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工作报告

市政府报告及计划政府工作计划(12篇)

发布时间:2023-11-10 08:41:14 查看人数:13

市政府报告及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第1篇 市政府报告及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2023年全市工作回顾

(一)工业经济逆势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显著加快

(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

(四)民生工程卓有成效,社会事业显著进步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始终坚持“真正解放思想才能实现真正跨越,思路决定出路,抓机遇就是抓发展,优良发展环境就是最大竞争力,狠抓落实、强势推进”等基本经验;得益于人大、政协在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之上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艰苦奋斗和超常规强势推进、超常规抢抓机遇、超常规狠抓落实。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上级驻岭单位和驻岭部队,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公主岭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宏观层面上,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需要进一步扩大;结构调整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关注;社会稳定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需要进一步转变。在具体实践中,城市街区改造、居民居住环境、供热、供水、教育、医疗、就业、干部职工工资待遇等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创新思路,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完成我市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关键之年。作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和低碳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的年份,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宏观层面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国务院在出台《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之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得到批准,为我市这样一个靠近长春、毗邻一汽、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县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后金融危机时代和低碳经济所带来的产业革命和绿色革命,又必将为经济欠发达县份实现弯道超越、科技兴市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在如此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内,只要坚持理性思维、科学谋划,及时抢占经济、科技、市场等制高点,紧紧抓住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和体制机制等活跃经济的重要要素,就能使我市经济在竞争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实现跨越。

202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抓好投资拉动、结构调整、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市化,巩固和发展强县成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机制驱动,力争在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上有新突破

处于工业化初期的欠发达县份,在加快发展进程中的基本规律是出口、消费比重较低,难以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依靠投资拉动依然是现阶段解决内生动力不足、拉动经济增长、增加有效需求、扩大经济总量的主要途径。因此,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投资拉动,毫不动摇地实施项目带动,千方百计地依靠机制驱动,通过用制度支持完善载体功能,加速承载各种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完成投资内容;通过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壮大,从而实现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机制驱动的良性循环。

(二)统筹兼顾地发展农业、支持农村、关注农民,力争在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上有新突破

按照“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标准,加快朝阳坡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引领全市农业快速发展。

(三)扎扎实实地推进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品位提升,力争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上有新突破

遵循“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的指导原则,按照“稳步扩容、完善功能、优化管理、提升品位”的思路,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各项控制性详细规划,改造旧城,打造新城,着力构筑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精心组织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岭西三路北段、新风大街、育文路、育民路、科贸大街和新城路网等道路建设;继续实施清水绿带工程;高标准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景观特色;完成响铃公园改造;启动净水厂改造工程,提高供水质量。加强集中供热管理,切实解决城区供热遗留问题,提高供热质量;全面落实物业管理各项法规,逐步规范小区的治安、卫生等各项管理工作;不断加大综合执法力度,规范市场和交通秩序,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水平,着力打造整洁有序的城市面貌,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四)持之以恒地关爱民生、推进事业、构建和谐,力争在加快社会进步上有新突破

(五)坚定不移地强化改革创新、转变观念、优质服务,力争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执行力上有新突破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是深化企业改革。引导企业资本运营和重组,努力在组建集团公司和企业上市上实现重大突破。二是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抓好扩权强镇试点,能下放的权力全部下放,使乡镇工作更有自主性、创造性。三是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扩大部门预算试点范围,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充分发挥“国投”、“城投”、“担保公司”等政府融资平台作用,整合资源,提高担保、融资、投资能力。积极引进外阜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年内力争再组建2-3家小额贷款公司,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持。四是抓好事业单位改革。加快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五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现代服务业改革。要组建专门机构,选调精兵强将,主攻融入长春经济圈,重点在绿色果蔬、餐饮、文化、娱乐休闲、商贸旅游、房地产开发等方面有新思维、新举措、新突破。六是创新思维,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制度上加快改革。要逐步解决人才流失、断档和后继乏人的问题。要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廉洁从政,提高政府感召力;坚持改进作风,提高政府执行力;坚持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公信力。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实现政府与民心、民意、民情的有效联动,让政府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第2篇 2023年临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临江市人民政府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一年的回顾

2003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年,也是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临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力监督和市政协的鼎力支持下,市政府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人民放心的政府这一宗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采取超常规措施,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团结并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以昂扬的斗志和创一流业绩的拼搏精神,在众多领域创造了历史较好水平,再次彰显了“临江现象”的独特魅力。2003年初,本届政府承诺要在任期内完成三件大事。如今,三件大事中的两件,即:220千伏一次变电工程、外国语学校一期工程在开工第一年即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老岭隧道工程的松岭隧道和老岭隧道也于去年12月底全部贯通,圆满完成了当年的施工任务。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运行快速平稳,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重点项目陆续投产达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在兴起;在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基础上,去年我市对经济结构做了大胆而又卓有成效的调整,突现了民营经济和旅游经济的重要地位;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对城市巷道、集中供热、城市环境等群众热切关注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和改造;春夏之交,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众志成城,成功抗击“非典”,大大增进了与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加快临江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勇气。此外,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以及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等各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财政状况明显好转。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3.5亿元、13.9亿元和9.6亿元,分别增长6%、11.2%和12.9%;国、地税提前两个月完成税收任务,实现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919万元(不含出口退税),同比增长5.9%,一举扭转了往年“寅吃卯粮”的被动局面;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9.98亿元,同比增长9%;农业总产值完成5.37亿元,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亿元,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08 亿元,增长7%;实现进出口额284万美元,引进域外资金1.28亿元。临江经济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100万元,增长10%;招商引资等项工作均完成年初确定的指标。2003年,我市积极通过科技创新、项目拉动和政策扶持来发展第

二、三产业,将

一、

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13:51:36。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始终牢牢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不动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突出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一是以占领国际国内市场为目标,强化内功为手段,抓好赛力特、镁业、翔豪、水电等重点企业提速增效,力争在世界产业大转移中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增强企业实力,树立自己的品牌。2003年骨干企业年产值增长18.4%,上缴税金增长11.7%,企业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品在欧、美、亚、非等国际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大。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拉动产业升级。投入技改资金8000万元,全面完成了微硅粉回收、雾化法镁粉、纳米级白炭黑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开发微硅粉、高纯硅添料等新产品14种,实现新产品产值9300万元,利税1210万元。三是突出项目申报,重视接续产业,努力增强发展后劲。紧紧抓住国家有关政策,积极申报了健今药业的gmp改造及新药产业化、镁合金压铸件、超微细二氧化硅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其中,健今药业申报的项目已被国家列入第一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计划。这是我市工业技术改造在国家立项申报工作中取得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四是大力增加基础设施投入,为工业快速发展拓展空间。投资1.6亿元的220千伏一次变电工程于去年10月31日竣工投运,该项目的投运彻底解决了我市输变电能力差、电压等级低等制约临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在内河兴建和扩建了16座中小型电站,总装机容量达5.6万千瓦,对拉动工业经济增长,全面建设新型技术工业园区,推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巨大的能源保障。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1.6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2379万元,增长10%,两项资金占用额下降5.3%,财政对企业投入资金(含出口退税)3300多万元。全市黄金产量突破万两大关,实现了“黄金万两县”的目标。一年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资金运营趋于合理,为加速扩充经济总量,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龙头初具规模,农业经济开始向产业化经营过渡。农村工作突出“抓龙头、带基地、兴产业、富农户”的发展思路,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中心,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发展,着力加强了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建设。一是“借世界名牌、创国际市场”,与澳大利亚澳士达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和发展了世界畜牧业著名品牌安格斯肉牛,并投资1300万元建设肉牛屠宰加工厂。厂房主体工程现已完工,今年10月份可投入运营。2003年11月又与澳大利亚澳士达牧业集团共同组建了吉林澳士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安格斯肉牛改良4100头。二是大力扶持临江康龙药业和宏大药业公司,并把它们塑造成为我市中草药发展的龙头企业。两公司投资共2960万元的gmp改造项目已接近尾声,投入运营后必将大大增强“兴产业、富农户”的牵头带动作用。三是与发展培育龙头企业相适应,在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上做文章。加快了国家级高山红景天基地、黄芪种植基地、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和农特产品标准化生态综合示范区的建设。完成了农村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生态富民工程全面启动,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进一步深化了农村各项改革,税费改革成果得到巩固。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开发林地经济,发展了香菇培植等绿色生态产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展顺利,中低产田改造和小流域治理初见成效。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农机总动力已达4.72万千瓦。临江国家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已通过国家验收。

强势民企扩张迅速,民营经济增势强劲。年初以来,我们通过资金支持、法律保护、重奖激励等方式,迅速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民营经济迅速扩张提供了方便条件。特别是全市民营经济工作大会后,在全市掀起了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去年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300户,注册资金1.24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2300人。在克服了“非典”的负面影响后,全年民营经济产值达12亿元,增长12%;营业收入10亿元,增长21.7%;实缴税金410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59.46%,比上年增长14.3%。经过几年来的发展,民营经济终于实现了实质性突破,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确定我市枢纽地位,生态旅游业初露锋芒。今年,我市把生态旅游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来抓,聘请省内知名专家编制了《临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整合了区域内旅游景点。以苇沙河为入口和基地,积极与丹东、集安、长白等沿江城市沟通、洽谈,初步确定了临江作为丹东至长白山旅游线上的枢纽地位。规划和建设了苇沙河旅游码头、人工运河和苇沙河小三峡风景区、四道沟长川岛等一批旅游景点。旅游景点基础设施投入达600万元,为今后临江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营造山水园林城市,城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部署,突出经营城市理念,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了城乡建设步伐。在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争取政策支持,共投入公路建设资金3亿元,是建市以来最多的一年。总长3529米的老岭隧道项目,已完成隧洞掘进3460米,其中2775米的老岭隧道与685米的松岭隧道已贯通,现已完成投资额1.8亿元。总投资5亿元的沈长公路临江至八道沟沿江公路工程,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今年可开工建设。乡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新建改建乡村公路21条,总长101公里,名列白山市榜首。城区改造的力度不断加大,房地产开发7.5万平方米。投入820万元对市区交通路、官殿街等42条巷路和人行道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总面积达8.3万平方米。通过巷路建设,显著改善了市区交通状况,大大缓解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对市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美化,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投资50万元,完成了鸭绿江绿色生态文化长廊建设,为鸭绿江畔描绘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投资1200万元对城区部分陈旧供热管网进行了改造,新增供热面积12万平方米。临江标志性建筑——投资1500万元的江滨大桥已于去年9月份开工建设,预计今年竣工通车。鸭绿江界河防护工程现已完成三道沟左岸回水堤、望江至大栗子护岸等4处单项工程,总长达15公里,对防洪抗害、保护国土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容和环境卫生质量得到改善。投资5925万元,着重加快了花山、大栗子、苇沙河等城镇建设,增强了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促进了城市化进程。通讯事业和信息网络建设发展迅猛,宽带网正逐步渗透到社会各阶层。2003年基本建设投入资金总额达4.8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大力推进载体建设,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科技工作在加快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同时,2003年共争取和安排国家、省、市科技项目6项。科技进步对我市经济发展贡献率达55%;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和职业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合理调整了中小学布局,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临江市一中投资400万元,扩建校园8850平方米,完成了初高中分离,改善了办学条件。投资2267万元的外国语学校完成一期工程,已于去年9月1日如期开学;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2003年高考共有556名考生进入投档线,升学率达90%,理科考生蔡丰、董欣同学的高考成绩名列白山市第

一、第二名,分别被清华、北大录取;文化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卫生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技术装备水平,投资200万元建设的疾控中心综合楼已交付使用。非典防治工作取得成效。非典防治期间,为确保全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市财政先后投入195万元购置了大量用于防治非典的医疗设备,同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起了严密的预防控制系统,各乡镇(街)也倾注全力,严密监控外来人员。这些有力举措,得到了全市人民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广大党员干部和医护人员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我市有4位同志因在抗击非典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有两名一线医护人员在此期间光荣地加入了____。社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全市街道成立了17个社区,这些社区在维护社会治安、防治传染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实加强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25‰;广电事业迅速发展。投入资金210万元,完成了临江市区有线电视光缆工程、演播室改造和设备更新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在白山台发稿量连续5年保持领先位置,在省台发稿连续两年跨入全省县级台前5名行列。节目采编及播放质量明显提高。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通过开展“学、做、创”活动,使机关工作作风明显好转。“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鼓舞了人心,凝聚了斗志,激发了全市人民建设临江的热情。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2003年我市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市”。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空前活跃,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由中央电视台、八一电影制片厂、白山市委、白山市政府、临江市委、临江市政府联合拍摄的7集电视连续剧《陈云在临江》,对弘扬“四保临江”精神,宣传临江对外开放形象具有重大意义。该剧于去年12月22日举行了隆重的开机仪式,现已进入紧张拍摄阶段。成功举办了朝鲜歌舞团来临江演出活动,为推动中朝民间文化交流、丰富我市人民文化生活开辟了先河。一年来,市政府在工作中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与政协民主监督,改善和规范了向人大和政协报告、通报的工作制度。坚持重大决策协商在前的原则,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提高了政府决策水平。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建议和提案共118件,办复率100%,满意率达97%。加大了依法治市力度,深入推进“四五”普法,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规范政府行政权力和行为,强化监察和审计工作,对领导干部严格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大政府职能转换力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审批项目439项,保留362项,取消不合理收费70项,暂缓执行7项,经济发展软环境得到改善。政务公开工作有序开展,已建设完成,市政府政务公开大厅、国土资源大厅也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更加方便群众办事。强化了市长公开电话功能,全年接收电话312起,办复率100%,满意率98%,切实解决了一些群众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树立了政府公开、公正、为民办事的形象,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2003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70元和5569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和4%。通过开展劳动力就业情况普查和贯彻“高效益、广就业、可持续”方针,大力开辟就业渠道,开发城镇就业岗位3240个,新增就业人数2540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培训人数1024人,劳务输出7130人,均超出计划任务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社会就业压力有所缓解。加强了社会保障工作力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发放率达到100%。强化了低保工作,对城市困难居民做到应保尽保,切实保障了城市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全市享受低保待遇的共计19400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910万元。下拨救灾款总计63万元,保障了灾民的正常生活。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解决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工资问题的有关规定,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1200万元,偿还了历年所欠的部分工程款和工资款。为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去年投入资金80多万元,对市区40栋住宅楼进行了防水、下水的改造和维修,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投资610万元,对苇沙河错草村居住条件差的4个社214户农民实施了2次搬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全年共处理群众来信来访286件,同比下降15%,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狠抓安全生产,全年生产事故发生率下降33%,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严打”整治斗争为重点,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形势良好,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取得了新的胜利。

一年来,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为临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也均取得了可喜成绩。

2003年,我们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激发了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建设临江的热情。全市上下呈现出“人心齐、抓机遇、求发展”的可喜局面。这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临江林业局、大栗子铁矿、海关、供电等驻临中省直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临中省直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全市公安干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群众期待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就业压力比较大,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巩固和完善,城市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严重老化,设备亟待更新;政府机关及公务员的工作作风、服务质量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经济软环境还有待改善等。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目标

2023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临江抢抓振兴老工业基地机遇,大力发展接续产业的起步之年。今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五届三次全会部署,紧紧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全面实施“三开”战略,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不动摇,进一步强化农村经济、工业经济、民营经济、特色旅游、城市建设和社会稳定六项重点工作,突出接续产业,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大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23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5%和4%。

要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开展“一推双带”和“三创两建”活动,加快小康村建设,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关键在于引导农民彻底打破传统的发展观念和管理模式,要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观念,用工业化思维来谋划农业发展,用产业化的视野打造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目标。1.打造龙头企业。继续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兴产业、富农户”的发展思路,以吉林澳士达牧业有限公司和健今、宏大、康龙等药业公司为龙头,带动安格斯肉牛精品牧业基地和红景天、刺五加、黄芪等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建设。逐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尽快形成以市场带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龙型经济产业模式,促进农村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使我市丰富的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2.积极扶持和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依据我市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绿色食品,加快以山野菜、食用菌、林蛙为主的天然食品基地建设。积极实施优质无公害食品工程,并做好绿色产品的认证工作,打造真正符合绿色标准的品牌,把绿色产业做大做强。3.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在不可再生资源的约束下,减少农村人口,是实现农村土地的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根本途径。要按照“走一人、富一户,走一批、富一村”的致富思路,大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让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逐步完善农村劳务市场,坚决废止各种限制、阻挠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规定,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4.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康村建设步伐。实施“合村并屯”计划,重点对经济落后,没有发展前景的村、屯进行合并,将人口向乡镇所在地和大村汇集,集中资金搞好中心村镇的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5.进一步创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注重培育和发展农村技术协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强化经纪人队伍培训。建立和完善科技、信息、营销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跟踪服务,提高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6.继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坚决遏制农民隐性负担上涨,杜绝强收、强征等侵犯农民权益的行为。7.涉农部门在完善已建设和申报项目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并积极争取国家给予农业的有关优惠政策,谋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更大空间。

第3篇 xx年区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南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十五”和xx年工作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政府几任班子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主动应对区划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按可比口径,预计生产总值年均递增**%;全口径财政收入、区本级财政收入年均递增**%,超过翻番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万元。传统商贸业再现繁荣,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凸显,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进程加快,三产内部结构日益优化,经济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和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完成,人事制度改革日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教育、卫生、城建等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先后与**个县(市)、区建立了友好关系。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引进内资***,***万元、外资*,***万美元,引进项目*,***个,其中超千万元项目***个,超亿元项目**个,有效提升了产业层次和经济运行质量。

----城市建设与管理并重,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累计投入**,***万元用于城市建设。打通了亚泰大街、南湖大路等交通动脉,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维修改造道路***余条,道路硬化面积比“九五”净增***万平方米。新建现代化住宅小区**个,新增绿地面积***.*公顷,拆除违章建筑**万平方米,改造摸黑街路近百条。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创建活动,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区面貌大为改观。

----群众基本利益得到保障,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累计开发就业岗位*.*万个,*.*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下。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支出逐年增加,困难群众最低生活费和临时救济金及时足额发放,累计发放低保资金*,***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积极促进残疾人康复,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次。农村劳动力输出*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资源整合成效显著,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市一类一级学校由xx年的**.*%增加到目前的**.*%,形成了以树勋小学、***中学为龙头的名校梯队;省级一类重点高中进线率由xx年的**.*%提高到目前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蓬勃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全面落实“全民健身纲要”,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累计获得国家、省、市荣誉**项,奖牌***枚。计划生育率保持**.*%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七年负增长。累计投入*,***多万元建设了**个全国一流的社区用房,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社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圆满完成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受到国家的嘉奖表彰。武装、科技等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步。

----民主法制不断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成效明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面完成“四五普法”任务,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依法治区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推广电子政务,全力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加快。充分发挥区长公开电话作用,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交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监管,保持了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xx年是“十五计划”的收尾之年。一年来,我们按照区委十届五次全会的部署,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三大”战略,积极构建“三大”板块,全力发展“六大”经济,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南关区进入了发展快车道。预计到年末,全区生产总值实现***,***万元,同比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万元,区本级财政收入实现**,***万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和**%;引进内资***,***万元、外资*,***万美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和***.*%;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万元,完成年计划的***%。

