议案有效落实。提请省人大会审议地方性法规8件,制定省政府规章20件。全省政府系统“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下降11.1%。强化“马上就办”,整治“庸懒散拖”,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深化。政府与法院、检察院、工会联系机制不断完善。权力运行网上公开持续推进,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加大,反腐__工作进一步加强。
20xx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标志着“xx”规划主要目标胜利实现。“xx”时期是福建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并取得重要发展成就的五年,多次就福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亲临福建考察指导,提出了“四个切实”的重要要求,殷切希望我们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中央作出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支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福州新区,福建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过去的五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净增超万亿元、年均增长10.7%,人均生产总值10920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比20xx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共达7.85万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
过去的五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均突破万亿元。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集群从6个增加到15个,其中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从1个增加到9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2.5%提高到15.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7.4%提高到9.2%。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森林覆盖率从63.1%提高到65.95%。
过去的五年,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铁路营运里程新增1168公里、总里程超过3300公里,其中快速铁路营运里程新增1066公里、总里程超过15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新增1.35万公里、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2600公里、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实现市市通动车、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港口货物年吞吐量突破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300万标箱,机场旅客吞吐量从2230万人次增加到3800万人次。电力装机总容量净增1450万千瓦,电网改造提升取得新成效。
过去的五年,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每年都超过7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9%、12.8%,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2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15万人。“双高普九”全面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___、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全省人民奋力拼搏及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和央企驻闽机构、驻闽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关心支持福建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面临的不少困难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困难较大,稳增长任务艰巨;产业结构不够优、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偏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够强,山海、城乡发展差距较大,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节能减排面临新挑战,畜禽养殖污染尚未根本遏制,ⅰ、ⅱ类水质比重下降;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防灾减灾、防洪排涝、停车场所、地下管网等设施比较薄弱,城市交通拥堵突出,教育、科技、卫生等发展还较滞后,群众的一些迫切需求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公共安全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隐患;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办事难”给基层和群众带来烦恼,一些公务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少数人甚至违纪违法,造成恶劣影响。对此,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决克服弊端,加快补齐短板,立项挂牌办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实施“十三五”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到20xx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超过58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33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提前实现比20xx年翻一番。
“十三五”时期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为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一)着力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人才优先战略和质量强省战略,“十三五”时期省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以先进技术装备为支撑,以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为手段,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为重点,推动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的广泛应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产业新体系,到20xx年,电子、石化、机械三大主导产业和海洋经济产值均超万亿元,旅游、物流、金融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培育新一批千亿产业集群,互联网经济规模实现倍增,7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年产值均超千亿元。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二)着力协调发展,促进整体均衡。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优化新型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到20xx年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48%和67%左右。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实行全域规划,优化建设布局,不断提高交通、能源、水利、环保、商贸、信息、海洋、气象、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统筹山海协调发展,继续念好“山海经”,推进沿海地区经济与山区生态、经济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弘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精神,倾力支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水库库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到20xx年现行国定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xx年现行省定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统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
(三)着力绿色发展,实现循环低碳。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严守生态红线,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单位gdp能耗保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倡导文明、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国首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成,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好的美丽福建。
(四)着力开放发展,深化合作共赢。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培育新型业态和功能,加快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着眼建设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域、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大力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更好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十三五”时期年均实际利用外资75亿美元,外贸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推动闽台深度融合发展。发挥外事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汇聚侨心侨智侨力,提升闽港澳侨合作水平。
(五)着力共享发展,体现和谐公平。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长长效机制,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提升整体公共服务水平,健全覆盖城乡、延伸基层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动更高质量就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均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打造健康福建。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大力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样化养老服务,到20xx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养老床位数超过35张。推进法治福建、平安福建、诚信福建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切实维护公共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三、20xx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要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强动力、惠民生、防风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十三五”发展再上新台阶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5%,力争更快更好些,保持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左右的增幅;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2.