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形骸的成语故事


土木形骸

拼音tǔ mù xíng hái

基本解释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出处《晋书 嵇康传》:“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


土木形骸的典故

晋朝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度翩翩,善于行文。他的形体如同土木一样自然,不需要刻意修饰。他为人桀骜不逊,善于弹琴,终因与世俗不容而被杀害。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成语 历史出处
名士风流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风驰电掣 《六韬 龙韬》:“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裾马襟牛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刑期无刑 语出《书 大禹谟》:“刑期于无刑。”
正身明法 《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费尽心机 宋 戴复古《石屏集 论诗绝句》:“有时勿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
学而时习之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空谷传声 南朝 梁 萧衍《净业赋》:“若空谷之应声,似游形之有影。”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取而代之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