1、深入实施三产兴区战略,产业升级实现新突破。乔赛数码商城等名企名店相继落位,健康娱乐城建设和南岭体育场招商有序推进,磐石路商业街建设步伐加快,重庆路、南湖大路等四大商圈活力日增。亚泰大街新填充商用面积*.**万平方米,沿街企业已达***余家,年新增税收*,***万元以上,三产隆起带日显繁荣。专业街集聚企业***户,年销售额达**,***万元以上,实现税收*,***万元,特色经济规模日益壮大。重点商务楼宇引进企业***户,通钢国贸、茂祥药业等一批名企入驻运营,总部经济势头迅猛。“千店工程”新开店铺***户,完成年计划的***%;**条创业路聚集商家*,***户,民本经济日益活跃。

2、积极谋求结构调整新途径,都市工业探索取得新突破。在我区被市里确定为都市工业示范区的基础上,又获省批准在南部新城建设都市经济开发区,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起步区占地**万平方米。都市工业探索取得突破性进展,打开了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为全区加快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

3、大力实施城建强区战略,城建经济实现新突破。加大城市开发、改造力度,自我加压,主动出击,把全区的一些城建项目纳入了全市大盘子,争时间、抢进度、保质量,改造巷道***条,总量全市最多;改造棚户区*处,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面积***万平方米,为年计划的***%;新增绿化面积**公顷,完成了解放大路千米灯光隧道等美化、亮化工程,城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凸显。

4、进一步促进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突破。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千方百计做好区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打造了健康胡同等一批国家、省、市先进社区和示范社区,启动了“平安南关”建设工程,全力组织防汛救灾,高度重视禽流感疫情防控,大力推进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巩固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十五”期间特别是xx年,是我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财政状况明显好转、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环境日益优化、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升的时期,为新一轮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中,南关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先进单位”,计划生育、环保、爱国卫生、社区建设、再就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喜人成绩,获得国家、省、市近百项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得益于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南关区人民政府,向作出无私奉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社会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及驻区单位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十五”期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坚持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是政府工作必须一以贯之的主题;坚持执政为民,服务百姓,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是政府工作必须时刻牢记的宗旨;坚持求真务实,勤廉为政,是政府工作必须大力倡导的作风。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是:城区功能的培育与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产业支撑能力不强,财政税收基础薄弱,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壮大经济总量和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社会事业发展压力较大;政府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还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一些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与加快发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

“十一五”是我区实现快发展、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既有来自外部竞相发展的巨大压力,又有自身阶段性的突出矛盾,产业结构单一、财政支撑体系脆弱以及区域空间狭小等问题仍将存在。但是,我们更要看到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和条件。国家继续加大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扶持,省市确立了跑步发展、率先发展的目标措施,“南资北进”的趋势日益显现,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南部新城建设的全面展开,省市加快棚户区改造政策的出台,伊通河风光带的建设以及我区省级都市经济开发区的启动,等等,更给我们加快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最直接、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尤其是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干部队伍战斗力不断增强,全区上下政通人和、人心思进,具备了率先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只要我们坚定必胜的信心,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克难攻坚,聚精会神抓经济,千方百计快发展,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南关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十一五”期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构建和谐南关为目标,实施“三产立区、城建强区、和谐兴区”三大战略,改造北部、繁荣中部、开发南部,发展商贸经济、城建经济、总部经济、民本经济、旅游经济、都市工业经济,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努力把南关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

“十一五”期间南关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生产总值达到***,***万元,年均增长**%。

——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万元,年均增长**%。

——招商引资累计达到***,***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万元,年均增长**%。

——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以内。

按照这一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我们在今后五年的发展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强化发展意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力争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上实现率先发展和突破;强化机遇意识,抓住旧城改造、新城建设等历史性机遇,引资金、上项目,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新突破;强化创新意识,注重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强化统筹协调意识,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和谐,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在发展方向上,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注重内涵提升,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对财政的贡献水平;在发展业态上,由传统商贸型向现代商务型转变,在整合提升传统商贸业基础上,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信息中介等新型业态;在发展布局上,由分散型向聚集型转变,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向规模和空间要效益。

(三)坚持“城建强区”战略,强化承载功能

坚持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全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规划相衔接,科学制定并组织实施分区规划,整体设计,连片开发,突出商业项目和商业设施建设,以此拉动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坚持城市建设与增强承载功能相结合,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打造一流的区域发展环境;坚持城市建设与完善城区功能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城市建设对教育、社区等各项事业的牵动和服务作用。

(四)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强化开放理念,树立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意识,以前瞻的视角、开放的思维、开阔的胸怀,积极融入国际国内的大循环,努力实现与先进地区在各种层面尤其是思想方面的对接、同步;树立对外开放形象,下大气力全方位宣传和展示南关,塑造南关独特的对外开放品牌形象,提高南关对外知名度;打造对外开放环境,强化安商、扶商、富商的服务理念,努力建设与国际通行规则相接轨的发展环境,增强环境吸引力;健全对外开放体系,逐步建立与国际经济相融合的经济架构,进一步扩大文教卫生等领域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努力促进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五)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南关

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逐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模式,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加大政府对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保证群众公平分享各种社会资源。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努力建设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活力南关。

三、二**六年重点工作任务

xx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必须坚持高标准起步,确保“十一五”实现良好开端。xx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坚持从南关实际出发,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夯实经济基础;更加注重城建与经济的融合互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快社会事业均衡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服务型政府建设,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xx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实现***,***万元,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万元,增长**%;实现招商引资***,***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增长*%左右。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xx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构筑新型产业格局,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

坚持壮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强化特色,加快构筑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传统商贸业为基础、以都市工业为新增长点的城区经济新格局。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把南部新城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中地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南部新城行政办公板块、金融商务商业板块和科技文化板块。加快培育发展金融保险、评估中介等各类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以永新医药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壮大。全力壮大以全安广场为中心的现代商务板块。加大对天津家世界项目的扶持力度,促其在年内完成购物中心和高档写字楼建设;尽快盘活中安、中粮大厦;依托通钢国际大厦、财富广场、**世纪国际商务总部等楼宇资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促进解放大路商务楼宇带的繁荣。努力打造以南岭体育场为中心的体育文化板块。加速整合体育产业资源,实行省市区联合互动,加快综合性体育健身商品城建设,逐步将体育场区域打造成集竞技、休闲、娱乐、健身、购物于一体的开放式广场。加快启动伊通河生态旅游经济板块。主动参与改造治理工程,结合南关区产业布局,力争在重要结点、重要地段增加商业设施,积极开发水上、冰上、岸上休闲娱乐项目,着力打造伊通河休闲旅游观光带。探索市区联动机制,整合道台府、文庙、雕塑公园等各种人文景观资源,积极发展旅游经济。

2、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增强产业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北部传统商贸业改造提升步伐,对长春饭店、公交公司原址地块进行包装推介,加快开发进程;推进亚泰富苑商务楼招商,改造三马路布料批发市场,进一步繁荣重庆路商圈。借助永春路棚户区等黄金地段的商业开发,大力整合市场资源,盘活新华联、亚细亚等闲置商业资源,加快中远快运及永春二期改造进度,壮大永春商圈规模。扶持龙兴商贸园发展,科学调整经营定位,与站前商业区相衔接,提高龙兴商圈竞争力。全力加快磐石路现代商业街、卫星路瑞阳广场、万达二期等重点商业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实现部分商家入驻营业,推进南湖大路商贸板块建设。进一步壮大提升专业街的规模和品位,巩固、发展创业路,继续实施“千店工程”,积极发展社区经济,推动富有特色的民本经济上规模、上水平。

3、加快启动都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举全区之力,加快启动**万平方米的起步区建设。抓紧前期的各项准备,尽快搭建园区开发组织机构,高标准、高起点制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科技型、劳动密集型、环保型和现代服务型等都市经济;做好园区范围内地上物的调查摸底和园区建设投入概算,年内完成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用足用活政策,超前搞好推介招商。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北部老城区闲置资源,积极发展都市工业。

(二)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始终是南关区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要通过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工作推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招商引资质量,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

1、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突出招商重点,紧紧围绕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和都市经济开发区建设等,加强对港澳台和沿海发达地区的招商,努力吸引有资质、有资信的大公司、大财团来区兴业,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探索新的招商方式,积极尝试与跨国公司、著名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等新的投融资方式,努力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强化招商部门的主体作用,选调能力强、素质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好的干部充实招商队伍。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对亚泰富苑、伟峰大厦等一批续建的重点项目,搞好跟踪服务,促进尽早运营;对家世界、中远快运、万豪地产等一批新建项目,主动帮助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有意向协议的项目,要盯住不放,力促落位。

2、努力扩大对外开放。要强化对外宣传,利用各种传媒,大张旗鼓地宣传南关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南关、支持南关、选择南关。要搞好对外联系,充分利用省会城市中心区的区位优势和驻区省市机关众多的优越条件,密切对外联系与合作,加强与省市和相关方面的协调,实现借力发展。要加强区域合作,主动寻求和扩大区域间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双方互利合作的有效模式,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动发展。

(三)积极推进税源建设,提高财政支撑能力

财政税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必须采取超常举措,千方百计抓好税源经济。要大力培育引进税源。围绕增加本级收入,着力培育具有支撑作用的纳税大户,通过优惠政策、优良环境,努力稳住现有税源。同时,积极吸引有规模、有潜力、有效益的大企业到南关注册纳税,为财力增长提供动力。要严格依法治税,整治税收环境,加大清理拖欠税款力度,保证税款应收尽收、及时入库。各部门要积极协调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补助,确保可用财力稳步增长。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区街财政体制,发挥各街乡在组织财政税收中的基础作用。

(四)大力发展城建经济,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步伐

依托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在高标准编制好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的基础上,全力加快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进一步提高城区承载能力,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1、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城建一号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拓展发展空间。紧紧抓住省市实施棚户区改造攻坚战的机遇,把棚户区改造与改善环境、促进产业升级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强力推进。年内棚户区改造力争新增商用面积**万平方米,重点启动*个带动作用明显的地块,即围绕桃源路棚户区改造,规划建设商务楼宇、美食商贸城等商业项目;围绕长通路棚户区改造,规划建设穆斯林民族特色旅游商业街;围绕东安屯棚户区改造,规划建设大型商服设施;围绕永春路棚户区改造,繁荣永春商圈;围绕市政府南迁,规划改造南部新城棚户区,改善周边环境。年内,全区住宅楼、商务楼、办公楼新开工面积达**万平方米。

2、围绕全区重点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硬环境。主动参与南部新城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市里尽快构筑起道路、水电汽等设施的基本框架,协助完成繁荣路东延、***国道拓宽工程。突出商圈建设和板块经济主题,着力改善专业街、创业路周边环境,完成大马路、清明街等**条街路维修翻建,实施三环以内***条巷道铺装,实现平阳街、平泉路等**条主要街路的亮化改造,带动周边经济全面繁荣。

3、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加强区域综合整治,提高城区品位形象。着力抓好公共绿地和社区绿化,积极创建“绿色城区”。加强重庆路夜景观建设,提升清明街亮化档次,对二环以内的***条街路安装路灯,提高商业氛围,改善出行条件。完成永安桥、东安屯明沟改造,彻底解决防汛及脏乱问题。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和环境整治力度,抓好经常化管理,大规模拆除违章建筑,坚决制止市场外溢、乱倒建筑垃圾等违章行为。加强环境保护宣传,专项整治非法排污行为,努力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年内,完成曙光街道市容精品区域建设,*/*以上街道达到“卫生先进街道”,*/*以上社区达到“卫生先进社区”标准。

(五)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充分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1、实施名校带动战略,推动义务教育全面优质均衡发展。抓住南部新城开发和北部棚户区改造的机遇,加快学校布局调整与优化整合;适度拓展名校办学规模,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提升名校内涵;加强一般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做强做优教育网络平台,发挥名校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年内,一类一级学校达到**%,一类一级示范学校达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各类教育,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加快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群众的能力。积极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疫情报告网络等公共卫生体系,强化卫生和食品卫生监管,开展“六小”整治活动,为创建卫生城打下坚实基础。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整合区域体育资源,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参加省十五届运动会,力争取得更好成绩。

3、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实施基础工程、窗口工程和共建联建等工程为载体,积极推进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社区、广场和村屯文化,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六)高度关注民生,切实打牢社会和谐的基础

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树立“以发展促就业”理念,深入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年内力争创造就业岗位*,***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左右。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解决残疾人康复、就业。

2、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关爱弱势群体,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研究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加快农民住宅小区规划建设,大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活保障制度,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建立长效扶贫救助机制,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困难学生助学基金,确保全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因贫失学。

3、大力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构建新型社区自治组织体系,发挥协会等民间组织作用,增强社区与居民的融合互动,提高居民参与度。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打造“我帮你”社区服务品牌。全面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培育壮大志愿者队伍。强化宣传教育,面向社区居民,积极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力争使**%以上的社区进入省级示范社区行列。

4、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实施“平安南关”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信访工作力度,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问题。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监管,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七)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行政行为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建设实干政府。在全体机关干部中大力弘扬实干精神,推广落实“一线工作法”,积极倡导“少说多干、干实事、求实效”的脚踏实地之风;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勤政高效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求真务实之风;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尊重群众的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建设效能政府。积极向现代企业学习,增强效率和效益观念,优化行政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树立节约理念,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带动节约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强化亲商、扶商、富商理念,全力加强软环境建设。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和网上办公,努力实现行政管理高效化、服务绩效最大化。认真解决“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促进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促进政府效能提升。

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法律、工作和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团体的意见和建议,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决策“三结合”的公共决策机制,提高民主科学决策水平。

建设诚信政府。积极开展“诚信在行业、诚信在社区、诚信在岗位”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诚信理念。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运作的透明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健全完善各项服务承诺制度,保持政策措施的相对稳定和连续,言必行、行必果,增强政府公信力,树立诚信政府形象。

建设廉洁政府。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巩固各级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实施政府“阳光工程”,加强行政监察,强化审计监督,完善政府采购,努力防止腐败现象滋生,树立政府廉洁奉公形象。

各位代表,南关区新一轮发展已经迈开了前进的步伐,宏伟的蓝图令人鼓舞,历史的责任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区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主动应对激烈竞争中的各种挑战,为创造南关更加美好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4篇 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连同《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很不平凡、富有成效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顽强拼搏、锐意进取,总体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启了中国梦的永州新篇章。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2023年跨上千亿台阶,2023年达到141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0.5%。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330亿元,年均增长13.8%。财政总收入达到131.1亿元,年均增长19.6%。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35亿元,年均增长2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7亿元,年均增长14.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573.1亿元、贷款余额达到793.62亿元,分别是2023年的2.17和2.19倍。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4.6%,五年提高15.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4.8:36.3:38.9调整为21.3:37.0:41.7。现代农业初现雏形。粮食、烤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增量提质,农业产业化保持全国先进,国家、省级龙头企业由21家增至36家,以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迅速。成功跻身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规模工业企业达到794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企业320家、过10亿元企业6家,分别比2023年增加208家和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装备制造、矿产品加工、轻纺制鞋、电子信息产业建成百亿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来势较好。省级工业园和工业集中区由7个增加到11个,永州经开区、祁阳经开区建成百亿园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速融合,“古城名山”建设稳步推进,新增3a级景区11家、4a级景区2家,宁远、双牌跻身全省旅游强县。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发展迅速,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加速起步。质量强市成效明显。新增国际商标3件、中国驰名商标4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国字号”质量检测中心1个,荣获省长质量奖1个、省质量管理奖5个。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过百亿县区由3个增加到7个,其中祁阳、冷水滩、零陵跨过200亿元台阶;财政总收入过10亿元县区由“零记录”发展到5个,所有县区财政收入实现五年翻番。祁阳、宁远、双牌、江华被列为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冷水滩、蓝山、道县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江华、新田被评为全省全面小康建设提升幅度十快县,零陵被评为全省全面小康经济快进县。非公经济活力释放。占gdp比重达到58.3%,支撑发展、吸纳就业、增加财税、改善民生的作用不断增强。

城乡面貌显著改观。交通进入高铁时代。湘桂高铁2023年开通运行,目前已实现动车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永州融入长株潭一个半小时经济圈、珠三角三小时经济圈;厦蓉、道贺高速永州段和二广高速永州至广州段全面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89公里,居全省第5位,11个县区全部实现半小时内上高速;祁冷一级公路及一批干线公路、出省跨境公路建成通车;零陵机场开通深圳、昆明、上海航线,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镇彰显崭新风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强力推进,建成区面积由54.8平方公里拓展到60.1平方公里,人口由54万增加到63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县城和小城镇面貌变化显著,集聚辐射能力增强,人口过10万的县城达到6个,其中过15万的县城达到3个、过20万的县城达到2个,新增人口过5万的小城镇3个,江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称号,宁远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黄田铺、回龙圩等18个乡镇进入国家、省级重点乡镇示范,全市城镇化率由35.38%提高到45%。农村焕发生机活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创建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1个、省级新农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23个,全市配备农村保洁员9000余人,86%以上的村实现清扫保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8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1.82%,祁阳、宁远、蓝山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农村交通条件大幅改善,完成公路畅通工程4142.5公里,新增通水泥路行政村855个,除11个村因水库建设影响暂缓实施畅通工程外,其余所有行政村实现通水泥(沥青)路。农田水利建设力度空前,五年完成水利投入103亿元,是“十一五”的3.05倍,涔天河水库扩建及灌区工程相继开工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重点县、水土保持和“五小水利”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新建高标准农田36.26万亩。全市实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全覆盖。能源信息建设全面加强。神华国华永州火电开工建设,祁阳浯溪、湘祁、双牌五里牌等水电站建成投产。风电开发形成热潮,已批装机和在建规模全省第一。城乡电网不断完善。“气化永州”稳步推进。信息网络得到加强。祁阳被列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县。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走出永州路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推行“三清单一目录”管理,简政放权得到落实。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推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创新创业活力极大迸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完成,流转平台规范运行,抵押贷款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全市9县农信社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中心城区组建永州农商行进展顺利,交通银行、华融湘江银行、长沙银行、省农信担保公司相继进驻。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组建了城投集团、经投集团等投融资公司,推行了ppp项目试点,融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网格化建设“永州模式”在全省推广。市属国企改革、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国有林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并乡合村、财税体制、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取得重大成效。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于2023年获批设立,永州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层面。五年累计到位外资31.8亿美元,引进内资1005.2亿元,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237个,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7亿美元。新增3个省级出口基地。海关、商检永州办事处相继设立,公路口岸、铁路口岸获批建设。