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落实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为实现以上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注重从供给侧发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优化存量、提升增量,落实《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xx〉行动计划》,推动主导产业强龙头促配套,重点产业提质量创优势,新兴产业加速度上规模,大力推进“互联网+”,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开展制造业升级行动。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上下游配套,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突破技术含量高的上游环节,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发展“高精特专”产品,推动机械装备产业扩大高端产能、提升低端产能。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4800亿元,抓好500项重点技改项目。推进智能制造试点和“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推动纺织服装、鞋业、食品、建材等行业实施“机器换工”,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高科技嫁接、与设计联姻、与品牌联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改造提升工业园区,完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创新示范工程,培育新的产业接续和支撑力量。推动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垂直电商平台和第三方电商,培育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互联网教育、个性化诊疗等新业态。推进物联网应用,着力发展车联网和智能家居等。加强“数字福建”建设应用,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和云服务。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加快充电桩(站)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打造海洋产业示范园区。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推动实施民参军、军转民重点项目。
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抓好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变、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强大型物流园区、集散地和分拣中心建设,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融入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鼓励发展快递业。支持金融业发展,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总结推广泉州、沙县、屏南等各具特色的金融改革创新经验,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和债券融资,促进资产证券化。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产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实施旅游服务标准化工程,策划推介精品线路,强化旅游市场执法监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设立总规模60亿元的养老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多元市场主体举办养老服务机构,注重医养结合,全省养老机构超过1260家、养老床位达到16万张。推进家政服务业标准化、连锁化、职业化发展,打造家政服务示范企业。大力发展健康、体育、文化、教育培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服务业。
强化创新对提高供给质量的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激活创新主体。落实和完善鼓励创新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以企业为主承担重大科技专项等创新项目,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二是拓展创新平台。建设好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等国字号研究机构,加快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一批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新型众创空间。发展技术转移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对接转化。支持申报国家科技示范市。三是完善创新机制。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机制。改革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引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推动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完善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大力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研发团队。
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供给效率。落实好稳增长调结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扶力度。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支持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稳妥推进优胜劣汰,多一些兼并重组,少一些破产清算,支持有市场、有前景的企业渡过难关、焕发生机。支持企业开拓市场,鼓励创新营销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提高名特优新产品市场占有率。
(二)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对稳增长的拉动力
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把投资重点放在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上,加大项目策划、储备和对接力度,强化项目审批服务和要素保障。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300亿元,抓好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机场、港口、能源、水利、环保、信息通信等重大项目,加快公共停车设施、地下综合管廊、污水垃圾处理等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引导扩大产业投资,完成工业投资8300亿元。创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融资体制,积极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模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领域投资,有效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落实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促进旅游、信息、汽车、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等消费。着力稳定住房消费,把房地产去库存摆在突出位置,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合理布局建设消费网点设施,改造提升城乡流通网络,完善质量安全标准,提高消费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发挥出口的促进作用。坚持“优出优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____竞争新优势。完善促进外贸发展政策,发挥境内外重点展会、出口信保等作用,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支持发展跨境电商,鼓励自主品牌扩大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支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培育服务外包重点企业和示范园区,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支持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增加重要能源资源储备。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加快“单一窗口”建设,创新口岸查验机制,实现通关提速降费。
(三)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夯实“三农”发展基础
保障粮食有效供给。严守耕地红线,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落实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650万吨以上。拓展粮食产销合作,加强粮库建设,确保粮食储备规模达到360万吨以上。
做大特色优势农业。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引导有机种植,集中力量打造7个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支持发展设施农业项目。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拓展农村电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55万亩以上,发展节水灌溉面积70万亩。实施大水网规划,抓好长泰枋洋、罗源霍口等16座大中型水库和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等19个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加强水库、海堤除险加固。继续实施渔业防灾减灾“百千万工程”,推进20个二级渔港建设。
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引导土地经营权依法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年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机制,积极发挥农科院所作用,加快农业“五新”推广应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强化森林经营,发展林下经济。稳步推进国有林场、供销社等改革发展。扩大村镇银行和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创新支农金融产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四)切实加强城市工作,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以人为核心,科学规划建设管理城市。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提高城市发展水平。一是强化规划。围绕“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注重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推广“多规合一”,优化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加强城市设计。依法管理、依法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规范建设。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彰显文化和生态特色,增强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实施宜居环境建设项目5000个,完成投资1500亿元以上。实施新一批市政提升“五千”工程,新建改造城区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燃气管网、城市道路、供水管网各1000公里以上。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全省在建地下综合管廊超过50公里,加快解决城市内涝和“马路拉链”问题。大力发展综合交通,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抓好地铁、城市道路、公交场站、公共停车泊位、休闲慢道等建设,新建公共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实施精细化交通管理,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落实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责任,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和绿色建筑发展。三是完善服务。坚持“为了人而管好城市”,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提高城市管理服务的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抓好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构建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城市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动城市管理手段向“科学精细”转变,推动管理方式向社会公众参与的“多元治理”转变,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优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布局。推进福州、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加强区内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调衔接,促进城市功能配套和资源共享。做大做强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推进漳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和宁德等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优化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位,强化综合承载能力。有序推进县城扩容提升,抓好不同类型的新型城镇化试点,深化小城镇改革发展。
