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老马识途 |
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
没颠没倒 |
指没分晓或纷乱的样子。 |
瓮中之鳖 |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东西。瓮:大坛子;鳖:甲鱼。 |
命中注定 |
命:命运;人一生的遭遇;注定:预先决定。旧时迷信说法;指命运早已决定了。 |
空费词说 |
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
没里没外 |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绊脚石 |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
户告人晓 |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
拔茅连茹 |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
国无宁日 |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
羽旄之美 |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
室迩人遥 |
见“室迩人远”。 |
事与愿违 |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
立地书橱 |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
忙不择价 |
匆忙中售货要不了好价钱。 |
勤学苦练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乐以忘忧 |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一刹那 |
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
足不出门 |
同“足不出户”。 |
义不容辞 |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
腾声飞实 |
传扬名声与功业。谓使名实俱得传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