第5篇 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xx”时期及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xx”时期是我市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特别是20xx年9月以来,在以王儒林书记为班长的新的省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五句话的总要求和总思路,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狠刹四风、打黑除恶“三个高压态势”,以“五个一批”为载体,推动“六大发展”,实施“三个突破”,努力在全省发挥“六个表率”作用,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xx年的1781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2735.34亿元,年均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由20xx年的916.48亿元增加到20xx.61亿元,年均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xx年的825.85亿元增加到1540.8亿元,年均增长1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xx年的138.48亿元增加到274.24亿元,年均增长14.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72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26元,两项收入增速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xx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积极作为、奋力拼搏,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明显提升。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药品等新兴产业,推进开发区扩区拓展,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阳煤化工、江铃重汽、华润万象城、欧亚锦绣城市综合体、宝迪屠宰加工、润恒冷链物流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新兴接替产业增加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67.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44.6%。服务业投资占到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75.8%,增加值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61.3%。

——持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承载力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新改建主次干道31项,改造背街小巷32条,建设里程113.23公里。太榆路、学府街、南内环街、南沙河路等相继改造完工,城市快速路网体系日趋完善,逐步进入立体交通时代。地铁2号线一期全线招标开工,首开段车站主体工程封顶。新改建供水管网232公里、供气管网178公里。500千伏等9项供电工程竣工投运。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推进青龙古镇、明太原县城等农耕文明保护。开工建设晋阳湖、和平公园等13个公园,新建46个小游园,完成阳兴大道、建设路、南沙河路等主干道景观绿化,新增绿地3000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36.07%、11.56平方米。

——举全市之力推进城中村改造,人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推动54个城中村改造,47个村基本完成整村拆除,完成总拆迁量的88%,46个村启动安置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取得重要突破,省委王儒林书记要求全省学习我市城中村改造所体现出的“积极作为、攻坚克难、依法办事、为民谋利”的精神。推进棚户区改造,新开工保障性住房57711套,基本建成45510套,完成投资118.65亿元。

——全面推进“五大工程”“五项整治”,省城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7.76%,优良天数达到230天、比上年增加33天,优良率达到63%、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6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好于省下达的减排要求。集中供热扩网3104万平方米,实施城边村气化改造16个,减少冬季燃煤100万吨。关停二电厂3×20万千瓦燃煤机组等污染企业34家,减少燃煤180万吨。城南污水处理厂新增日处理能力15万吨,晋阳污水处理厂通水调试。淘汰老旧机动车和黄标车3.35万辆。秸秆综合利用80.92万亩。完成营造林29.0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

——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提升托底保障能力,民生支出34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5%。城镇新增就业10.5万人。实现脱贫1.67万人。扎实推进教育卫生事业,16所新续建学校、12所改扩建医院进展顺利,16所村办幼儿园主体完工。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12万平方米,新建公共停车位8160个,解决2.2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采煤沉陷区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举办太原国际马拉松赛,推进汾河体育健身长廊建设,我市体育健儿在全运会、青运会、省运会等重大赛事取得优异成绩。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46%、3.25%。推进“平安省城”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全面实施“三个突破”,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提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社会研究试验经费投入93.21亿元,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7家、增长39.77%,市内技术合同成交额21.96亿元、增长162%,高新技术企业销售额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9%。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20家,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二。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获得全国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新增民营企业1.88万户、增长16.22%,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571.53亿元、增长10.1%。

——深入推进“六权治本”,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严格落实“两个责任”,狠刹“四风”,严肃问责不作为、慢作为。编制完成市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行政职权事项由6033项精简到2764项,精简率达到54%。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19项,审批时限压缩21.6%。公务用车改革有序推进,涉改公车全部封停。全面实行政务公开、企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851件,市人大会审议意见22件。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我们坚决贯彻落实___决策部署和省委一系列治晋兴晋强晋战略举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并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省驻并单位,向尽心履职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太原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不优、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亏损严重;园区承载能力、引领作用仍然不强,好项目、大项目不多的老问题没有有效破解;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环境治理、脱贫攻坚等短板仍然明显,兜底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管理创新仍然不够,社会治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社会潜在风险较多;政府自身建设仍有差距,职能转变仍显滞后,“四风”问题尚未根除。对此,我们将积极面对、勇于担当、认真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根据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及“十三五”规划《建议》,“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落实省委“五句话”总要求,以实施“五个一批”为重要载体和抓手,积极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廉洁和安全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实现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率先发展。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结构得到新优化。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力争提前一年实现翻番、到20xx年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居民人均收入提前一年比20xx年翻一番,力争到20xx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力争提前两年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城市功能实现新提升。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全部完成,省会城市功能和辐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文化建设取得新进步。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力争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pm2.5浓度逐年下降,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市区优良天气率力争达到80%左右,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3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发展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开放型经济和对外合作机制基本形成。民主法治取得新进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民权益切实保障;法治太原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各位代表,这里对主要任务作简要报告。

20xx年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xx年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一)推动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都市现代农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把太原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金融聚集区。

(二)推动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均衡发展结构。围绕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迎接20xx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为契机,推进“五城联创”。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三)推动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省城环境质量改善。实施城市周边百万亩森林围城工程和以汾河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推动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建立健全对外开放政策机制,加快开发区和开放平台建设,不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新领域。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协同发展,深化太原城市群协作,努力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五)推动共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全面打赢三年脱贫攻坚战。统筹人口均衡发展,提高教育医疗水平。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公平、可持续、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

(六)推动廉洁和安全发展,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全面推进“六权治本”,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营造廉洁发展社会环境。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省城”建设。

三、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落实省委提出的“六个表率”作用的要求,用好用足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太原率先发展的意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率先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主要污染物减排,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劣ⅴ类水体比例,新增建设用地降幅,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城市棚户区住房改造数量,均完成省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节点,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抓手,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法”,瞄准世界产业技术发展前沿,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可持续投入,倾力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抓好富士康手机制造和维保、太重风电装备、江铃重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太钢碳纤维t800、纳克润滑油、阳煤化工等一批高端制造业项目;抓好华润万象城、欧亚锦绣、万达综合体、苏宁电器、远大购物广场、传化物流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围绕低碳发展为主题的太原论坛等,打造国际化会展平台,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减法”,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落实好中央和省出台的企业减负松绑政策措施,为企业降低税费、财务、物流、人工、制度性交易等成本,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优化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乘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双创”和“中国制造20xx”“互联网+”行动计划,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以新技术带动新产业,以新空间发展新业态,培育经济增长的“乘数因子”,创造新产业“几何式增长”。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除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化解房地产库存,清理“僵尸企业”,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提升要素投入的综合效率,清除经济发展路上的“拦路虎”。不断破解制约发展的一切束缚,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让新动能茁壮成长,传统动能焕发生机。

(二)继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服务功能。太原“三面环山、一水中分”,具有好山好水好风光自然之美。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更加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完善,更加注重城市建设管理质量,更加注重地上地下统筹。

居快完善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路网体系,提高道路通达性和出行便利性。新建滨河西路南延、卧虎山路,续建太行路南延、龙城大街东延、南内环西街、南沙河路东段等城市快速路;新改续建五一路、太茅路、东峰路、新旧晋祠路、马练营路、迎泽大街东延、摄乐汾河大桥等道桥项目;改造提升50余条背街小巷。高标准推进地铁2号线建设,积极做好1号、3号线前期工作;坚持地上地下一体规划,同步完成解放路快速化改造。积极创建国家公交都市,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新建300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努力构建轨道交通、公交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高效对接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进一步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实现规划建设无缝对接。积极拓展地下空间,大力发展静态交通体系,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500万平方米。着力提升水、电、气、暖等公共配套设施保障水平,开工建设阳曲、清徐5000吨垃圾焚烧电厂,加快建设餐厨垃圾和污泥处理厂,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进220千伏等24项供电工程建设。继续以城郊森林公园为重点,推进东西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完成造林面积30万亩以上。推进晋阳湖、植物园、汾河三期、迎泽公园等重大园林景观项目建设改造,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4%。

踞决打赢城中村改造这场硬仗。加快完成54个城中村拆迁建设安置任务,启动31个城中村拆迁。坚持规划引领,打破乡村界限,集中连片规划,高标准开发建设,做到拆迁与建设并举、安置与开发并重、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严控拆迁、成本、资金、市场风险,鼓励和吸引大集团、大企业参与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启动2万户改造任务,加快在建棚户区安置房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晋东、民政园、建材小区等在建工程,确保拆迁群众尽快回迁,加快推进小北关等棚户区改造工程。

以“五城联创”为抓手,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增强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文明程度,为迎接青运会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建管分开、重心下移、区街为主、职责明确、运转有序的城乡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提升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人是城市的主体,人的素质就是城市的素质。要弘扬正能量、培育新风尚,强化规范和文化教化,引导广大市民树立主人翁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文明素养,争当“五城联创”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三)继续引深“三个突破”,创造率先发展新路径。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民营经济的生力军作用、金融振兴的支撑性作用。

要把企业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基本抓手。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省城科技资源优势,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全力支持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充分发挥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的引擎作用,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0%,高新技术企业销售额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0%,建设1-3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发展10个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3%。

要把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我市“众创”发展的新形态,激发内生增长的新动力,形成内源发展的新方式。推广新型孵化模式,建设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引导社会力量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创业社区和众创空间,优化创业创新生态,形成线上与线下协同创业创新格局。实行诚信激励政策,推进创业人员和小微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诚信度和行为规范性。大力弘扬晋商敢为人先、“无中生有”的创新精神,尊重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和首创精神,厚植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文化“土壤”,激励创新、包容失败,不断释放创业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要把资本市场作为振兴金融的基本载体,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力争“新三板”挂牌企业再突破20家,有效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建立政府、银行和企业合作机制,广泛开展与工、农、中、建、交等商业银行的合作,提升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用好用足长周期、低利息的政策红利。完成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增强地方金融发展实力。加快建设互联共享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有效防范、依法处置各类金融风险,打击各类非法集资行为,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四)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改善省城环境质量。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全力实施控制燃煤、抑制扬尘、防治尾气、企业提标、整治面源、垃圾秸秆禁烧、治理污水、生态绿化、严格监管、改革创新十大举措,确保省城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全面改善空气质量。完成太古长距离供热输送管网建设,新增供热能力5000万平方米。加快兴能2×66万千瓦、瑞光二期2×35万千瓦热电联供项目建设,为基本实现市区分散燃煤锅炉全替代创造热源条件。实施一电厂关停搬迁,大幅度削减燃煤总量。实施原煤禁烧,推广使用民用洁净焦炭。建立全方位扬尘控制管理系统,实施渣土密闭化清运,全面推行绿色工地标准化管理,重点整治城乡结合部扬尘污染,推进市区裸露地面绿化。淘汰老旧机动车和黄标车2万辆,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完成纯电动新能源出租车整体更新。调整物流布局,启动中心区各类市场和物流仓储搬迁。推进工业企业提标改造,实施太钢原料场全封闭工程、二电厂铁路运煤和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古交兴能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对焦化等重点行业实施限期提标改造。取缔露天烧烤,中环以内餐饮摊点加装油烟净化装置,城六区内严禁销售燃放烟花爆竹和旺火;杜绝秸秆焚烧,实现全市农田秸秆综合利用全覆盖。全年pm2.5年均浓度值下降4%,二级以上优良天气力争增加20天以上,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在全国空气质量重点监控城市中排名稳定前移。

居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建立水源地持续性生态补偿机制,开展汾河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治理,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完成32万吨晋阳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力争年底开工建设36万吨汾东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0万吨以上。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汾河小店桥上游河道截污等工程。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力度,加快编制建成区17条黑臭水体整治方案,推进城区9条河流治理,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下降30%。实施再生水利用工程。

(五)推进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影响并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要以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历史遗存为基础,继续抓好晋祠景区完善提升、明太原县城保护性开发、晋阳古城大遗址保护、太山龙泉寺佛教文化园和青龙古镇保护修复、太化工业文明遗存展示,打造文化旅游大产业、大景区。推进府城文殊寺、普光寺、关帝庙等20余处历史文化遗存抢救保护工程。坚持点面结合,积少成多,久久为功,蔚成大观。以文化战略眼光,处理好历史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创新的关系,留住历史的记忆,彰显文化的神韵,标识名城的高度。

要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华夏文明主题公园,扩大万达影城的影响力,打造文化领军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推动文化繁荣,搞好选题策划和资源统筹,聚焦现实题材和重大主题,弘扬和传承晋剧等优秀传统剧种,充分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努力打造有历史厚重感和思想感染力的精品佳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提高服务效能和普惠水平。加快市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博物馆布展陈列工程,力争上半年具备对外开放条件。积极开展“文化精品惠民基层行”“书香太原”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六)着力发展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把群众的呼声当方向、百姓的期盼当目标,坚持从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希望的实事做起。

持续推进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加快幼师、五中、成成中学、一外、二外等新校区建设,积极推进职教园区建设,完善太原学院办学条件,提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大力支持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建设,提升省城高等教育的影响力。推进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妇幼医院和省人民医院、省妇幼医院等新院建设,放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服务效应。加快推进儿童福利院和老年福利院建设,完善社会救助服务政策和体系。大力发展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等多层次养老服务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强大合力。新建市体育训练中心等一批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场馆,加快推进青运会赛事及配套工程,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完善创业就业优惠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多措并举对困难人员、市属国有破产改制拆迁企业人员实施就业援助。持续扩大社保覆盖面,推进城乡社会保险一体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00元,住院补偿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8万元,门诊慢性病补偿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实施公办小学免费托管服务、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办理综合保险等教育惠民事项。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红线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加强安全预防和隐患排查,重点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公共场所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规范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从严整治治安突出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20xx年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两会专题(七)强力开展脱贫攻坚,协调推进小康社会目标实现。要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根本脱贫理念,坚决打赢三年脱贫攻坚战,今年要实现脱贫2万人。

实施精准扶贫。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休闲观光农业、光伏产业、食醋产业等特色产业,强化宝迪、润恒、九牛牧业、太原老陈醋和百企千村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功能,激发内生动力,走产业化、市场化扶贫的路子。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原则,落实易地搬迁政策,促进移民脱贫。倾斜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基础刻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保障兜底脱贫。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通过生态建设与修复实现脱贫。

开展对口帮扶。各城区、开发区及所属行政、企事业单位要对口精准帮扶娄烦、阳曲两县贫困村集中的15个贫困乡、157个贫困村。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帮助发展管长远、有效益、能致富的产业,在改善交通、通讯、电力、农田水利等方面多下功夫。各部门要落实对口精准帮扶责任,制定有效推进措施。各行各业要肩负起行业帮扶责任,发挥行业优势,创新帮扶举措,提高扶贫实效。将脱贫攻坚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强化目标考核。

强化主体责任。娄烦、阳曲两县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机遇,用好用足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树立脱贫致富信心,增强“造血”功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县有龙头企业、乡有特色产业、村有合作组织、户有增收项目的扶贫格局。

(八)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认真落实“三严三实”,把忠诚干净担当铭刻在思想上,体现在责任上,落实在行动上。

深化“六权治本”,大力推进“两清单、两张图、两平台”建设,制度的“笼子”要扎得更密,执纪的“利剑”要始终高悬,守纪的“扣子”要扣得更紧,把政府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重视社会舆论和社会监督,全面接受人民监督。推进协商民主,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多渠道沟通协商,完善人大意见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联系机制,提高办理质量和落实率,充分体现人民意愿。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释放更多改革“红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造审批事项少、行政效率高、行政成本低、行政过程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推行“多证合一”和“一证多用”,继续推进商事制度、城市管理体制、农村土地制度、国有企业、科技管理体制、金融服务创新等各类改革,以改革推动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创造和发展活力。

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统一部署、同步落实,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严肃财经纪律,严格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监管,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狠刹四风、打黑除恶“三个高压态势”。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准则,严把廉洁从政关口。

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以同志为的___领导集体的优良作风,自觉、主动、经常向___和看齐。认真学习以王儒林书记为班长的新的省委治晋兴晋强晋的政治担当和工作作风。坚持把以上率下作为基本工作方法,以实际行动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动一级干,做到胸中有数、落实有策、行动有力,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检验的业绩。

各位代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目标赋予新使命,新作为绘就新梦想。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精神状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作风,真抓实干、当好表率的拼搏意志,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努力奋斗!

南通市政府

第6篇 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2023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___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心任务,全面执行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预计实现生产总值6200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4.3亿元,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3500亿元,增长14.2%;主要指标增幅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经过全市戮力攻坚,我们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成为海绵城市首批国家试点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社会发展文明向上、持续向好。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激活力、强实体,实现经济新增长。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把稳定经济增长作为政府工作首要任务,精准施策,聚焦发力,及时推出“稳增长50条”、“财政28条”、县域经济差别化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办法,着力解决审批、建设、融资、征地拆迁、创新创业等环节制约性难题。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棚改旧改工作,实施项目建设提升计划,建立领导包挂项目推进机制,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督查评议活动,启动了齐鲁制药产业园、传化泉胜公路港、百步亭等一批高端高质产业项目,推进220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1110亿元。多措并举破解融资难题,加大融资担保、增量贷款财政补贴力度,争取地方政府债券206.9亿元,国家开发银行棚改贷款预授信300亿元,在全省率先推出17个ppp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重点产业、社会事业等领域。出台新一轮国有土地上棚户区改造意见,扩大货币化安置,加快房地产去库存,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7.7%。全力扩大消费需求,建设投运了方特东方神画、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等一批拉动旅游、吸引消费的服务业载体项目,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信息、文化、教育等消费服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7.5亿元,增长10.4%。实施扶持外贸稳定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为企业解决、退税等70多项难题,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境外实际投资5.6亿美元、增长160%,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3.4亿美元、增长34.7%。

二是抓调整、促转型,催生产业新引擎。坚定不移推进产业深度调整和创新驱动,成立重大产业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出台实施电子商务、旅游业、服务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支持措施,着力培育新产业新动力,经济质量和效益有了新提升。服务业比重达到56.5%,提高0.7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60.8%,提高1.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2.58%,居全省首位;信息软件、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产业投资均增长28%以上。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投产达效,成为新的增长点。继齐鲁制药之后,力诺成为我市第二家过百亿民营企业。云计算产业集群获得省重大专项立项,引进培育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智能电网、创意设计、数字传媒等领域一批新兴企业。建筑产业化应用面积达到790万平方米。创新谷、药谷、新材料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各类科技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50余家,孵化面积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400余家,扶持打造21家“泉城众创空间”。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浪潮“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宏济堂“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机床大型先进智能冲压设备实验室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圣泉集团被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九阳豆浆机获得中国发明专利金奖,成为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新业态新模式迅速成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180亿元,增长35%;互联网金融、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现代金融业态实现新的发展。新增上市公司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7家,山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交易量突破100亿元。