持续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尊重农民意愿、方便生产生活,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守住历史风貌、乡土气息,防止大拆大建、千村一面,防止把农村建成城市。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保护,留住民俗风情,守住美丽乡村的精神文化地标。实施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行动,创新村庄建设与治理模式,建设具有优美田园风光的新农村。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引导人口优先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转移,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拓宽住房保障渠道,把符合条件的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范围,鼓励开发区、产业园区统筹规划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支持转移人口购房租房。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和前置审批,全面实施清单管理,推行网上并联审批。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扩大“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成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抽取执法人员、检查结果公开的“两随机、一公开”。逐步建立公益类和商业类国有企业分类管理体系,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加强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施闽商回归工程,支持民营资本以多种方式进入基础产业、社会事业以及特许经营领域。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厉行节约、规范管理。整合不同部门管理的同类资金,转变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投入模式,开展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创新投融资体制,规范拓展政府融资渠道,鼓励发展投资基金,支持重点领域建设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进一步明确政府举债权限,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进一步抓好金融、价格、社保、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发挥“海丝”发祥地影响力,与港澳台侨携手,构建多层次常态化交流平台与合作机制,推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加快区域空中通道、海上通道、陆海联运通道和信息通道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提升口岸通关功能,促进人员和货物往来便利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建设产业园区和商贸基地,拓展远洋渔业、现代农业、旅游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对接合作。深化各领域友好交流。
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全面落实总体方案,促进平潭、厦门、福州三个片区彰显特色、差异发展,确保在国家一年期评估时交出合格答卷。把体制机制创新放在首位,进一步对标先进,储备推进一批新的试验项目,加快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推动试验区内外联动发展,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突出项目引进,加强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物流、整车进口、海产品交易、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保税展示交易等功能性服务平台建设,加强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和工作机制,拓展委托招商、产业链招商、网上招商,提升“9·8”投洽会投资促进服务功能,加强与世界500强、全球行业性龙头企业对接,承接高端产业转移。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积极引导国际产业资本和投资基金参与我省企业并购重组。构建境外投资综合服务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海外并购,推进产能和装备制造国际合作。深化闽港闽澳合作,完善公共招商平台,扩大金融、物流、旅游等领域合作。做好华侨华人工作,培养侨界新生力量,密切与侨团和商会联系交往。
高起点推进福州新区建设。围绕“三区一门户一基地”的战略定位,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加快重点组团建设,做大做强产业,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发挥省会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集成用好四区叠加优势,推进与平潭综合实验区一体化联动发展。
(六)发挥对xx特优势,拓展闽台合作成果
加快平潭开放开发。发挥综合实验区和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借鉴自由港运行模式,着力培育产业,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新兴产业区、高端服务区、宜居生活区和国际旅游岛,打造台湾同胞“第二生活圈”,在两岸交流合作和对外开放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推进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围绕建设“一区三中心”,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对台交流合作,打造现代产业支撑体系,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美丽厦门。全面推进跨岛发展战略,促进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同城化,发挥经济特区龙头带动作用。
深化产业对接合作。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在市场准入、持股比例等方面,探索实行更加开放措施。加强与台湾工商团体联系,深入对接百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落地。提升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园区功能,促进在闽台资企业增资扩产和转型升级。支持台湾金融机构来闽发展,推动设立闽台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赴台投资。
扩大双向直接往来。拓展闽台航线和航路,继续推动闽台车辆双向互通,推进台车通过客滚航线入闽常态化行驶,提升“小三通”便捷性。加快向金门供水工程建设,进一步推动厦金合作。加快对台邮件处理中心建设,推进海运快件试点。加强闽台关检合作,促进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
促进文化社会融合。办好第八届海峡论坛。加强涉台文物保护工程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开展福建文化宝岛行等系列交流活动,继续办好海峡青年节。发挥祖地文化优势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作用,扩大民间基层交流,深化闽台乡镇、同名同宗村、社区村里对接,强化亲情乡情纽带联系。加强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建设。推动闽台社区治理交流,拓展科技、教育、卫生、广播影视等各领域合作空间。
(七)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构建环保绩效考核制度,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落实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实施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完善生态保护绩效与资金分配挂钩机制。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植树造林100万亩。建立水土流失治理长效机制,完成200万亩治理任务。抓好排污权、节能量交易试点,探索建立碳排放权和水权交易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环保督察制度,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让子孙后代永享“清新福建”。
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质监测,深化主要湖库环境治理,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大城市内河治理力度,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城乡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大气污染物综合治理,加快整治城市道路、建筑施工、堆场料场等扬尘,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治,增强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处置,实施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分级分类管理。