三是补短板、促统筹,推动城乡新发展。推进旧城更新和新区开发,加快中央商务区、华山、雪山、北湖、南北康、西客站、东客站等重点片区拆迁建设,完成4.6万户棚户区改造任务。清雅居公租房项目荣获国家鲁班奖。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及城市色彩、地下空间、绿化等20多个专项规划。重点实施一批水电气暖、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52万平方米,改造水气热危旧管网271公里,全市商务楼宇光纤接入和公共热点区域无线网络接入实现全覆盖。加快交通路网建设,轨道交通r1线全面开工,二环南路快速路西段建成通车,完成34条市区道路建设改造任务,济南长途汽车西站正式启用,开通市区至长清、济阳等9条公交线和济莱、济齐城际快客。纬十二路、泺文路等人防工程顺利推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突出燃煤、尾气、扬尘、工业生产综合治理,加快工业余热利用,扎实开展海绵城市创建工作,实施玉符河综合治理、地表水转换地下水、五库连通、渗漏带修复等工程,山体生态修复暨山体公园建设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趵突泉群保持12年持续喷涌。我市被评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实现“十三连丰”。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快建设,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536家、5608家和1276家。电商下乡、乡村生态游、观光农业成为拉动乡村经济新业态。完成一批水库出险加固工程,建成“五小水利”569处。万德、刁镇、孔村等17个国家重点镇、省市级示范镇承载集聚力增强。一批开发区扩围培育新产业,成为县域发展新载体。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和乡村连片治理,开展“千村五化提升”行动,建设农村公路506.5公里。建成省级以上生态镇59个、省级生态村53个、市级文明生态村3300个。实施农村扶贫开发项目427个,惠及465个村6万贫困人口。解决了22.62万农村居民和7.55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四是促改革、扩开放,培育竞争新优势。发布施行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深化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完成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脱钩任务。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组建投资促进局。启动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市县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和机构整合完成。探索实施公务员聘任制和事业单位分业分类招聘方法。全部公开市县两级财政预算、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市本级“三公”经费预算下降8.99%,收回结余沉淀资金16.13亿元全部用于社会民生。推进产业引导资金股权改革,设立济南财金投资发展基金,首期募集100亿元。将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10%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理顺城市供水体制,实现制水供水企业合并。实行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建设全面启动。顺利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改革。我们还按照市委十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长短结合,启动了对影响济南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一些改革措施已经付诸实施。

第7篇 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廊坊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甲流威胁的严峻形势和经济增长、国庆安保的艰巨任务,全市上下深入落实

科学发展观,唱响“保当期增长、促科学发展”的主旋律,化危为机、攻坚克难,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胡锦涛___亲临视察并对我市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编制实施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工业倍增计划,以项目、产业、园区为抓手,同步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金字塔型现代产业体系已具雏形。项目质量显著提高,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264项,同比增加394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占30.6%,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和现代农业项目占86%。重大项目建设进展加快,富士康产业基地一期投产,新奥薄膜太阳能电池投产并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华为产业基地投入运营效益良好,中兴产业基地、首钢装备制造业基地、廊坊科技谷、燕达健康城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产业升级加速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53.1%,占到全省同行业的33.4%,装备制造、健康休闲、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园区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新增4个省级产业聚集区,5个园区实现扩区,廊坊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全国首家煤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省首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和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国家级家具质检中心落户香河。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下达计划任务,二氧化硫排放削减5%,化学需氧量削减15.8%,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有污水处理厂。

元,建成高标准的市级社会福利院。建设经济适用住房41.5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全部解决城区低收入家庭和农村特困、灾贫户住房困难。住房公积金保障作用不断增强,累计归集37.6亿元。投资1.1亿元建成10座水厂,解决了2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七)社会建设全面加强。我市在全国114个城市公共文明暗访测评中,列地级市第三位。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3所市区中小学扩建和34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我市连续四次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考核,主要科技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农村卫生“三基两化”建设在全省率先达标,甲流防控工作取得胜利。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面扩大,成功举办廊坊书法晋京展,新编历史剧《吕端》获省戏剧节全部6项最高奖。市体育场竣工,我市运动员在十一届全运会首获金牌。社会治安和信访稳定工作切实加强,我市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市。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得到保障,建成省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计生惠民行动”深入实施,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广播电视、物价、档案、人防、气象、妇女儿童、残疾人、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的工作,困难前所未有,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廊坊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廊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中省直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廊坊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23年形势和任务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十二五”发展、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之年。

总体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宏观经济回升向好,整体发展环境好于去年;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北京启动实施城南行动计划和通州新城建设,为廊坊带来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重大机遇。城南行动计划,将北京南部作为首都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和京津冀合作的门户通道,三年投入2900亿元,重点建设7条轨道线路、27条跨区通道和主干道,并围绕发展城市南中轴产业带、永定河水岸经济带和高端产业园区,构建“一轴一带多园区”的发展格局。通州新城建设,将按照世界一流标准启动建设北京的新城区,并在运河核心区建设北京新的cbd,有8条轨道线路接入通州新城。城南开发和新城建设的实施,进一步加速了北京的产业转移、消费外溢和市场扩张,城市带动力将直接辐射我市,带来三个方面的新机遇,一是推动对接京津迈向全面融入的新阶段,二是为建设环京津城镇群注入强大动力,三是为产业发展特别是高端服务业提供了重大契机。着眼三大机遇,立足多年努力打造的城市、产业和交通平台,廊坊已经具备了冲刺跨越、全面争先的基础和条件。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廊坊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整体实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历史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又逐渐凸显。京津、京石、京承、京张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使廊坊的区位优势相对弱化。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利用外部资源困难较多。面对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部分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缺少应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放眼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标兵渐远,追兵迫近,我们面对的挑战和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更加突出。

天时、地利、人和交集的大形势,昭示着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大发展、大跨越时机已经来临。虽然我们在发展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但通过努力都是可以克服的。能不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才是关键所在。我们需要坚定信心、趋利避害,乘势而上、抢占先机,在新一轮竞争中实现冲刺跨越、全面争先。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冲刺跨越、全面争先为主基调,着力壮大经济规模和提升总体实力,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加速构筑“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主框架,确保以绿色人均收入为主导的发展指标赶上或超过环渤海经济圈平均水平,努力在科学发展、富民强市进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基础上,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突出建设好“四大体系”:一是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大力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三是大力推进京津廊、城乡和市境交通一体化,加快构建现代交通体系;四是进一步为人民群众织密福利安全网,加快构建以解决各项民生困难为重点的社会性保障体系。

三、2023年重点工作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立足全局谋长远,集中精力干大事,抓住关键求突破。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更大的力度增投入、上项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围绕“四大体系”建设,谋划实施重大项目,力求取得更大突破。全年实施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000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50项。

三是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实行市级领导分包重大项目责任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实行产业招商责任制,按产业分类谋划引进项目,把任务落实到各县(市、区)、重点园区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项目考核机制,严格执行项目考核办法,切实兑现奖惩措施。

四是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启动实施《廊坊市园区空间布局总体规划》,全面提升17个重点园区规划建设水平。廊坊开发区和燕郊开发区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为目标,推行管办分离、政企分开、市场运作,在机制再造和体制创新上迈出新步伐,积极推进燕郊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对新获批的省级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围绕“规划、机制、人才”三要素,按照“五有”目标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增强对重大项目的承载能力。各县(市、区)加强资源整合,集中力量打造样板园区,培育新的县域经济增长极。继续做好园区扩区工作,抓住省第二批园区扩区的契机,力争大厂、永清、文安、大城四个工业园区实现扩区。进一步加强园区考核,实行分类指导,定期公布园区主要指标排位,年终兑现奖惩。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构建金字塔型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

三是发展新型农业。按照城郊—都市型农业的发展目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健康畜牧养殖、无公害蔬菜、优质粮油、生态林果花木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型农业,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新上一批大型农业项目,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壮大产业基地规模,形成区域性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新型农业业态,探索庄园型、工厂型、公司型等农业先进模式,在发展有机农业、创意农业、订单农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

四是培育新兴产业。抓住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加快新奥煤基清洁能源、福尔制药、梅花生物制药、京冶科技、盛唐高分子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引进一批新的龙头项目,壮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借鉴金隅工业园建设模式,实行以商招商,用龙头聚项目,建设新兴产业聚集区,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

五是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发展创新型经济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着眼提升全市经济长远竞争力,启动实施创新廊坊计划,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创新发展理念,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环境,培育以技术论英雄、以创新为荣耀的社会氛围,形成政府鼓励创新、社会尊重创新、企业追求创新、人人勤于创新的生动局面。

强化核心技术和高层人才“两个支撑”。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加强技术攻关,推动煤基清洁能源技术等项目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力争取得核心技术100项,促进“廊坊制造”向“廊坊创造”转变。实施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鼓励政策,逐步建立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人才机制,全面推行技术入股和科技人员持股经营制度,试行股权、期权等产权激励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首创精神。

开展政研企对接和企业对标“两项活动”。组织科研院所、重点院校与企业进行有效对接,为产品技术升级和科研成果转化搭建平台。引导企业对标先进,开展“学新奥、练内功”活动,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三到五年内,培育100家在全国技术领先、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

六是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重点抓好前进钢铁、梅花味精、三河电厂、霸州新利4家省“双百”企业节能工程;对42家用能大户企业加强监督检查,深入实施综合节能改造;推进文安、霸州“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落实节能减排问责制,严格控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切实防止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上马。大力推广使用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进太阳能电池等新型清洁能源技术在我市推广应用。

(三)以深入推进三年大变样为抓手,着力加快城镇化进程。

一是在规划水平上有新提升。按照“生态、智能、休闲、商务”的功能定位,大力提升城市规划的特色和水平。聘请美国霍克公司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核心,编制生态智能城市规划。做好奥林匹克环城公园规划和休闲中心概念性规划,全面整合环城林带、水系等景观资源,完成京沪高铁两侧用地一体化规划,努力形成“长廊呈秀、环绿争春、龙凤来朝”的独有城市风貌。

二是在城市功能上有新跨越。加大中心区改造提升力度,重点建设投资50亿元的广阳cbd、投资30亿元的中心商业区、投资6.3亿元的龙河水系景观带、投资5亿元的奥林匹克环城公园、投资5亿元的植物园项目,以地标性精品工程提升城市品位。着力推进南城开发,重点实施光明商务区、龙河中心区、银河新区和高铁广场商贸区等项目。加强市区交通建设和管理,打通市区断头路,新建5条次干道,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的交管机制,有效缓解堵车问题。加大迎宾线改造提升力度,高标准、大手笔提升光明道两侧景观带。加快万庄新城建设,以文化休闲和科技创新产业为导向,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对万庄新城进行统一规划,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园、悦榕庄酒店等项目建设。着力破解水资源制约,建设南水北调天津干线引水工程,确保廊坊干渠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广阳水库立项工作,力争实现引黄调水常态化。

三是在城镇体系建设上有新进展。加快建设固安、永清和主城区直通高速公路,构筑大城区组团空间格局,积极打造半小时交通圈。在县县通高速的基础上,把高速交通向园区延伸,努力实现重点园区通高速公路。抓住对接京津的新机遇,编制和实施环京津城镇群发展规划,选取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的重点城镇,结合村庄整理和新民居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小城市。加快人口向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聚集,稳妥推进本地人口农转非,积极吸引京津高端人群,迅速提高城镇人口比重。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形成以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为框架,一体两翼、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

四是在北三县经济一体化上有新突破。加强北三县经济一体化规划,在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协调、城镇布局、共有河流和国道整治上,进一步做好规划和整合。研究出台税收分成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项目统一摆放、产业统一布局。把燕郊新城作为环北京城镇群的重要节点,尽快编制新城规划,加快开发建设步伐。

(四)统筹城乡发展,切实做好“三农”工作。

以胡锦涛___视察我市新农村建设为动力,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补打机井1000眼,维修改建闸桥、泵站11座,积极实施永定河、潮白河、子牙河险工加固等7项应急度汛工程,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推广沼气、秸秆综合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加快建设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5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大力实施通道绿化工程,打造精品绿廊。

三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农资、良种、农机具等各项补贴政策,及时拨付兑现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补助资金,稳定政策增收。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扩大产业增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全年转移13.8万人次,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完善技能式、创业式、委托式、订单式培训模式,完成一村两员、实用技术、科技示范户等培训30万人次以上。

四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农民依法流转土地,流转率达到10%以上。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林业支持保护、林木采伐、林权流转、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各项制度。普遍建立农村财富积累机制,规范村级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稳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今年在全市70%的村街建立财富积累机制,明年基本实现村级全覆盖。

五是强力推进新民居建设。把新民居建设作为加速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坚持规划先行、产业带动、政策引导、因地制宜,以新农村先行示范区为牵引,以组团建设为基本导向,着力破解资金短缺、土地流转和市场对接等关键性难题,大规模推进新民居建设。今年重点抓好150个省级示范村工程,三年内使15%的村街达到省级示范标准。坚持把新民居建设与新产业、新农民、新体制、新文化统筹谋划,协调推动,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高水平、跨越式发展。

(五)全面深化对接京津,拓展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

抓住北京城南开发和新城建设等新机遇,加快对接京津、同城发展步伐。积极搭建开放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是深化规划对接。以京津为坐标系,对产业、城建、交通等各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确保规划上与京津统一协调,在发展上与京津互补共赢。密切与京津规划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与京津两市“十二五”规划的衔接,争取两市规划中更多体现京津廊合作意向,提高规划对接的主动性、超前性和实效性。高度关注北京新机场建设,编制好《临空产业区战略规划》,开展区域内产业、交通和空间布局研究。

二是加强产业对接。立足我市产业基础,重点抓好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实现高端产业配套协作,优势产业协调互补。谋划建设产业转移基地,建设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功能区、聚集区,探索项目转移、园区共建、互利合作的新机制和新途径,吸引京津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聚集廊坊。加强旅游交流合作,扩大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发行,增加廊坊景区,扩大知名度。

三是加快交通对接。着眼构筑现代交通体系,完善路网结构,提升公路等级,打通道路接口,打造无障碍交通圈。加快轨道交通对接,全力推进京山铁路客运改造和京廊轨道交通对接等重大项目,抓好津保高速铁路霸州站点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对接,实施廊沧、京台、密涿支线、密涿(廊坊至北三县段)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干线公路对接,推进采留线、104线改造、平香线南延、津保南线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加快京廊公交对接,开通廊坊市区至首都国际机场客运专线,把北京城市公交引入永清。

四是加大招商和城市营销力度。大力开展组团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全方位对接京津及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大机构,力争在重大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廊坊市城市营销策划方案》,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开展城市营销,重点组织好北京?廊坊周、韩国?廊坊周等推介活动,打响城市、园区和产业品牌,提高廊坊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招商引资的优势和吸附力。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强社会建设。

坚持把增进群众福祉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着力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和社会文明程度。

一是着力改善民生。突出抓好就业、就医、就学、住房、养老五大惠民体系,实施危房帮建、扶残助残、饮水安全、校舍安全、医疗设施建设五项利民工程。

就业保障体系。继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服务活动,引导企业吸纳就业,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医疗保障体系。继续提高农村卫生“三基两化”水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街道覆盖率达到10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以上。继续资助农村低保户参加新农合,城镇低保对象免费参加新城合,实现城乡低保对象医保全覆盖。

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5万平方米,筹集实物廉租房1750套,新增归集住房公积金10亿元,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7亿元。

养老保险体系。巩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体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自行开展新农保,力争在全市范围全面启动,努力实现养老保险体系的全覆盖。

就学保障体系。完善孤残儿童救助机制,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落实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学生救助政策,开展多种助学活动,设立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努力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以上。

危房帮建工程。汛期以前完成1731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帮建,提前一年完成三年目标任务。

饮水安全工程。投资1.5亿元,新建13座水厂,解决农村3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扶残助残工程。把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扶贫计划,每年扶助6000名贫困残疾人,免费为3000名残疾人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安排100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校舍安全工程。投资17.3亿元,启动638所中小学校舍修建工作,年内完成工程量的60%。

医疗设施建设工程。投资1亿元,建设市中医院综合病房楼,筹建廊坊市精神病医院;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3所县级医院建设。

二是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做好中期验收准备。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努力促成人大附中分校落户。全力承办好十三届省运会。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完成村街基层服务点建设。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48‰以内。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总结运用甲流防控经验,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长效机制。

三是维护安全稳定。完善领导大接访制度,建立健全矛盾大调解机制,抓好联合接访中心和巡特警队伍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执法监督,深化专项治理,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置身冲刺跨越、全面争先的关键时期,面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艰巨任务,必须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组织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第一,进一步提高抢抓机遇的能力。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拼抢意识,以更高的目标要求,自我加压谋发展,心无旁骛干事业,巧借天时,放大地利,凝聚人和,把廊坊的优势点变成新的增长点,把难得的机遇变成发展的动力。

第二,进一步提高创新发展的能力。跨越争先,贵在创新,重在落实。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搭建创新平台,建立创新机制,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创优的澎湃活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坚持实干兴市,认准的事情扭住不放,决定的工作一抓到底,制定的目标必保完成,做到纵比有突破、横比有进位、结果有实效。

第三,进一步提高勤政善政的能力。大兴学习研究之风,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全面实施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构建以政府、企业和重点人群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监管平台,充分发挥信用产品在招投标等经济活动中的作用。集中各方面智慧,组织编制“十二五”规划,谋划好廊坊科学发展的新蓝图。

第四,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和建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对事关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广开言路,广纳民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确保一切工作都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

第五,进一步提高廉洁持政的能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保廉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正之风。加强公务员管理和监督,完善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建设一支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一个振兴廊坊的重大机遇就在我们面前。历史机遇不容错过。让我们以胡锦涛___视察廊坊为动力,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树立舍我其谁、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放马一搏的勇气,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共同创造廊坊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第8篇 市政府工作报告[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我市实施“三步走”第二步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在___、国务院和市委的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按照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的部署,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年度任务。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重要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93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 财政收入达到502.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9亿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52.7 亿元,增长14.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67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6525元,增长11.3%。城镇登记失业率3.76%,实现低于4%的调控目标。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保持基本稳定。

(一)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1560.2亿元,增长19.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3.2%。工业增加值1436.7亿元,增长21.5%,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0.3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5763.9亿元,增长31%。服务业增加值1269.4亿元,增长11.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3.3%。商品购销总额5504.6亿元,增长31.7%。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6%。农业增加值102.3 亿元,增长5.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5%。粮食等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00 亿元,郊区城市化率达到44%,提高2.5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电子信息等六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35.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6%。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31亿元,增长36.1%,占全市工业的32.2%,提高1.7个百分点。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取新水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均居全国先进水平。 初步统计,全市各类企业总资产13033亿元,所有者权益5108亿元,总负债7925亿元,资产负债率60.8%,下降0.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08亿元,资产利润率3.9%,提高0.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两年净减少420.3亿元,其中2023年减少254.4亿元,不良贷款率从2002年底的21%下降到7.9%。

(三)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124家国有独资企业进行了整体改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7.5亿元,增长59%。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的比重为23%。 完善了市对区县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了投资体制改革。**产权交易中心被国家指定为中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试点单位。健全和规范土地交易市场取得明显成效。制定并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决定》,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 全市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额55.9亿美元, 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4.7亿美元,分别增长59.1%和51.4%。新批500万美元以上项目304个,上亿美元项目4个。我市外贸进出口420.2亿美元,增长43.2%,其中出口208.7亿美元,增长45.4%。吸引外地在津投资239亿元。滨海新区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实现生产总值1250.2亿元,增长20.1%。港口吞吐量突破2亿吨,3年内实现了由1亿吨到2亿吨的跨越,进入世界港口前10位。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81.5万标准箱,增长26.5%。 开发区继续在国家级开发区中保持领先地位,生产总值达到530亿元,增长25.3%。 保税区物流总量增长41%,主要指标居全国保税区前列。

(四)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完成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22—2023年)》修编和上报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市的定位,对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常住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作了适当调整。成立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和土地收购整理公司,承贷大额中长期贷款,建立使用、偿还和监督机制,在改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新增城市道路面积580万平方米,建成桥梁19座。完成快速路一期工程,实现通车81公里。住宅竣工1052万平方米,增长35%;销售商品房1292万平方米,增长26.5%。海河综合开发改造进展顺利。京津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可行性报告已获国家批准,并进入开工准备阶段。京津高速公路复线和**滨海国际机场改建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京沪高速公路**段和黄万铁路正在加紧建设。 加强了市容环境综合治理。 增建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加快治理市区河道,基本完成74公里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全国首批创建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通过国家验收。完成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既定目标。塘沽区、大港区、宝坻区城关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区、镇。

(五)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1154元和664 元。全市新增就业人员21.5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3.7万人,实现新增就业人数大于新生劳动力和新增下岗失业人员数量。 创立公益性岗位,使3.7万名“4050”人员就业并获得社会保险和工资性补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上升,当年收支差额明显缩小。职工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工作又有重大进展。廉租房竣工29万平方米,已有1000户双困拆迁居民得到安置。两年完成旧楼区综合整修1413万平方米,55万户居民受益。五大道近代风貌建筑保护项目和旧楼区综合整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区生活保障性商业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落实了取消农业税和增加种粮补贴等9项政策,农民直接受益3.7亿元。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提前完成了惠及265万群众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改造农村户厕30万个。 改善城乡人民生活20项工作圆满完成。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了交通、消防和生产的安全管理,非正常死亡比上年减少141人,下降11%。全市社会稳定,治安状况继续保持全国最好地区之一。

(六)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用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支出100亿元,占全市经常性财政支出的30.7%,提高1.2个百分点。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获得国家科技奖14项,市级科技奖218项。 受理专利申请8406项,其中发明专利占49%。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5亿元。建成国家干细胞产品、中空纤维膜等产业化基地。生物芯片、电动汽车等科技攻关项目居国内领先水平。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我市被国家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开通电子政务专网,建成**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取得成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城乡基础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4%,接受优质教育的高中生达到7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2%。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卫生资源调整成效显著。加强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成了禽流感等防控任务。人民医院、眼科医院等新建和改造项目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运行良好。 免费为320万农民进行健康体检,为防病治病、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创造了条件。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3‰。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我市运动员在第28届奥运会和第12届残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女排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联赛冠军。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建设进度加快。采取多种形式纪念设卫建城600周年,增强了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和平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推出了一批文艺精品。**博物馆建成开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社会科学、文物保护、图书、档案等事业又有较大发展。“双拥”、“共建”活动广泛开展,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步。成功地举办了全国城市人民防空演习。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七)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广泛征求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意见。自觉接受各种监督,充分听取广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639件、全国和市政协委员提案837件。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建立了行政许可服务中心,集中68个职能部门,实行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行政效率大为提高。制定了我市《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完成了一批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拟定和行政规章的立、改、废工作。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审计和重大项目实时审计制度。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管理制度。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强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完善了工作机制,及时合理地解决了一批信访问题。廉政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扎实有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经济规模还不够大,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快,个体私营经济比重比较小;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还很重;交通体系建设还不够适应,市容环境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就业再就业的压力比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部门和行业还存在不正之风,政府在转变职能、政企分开、提高效能等方面亟待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___、国务院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得益于多年来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中央各部门、各兄弟省市和驻津单位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做出贡献的全市各族人民,向给予我们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驻津单位、各兄弟省市以及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津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建设的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23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实施“三步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一年, 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为实施“十一五”规划打基础的重要一年。综观国内外发展大势,**面临着许多新机遇,也将遇到许多新挑战。资源能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引进关键技术难度加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土地和资金供应趋紧。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估计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同时也要看到,国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已有良好基础,总体环境有利于加快发展。国务院把规划和发展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港在环渤海湾的重要地位,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改善京津交通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做好**工作的有利条件很多。我们一定要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再上新水平,继续沿着具有**特点的发展路子阔步前进。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的部署,全面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科教兴市、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着力推进改革开放、规划和建设好滨海新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和调控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25%,外贸出口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3%左右,万元工业产值能耗、水耗和环保、环卫管理水平好于上年。

实现上述目标,完成全年任务,要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水平实施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培育壮大优势工业

坚持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和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巩固已有支柱产业,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工业基地。全市工业实现总产值6900亿元,增长20%,其中六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4670亿元,增长23%。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和持续竞争能力。 组织实施560项技改和利用外资项目,重点推进总投资超过千亿元的10大项目,巩固和扩大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主要由100万吨乙烯、1000万吨炼油组成的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要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改造中芯国际芯片生产线,确保天钢东移改造全面建成投产,加快高新纺织工业园建设和天碱搬迁进度。 着力发展水力发电、连铸连轧等6大成套设备和工程机械、减速机等10类重点产品。加快发展修造船业。规划和建设一批新的都市型工业小区。

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创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35%,提高2.8个百分点。 重点推进太阳能电池、干细胞产品等20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扶持发展中药提取、工业结晶等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培育并认定新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争取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重点扶持100个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加强管理,抓好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降耗技术,重点组织再生水回用、风能发电、电动汽车等一批示范项目,急取“发电——海水淡化——制盐——节约土地资源”项目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循环经济试点。调整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淘汰化铁炼钢、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立窑生产水泥等10项落后工艺装备。推行清洁生产,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针对不同行业制定节能降耗考核办法。完善城市能源保障体系,确保能源安全。

(二)抓住关键环节,实现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 新建和改扩建国际轻工商贸城、 北方五金机电城等大型商品批发市场,改造金街、小白楼、塘沽解放路三大商业中心区,抓紧建设一批大型商贸设施和便民连锁服务业。改造和新建菜市场110个。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集中力量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建设北方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大力发展远洋和航空运输。规划建设航空货运基地、开发区工业物流园区、保税区国际物流园区、邮政物流区等六大多功能物流基地。沿外环线筹建4个规模较大的货运中转中心。重点培育一批大型专业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集团向物流业延伸。

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加强和改进对中介组织的管理,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合改组现有中介组织,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律师、会计、咨询、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进一步落实津港服务业合作洽谈会成果。抓紧筹建中介服务示范中心。办好千名律师国际合作与发展论坛。

做大做强旅游会展业。抓紧拟定《**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草案),制定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和利用方案,搞好重点历史风貌建筑整理开发。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实施“近代中国看**”文化旅游三年整合开发规划。启动反映近代**政治、经济、金融、文化、建筑、国际交往等重大历史的12个文化旅游主题板块的建设,到2023年底基本建成标志性旅游景点,迎接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促进**旅游业迅速发展。今年要建成几个旅游样板工程。完善现有会展设施功能,规划现代化国际会展中心。 办好**投资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国际贸易投资博览会等大型活动。

积极发展新兴社会服务业。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完善电子政务专网,支持多元化投资的信息服务业。培育工程设计等科技服务业。加快科技贸易街建设。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吸引中央和外省市大型企业来我市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 拓展社区服务业,搞好社区卫生、家政等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发展文化、体育产业。

第9篇 2023市政府办公室六五普法工作自查报告

自20xx年“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市政府办公室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精心组织,采取有效措施,深入开展普法工作,阶段性地完成了“六五”普法各项工作任务。近期,根据《关于组织开展全市“六五”普法中期检查督导的通知》(宜市普法发〔20xx〕2号)安排部署,我办对“六五”普法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普法工作机制

(一)及时调整普法工作机构。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在“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机构的基础上,及时根据办公室领导人员的变化,分别于20xx年5月和2023年2月,2次对现有的普法机构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并落实了普法具体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同时,加强普法工作力量,于2023年12月增加了一名骨干工作人员。根据普法规划要求,结合办公室实际,制定出普法工作的具体工作方案,将“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目标纳入各科室、各代管单位年度工作目标一同部署。各项工作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精心制定“六五”普法规划。制定普法规划,是我办做好“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前提,根据全国、省、市“六五”普法工作规划精神,结合我办实际,出台了《关于印发宜春市市政府办公室“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的通知》,明确我办“六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工作步骤与安排、组织领导及保障,确立了我办普法工作有目标、有方向地开展,指导全办党员干部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普法总体目标,为“六五”普法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强化经费保障。市政府办在财力上予以保障,将普法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了普法工作的正常运转。每年上级要求征订的各种普法教育材料,均能及时保证征订。

二、拓展宣传形式,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

(一)强化法制宣传。结合办公室工作性质、特点及阶段性工作重点,开展了“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宪法》、《行政复议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水平。等,积极参与“全国百家网站法律知识竞赛”,进一步提高了法律意识,坚定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的信心。为推进廉政建设有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办公室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市政府办公室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措施的通知》。

(二)开展专业法律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办公室业务领导下基层机会,利用工作间隙进行宣传我国的法律法规,主要采取的形式有举办讲座、法律咨询、散发宣传资料、座谈等,深入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20xx年以来,办公室重点组织了《宪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劳动法》、《物权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编写印制《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150本,下发各科室、各单位。

(三)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加大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力度,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收录全市各单位公开事项,通过电子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等设备集中公开。把纳入政务中心的行政审批事项、流程、时限、结果及收费标准、法律依据等事项正在审查,将在网站上公开,实现了政务信息的一站式查询。

三、以提升普法对象法律素质为目标,强力推进普法工作

(一)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制度,结合办公室秘书长(主任)例会,不定期地在会上进行研究部署和学习上级有关法律精神。组织开展集中学法、典型案例剖析、参加法庭观摩等活动。20xx年以来,组织全办人员学习了《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公务员职业道德学习读本》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文件精神,增强了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以完善学法制度为保障,制定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聘请政府法律顾问2名,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依法行政工作的推进。建立健全对拟提请任命的干部进行任前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和办公室集体学法制度,组织全办党员干部观看反腐片2次,2023年12月份组织办公室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到江西省廉政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法律教育。

(三)加强对公务员、办公室工勤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按照“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宣传和学习本部门、本行业法律法规,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重点抓好了《江西省2023年重点普及法律辅导讲话》、《干部学法用法读本》、《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公务员管理文件法规选编》《公务员法》、《公务员处分条例》、《公务员考核规定》、《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的学习培训。同时,组织全办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全省领导干部网上法律知识考试”、“全省组织开展法律援助知识网上学习和竞赛活动”,全办党员干部积极地参加这一竞赛活动。

第10篇 晋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山西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深入学习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坚持“一争三快两率先”总战略,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认真履职,积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035.8亿元,同比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74.8亿元,增长16.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8亿元,增长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2.8亿元,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1亿美元,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4907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087元,增长10.4%。

一年来,我们认真开展“转型综改攻坚年”活动。'1+9'综改试点稳步推进,下放市县两级10个部门54项行政审批权限。“气化晋城”步伐加快,中心城市规划六区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90%。编制《晋城市低碳发展规划》,制定了“六个一”低碳示范标准。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出台了行政审批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和“两集中、四到位”改革方案,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项目59项,取消调整审批事项70项。煤焦公路销售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运销票据和检查站点全部取消。工商、质检、文化、城建执法等管理体制和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山西兰花保税物流中心、晋城海关正式获批成立。晋商银行、银河证券入驻我市,城区、泽州、阳城农信社成功改制。太焦高铁有了实质性进展,今年有望开工。全面审计市属国资国企。公开发行城投债券14亿元,票面利率4.99%,为近三年全省地方债券发行招标的最低利率。组团参加了投洽会、西博会、能博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63个,资金到位519.3亿元。

一年来,我们千方百计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政策措施。一手减负让利,一手抓资金保障,累计为煤企减负20亿元以上,积极协调为企业融资50亿元,确保了晋城工业经济的基本面。扎实开展“项目见效年”活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974.8亿元,超额完成“六位一体”年度目标。省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891.8亿元,增长11.5%。加快“煤、电、气、化”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推动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和文化旅游等做大做强。煤层气和电子通信增加值分别增长31.3%、33.4%,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出台了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就业创业、稳定金融发展的意见和加快旅游、养老、健康服务业等一系列办法措施。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59%。新创办中小微企业2886户,新增个体工商户8536户。排查民间投融资机构257家,稳妥处置各类金融风险。启动沁河古堡、炎帝陵、程灏书院规划修复工程。全市旅游总收入242亿元,增长22%。服务业增加值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37%。

一年来,我们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心城市以“一园两环、三纵三横”为重点,实施了城市道路、管网、生态园林及污水垃圾处理等41项基础设施建设,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60万平米。统筹推进大县城、小城镇、六大产业片区和8个“百镇建设示范镇”建设,城镇化率达到57.2%。启动建设396平方公里的环城生态圈。扎实开展改善环境质量“十组拳”攻坚行动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一化和北岩煤矿关停,中石化油库完成选址,四个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全部建成,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9385辆。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09天,较去年增加了67天;pm2.5、pm10浓度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下降28.1%、16%和19.4%,均超额完成省定指标。晋城荣获“山西省口水型城市”称号。北留镇、润城镇被命名为“国家级园林城镇”。

一年来,“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持续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粮食生产虽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但总产量仍然达到14.6亿斤。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9家,新建省、市两级“一村一品”专业村286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46家,总数达到4734家,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2家。全年完成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63.3亿元。新农村10个连片示范区和300个新农村实现提档升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在16个省定试点村和2个试点乡顺利开展。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万名。农业机械化率达到68.8%,植树造林9.27万亩。任庄水库、磨河水库等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7%。深入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帮扶活动,对160个重点扶持村开展产业扶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

一年来,保障民生更加有力。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42.7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88.8%。市区开工建设中小学6所,新(改、扩)建农村幼儿园和标准化幼儿园28所。提高调整乡村医生和教师工资待遇。城区、高平、阳城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4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增加35元和30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27%。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最低92%,最高97%,年最高报销额达到60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最低68%,最高85%,年最高报销额达到50万元,全省最高。康复救助贫困残疾人3700名,建立了一级重度残疾人护理和生活补贴制度。48项涉农补贴资金统一“一卡通”发放。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5528套,配售3168套。煤层气抽采、高硫煤深加工转化分别列入国家和省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博物馆正式开放。城乡就业、物价涨幅等重要民生指标实现预期目标,市定十件实事全部完成。统计、地震、气象、人防、治超、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卫生计生、档案史志、外事侨务、老龄、关工委、残疾人、红十字、慈善救助等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年来,社会治理总体稳定。深入实施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627件。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和依法行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民意测评连续三年名列全省第一。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提升。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坚决反对“四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市级“三公”经费同比下降63.5%。查处和通报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制定实施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引深“知责、履责、尽责、问责”活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年各类安全事故下降7.9%,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7%。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同舟共济,坚韧前行,成绩来之不易。这是我们认真贯彻执行___、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辛勤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市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晋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经济运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优,产业结构单一,新兴产业成长不快,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改革开放、民营经济、科技驱动、金融市场等滞后,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制约我市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性弊端依然存在;“三期叠加”的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风险和安全生产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还有:依法行政的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行政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一些促改革、稳增长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一些政府机关和工作部门“四风”问题尚未根绝,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缺乏担当、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现象不同程度地仍然存在。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报告: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没有完成预期目标。一些重点工作、重点工程推进缓慢,没有实现既定进度。客观上是大环境、大形势和我们资源型经济特征共同影响的结果,也有省直有关厅局案件、土地政策变化、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我们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思想认识不充分、应对措施不给力,工作没有做实做好。还有“3·1”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特别重大事故,是建国以来第一起隧道特别重大事故,也是晋城市建市以来第一起特别重大事故。事故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也给山西和晋城的形象造成了损害,教训非常惨痛,十分深刻。

新的一年,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切实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自觉认识经济新常态,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主动引领经济新常态,担起担子,勇于作为,全面实施“六大发展”,努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二、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启动之年,是全面完成“xx”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我省全面推进“六大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晋城建市三十周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指针,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坚持“一争三快两率先”总战略,坚持“只争朝夕、一抓到底”工作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旗帜,聚焦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突出创新驱动,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民生改善,强化风险防控,推进依法行政,实现经济稳中有为,社会和谐稳定。

狂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要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任务和“xx”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改革开放

狂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不改要出局”的认识和态度,解放思想、创新举措,运用新思维、敢啃硬骨头,切实增强改革开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着力点聚焦到全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来,重点加以推进。

以综改试验区建设为旗帜和统领。不折不扣地完成省里确定的综改目标任务。按照我市三年《综改实施方案》和20xx年行动计划确定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快'1+9'综改试点和重大改革、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课题推进步伐,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低碳城市、气化晋城、城乡统筹、循环经济、竞逐中原等各项综改工作。

推动煤炭革命。认真贯彻落实“能源革命”和省委“革命兴煤”、“六型”转变要求,实现煤炭产业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加快煤炭主体企业改革步伐,全面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切实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支持煤炭企业与化工、电力等行业的开放与合作,推动煤电一体、煤化联盟等,提高煤炭清洁利用和就地转化率。

盔一步简政放权。严格按照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制化,市政府今年要制定并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认真做好省政府下放审批事项的承接工作,继续取消和下放市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规范非行政许可事项和中介服务执业行为。全力打造“行政审批(许可)、公共资源交易、便民服务、效能监察”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四到位”。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管资本增活力为方向,按照出资人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三分开原则,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强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成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行信息公开,实行分类改革,实现分类监管。已实行公司制改革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要进一步理顺与出资人的关系,完善董事会制度,实行规范的法人治理;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继续推进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合理流动,完成产权、身份双置换;公共服务类国有企业,要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尽快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在加强监管的条件下放宽准入,不断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要统筹推进投资体制、财税金融、不动产登记和农村改革等。各县(市、区)在全面完成省市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的同时,自选动作,重点推进一至两项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重,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并重,加快晋城海关、商检大楼建设,确保兰花保税物流中心10月封关运营,打造开放平台,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加快推进太焦高铁、陵川至鹤壁、阳城至济源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实现晋城人民“高铁梦”,尽快形成东南西北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交通体系。加强与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协作,打通我市钢铁、铸管、铸件、煤机等融入郑州、洛阳等装备制造产业链的途径和渠道,实现我市与周边城市在能源供应、产品供需方面的产业互动。提升旅游业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警中力量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把新常态下发展的基础夯实,是我市转型发展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功成不必在我”的韧劲,蹄疾而步稳,真正把经济工作的重心放到质量和效益上来。

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推进煤炭产业“六型”转变,巩固好晋城经济基本面。要在“保安全、保产量、保市场、保资金、促建设”上下功夫,加强煤炭市场运行监测,创新煤炭经营方式,努力开拓煤炭市场。鼓励帮助煤炭企业用好用足各种融资手段,千方百计保障煤炭企业资金链。要围绕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坚持“煤、电、气、化”多元发展,实现煤炭单一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大力发展煤商贸、煤物流、煤转化、煤金融、煤制造等特色关联产业,建设煤炭产业新体系。