加强资源节约和减排降碳。严格落实环保监管“一岗双责”,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严格环境准入,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实施200项重点节能工程,加大减排项目建设力度,全面完成脱硫、脱硝设施升级改造任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支持发展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加强水质、水量、节水管理。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和城镇地下空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聚焦精准,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长效机制,构建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全年实现脱贫20万人,安排“造福工程”搬迁任务25万人。注重精准识别,坚持贫困标准,坚持公开公正,规范建档立卡,确保扶贫对象到户到人。注重精准施策,完善挂钩帮扶政策,分类制定帮扶措施,实行发展产业脱贫、转移就业脱贫、“造福工程”搬迁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生态补偿脱贫、低保兜底脱贫、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切实提高脱贫攻坚实效。注重精准管理,做到贫困人员应进则进、应退则退,强化扶贫资金监督管理。注重精准脱贫,建立贫困户脱贫退出认定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农户加强跟踪服务,在一定时间继续享受扶贫政策,确保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织牢就业和社会保障安全网。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业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养老、医疗保险从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一体化和设区市统筹,推行复合型医保付费方式,加强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等制度衔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健全征地收海补偿制度,做好被征地被收海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福利、慈善和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办好投资267亿元的22件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以增加总量、均衡发展为重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幼儿学位3万个。加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城区中小学建设项目,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做好高考全国卷对接工作。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高水平院校、一流学科和服务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建设。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实施免费特殊教育,积极发展终身教育和老年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为重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抓好深化医改试点省工作,深入推进医疗保障、药品流通体制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积极组建医疗联合体,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医保定点制度改革。加强儿科、产科、精神卫生等专科和医院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全面实施两孩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繁荣发展八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因地制宜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适应群众需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大力支持文艺创作,发展文化产业,打响文化品牌。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保护发展闽南文化、闽都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畲族文化等特色文化,进一步弘扬朱子文化。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办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壮大体育产业,积极发展老年体育,形成全民健身良好氛围。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做好第二轮志书和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加强科普工作。加强网络文化等建设管理,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全面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加强“平安福建”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处理信访事项,完善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和司法救助体系,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推动社会组织多元健康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更大作用。积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积极支持驻闽部队建设和改革,推进双拥工作持续发展,创建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不断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
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强化政治意识、看齐意识、带头意识,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守党纪国法,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的___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___、国务院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始终保持对事业的敬仰之心、对人民的敬重之心、对权力的敬畏之心,做到廉洁、勤政、务实、高效。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权力运行网上公开,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执行力,推进“四下基层”“马上就办”,创新服务、精准服务、并联服务,以“钉钉子”精神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工作落实。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____廉洁自律准则》《____纪律处分条例》,把廉洁从政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完善土地出让、工程建设、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加强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监管,消除权力寻租空间。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社会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廉洁运行。
各位代表,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第10篇 2023年人民政府保密工作自查报告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为严格保密纪律,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确保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安全,我局成立了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为组长,办公室工作人员为成员,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同时,制定了保密工作相关管理制度。一是遵守国家密秘和工作秘密制度。要求工作人员自觉遵守《______保密法》等保密工作规章制度,严守党和国家秘密、严守工作中的秘密。严格做到不把机密、文件带回家,不在公共场所谈论保密事项,不向任何无关人员透露保密内容,不在互联网计算机上操作与工作无关的事项,并严格做到不该自己知道的不打听,不该外传的事坚决不外传。对违反保密规定的人和事,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严格制度、严密措施、严明纪律,确保保密工作万无一失。二是文书管理制度。对文件的处理、传阅、撰写、发文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三是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管理,尤其是密级文件的管理以及文印保密,计算机保密作了严格规定。工作人员查询档案需严格履行查看手续,进行实名登记,办公室定期对各项保密制度进行检查督促,确保保密工作制度落到实处。
二、加强保密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为认真做好保密宣传教育工作,我局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把保密教育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次强调做好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______保密法》、《保密法实施条例》等保密工作规章制度以及县保密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保密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 对办公室工作人员加强保密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保密工作的责任感。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涉密人员对文件收发、登记、传递、归档、销毁等环节的职能,使保密工作真正做到行有规章、做有依据、查有准则,真正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落实各项措施 ,确保机密安全
1.严格计算机管理。目前我局所用计算机均与互联网络连接,未单独连接党政网,严禁杜绝同一台计算机同时连接内外网。每台电脑上都安装了网络防火墙,对每台电脑的软件进行清理,删除一切与工作无关的信息和软件,未使用互联网电脑处理涉密资料、传递涉密信息,防止了涉密信息流失或遭受外界恶意攻击。
2.严格文件资料管理。为确保文件不随意外流,我局加强了对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的管理。在文件资料的收发、分放、整理、归档、销毁等环节上,对涉密的文件资料,只准在办公室阅,未经批准,不得带出办公室;在电子文档的输入、存档、发送、印制等方面,确保电子文档安全。
3.严格会议管理。对县政府召开的有关防震减灾涉密会议内容,未作出决定待定的、需要保密或一段时间内保密的,不得随意扩散传播。
4.严格工作程序。工作人员不在日常工作手册上记录秘密,不随意摘录、引用秘密文件、或擅自将秘密文件给他人传看,凡是自己在工作中掌握的秘密事项,没有传达义务的绝不告诉知密范围以外的人。
四、存在问题
通过自查,我局在保密工作方面离县保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主要是人员机构力量薄弱;无专职保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无专用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无专用档案室。这些问题,有待在今后工作中逐步改进。
第11篇 xxx市文广新局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办事。建立一整套办事程序,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间,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出发,在市政府办事大厅设立窗口,建立和完善从申办到审批的“******”服务。对于群众的投诉,能马上出动坚决查处予以落实,2023年以来,我局的政务公开从未被新闻单位曝光和未被监察部门查处,受到群众一致好评。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管理通告》,在网络公布的同时,送达各经营场所,并当面交代整治工作安排、工作重点和总体要求,特别在学校周边环境社会影响较大,经教育履禁不止的电子游戏、网吧经营场所坚决予以取缔,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为了有效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加大办案的准确性。我们除星期一晚上组织全体机关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外,还每月第一周的安排一天时间专门组织执法人员的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经验,提高办案质量。保证不办错案,不办假案。不断加大对下属单位政务公开的监督,局领导会同政务公开监督员定期到下属单位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指导性意义和建议,并建立政务公开考核制度,全年按100分制度的要求分解到五大块,分二次对所属单位进行考核,凡连续二次不合格或二次低于60分的单位,今年不能评为先进单位,单位负责人不能评为先进个人,有效地促进了政务公开工作。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1、对本年度政府信息梳理及公开情况:我局组织专人对2023年以来的文件进行了认真梳理,确定了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和文件,并予以及时公开。
2、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及形式:2023年度我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共825条,主要为网站公开,网站专栏页面2023年度访问量达2530人次。其他公开形式还有政务公开专栏、简报等。