打造晋城工业经济升级版。以煤基新材料、煤基新能源为方向,科学有序发展煤化工产业,加快晋煤华昱高硫煤洁净利用化电热一体化项目、天泽乙二醇和兰花钠米碳酸钙、己内酰胺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发精细化、差异化的高端化工产品,实现由化肥单打到肥化并举。通过技术改造,提升清洁燃煤发电,加快阳电三期前期工作,建设千万千瓦级煤电基地。依托冶炼铸造优势,加快产业集聚、技术研发、产品集散三个平台建设,重组泽州、高平铸造企业,形成铸造-机加工-装备制造产业链条,推动晋城铸造向晋城制造飞跃。以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工艺美术瓷和新型陶瓷材料生产为核心,延伸陶瓷机械及配件、陶土采掘等陶瓷产业链条,打造陶瓷产业集群。以改革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激活丝麻产业,形成丝麻融合发展产业基地。同时要加强主导产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分析研判,及时出台针对性的办法措施,下决心清理规范取缔各类涉企收费,优化市场环境,支持实体经济、混合经济、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共同繁荣健康发展。

居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煤层气资源优势,以沁水煤层气总部基地建设为统领,加快煤层气集输总站、国家煤层气质检中心、煤层气交易中心、煤层气远程智能化排采系统、应急调峰设施群和煤层气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打造我市新能源战略新优势。捆绑煤层气装备制造和气化晋城等,力争煤层气产业成为省径综改示范项目。加快推动富士康、金鼎煤机、江淮重工、力宇燃气、中道能源等向中高端延伸迈进,带动和促进我市装备制造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落实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完善第三产业市场物流网点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市级重点商贸企业,统筹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适应新一代科技革命,促进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产业、现代制造业等相结合,不断催生新兴业态。推进区域合作,打造精品线路,塑造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整合做强南太行旅游资源,叫响“太行山”品牌。完善沁河流域古堡群和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用规划。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全力以赴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三个突出问题上取得突破。(1)科技创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销售额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额快速增长。围绕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对接国家级科研院所,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重点在煤炭绿色开采、煤炭清洁利用、煤层气、现代煤化工、低碳技术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加快晋城市科技研发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2)金融服务业。深刻认识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解放思想,创新实践各类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既要发挥好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更要广泛激发社会资本活力,为市场主体源源不断地注入发展动力,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农信社改制和企业上市步伐。(3)民营经济。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坚决破除观念性、体制性、环节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创办、创新、税费、融资、审批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让民营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努力形成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把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强大引擎和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深度对接中央和全省已推出的重大工程和即将推出的新的工程包。继续坚持“六位一体”推进重点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太焦高铁、高速公路、气化晋城、环城森林生态圈、西北片区改造、金村低碳示范区、沁水煤层气总部基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水利建设、北留-周村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等一批骨干工程。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好能源、资源、区位、产业等优势,强化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大力引进关联度高、竞争力强和成长性好的项目,加大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的对接力度。二要改革投融资方式方法,积极推广ppp建设模式等,在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产业园区建设、公共服务项目中,采取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合作方式,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破解资金难题。三要创新用地新机制。继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矿业存量土地整合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批而未用计划指标调剂使用,以及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等用地新机制,多管齐下,盘活存量,用好用足各项用地政策。四要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金匠新兴产业工业园、北留周村煤电化工业园、南村铸造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要按照循环经济模式,“五规合一”,科学规划布局,形成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园区运营成本,吸引投资落地。健全园区管理服务机构,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服务体制机制,用高质量的服务争取项目落地。

(三)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理念,持之以恒地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设美丽晋城。

口能减排。扎实推进低碳城市“六个一”示范工作,管理机制上要开展碳排查、引入碳评价、建立碳平台、实施碳考核。严格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抓好煤炭、冶铸、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节能工作。以雾霾治理为重点,整治违法排污企业行为,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降耗。严守生态红线和开发底线,不断提高碳汇蓄积量。

发展循环经济。抓好全产业循环链发展,大力构建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的现代循环经济绿色产业体系。重点抓好11个省径试点、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作,加快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以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步伐。

抓好“三化”建设。“气化晋城”。认真落实《气化晋城实施方案》,加快煤层气高压集输系统建设,实现6县(市、区)、重点工业用户、重点园区、重点乡镇等四个“全覆盖”。“绿化晋城”。主城区今年新增公园、游园面积900亩,提升改造公园面积3460亩。加快396平方公里的环城森林生态圈建设,力争20xx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净化晋城”。加快“井”字型骨干大水网、城乡一体化饮水安全网、农田水利灌溉网三大水网建设,开展沁河、丹河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打造花园头河、龙门湿地公园等城市生态景观。突出“控煤、治污、管车、降尘”四个关键环节,持续实施好改善环境质量“十组拳”攻坚行动。

(四)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

目前我市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期。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基本原则,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切实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居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以花园城市、智慧城市和文明城市为目标,围绕“拓展、改造、提质”,强化中心城市建设,以崭新的城市形象迎接建市30周年。按照“六区联动、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总体布局和“一园两环、三纵三横”的城市建设主框架,加快文博路、景西路、书院街、207国道改线等续建工程建设,畅通拥堵点,促进大循环,形成快速高效、级次匹配的完整路网体系和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布局体系。今年重点实施泽州路、太行路、文昌街、新市东街等7条城市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打通主城区和片区连接线,加快金村片区、西北片区、兰花路片区、北石店片区等的改造扩容速度,推动六区互动联动。统筹推进山水园林路、“三供两处理”、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活方便、生态良好、管理创优的城市新形象。

抓好大县城和产业片区建设。围绕全省“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布局,结合我市“一城两翼”城镇化架构,“四位一体”推进城镇化建设。实施“大县城”战略,积极引导生产要素、优势资源向大县城集中,加快扩容提质步伐,增强县城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和吸纳集聚人口的能力。突出产业片区主阵地作用,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加快道路、水、电、暖、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就业、教育、住房、医疗、文化等综合公共服务,兴业聚人扩镇,集中打造巴公、南村、马村、北留-周村、嘉峰、米山等各具特点的产业片区,推动农民就地城镇化。把采煤沉陷区治理、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治理、易地扶贫搬迁等纳入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与产业开发、就业创业、农民致富、土地整治、生态修复、人居环境结合起来整体推进。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强化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公民企业参与城市管理,做到政府监控、市场调节、公民参与三管齐下,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的良性互动。坚持建管并重、标本兼治,集中开展“道路提升、环境整治、交通畅通”三项治理,重点对环境卫生、交通拥堵、违章建筑、无序设摊、跨门营业等顽症集中整治。解决好脏、乱、差、堵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五)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

踞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环境改善。

以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流转农业用地风险保障金制度,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在泽州县率先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通过出让、租赁、入股和抵押等方式入市流转。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确权登记颁证,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前提下,积极探索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扩展宅基地使用权。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试点,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

以特色产业为重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蔬菜、蚕桑、食用菌、干鲜果、小杂粮、中药材、苗木花卉等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整合优势品牌,密切与农户、农民合作社的利益联结关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走集群化、产业化道路。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植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000人。

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重点,加强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好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重点抓好美丽宜居示范村“百村”建设,完成2715户农村危房改造,开工建设30个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启动31个村4426户12211人的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推进精准扶贫。继续实施产业扶贫、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工程和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市县单位结对帮扶、党员干部帮贫到户工作。抓好易地移民搬迁工作,完成移民搬迁5000人。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踞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着力构建普惠、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确保我市社会福利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优先发展教育,为晋城未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公办学校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投入机制和长效机制,扩大城乡教师岗位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提升特殊教育,抓好学前教育、民办教育、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新改扩建标准化幼儿园15所,加快市区续建中小学速度,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金村教育园区建设。

提升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预防重大传染病发生,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开办医疗机构。落实好计生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积极抓好分级诊疗,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健康晋城。

做好创业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就业工作的26条措施,改善创业环境,开展创业培训,拓展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

居强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扩大养老、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认真做好全国社会保障卡综合应用试点建设工作,加快各类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工资正常调整和增长机制。降低流通环节费用,搞好粮、油、肉、蛋、菜、糖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和应急商品的储备,保持物价总体平稳。

居快发展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文化强市和文化惠民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基础卡设,培育文化产业发展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弘扬我市优秀的法治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彰显文化特色,提升文化软实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大力发展老龄、残疾人、慈善、红十字事业,继续做好地震、气象、人防、对台、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广播电视、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们一定把民生改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优先安排民生项目、优先解决民生问题,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也要让全市人民过上好日子!

(七)切实抓好社会治理创新

踞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促进社会长治久安。

居强民主法治建设。围绕法治晋城目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集中抓好国家宪法日和依法行政宣传月活动。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健全民主制度,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方位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居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公民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晋城精神,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倡导全民阅读,推进文明旅游、志愿服务、诚信建设三项工作制度化、法治化。充分发挥“晋城好人”等道德模范的示范引导作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塑造文明晋城新形象。继续抓好文明城市、村镇、单位创建活动。

居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研判和预警机制,深入推进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建设。强化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安全生产、损害生态环境、破坏网络安全等重点问题的治理,妥善处理各类应急突发事件。继续加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开展双拥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深刻汲取“3·1”特别重大事故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严格落实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四责”活动,着力形成人人知责、认真履责、个个尽责、严格问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新格局。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面加强煤矿、煤层气、道路交通、消防、非煤矿山和危化品、水库、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建筑施工、油气管道、城市燃气、特种设备等各行业各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应急管理和考核问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一票否决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事故查处,依法责任追究,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适应新常态,必须在状态。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必须以扎实开展好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为契机,强化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狠抓工作落实,加快建设法治、创新、廉洁和服务型政府。

踞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xx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实施意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正确履行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建立重大决策公开征求意见和民主协商制度,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和智库制度,探索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严格执行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努力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狠抓工作落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法律效应。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法定责任。会后,我们将细化“责任分解表”,制定“推进路线图”,以目标倒逼进度,以督查强化落实,推动政府工作提速提效。要守纪律,讲规矩,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强化干部问责、问绩、问效措施,坚决纠正、严肃处理各级各部门,尤其是“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会担当,做选择、打折扣、搞变通、为官不为等工作态度和行为。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市“一盘棋”,以上率下,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只争朝夕,以良好的作风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落实到位。

实施“六权治本”。围绕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约束权力、阳光使用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的要求,建立形成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权力运行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决反对和克服“四风”。从严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压减“三公”经费支出,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加强政府采购资金、政府投资项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管理与监督,加强行政监察、项目稽查和审计监督,虚心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在做好以上各项工作的同时,各级政府要科学编制好“十三五”规划,谋划好发展蓝图。今年还要投入8.8亿元,办好十件实事:1、为全市36万60岁以上居民免费健康体检;2、为参加新农合农民办理市域就医便民结算一卡通;3、解决5.3万山区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4、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平均每人每月20元;5、完成农村公路提质工程400公里;6、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7、建设城乡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00个;8、启动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9、新增城市公交车辆92台;10、新增市区公共自行车3000辆、站点50个。

各位代表,改革催人奋进,发展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发有为,努力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开创“弊革风清、富民强市”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晋城市政府

第11篇 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超乎预料的困难,全市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 、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 、xx届三中 、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增长 、调结构 、促改革 、惠民生 、优环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努力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前进,宜居宜业柳州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120.8亿元,增长8.5%;工业总产值4406.0亿元,增长10.0%;财政收入316.6亿元,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1765.5亿元,增长16.0%。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工业总产值 、财政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经济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为今后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市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206.2亿元,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比重78.9%。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9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就业 、物价形势基本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69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8660元,增长13%,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第三产业增加值643.6亿元,增长10.0%,超过二产1.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1.0亿元,增长12.2%,消费增长总体稳健;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357.0亿元,占全市比重8.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7.35‰,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指标之内;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75.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新农合 、城镇职工医保 、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均达98.5%以上;为民办10件实事全面完成,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动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水平调结构促转型,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工业再上新台阶”三年计划,产业结构 、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产业引领作用突出,产值突破20xx亿元,产量超过200万辆,占全国比重达9%,成为全国第五个汽车年产量过200万辆的城市;上汽通用五菱 、东风柳汽产值分别迈上700亿元 、200亿元新台阶,宝骏730、景逸s50等新产品上市,柳州微车 、mpv销量继续领跑国内市场。冶金 、机械产业有效应对市场疲软,柳钢钢材产量达1300万吨,中高端钢材占总量50%以上;柳工大吨位装载机继续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工业质量与效益进一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利税总额分别增长10.3%和14.0%,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00亿元 、占全市比重达5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0%。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增1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大型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90%。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完成工业更新改造投资898亿元,增长15.7%,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二期) 、东风柳汽发动机等项目开工建设,玲珑轮胎(一期)试生产。

优布局促调整,加快现代服务业培育。万达 、华润 、恒大等服务业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40多亿元。梦之岛百货 、银泰城 、乐和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成开业。现代物流发展初显成效,钢铁物流园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宁铁柳州汽车工业物流中心投入运营,柳州医药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一期)基本建成,新柳邕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期)主体完工。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提速,桂中海迅柳北物流基地电子商务示范园区成为广西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已有25家电子商务企业入驻。旅游名城加快建设,百里柳江、三江程阳八寨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扎实推进,融水、三江与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合作开发旅游项目,创建特色旅游名县。知青城、都乐岩、龙女沟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市国家4a级景区达19家,位居全区第二。努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银行业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565.7亿元和1786.8亿元,分别增长9.0%和9.2%,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到位417.8亿元;柳州医药成为我市首家在a股市场上市的民营企业,天涌科技、爱格富食品科技、升禾环保在“新三板”挂牌,成功发行西部第一支增信集合债券10亿元。

夯基础促增效,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新扩种水果12.7万亩,新种、改种桑树优良品种1.5万亩,粮食生产稳定增长,茶叶产量保持全区首位。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稳步推进,克服禽流感疫情及猪价下跌等不利因素影响,猪、禽产业仍然保持平稳增长。柳江县下伦双季莲藕示范区初步通过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验收,“双高”糖料蔗基地启动建设,林下种养、“稻田养鱼”扩面增量。落久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洋溪水利枢纽建设方案通过广西贵州两省区论证,古偿河水库主体工程实现截流,导流隧洞通水。全市农村公路完成103个建制村道路硬化,通畅率达到80.9%。深入推进“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农业观光旅游、农产品商贸流通等措施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7.7亿元,增长4.5%。

抓统筹促均衡,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柳江县力抓穿山工业园特色化建设,食品工业发展初见规模,百里柳江-凤凰河温泉景区(一期)建成运营。柳城县帮扶安琪酵母、鼎铭金属等重点企业发展,积极创建桑蚕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鹿寨县强化与市区的交通及产业对接,加快推进热电联产项目、电镀工业园(一期)等重大项目建设。融安县建设广西香杉生态工业园(一期)工程,促进竹木深加工产业转型升级。融水县、三江县推进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打造“秀美融水·风情苗乡”和“千年侗寨·梦萦三江”旅游品牌,融水雨卜村、三江丹洲村、马安屯成为“广西特色旅游名村”。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新区建设。新区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大,建成区面积24.57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3.44平方公里。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花岭片、核心区、滨江区路网建设全面铺开,官塘污水处理工程厂区建设竣工验收,柳东大厦投入使用,华美达酒店开业运营,华侨城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加快配套,景行小学柳东校区招生入学,鹿山学院(二期)、实验中学主体竣工。

大力拓展对外交通。积极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修编,着力构建综合交通新体系。贵广铁路全线贯通,柳州火车站站前广场和湘桂铁路柳州至南宁段电气化改造工程加快推进,西鹅铁路货运中心站-东站还建项目开工建设,柳肇铁路(柳州至梧州段)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加快征地拆迁,积极推进柳州至梧州、三江至柳州、柳州至武宣、阳朔至鹿寨、桂林至三江等5条高速公路建设,柳南高速改扩建开始实施。

柳江航道疏浚和官塘作业区(一期)等港口码头建设如期推进。白莲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复航航线11条。

大力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绿满龙城”效果明显,完成植树造林面积33.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4.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5平方米。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以上水质标准,市区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投资1.2亿元,进一步打造“生态花园·五彩画廊”,市区主要道路节点、游园绿地得到改造提升,“花园城市”效果更加彰显。

深入开展“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建成自治区“村收镇运县处理”试点乡镇18个、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屯120个、生态村84个,乡村环境卫生明显改观。划定85个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成28.9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管网,市区污水处理厂污泥集中处置工程、立冲沟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投入运行。

大力提升服务功能。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率先在全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评估,充分发挥规划对优化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的引领作用。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南外环路、西南出口跨铁路立交桥等38项重大基础 设施项目建成使用,环江滨水大道、鹅山路东段改造等项目加快实施,古偿河输水管线和天然气长输管线加快建设,实施旧城区道路、排水和照明改造,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新建完成铁桥西等3个水上人工沙滩,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滨水休闲空间。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brt、水上公交开通运营后市内交通更加便捷;新增220个租赁点、4500辆公共租赁自行车,修建76.5公里慢行绿道,市民出行更加便利,河东片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改造工程入选“国家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实施1023辆出租车油改气,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围绕“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实施公共信息平台、公共数据库、地下管网及“一卡多用,一卡通用”市民卡等工程。以管理促提升上水平,柳州连续六届获得“南珠杯”特等奖,鹧鸪江大桥荣获国家土木工程界工程技术最高荣誉“詹天佑奖”。严厉打击“两违”行为,全年依法拆除“两违”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城市建设更加规范有序。

(三)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深化各项领域改革。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有序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快转变职能,撤并整合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卫生和计生等部门,工作部门调整为40个,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增设133个市、县、乡三级监管机构,实现监管全覆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实施第八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继续取消减少119项审批事项,加快建立村(社区)级政务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89%。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柳化集团资产重组、两面针公司定向非公开发行股票及柳州银行增资扩股等工作稳步推进,重点监管的40户企业资产增长20.3%,利润增长9.8%。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运转,完成交易项目1318宗,交易额113亿元。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促进金融良好发展,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76家,新型金融组织66家。加快发展普惠金融,积极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全国)试验区建设。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柳江县创建广西第一家农民自助“惠农通金融超市”,以点促面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工作由试点转向全面实施。实施税收“营改增”改革试点,结构性减税效果明显,试点纳税人直接减税1.69亿元,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企业动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经营场所登记,“先照后证”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全市新设立企业4427户,增长36.6%。实施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六大工程”,出台“1+5”文件,催生非公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农村综合改革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为重点,推动土地流转30.5万亩,惠及近5万农户。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实施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多元办园的学前教育体制,破解“入园难”问题;在鹿寨、三江两县开展“县属轮教”试点,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博览会,展会规模与专业化水平有新提升,深化了与国内外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交流合作。开展中欧产业合作(柳州)投资洽谈会,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积极推进与欧洲各国企业的开放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对外投资1.69亿美元,同比增长3.6倍。加强互联互通,推进区域合作,柳来河区域合作一体化取得新进展,与贵州省黔东南州签署协议全面推进战略合作。与香港各界青年开展“共和国之旅-共筑中国梦”互动,增进友谊,促进交流合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全程服务抓项目落地,引进市外境内到位资金(含续建项目)625亿元,增长19.4%;利用外资(全口径)实际到位资金3.7亿美元。