3、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类别:我局2023年度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主要涉及机构职能、政府决策、工作信息、行政执法(许可)、统计数据、其他等6个类别。其中,机构职能包括文广新局职责、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其分工、局内设科室及职能;政府决策包括市规范性文件、市文广新局规范性文件、产业发展规划;工作信息包括年度工作总结等;行政执法(许可)工作包括工作指南(服务承诺、办事指南、工作流程)等等。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2023年度,我局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条,已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程序
xxx市文广新局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本年度报告是根据《______政府信息公开条例》、《xxx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方案》和《xxx市2023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办法》等通知要求,由xxx市文广新局编制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咨询处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复议、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支出和收费,其它相关工作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并附相关说明和指标统计附表。本年度报告的电子版可以在xxx市文广新局网站上下载。如对本年度报告有任何疑问,请联系:xxx市文广新局办公室,电话:85111377。
一、概述
2023年文广新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依据有效推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工作指示精神,加快透明、廉洁、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依法行政,根据《______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改正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廉洁形象”为根本要求,结合上海“世博会”文化市场集中整治等活动,积极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全局上下充分认识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解决政府信息公开中出现的问题,把一些要害部位,关键环节,突出问题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点内容抓紧抓好。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因局班子的调整,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总体要求,局党组及时调整了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设立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到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组织健全,联系渠道畅通。二是**订了详细的政府信息公开计划和具体措施。对以往存在的突出问题**订了整改措施,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局属单位和监督员,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认真学习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的有关文件,并加以贯彻落实,针对出现的问题,局班子今年先后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存在的问题,除局长亲自抓外,分管局长具体抓。四是进一步加大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力度,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与有关部门协商,于今年年初聘请了温守征等十名同志为局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员,并颁发了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员****和召开了座谈会,发文有关部门和局属各单位,接受社会监督 答复。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我局对政府信息公开实行免费服务。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我局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设立了监督电话12318和投诉信箱。截止2023年,我局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六、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自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各项工作逐步规范化、**度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体现在标准还不够高,内容还不很全,信息更新还需要更及时;公开形式的便民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将按照《条例》的规定和市法**办的要求,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及时更新政府信息;主动及时向社会公开可以公开的信息,以确保政府信息公开的完整性、全面性和及时性。
第二,进一步创新公开方法,丰富公开形式,拓宽公开渠道,确保操作简便明了,利于查找,让更多公众了解教育服务公开信息的查询方式和基本内容。
2、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在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过程中,为了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市文广新局制订了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推行的范围、内容、方式。年初对原有的各项制度重视整理,制订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承诺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监督制度等,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各科室以及局属各单位。与此同时,局属各部门,结合推行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内部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做到明确职责、措施到位。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电影公司根据各自工作性质,建立了“文化三下乡”节目及演出计划公示制;局还将今年送戏下乡面向社会进行招标,xxx市长城艺术团、东部艺术团、杜桥镇红花越剧团等9家单位中标,演出标的79场;文化行政执法大队建立了行政执法公示制、评议考核制及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审批科建立文化经营审批公示制。同时在《xxx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网站上专门设立公示窗口,对关系到群众的所有事项都予以公示,全年向社会发布公告公示76份。市文广新局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过程中,着重建立健全了内外监督机制,有《首问责任制》、《工作问责制》等,并建立执法办案监督联动制度。建立了党组主抓、纪检监督、科室落实、群众参与、社会评价的政务公开工作运行机制,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中,重点加强了窗口服务建设,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绩,作为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
3、突出重点,全面公开。在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过程中,机关各科室、局属各部门从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审批运行入手,将完成上级“两个社会”建设内容、两级市重点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社会公益活动项目、行政审批事项、执法执纪情况、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人事管理事项等,通过多种途径根据公示要求,或向机关干部或向社会公开,一是政策性、管理性文件、规章、规定等及时公示;二是对机关、局属各部门招标采购等行政行为的程序和结果公示;三是对群众报批的文化经营许可进行全程公示 ;四是对处罚违规经营的文化经营单位的处理进行公示。如办事大厅文化窗口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通过宣传橱窗公示、网站公示、报纸公示等,以不定期出版的形式,向市民公布政府近期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审批项目内容、处罚内容等。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政府公告栏,扩大政府规范性文件内容的公开的覆盖面,利用市区宣传车宣传、广场设点宣传、村镇集市宣传等方式,及时公布各级政府颁布的规范性文件,让公众掌握更多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信息,必要时,还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有关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的规范性文件。全年发放各类法律法规宣传资料6000册,出动人员180人次,宣传地点遍布全市19个镇(街道)。在今年的推行政务公开工作过程中,我局根据上级要求,还积极推行阳光工资工程,把局机关、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博物馆未按规定发放的资金全部扣除,并公示所扣数量及现发金额。
4、形式多样,公开及时。在近年的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过程中,我局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式,大力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和渠道,具体做到“五公开”:办事对象应履行的义务公开、办事机构自身应当履行的业务公开、办事结果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纪律公开、监督投诉渠道及其它应当公开的内容公开。一是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栏。将本部门的职责、行政职能、内部处室的分工、办事程序、法律依据、以及投诉电话等通过政务公开栏予以公开。二是以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手册或便民卡片的形式将部门的政务向社会公开。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文化窗口发放便民服务卡,按照****中心提出的公开要求实施了政务公开。三是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公开。主要采用通过设立政府网站进行公开,增大公开的容量和覆盖面,达到便捷、快速、面宽、有深度的公开目的,在政府网站《xxx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网站上设立本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专门栏目,向社会公开政务、重大政策法规,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受理市民的建议、投诉,提高了政务公示工作的时效性。四是设立意见箱,以局办公场所显眼且离办公场所尚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设立群众意见箱,给办事群众一个提意见的地方。同时我们今年还向社会各界人士发放了500多份作风建设意见函,征求广大群众对我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收回的意见函中,罗列了十项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措施,为机关工作公示开辟新的途径,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
5、依法行政,规范
第12篇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3解读
由于2022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没公布,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22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吧!
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24日在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山东省省长郭树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2023年至2023年,全省人民辛勤劳动、开拓创新,奋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十二五”胜利收官。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3万亿元,年均增长9.4%。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从6千美元增加到1万美元。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对外收支总体良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9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5万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倍以上,达到5529亿元。“十二五”规划27项主要指标中,12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12项预期性指标超额完成,3项预期性指标接近目标值。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达到3154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1%,达到12930元,城乡收入比由2.70缩小到2.44。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00万人以上。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5岁,达到78岁左右。婴儿死亡率由千分之7.69下降到千分之4.7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人均受教育年限8.87年,提高0.11年。城乡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加约5平方米,分别达到36.4平方米和40.9平方米。城镇每百户拥有汽车由19.9辆提高到49.4辆,农村由5.4辆提高到23.6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基本实现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互联网普及率提高13.9个百分点,达到48.6%。
(二)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粮食产量由867.1亿斤增加到942.5亿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8%,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比重持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8.7个百分点,成为吸引投资、吸纳就业、创造税收的主体。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保护水平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72%提高到2.23%左右。“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东中西部差距不断缩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全面展开,17市实现铁路网全覆盖,96%的县(市、区)通了高速公路。全省发电装机达到9716万千瓦,比2023年增长48%。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胶东调水主体工程投入使用。
(三)市场经济新体制进一步完善。全省95.7%的村(社区)完成了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多种土地流转方式和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健康成长。供销社改革取得新成绩。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设立省社保基金理事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政府定价项目削减67%。商事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各类商品和要素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场主体发展到618.2万户,比2023年翻了将近一番。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基本建立,转移支付调整和债务管理得到加强,省以下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小贷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蓬勃发展,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基本完成,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扎实推进,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稳健起步,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青岛财富管理综合改革试验区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小学去行政化试点顺利实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职业教育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先后实现整合,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公务人员工资、养老、住房、交通和休假制度日益规范。
(四)对外开放取得重要进展。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了与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经济界的合作,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的经贸联系进一步密切。新增友城38对、友好合作关系城市40对,来鲁工作的外国专家达13万人次。正式启动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鲁港、鲁台交流合作成果丰硕。2023年,全省外贸进出口2417.5亿美元,比2023年增长27.8%;实际利用外资163亿美元,增长77.8%;对外实际投资57.8亿美元,增长205.6%。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91亿美元。成功举办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等一批重大国际活动。国际海事司法研究基地和国家法官学院青岛海事分院落户青岛。中小企业到境外对标交流,乡村旅游带头人赴海外学习培训,都取得了持续明显的成效。全国工商联知名民企洽谈会签约项目落地率超过80%,到位资金7842.5亿元。
(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加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各方面制度和程序不断完善。政府系统严格执行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在重大问题决策前、决策中主动加强与政协的民主协商。省政府及部门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对口联系逐步常态化、机制化。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和决定46件,制定政府规章64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15件、政协提案3362件。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削减,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公布实施行政权力清单、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政府部门责任清单,省级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政府机构改革逐步深入,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有序展开。持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着力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省市县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普遍建立,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依法解决。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法治观念普遍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严肃政纪、纠治“四风”、严惩腐败取得显著成效。纪检监察机关立查案件累计70080件,党纪政纪处分69688人。
(六)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坚持把文化建设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大力弘扬,四德工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由61%提高到99.2%。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各个领域的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在全国影视剧业内和广大观众中,赢得了“山影出品,必属精品”的美誉。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达到2370亿元。成功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儒学大会、中国艺术节、孔子文化节和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等重大活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七)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健全。积极促进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协商、社区居(村)委会联席会议、居(村)民代表会议、社区事务议事制度。广泛构筑起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联动机制。社会组织达到4.56万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534.2万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7331.4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信访工作持续加强。省政府及各部门新闻发布机制进一步完善。普法、依法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山东建设取得新进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得到加强。顺利完成23.14万名兵员征集任务。
(八)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行动计划,建立空气质量第三方监测和财政补偿制度。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改善13.8%,二氧化硫下降47.7%,二氧化氮减少12.8%。新能源发电装机增加837万千瓦,占比提高7.1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指标超额完成,淮河、海河流域治污国家考核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87.9%提高到95.5%。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85平方公里,湿地保护面积新增300多万亩,植树造林1561万亩。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镇村全覆盖。
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山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改革,敢于担当,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必须在法治框架内,有效统筹协调多方利益,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和司法民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难题。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服从省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多党合作和政协民主协商,积极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
各位代表,___、国务院对山东一直给予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特别是2023年______视察山东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我们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在前列,为我省发展指明了方向。五年来我省取得的每项成绩,都是___、国务院和中共山东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各界人士、驻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山东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省传统优势正在改变,实现新旧动力转换、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仍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经济结构不合理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比较突出,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大多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居民收入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城镇中的“二元结构”比较明显。部分群众生活非常困难,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还有较大差距。人口老龄化加快,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超采地下水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劣五类水体基本消除,但一、二类水体没有明显增加。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道路车辆伤亡人数居高不下。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作风不严不实问题仍然存在,法治素养有待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和安排年度工作中,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从今年起到2023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现我省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擘画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提前实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3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服务业占比达到55%左右,发展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创新型省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提高到2.6%。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居民收入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持续缩小,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提高。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到65%和55%以上。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文明山东、诚信山东、美德山东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完善。平安山东建设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法治山东建设成效显著,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必须深入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全过程,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为此,要紧紧抓住以下任务。