(四)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质量继续提高。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总人次达358.2万。关注特殊和困难群体,完善“三无人员”居民医保政策,解决失地农民参保缴费难问题。在连续9年基础上继续上调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使月人均养老金提高到1882元。统一市县失业保险待遇支付标准,县级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平均上涨44%。实行居民大病保险即时结算,4.93万人次享受大病保险待遇。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区领先,实行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管理,实物建房开工13459套,基本建成16012套,分配入住8729套。

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441户、城乡风 貌改造2184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13处,受益群众18.6万人。扩大学生免费午餐受益面,7所特教学校485名学生纳入免费午餐工程,全市受惠学生达18.33万人。给全市80-89岁老人每月发放50元生活补贴,将9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贴提高到每月100元。关爱计划生育“失独家庭”,给“失独夫妻”每人每月发放500元扶助金。为230名贫困截肢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实施精准扶贫,全市农村减少贫困人口5.1万人。

社会事业不断加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综合评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整改工作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

柳州工业博物馆“生态宜居馆”建成开放,“村村通”广播电视乡镇无线覆盖工程提前完成,《八桂大歌》升级版成功展演,《弦舞蜻蜓之蜻蜓坊》赴北京水立方等地演出,“鱼峰歌圩”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柳州艺术馆成为我市陈列展览名家书画、摄影等各类艺术精品的重要平台。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市区及六县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对社会开放,群众体育锻炼蔚然成风。

竞技体育成果丰硕,柳籍运动员韦永丽等在第xx届亚运会上创造佳绩,柳州代表队在广西第十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广西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坚持群众参与、形式多样,20xx年水上狂欢节、第八届奇石节办得精彩纷呈、更具特色,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观光旅游。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基本建设三年攻坚计划加快推进,文华中学、古亭山小学等7所新建(迁建)学校正式启用。

优化职业院校办学资源,组建广西汽车产业职教集团,柳州铁道职院和城市职院迁入职教园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全面完成五年防艾攻坚工程,柳铁中心医院1号住院大楼投入使用,中医院东院和多个县级卫生项目开工建设。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发展,“单独两孩”政策稳步实施。深入推进“平安柳州”建设,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全面覆盖市区及县城,综合信息化管理延伸到乡镇;实施“天网”工程五期,进一步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校园内外及重点地区治安环境综合整治,社会治安保持平稳,公众安全感持续提升。

扩大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覆盖面,建成法治文化公园。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成效,强化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保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双拥共建,继续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努力实现“八连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深入人心。

(五)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扎实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剖析查摆问题,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倡俭治奢、倡勤治懒,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推进为民务实清廉政府建设。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幅减少市级会议及文件,压缩“三公”经费7100万元,同比减少23.9%。调整多占办公用房1.39万平方米,停建楼堂馆所12个。严格落实“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有关要求,机构编制得到有效控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市长“企业接待日”、“千名干部入千企”对口服务、“中小企业服务月”等活动,努力化解信访积案,切实做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实事好事,积极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意见,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2件、政协委员提案254件,办结率均为100%、满意率均达99%以上。深入推进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强“12345”政府热线服务,不断扩大覆盖面,受理群众投诉9.79万件,办结率98%,网络在线问政、行风在线评议等互动平台更好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过去一年,我市外事、侨务、统计、审计、粮食、技术监督、国家安全、人防、气象、防汛抗旱、防震减灾、妇女儿童、宗教、老龄、决策咨询、档案、地方志、哲学社会科学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积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柳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海内外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市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产业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部分传统产业优势有弱化趋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生产要素综合成本上升、节能减排等环境约束加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均衡,农民增收渠道不多,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敢于面对、勇于担当,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把全市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20xx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xx”规划的收官之年。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新常态下我们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但也迎来诸多新机遇、新发展。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等三大战略,广西贯彻落实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双核驱动”,积极加快西江经济带建设,新一轮发展布局全面展开,新一轮竞争格局逐步形成。要认真总结“xx”规划实施情况,深入研究国家、自治区相关政策,选择对接国家和自治区战略规划的切入点,紧紧围绕事关柳州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开展研究论证和前期工作,明确定位、选准目标,精心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力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民生项目纳入国家、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盘子,使柳州在全新的发展大局中实现更大作为。要自觉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顺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势,把握柳州发展的阶段性、结构性特征,锐意进取,主动作为,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谋发展各项措施,努力开创新常态下柳州改革发展新局面!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十一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坚持总量提质、分量提速,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大力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加快经济升级、城市转型,奋力实现“xx”规划目标,努力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建设“五美五好”柳州。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工业总产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

做好今年的工作,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要充分把握经济发展新规律新特点,结合柳州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主动谋划,顺势而为,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当前的柳州,尽管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没有变。要按照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那样,在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发展得更快一些。要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总量、质量、分量“三量齐升”,保持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增长。

现阶段工业还是推动柳州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投资和消费仍是稳增长的主要动力,城镇化将是释放发展潜力的主要空间,现代服务业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我们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保持生态环境,实现强市富民和生态文明有机统一;既要扩大投资加快项目建设,又要创新筹融资模式提高投资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既要提高行政效率能快就不要 慢,又要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更大作为。

二是牢牢把握发展新机遇,努力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全面贯彻落实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围绕交通、产业、生态、城镇化、开放合作、公共服务六大建设重点,在建设转型升级的现代产业经济带、经脉畅通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宜居宜业的特色沿江城镇带和千里生态廊道中,找准柳州定位,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相关政策支持,加快推进规划中涉及柳州的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

以实业支撑发展,以产业集群化助推形成区域分工协作体系,加快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发挥集聚效应;以柳肇铁路、柳韶铁路等建设为重点,以打造20xx吨级航道为突破,构建交通运输新优势,加快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积极发挥纽带效应;扎实推进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循环发展,深入开展空气、水和环境综合治理,促进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共赢发展,积极发挥示范效应,努力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按照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认真谋划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从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改起,重点推进投融资、行政审批、土地管理、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准确把握对外开放出现的新特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在体制机制和市场体系方面同发达地区接轨。主动适应区域合作大趋势,抓住多重叠加机遇,充分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更加积极主动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开发建设,不断拓展与泛珠三角、西南中南地区及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快柳来河一体化进程,在全新的发展格局中实现互利共赢。

四是更加注重民生,努力保持社会繁荣稳定。在经济换挡减速的新常态下,推进民生发展要有“新状态”,更要有“新作为”,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精准发力,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改善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抓好热点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特殊困难群体和大多数群众利益。对教育、扶贫、就业、社会保障、卫生医疗、食品药品监管等老百姓关心、关注、期盼的问题,要加大投入、真下功夫、狠抓落实,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往前推,让柳州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五是服务发展主题,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围绕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结合柳州实际研究制定符合中央要求、体现人民意愿的具体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着力推动各级政府及部门工作人员树立法治理念、增强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市的能力和水平。

三、20xx年工作安排

今年,我们要全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工业提质增效,盘存量优增量促升级把做大工业总量、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调整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形成产品高端化、制造智能化、产业绿色化、发展集约化,促进工业加快转型升级。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以产业升级、产品结构优化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汽车产业围绕规模质量再上新台阶新水平,巩固微型车优势,重点发展高附加值轿车、mpv、suv新产品,上汽通用五菱力争产量突破200万辆、产值达到850亿元,汽车工业争取实现产值增长13%以上。

钢铁产业瞄准市场加快技术进步,生产品种钢等更多适销对路产品,柳钢力争实现钢材产量1500万吨、产值700亿元。机械产业加大智能化、集成化、机电仪一体化改造,提升核心零部件和新产品研发制造能力。其他传统产业也要紧紧抓住当前大宗原燃料价格下跌并处于低位的时机,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效益。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以项目为支撑,要加快百项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年内竣工投产欧维姆洛维生产基地、新宇纺织“20万锭纺纱能力提升改造”等50多个工业项目,尽快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抓紧推进柳州卷烟厂百万箱技术改造等续建项目,开工建设柳钢矿渣微粉生产线、正堂药业搬迁改造等一批新项目。要围绕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000亿元,做好资金筹措、保障土地供应、抓好征地拆迁,扎扎实实推进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有利于形成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发展的新优势,要坚持以创新引领,以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节能环保等领域为突破口,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财政支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给予优惠的扶持政策。围绕“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发展一个高科技企业,带动一个新兴产业成长”,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推动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东风柳汽混合动力汽车研发生产,实施年产3万吨新型特种钢高强度焊丝、安全防控智能电子产品等新兴产业项目。筛选出一批市场前景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加以重点扶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10%以上。

坚持创新驱动。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一企一策”,推动一批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发新产品,改进服务模式、管理模式、营销模式,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要完善创新能力体系建设,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投资28亿元实施130项技术创新项目,新培育20家左右自治区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启动创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加快推进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柳州)、国家进出口汽车检测重点实验室(柳州)等创新平台建设,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培育和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打造特色工业园区。围绕产业聚集发展,明确园区产业定位,推动园区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围绕高端化、配套化、集聚化,大力引进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打造一批产业特色突出、创新能力和配套条件好的高端产业集群。着力推动汽车城建设提速增效,重点实施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二期)、东风柳汽乘用车基地(二期)等项目建设,竣工投产上汽通用五菱涡轮增压发动机、玲珑轮胎1000万套高性能轮胎等项目。同步建设汽车城零部件配套体系,加快联合电子、福耀玻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汽车配套全产业链。围绕打造创新型特色园区,重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中欧产业园、穿山产业园、纺织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建设,与牛津大学合作共建柳州国际高科技园,推进河西工业园申报自治区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力争阳和工业新区“全国专用车零部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通过验收。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针对各工业园区不同的功能定位,因园施策,重点抓好园区配套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服务功能和水平,促进园区产业加快发展。全市工业园区工业产值增长10%以上。

(二)加大“三农”工作力度,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农村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之与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相协调,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得更多利益。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产品运销大户等市场主体,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抓紧实施11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晚熟柑桔、蜜橙、滑皮金桔、双季葡萄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15万亩,扩改种桑园2万亩,继续推进“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打造一批高标准蔬菜园区,培育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深加工产业。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施“南菜北运”“农超对接”,启动“车载农产品生鲜进社区”,健全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推进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重点围绕改善水利设施、道路交通等基本状况,加快推进一批项目。开工建设落久水利枢纽工程,做好洋溪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完成古偿河水库大坝混凝土工程。编制《柳州市新型城镇化城镇(群)发展建设规划》,实现各县城控规全覆盖,以规划指引推进各方面建设。启动国道322柳江绕城公路改线工程,全线贯通柳东大道延长线,加快实施沙塘至沙埔道路改造、罗城至洞头公路融水段道路等工程。完成一批建制村农村公路项目,努力实现全市通村道路通畅率达100%。推进农业基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建成一批水果、蔬菜、桑蚕、茶叶等水肥一体化项目。

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培育产业、搞活流通、发展经营,推进倍增计划十大产业工程、十大增收行动,促进农民获利增收。建设一批精品果园、优质菜地、高效桑园、标准茶园及“万元养殖小区(村、场)”和林业经济基地。新增5个“万元示范村”、105家“十万元示范农户”,发展农村个体私营工商经营户1000家,农业观光旅游村(园)达到35个、农家乐达到800家,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推行各类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及地上设施抵押贷款试点,发挥土地资源的资金效益,增加农民财产收益。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用好用足国家、自治区扶持贫困县发展政策,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激发县域经济活力。营造有利于各类县域经济主体创新创业的环境,催生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各县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柳江县重点打造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食品产业等特色产业集中区,加快推进新兴工业园产城融合;柳城县突出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着力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鹿寨县加快建设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桂中现代科技林业产业园、电镀工业园,积极打造鹿雒经济带;北部三县可发展风电、制药、竹木深加工等生态型工业,以及茶叶、油茶、滑皮金桔和“稻田养鱼”等特色农业,融安县还可打造广西香杉生态工业基地,延伸香杉产业发展链条,融水县和三江县还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民族风情和特色旅游品牌。

(三)加快提速增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重,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工农业协同发展。着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繁荣城市商圈。合理优化商业布局,形成功能特色各异的城市商圈,不断提升城市商业品质。加快推进万达、华润、恒大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秀品天地等商业综合体开业营运,发挥集聚效应,打造河东新商圈;做好地王国际财富中心等项目,优化商务中介、总部经济、信息咨询等业态配置,助推河北商圈提升换档;引导新时代商业港、飞鹅批发市场创新商业模式,促进河南商圈转型升级;竣工新柳邕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期)并投入运营,完善壮大河西商圈。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积极构建大进大出的生产流通格局,打造大型产业物流集聚区,加快建设汽车、钢铁生产性物流基地,创建汽车城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区。建设鹧鸪江钢铁物流园(二期)、柳州国家公路货运枢纽柳东物流中心、桂中海迅柳北物流基地(二期)、长乐物流园等一批重点物流项目。依托区位、产业、交通优势与信息化发展,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园区。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既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能促进服务业优化升级。要把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制定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宽带柳州”“电商柳州”工程,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着力打造电子商务平台,推进阿里巴巴“柳州产业带”和淘宝“柳州特色馆”上线运营,积极引进大型电子商务、互联网和快递物流企业,促进高新技术开发区、新时代商业港等电商园区或电商基地建设。

推进旅游名城建设。把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作为服务业需要加力补齐的短板,科学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精心打造旅游精品景观。积极创建百里柳江、三江程阳八寨国家5a级景区,完善三江侗族风情景区、融水元宝山-贝江景区旅游配套设施,创建三江、融水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提升鹿寨香桥等旅游景区开发水平,推出窑埠古镇等新景点。抓好乡村建设规划,突出农业产业带动,打造一批生态好有特色的示范村,促进城郊型农业观光旅游发展。以贵广高铁开通为契机,加强与沿线城市开展旅游合作,加快融入粤桂黔高铁旅游经济圈。

(四)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增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推进重要领域、重点环节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破解发展瓶颈,释放更大的改革 红利,助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部署要求,稳妥有序推进各项改革。深化投融资改革,深入研究《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xx]43号),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吸纳、带动力,推动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市场直接融资,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强化出资人管理,建立以管资本为主、运行高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做到监管科学、规范有序,提升国有企业竞争活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依法组织财政收入,严格预算支出管理,积极推进预算公开,集中财力优先支持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支持教育、扶贫、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事业。积极推进“营改增”和消费税等税收改革,激励市场主体,推动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就业结构不断优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实施农村“六权”确权登记颁证,推动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农业财政贴息贷款和政策性农业保险。改革创新金融服务,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加强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和新型金融组织监管,积极做好柳州银行、欧维姆等上市准备,推动企业ipo上市及“新三板”等场外交易市场挂牌;深入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企业周转基金,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加快建立企业信用评价系统,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革创新服务方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降低非公经济市场准入门槛,推动非公有制企业改制上市、债券融资、科技创新,迸发出更大经济活力。

深化行政和社会管理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制定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全面实施工商登记“先照后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严控事业编制总量只减不增,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完成市县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与机构设置。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招投标,建设完善统一规范的交易平台。推进教育领域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完善县域内教师轮岗交流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市公立医院改革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总额预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市博物馆、鱼峰区为试点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努力构建充满活力、适应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新需求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文化活力。

(五)搭建开放合作新平台,拓展发展新空间主动融入国际交流合作、区域产业协作,在更大范围集聚发展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努力打造内陆城市开放新高地。

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主动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联动开发,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合作与交流,加快实施公路、航运、生态保护、加工贸易等合作项目,不断凝聚区域经济发展合力。

加强与北部湾经济区各城市的合作,重点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方面谋划和建设项目,拓展资源配置空间。

进一步扩大与东盟全方位合作,深化与西南中南地区合作交流,加强与贵广高铁沿线地区的合作开发,共同打造贵广高铁经济带,努力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创立新合作平台,在资源开发、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拓展新发展空间。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出口汽车及零部件质量安全示范区、工程机械产品售后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出口产品竞争优势和效益。加快推进官塘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统筹推进口岸陆运转关、航空口岸、码头作业区建设,促进便捷通关。加快贸易方式调整,依托产业优势,扩大汽车、工程机械等优势产品出口,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优化外贸出口结构。支持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独资建厂,推动柳工、欧维姆扩大海外投资,不断提高柳州产品国外市场份额。

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信息共享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市县、市区联动招商。加强高新区、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产业招商,引导内外资更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出率。创新招商项目评审、推进、问责机制,注重聚商选资,提高招商实效,努力引进青年客车、芭蕾雨奥特莱斯等一批带动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坚持市场化运作办好第五届中国-

东盟(柳州)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博览会等展会,吸引更多客商走进柳州、投资柳州。争取全市引进市外境内资金增长8%,利用外资(全口径)增长19%。

(六)秉承绿色发展,打造现代生态都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强化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让柳州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现代文明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

建设宜居宜业现代新城。以柳东新区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承载地,坚持规划引领,突出能级提升,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功能配套、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城。加快推进cbd核心区和新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区滨江大道、火炬大道等路网,开工建设柳东新区水厂(一期)和天然气利用等工程,竣工儿童医院(一期)以及中小学校等项目,优化供水、供气、供电、排污等管网设施,提升新区综合承载功能。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科学规划沙塘、东泉、柳城华侨农场等市区北部区域,围绕承载高端制造业及绿色工业、创意研发、科教文化、生态休闲体验等产业发展,开展“沙东(沙塘-东泉)生态科教新城”规划研究。

打造提升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抓住自治区推进“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的机遇,开工建设柳肇铁路(柳州至梧州段)工程,推进柳州东站还建、柳州站站房扩建等项目,实施衡阳至柳州段、怀化至柳州段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竣工阳朔至鹿寨、柳州至武宣高速公路,加快桂林至三江、柳州至梧州、三江至柳州、柳南改扩建等高速公路建设。抓紧实施柳州江口作业区(一期)、官塘作业区(一期)等工程,启动红花枢纽二线船闸建设。加快推进柳州机场航站楼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谋划建设空港经济区。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交通,竣工桂中大道延长线、学院路延长线、环江滨水大道等工程,实施河东南片区路网改造、城邕路、鹅山路东段下穿通道等项目。深入开展公交都市创建,竣工河东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和汽车南站改造工程。继续推进慢行交通系统、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改造,新建公共租赁自行车(三期)项目。进一步优化联接新区与旧城的交通网络系统,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大力推进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古偿河第二水源工程、中缅天然气市区配套及管线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加快静兰片区升级改造和白沙村、帽合村、水南村等城中村综合改造,改善城市面貌,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探索和建立工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努力打造“中国工业生态文明城”。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城市卫生和市容市貌百日整治大会战。深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扎实做好重金属、大气和水体污染防治,进一步扩大污水管网覆盖率,开展雨水收集利用建设试点,提高生活废水及垃圾的回收、集中处理水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扶持一批清洁生产、循环利用、零排放企业发展壮大,实施柳钢原燃料场封闭工程,尽快启动柳化、柳州电厂、新兴糖厂退城进园升级改造,推进鹿寨循环化改造及热电联产项目。做好水源林保护,利用汛期加大河流冲刷,提升自我净化能力,减少沉积改善水质,保持柳江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实施“绿满龙城”“家园绿美”工程,不断丰富“生态花园·五彩画廊”花园城市内涵。深入开展“美丽柳州·生态乡村”建设,绿化村屯400个,分类建设产业带动、有民族民居特色、格调鲜明的美丽乡村。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市容整洁、景观优美、管理规范、市民满意,不断谋划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强化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做好道路保洁,规范垃圾清运处置,狠抓渣土扬尘污染整治。

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以市区主要道路为载体,集中整治户外广告、流动摊担、店外经营等突出问题,抓好重点地区周边和重点路口综合整治,以打击“两违”的高压态势,遏制违法建设、乱搭乱建。提升市政建设维护水平,积极推进道路路面维护、城市排水管道疏浚等工作,确保基础设施完好、使用功能完善。提高管理效能,加强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政务、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智能化应用,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整体联动、应急处置能力,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管理要求。

(七)坚持民生为先,增进人民福祉秉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民为先、民生为大,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 让柳州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标准,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受益、更好受益。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特困对象(包括城乡重度残疾人、贫困残疾人、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养老金标准。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水平。推进新农合市级统筹试点,优化农村医疗救助经费即时结算管理平台,探索异地就医结算。切实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权益,提供更多就业服务,努力协调帮助一些夫妻双方外出务工的困难家庭实现一方近家就地务工,以便照顾孩子及家庭。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建设“人的新农村”。

抓好民生工程建设。继续实施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市区主要公共场所开通免费无线网络(wifi服务,预测预报未来72小时空气质量情况,通过政府贴息、银行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的方式,帮助中断缴费的困难人员续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着力解决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加快推进职工危旧房、城中村、老旧住宅区等安居工程项目,计划开工实物建房14920套,基本建成120xx套,力争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1%。加快农村地区危房改造、道路硬化、垃圾处理、生态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帮助贫困村整村脱贫和贫困户持续增收,完成“xx”确定的183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工作,齐头并进建设“物的新农村”。

切实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深化“平安柳州”建设,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推进农村综治信息化、管理网格化,抓好禁毒工作,有效遏制吸毒打击制毒贩毒,最大限度消除毒品危害,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完善法律服务机制,提高法律援助覆盖面,妥善解决群众“公证难”问题。提高信访事项办理效能,及时回应群众合理诉求,依法化解疑难信访积案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严格执行信访结案制。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底线”,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政府部门监管责任,“谁主管,谁负责”;严格落实县区、乡镇属地管理责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依法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建立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积极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八)繁荣社会事业,更好服务群众顺应人民群众对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新需求,努力打造文化精品,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服务。

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个十百人才工程”“优秀人才接触柳州计划”等就业促进计划,创造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力争年内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营造有利于促进创业的发展环境,激励和扶持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各类创业群体自主创新创业。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加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信息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强化科技创新对实业发展的支撑。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围绕“学前教育扩规模、促普惠,义务教育抓标准、促均衡,普通高中抓质量、扩优势,职业教育抓品牌、促内涵”加强软硬件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实现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6%,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至97%。建设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职教园区共享实训区,发展中高职院校共同体,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深化职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试点和先行市,培养更多高素质“蓝领”人才。

促进文化大繁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街、民族特色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性开发利用,保护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三江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支持融水、三江申报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繁荣文艺创作,打造艺术 品牌,培育发展柳州特色文化。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华侨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出版印刷、广告传媒等产业,提升文化综合实力。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创建“健康城市”,积极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丰富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内涵。

加大医疗卫生投入,理顺城市社区卫生管理体制,提高新农合市级统筹试点、参保、筹资、补偿等保障水平。

不断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努力达到80%的目标,切实抓好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促进全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重点解决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积极推进体育惠民,进一步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对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深入开展市民徒步走、自行车绿色出行和龙舟竞赛等全民健身活动,办好20xx年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中国柳州国际内河帆船赛等重大体育赛事,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促进体育产业加快发展。

四、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党的xx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总方略,进一步增强法治思维、法制理念,针对执法程序不够规范,执法随意性较大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切实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一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职权法定,落实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不得法外设定权力。要依据有关法规逐一界定权力依据、实施主体、职权范围、工作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着手制定权力清单。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要按照行政审批事项和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的要求,统一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更好为群众服务。

加快筹备政府立法,进一步清理政府规范性文件,顺利实现政府规范性文件与地方立法的有效衔接。抓好立法项目论证,科学确定立法项目和立法计划。广泛听取意见,探索政府立法征求意见机制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切实增强公职人员依法履职意识,加快建立并公开责任清单,分级细化责任归属,落实具体责任主体,正确处理好依法依规行政和提高行政效能的关系,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善于作为。

二是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各级政府及部门要严格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按照决策调研、咨询论证、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公布结果的程序,作出重大行政决策。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提交集体讨论前,应当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审查不通过的,行政机关不能进行决策。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由政府法制部门负责合法性审查,政府部门重大行政决策由部门法制机构负责合法性审查。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发挥好法律顾问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积极作用。

三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综合执法制度,在食品药品、工商质监、公共卫生、资源环境、农林水利等领域开展综合执法,着力解决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等问题,完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强大整体工作合力。建立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将评议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绩效的重要依据。健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认真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四是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执法,明确行政执法具体操作流程。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性审查制度、行政执法告知制度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健全行政执法调查取证程序和证据规则。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防止执法随意性。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对有违法或者不当执法行为的单位及个人,严格问责追究。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展执法事前事后法律服务,评估执法效果。

五是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工作,自觉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关注和重视社会各界和舆论监督,促进廉政建设。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推进财政资金分配使 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督管理,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保障和支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

六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结果公开,做到依法、及时、准确、具体。各级政府及部门要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管理流程等事项,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对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依照法定程序予以公布。加强网上办事大厅和基层政务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市、县(区)、乡镇政府网络互联互通。

各位代表!龙城正逢腾飞势,风劲恰是扬帆时。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与全市人民一道,改革创新,昂首前行,加快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奋力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豪迈诗篇!

柳州市政府

第12篇 临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搞好服务是办公室工作的“主旋律”,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要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仅供参考。

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一

自20xx年7月分配至xx县xx镇人民政府党政办工作以来,我踏实工作,勤勉认真,较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对我个人而言,经历了很多,学会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着力提升个人素质

工作以来,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坚持学以致用、学干结合。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增加政治敏锐力和鉴别力。紧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研读了党****报告等重要文献。通过深入地学习,加深了我对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开阔了视野。

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统筹力和驾驭力。我采取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他人身上学的方式,认真学习文秘知识、农村农业基础、法律法规以及县委、县政府出台的重要文件,熟悉相关的政策及业务知识。做到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边提高,通过学习,各项业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是加强调查研究,提升自身实践力和执行力。结合中青班培训调查研究要求,积极开展农业农村相关调研,走进村组、深入农户,进行实地考察,利用身处基层的优势,充分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开展了十元看病模式、土地流转等课题调研,并撰写了《xx镇xx村土地流转现状》等调研文章。

二、立足本职,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办公室工作繁且杂,要求既要能直面基层群众,又要能服务领导。分配到党政办工作以来,我一直致力提高服务意识,把握好秘书的本职。

一是敢于动笔,搞好文稿服务。办公室工作以文立身,文稿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领导的决策和部署,直接关系办公室乃至单位的外部形象。分配到办公室后,我坚持多看、多学、多问,做到敢写、敢改、敢出丑,明确目标找方向、对照优秀找差距、听取卡议找问题。全年撰写调研文章,新闻信息40余篇,综合汇报文章10余篇,并参与撰写《政府工作报告》等综合性报告,文字综合能力有所提升。

二是乐于动口,优化协调服务。协调服务是办公室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具体工作中,我积极向办公室的其他老同事学习,认真找准角色定位,注重培养协调服务良好习惯,对领导安排的工作做到多看、善听、快记、多想、查问,确保不模糊、不慌张、不误事,积极发挥枢纽作用,各项协调工作顺利开展,协调服务全年工作未出现明显失误。

三是勤于动手,做好会议服务。全年配合办公室其他同事承办各类大小会议100余场次,作为办公室新手,在承办会议时,我认真负责、谨小慎微、多思多问,做到会前谱好谱,会中唱好戏,会后弹好琴,会场布置尽量细致,会议安排尽量全面,会议记录尽量详尽,通过一年的锻炼,办会质量有所提升,服务水平明显增强,得到领导同事的普遍认同。

三、服务大局,致力增强综合能力

作为单位的年轻人,不单能立足自身岗位做贡献,更要能多岗位、多方位提升锻炼能力,尽快适应投入到工作中来,在具体工作中,我较好的把握了三点:

一是团结周边同事。工作以来,我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注意团结同事,注意严于律己。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从不与同事争名利、争长短,不把小事当无事,不把小错当无错。努力做好任何一件领导交办或同事托付办理的事,笑脸相对任何一个打交道的同事及领导,积极向每一个领导及同事探讨、学习,热心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同事,并联络一名大学生村官,与其共同进步。作为年轻人,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中,领导、同事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对我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得以迅速地成长起来。

二是服从中心工作。乡镇工作千丝万缕,特别近些年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确保安全、维护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责任越来越重。工作以来,我除了自身分工的办公室工作之外,还积极的参加各项中心工作,镇区穿衣戴帽工程规划、***省第三轮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资料汇编报送、新农保保费收缴、火电厂建设矛盾协调等,多次接待了涉军、涉企、山林纠纷等上访事件,配合同事完成了干法水泥3栋拆迁任务,自感围绕中心工作,学到了很多东西,积累了很多经验。

三是密切结对帮扶。结合城乡同治、结对共建和选调生六个一要求,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联系一个办点村,切实帮助村里做好了文书处理、档案收存、组织建设等工作,并踊跃参加村内党员干部大会,拉近干群关系;开展帮扶走访,细致收集了****反映生活困难的情况,如实向上进行反映,争取了民政资金进行安抚,妥善处理了矛盾纠纷。通过结对帮扶走访,帮助群众解决了部分实际问题,在基层群众中结下了人缘,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仍存在着差距和不足。有应付碎锁性事务多、调查研究少的问题,有为领导提供有分量、有价值的内容不够全面的问题,有存在畏难情绪、工作推进力度不大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的工作。今后,我将坚决加以纠正和改进,大力发扬求真务实、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做好秘书工作,以不断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

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二

我局办公室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在各二级机构、各股室、队的配合支持下,按照“运转有序、协调有力、督办有效、服务到位”的标准,积极发挥助手作用,认真完成了一季度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局机关内部事务及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为局机关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1.公文办理严谨规范,不出差错

我局办公室突出文稿撰写的准确性,对公文的文字、内容、格式等进行严格把关。突出公文编发的规范性,按照行政机关公文处理要求,从文件的起草、审核、审签到印发,每一步都严格按照程序规定办理,做到公文编发无差错、无失误、无泄密。突出公文处理的时效性,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按照县委、县政府办公的工作要求,充分利用网络传输文件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扎实管理、专人负责、跟踪办理,实现公文处理无错传、无漏传、无漏办。

2.信息采编精益求精,成效显著

我局办公室加强商务网站建设和强化商务信息采编,加大宣传力度,注重舆论引导,强化政务公开。将各股室、队的经验做法和工作成绩及时宣传、报道。明确信息报送任务,畅通信息报送渠道,提高网站信息更新速度,积极、及时将有价值的信息上报。准确把握商务工作动态和政务信息报送重点,加强对各类信息的筛选,挖掘深层次的内容,去粗存精,着力提高信息质量。通过各商务网站能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县商务的发展情况,了解我局的具体职能,宣传各项政策以及商务局的发展动态。1月1日-3月10日办公室完成信息报道3,被市局采纳的有3,被省厅采纳的有1。

二、求细求精,提升服务工作水平

我局办公室在会务组织上不断创新,周密细致,按照“少环节、快节奏、高效率”的原则,全方位做好会前、会中、会后的服务工作,提高会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办公室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领导之所想,谋基层之所求,打好主动仗,努力将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滞后服务向超前服务转变,力求把各项服务工作做实、做细、做精。后勤保障不断加强,切实维护好机关局域网,确保网络快速、畅通,正常办公不受影响;认真做好了机关文字材料打印管理,规范办公用品的采购、保管和领用。

三、求质求优,增强事务工作实效

办公室按照局党组要求,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做好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人员的工作作风更加好转,工作热情更加高涨,工作效率也有较大提高,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廉洁自律,没有任何违纪违法行为。

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三

狂年以来,办公室按照年初确定的责任目标,紧紧围绕党工委、管委会确定的“抓住一条主线(招商引资),突出三大重点(财源建设、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搞好四个保障(制度、作风、环境、组织)”的工作思路,结合办公室实际积极开展工作,狠抓了“新闻宣传、工作督查、后勤保障、公文处理”等职能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创新工作方式,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一季度重点工作进展如下:

一、全力做好信息编写发布工作,及时展现开发区各项工作成效

狂年以来,根据青岛市委信息调研处、平度市两办信息科、平度应急管理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等信息部门通知要求,办公室每月需向青岛市报送日常工作信息和社情民意信息4条以上,每月向平度市两办信息科报送日常工作信息8条以上,每月向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报送公开信息10余条,每周向应急管理办公室报送应急信息1-2条。截至目前,已在各级媒体刊发信息40篇,其中青岛市级以上,海尔家电下乡信息被上报国务院信息部门;《今日平度》,平度两办信息,平度政务网1,较好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信息任务。

(一)日常工作信息。为加强信息的报送工作,今年办公室将信息报送工作列入了与局室、事业单位签订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取得了较好成效。一季度,办公室先后向媒体报送各种日常工作信息余条,已刊载《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强势推进项目建设》、《 开发区全力促进财政增收》、《青岛丝维姿网布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开业 》、《 开发区总投资6000万元包装瓶项目签约》等信息40篇。

(二)政府信息公开。一季度,办公室先后更新《机构信息》;完成了《20xx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总结》、《20xx年一季度政府信息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等的编写、修订及公开等工作,同时整理公开了法规规章、政策解读等系列文件。另外,还认真做好了《电子政务信息》的公开发布工作,对开发区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推介作用。

(三)应急信息工作。今年以来,办公室被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列为了青岛市应急信息工作直报点,自2月份以来,办公室坚持每周对上报送信息1-2条,较好的开展了相关工作。

二、不断加大工作督查力度,扎实推进全区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针对机关管理方面存在的弱点、难点,一季度重点抓了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从运行情况看,内部管理成效比较明显。

1、督查工作。一方面,扎实搞好了内部督查。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机关工作人员出勤,以及市委、管委会等各种会议贯彻情况和管委会研究布置的工作等实行及时督查。一季度先后下发《管委中层以上干部会议落实情况通报》、《管委20xx年督查工作计划安排》、《关于对党工委、管委会20xx年工作思路进行责任分解的通知》、《机关节能情况及工作人员出勤情况的通报》、《一季度招商引资情况通报》等,通过督查,既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又有力的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调动了局室、工作人员干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的督查任务。每周对机关局室、事业单位,以及居委会等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下周工作打算进行调度,并形成书面材料;每月将全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新农村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及下月工作计划整理上报市委政策研究室;另外,及时将《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开发区事项》、《市委十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涉及开发区内容》等进行了责任分解,并主动与牵头单位联系沟通,将涉及到开发区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了汇总整理上报。

2、车辆管理。成立了车辆管理办公室,对管委所用公务用车实行维修、燃油统一管理,在车辆用油方面,实行单车单卡,定车加油,有效的杜绝了燃油外流现象;在维修方面,继续采取维修前多家询价,确定维修质量好、价格最低的汽修厂维修,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确保了车辆的维修质量。

3、行政接待。一季度先后接待了上级领导、外商100余次。组织比较大的活动有开发区企业联谊会,开发区团拜会、海尔家电下乡现场安排及活动筹备等,接待了青岛市考核组对我区的目标责任考核。

三、日常工作统筹兼顾,追求精益求精

(一)文字材料。一季度,办公室在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较为圆满的完成了文字材料起草工作。先后起草完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建设的意见》、《20xx年工作思路》、《开发区关于表彰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等正式文件10余个;制定了《管委局室、事业单位考核办法》、《管委领导考核办法》等有关规章制度;起草领导讲话10余个,包括《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等系列材料、《三八妇女会讲话》、《开发区团拜会讲话及主持词》、《企业家联谊会讲话及主持词》、《管委一季度工作进展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等;同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完成了平度年鉴开发区部分材料、行风在线相关材料、市委十二届五次会议贯彻汇报等材料30余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主要领导的安排,办公室完成了《开发区20xx》刊物的制作发放工作。

(二)文件的收发处理、公章管理、政务网站建设等日常工作,做到了及时准确,正常进展。一季度通过金共收发文1200余份,收办传真件80余份,形成请示件56份,处理自成文42份。

四、关于今后工作的几点要求

1、目标责任考核方面:要围绕办公室目标责任书内容,逐条分析,细化责任,积极开展工作,确保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2、工作纪律方面:要遵守作息时间,严格坐班制度,外出及时返回,按时销假。上班时间不能做与工作无关事情,中午严格执行不准饮酒规定。

3、工作作风方面:对于领导安排的工作要及时推动汇报,不能久拖不决,造成工作被动。

市政府报告及计划政府工作计划(12篇)

一、2023年全市工作回顾(一)工业经济逆势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显著加快(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四)民生工程卓有成效,社会事业显著进步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始终坚持“真正解放思想才能实现真正跨越,思路决定出路,抓机遇就是抓发展,优良发展环境就是最大竞争力,狠抓落实、强势推进”等基本经验;得益于人大、政协在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之上的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市政府相关文章

  • 市政府工作报告[精](12篇)
  • 市政府工作报告[精](12篇)88人关注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3年工作回顾2023年是我市实施“三步走”第二步战略 ...[更多]

  • 市政府报告及计划政府工作计划(12篇)
  • 市政府报告及计划政府工作计划(12篇)87人关注

    一、2023年全市工作回顾(一)工业经济逆势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显著加快(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四)民生工程卓有成效,社会事 ...[更多]

  • 市政府工作报告4(12篇)
  • 市政府工作报告4(12篇)84人关注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03年工作回顾2003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坚强领 ...[更多]

  • 市政府工作报告6(12篇)
  • 市政府工作报告6(12篇)84人关注

    FONTsize=2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过去一年的发展成绩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全 ...[更多]

  • 市政府工作报告(12篇)
  • 市政府工作报告(12篇)83人关注

    现在,我代表*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过去一年的发展成绩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全*人民按照科学发展 ...[更多]

  • 市政府工作报告[精](12篇)
  • 市政府工作报告[精](12篇)74人关注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3年工作回顾2023年是我市实施“三步走”第二步战略 ...[更多]

  • 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4篇)
  • 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4篇)71人关注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2023年是首都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 ...[更多]

  • 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12篇)
  • 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12篇)70人关注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廊坊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23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