(一)强化创新第一动力作用。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知识产权创造、使用和保护,完善各类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持续扩大人才政策开放度。鼓励企业主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科研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加快创建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提升农业发展优势,努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持工业强基,加快食品、轻工、纺织、原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设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机械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其他各类知识密集型产业快速成长。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服务业扩大规模、拓展空间,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体系。鼓励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大力发展网络经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鼓励军民产品、技术、人才、信息广泛交流,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二)实现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以改革助推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造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健全市场导向的投融资体制,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促进经济资源全球优化配置。合理划分省和市、县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完善财税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现代财税制度。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业态,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提升金融普惠程度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学校、医院和科研院所去行政化。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自贸区战略,全面融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三)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基本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争取通车里程分别达到2100公里和7600公里。新建改建穿城公路、瓶颈路段2840公里,整治完成国省道6100公里和县乡路2.95万公里。建成运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菏泽机场,争取建成济宁机场、聊城机场,开工建设枣庄机场。推进港航一体化,发展现代化港口群。建设海阳、荣成核电基地和海陆多处风电基地。加快外电入鲁,接纳省外来电能力达到2400万千瓦。完善新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系统建设。抓好雨洪资源利用,提高引黄能力,完成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和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建成地下综合管廊800公里以上。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加快城镇和工矿区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完成180万户棚户区改造任务。完善城市微循环立体交通网络,积极推进青岛、济南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步伐。落实农村抗震设防标准,平房要普及钢筋圈梁和构造柱,新建改建房屋最低按7度抗震设防。按照节能环保要求新建改建农村供暖设施。2023年底完成647万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
(四)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坚持东部提升、中部崛起、西部跨越,纵深推进“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提高综合竞争力。发挥好青岛龙头带动作用,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创新发展,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海洋经济集聚区。海洋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坚持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发展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建设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强化省会辐射引领,支持济南建设区域性经济、金融、物流和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济莱协作区建设,支持德州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加快沂蒙等革命老区发展,加强与中原经济区交流合作,把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成邻边经济新高地。
(五)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以人____新型城镇化步伐,有序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其他农村地区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全面实现教育、医疗、社保、就业服务和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实施新一轮县域经济提升行动,支持县城和重点镇发展为新生中小城市。积极稳妥推进撤县设区(市)、乡镇合并、镇改街、村改居。鼓励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和工矿区纳入城镇体系管理。推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乡村教师、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快农村金融、邮政物流等公用事业发展。
(六)繁荣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施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推进社科理论研究创新、历史文化展示和乡村记忆工程,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和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努力营造激励齐鲁文化精品创作的社会环境,支持富有山东特色的文学、戏曲、美术、影视、出版、传媒事业加速发展。建设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加强各级档案馆建设,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业态,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扩大好客山东品牌影响。
(七)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坚持科学扶贫、注重实效,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前实现省定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各类群体就业创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城镇每年新增就业110万人。推动基础教育均衡提升,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努力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强健康山东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统筹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保基金政策措施。不断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民主协商。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安全发展理念,确保各领域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抓好人民防空建设,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升人口质量,继续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大对失独家庭关爱扶助力度。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八)建设美丽文明新山东。维护好我省的壮美山河、富饶湖海和广袤平原,多姿多彩地展现齐鲁风光的独特魅力。加大对自然人文遗迹、历史文化名城、特色老街区老村落老建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在尊重农村形态和农民生活习惯基础上,有序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把大气污染治理放在突出位置,有效遏制重污染天气频发态势。加强重点流域、近岸海域和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地下水超采。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土壤质量明显提升。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林木绿化率达到27%。开展地质环境恢复和塌陷地综合治理,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独立工矿区改造。增加对重点功能区生态转移支付,健全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三、2023年政府工作总体安排
刚刚过去的202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做好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5万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这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进出口保持稳定。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9%和49%。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实现今年目标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实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转型升级,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深入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战略,推进好品山东建设,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和国际标准。引导企业在满足一般消费需求的同时,积极开展品牌营销和个性定制,多生产绿色、健康、智能的高附加值产品。健全农产品、食品、药品等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健康、旅游、文化、休闲、娱乐、体育等产业,引导各类服务业改善供给结构。支持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鼓励建设创业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创客空间。下决心推动钢铁、煤炭、水泥、有色、船舶、玻璃、轮胎、地炼等行业去产能,实施化工产业搬迁改造和结构调整攻坚战。对丧失自我修复能力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市场出清。妥善安置产能过剩行业失业人员。引导企业多措并举消化库存,总结推广近些年各行业压缩支出的有效办法,支持企业全面降低成本,特别是减少材料消耗,降低能源损失,压缩管理、销售和财务费用。鼓励企业多渠道筹资,增加资本金,减少银行贷款比重,降低债务率。积极化解企业间担保链、担保圈风险。
(二)贯彻好积极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具备条件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水利、电力等重大项目尽早开工,形成较大规模的实物工作量。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升级改造工程。开工保障性住房49.3万套,基本建成22.5万套。改造农村危房5万户,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200万户,启动农村供暖改造工程。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今年要完成一半任务,改扩建1500所学校。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扩大传统消费,促进信息、网络消费。总结交流临沂、潍坊等地的经验,推动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与实体流通相结合的物流体系。推广菏泽、滨州、日照等地的好做法,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电商镇、电商村,鼓励发展农村淘宝项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提高新市民购买和租赁住房的能力。落实好公积金使用、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积极消化房地产库存。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培育专业化、规模化租赁企业。提高公租房租赁补贴比重,打通保障房和商品房的通道。支持各地各部门收购或长期租用符合条件的商业房、写字楼,改造为中小学、幼儿园、养老院用房。鼓励房地产企业将库存商品房改造为电商用房、教师公寓、养老地产、旅游场所等专业设施。
(三)进一步健全企业微观运行机制。支持各类企业规范改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财务制度,实现更多企业挂牌上市。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积极推行经理层契约化管理。将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统一监管。开展首批58户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任职回避、公务回避、亲友回避,公开透明履行职责。加强关联交易监管,切断各种形式的利益输送。鼓励民营企业规范成本核算,引导民营企业家参照市场正常水平领取薪酬,依法缴纳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完成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发挥企业家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尊重、关心、保护企业家,搞好企业家培训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完善人才流动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人才工程为引领,集聚更多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带动作用的首席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借鉴淄博、济宁、德州、聊城等地做法,健全引进人才制度,吸引包括外国专家在内的各类专业型、技能型人才来鲁工作。
(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脱贫攻坚。继续抓好高产创建、渤海粮仓、精准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全面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顺应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合理安排轮作,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休耕方式。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优质牧草,以及大豆、花生、杂粮等经济作物。树立大食物理念,大力发展肉蛋奶、果蔬茶等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现代渔业,建设海上粮仓。加强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建立农业信息监测分析预警体系。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积极培育农村经济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农村“第六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坚决打好脱贫攻坚第一仗,确保今年脱贫人口不少于120万。抓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验收和应用,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抓好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工作。
(五)落实30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待遇。今年为200万进城农民工和140万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办理城镇户口,落实同等公共服务。对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保持不变。普遍降低大中城市外来人员落户门槛,使其真正享受到市民待遇。制定城中村改造规划,拓展棚改范围,改造完成棚户区48万户。同时,将棚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提高货币化安置比重。完善连接镇村间的道路、公园等基础设施,把非农经济和就业超过70%的村庄和人口纳入城镇管理。推动住房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交通管理等政府监督和服务向乡镇下沉。试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财政转移支付、投资基金安排、建设用地指标挂钩政策。改进城乡规划,提升建筑质量,治理违法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建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00公里。提高城乡供水水质,大力发展集雨型绿地。加大低效闲置土地处理力度。实施示范镇提升行动。
(六)改善投融资环境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完成营改增任务。完善国地税联合办税机制,加强税务队伍建设,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县及县级以上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全部依法依规公开预算决算。扩大涉农专项资金整合试点范围。继续清理财政专项资金,省级再压减10%,用于增加扶贫投入和产业引导基金。继续压减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基本公共服务。根据国家部署,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提高到15%。在保持政府债务率处于合理区间前提下,适当扩大地方债券发行规模。加强债务分类管理,重视债务结构调整和存量置换。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私募市场和股权投资基金,审慎探索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发挥好齐鲁和蓝海两个股交中心平台作用。进一步优化城商行股权结构,深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稳妥推进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试点。积极发展现代保险业。着力去杠杆,规范信托、理财等表外融资业务,降低金融资产风险。加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对非法集资、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清理打击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七)推动对外经贸投资双向优化。实施优进优出战略,培育壮大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____对外经济新优势。加大先进技术、能源资源、关键设备和重要零部件进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坚持引资与引智、引技有机结合,深度推进产业、企业、项目、人才国际化。加强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战略合作和产业对接。推动企业开展境外工程承包、能源资源开发、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强境外项目风险管控。抓住中韩、中澳自贸协定正式实施机遇,在贸易、投资、金融、旅游、交通和产业合作等领域争取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和烟台中韩产业园建设。探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积极申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加快各类开发区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
(八)强力推行清洁燃烧等治霾措施。加强区域协作、联防联控,推进污染防治一体化。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二时段限值,对不达标企业依法实施限产停产治理。推动工业绿动力计划,抓好燃煤电厂、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推广煤炭高效利用技术,探索多种清洁燃煤实用办法,减少散烧煤总量。强化成品油全过程监管。抓好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和扬尘综合整治。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创建绿色交通省份,城市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标准,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降低2%以上。积极推进地热能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九)力争社会民生事业有新的较大进展。加快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开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去行政化。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2000所幼儿园。落实中小学教师编制“县管校聘”。抓好职业教育,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提升立德树人水平。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省直转制文化单位改制到位。持续建设十大旅游目的地品牌,按期完成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和集散中心年度建设计划,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启动所有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动分级诊疗,有序放开医疗服务价格。抓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提高基层、中医药、妇幼、传染病、精神卫生等薄弱领域的服务能力。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开展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试点。建立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开展职工长期护理保险。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城乡低保等保障水平。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和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医养结合服务综合体,新增养老床位6万张。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年内为1000名听障儿童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倡导社会慈善捐助。
四、汇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大力量
各位代表,______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高度重视和做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工作。加强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交流合作。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全面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鼓励社会各界群众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
政府工作人员要增强大局意识、看齐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和专业方法。大力倡导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着力克服庸懒散现象,认真解决不愿为、不会为、不敢为问题。积极适应新常态、学习新知识,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境内外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干部、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主动作为、做有成效的予以表彰,对不作为的部门和干部严肃问责。建立合理的容错机制、及时的纠错机制和正常的免责制度,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全面提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能力,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决定,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制度。全面梳理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注重发挥律师、法律顾问和司法机关作用,通过协商调解和必要的法律程序解决问题。扎实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依靠广大群众推动任务落实。
深化平安山东建设,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机制。深刻汲取安全事故沉痛教训,强化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深入开展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消除各类非法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加快食安山东建设,加强消费品安全风险防控和检验检测。继续搞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深化“平安行·你我他”行动。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定期报告政府工作。主动加强同人民政协的民主协商,大力推进多层次协商民主。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开展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有序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加强行政监察和行政执法监督。建立行政复议纠错、行政诉讼败诉报告制度。进一步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际成效。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请教,为群众办实事。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完善防止利益冲突和权力寻租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各位代表,美好明天属于勤劳智慧的山东人民,幸福生活需要我们用双手来创造。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___同志为___的___周围,在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