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衷共济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衷:内心;济:渡水。大家一条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团结一致;克服困难。
出处《尚书 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 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例子他见了启事便跑到书店里来,谈了些和衷共济的话。(郭沫若《学生时代 创造十年》)
基础信息
拼音hé zhōng gòng jì
注音ㄏㄜˊ ㄓㄨㄥ ㄍㄨㄥˋ ㄐ一ˋ
繁体咊衷共濟
正音“济”,不能读作“jǐ”。
感情和衷共济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辨形“衷”,不能写作“忠”;“济”,不能写作“计”。
辨析和衷共济和“同心协力”;“同舟共济”;都有“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意思。和衷共济和“同舟共济”意义基本相同;它们多用在大事上;也含有共同克服困难之意;“同心协力”则不然。
近义词齐心协力、同舟共济、风雨同舟
反义词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离心离德
英语pull together for a common cause
俄语единодушн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德语gemeinsam den Fluβ überqueren--an einem Strang ziehen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解铃还须系铃人 |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 |
因材施教 |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进行;教:教育。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 |
水至清则无鱼 |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
隔靴搔痒 |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
匡乱反正 | 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想望丰采 | 见“想望风采”。 |
一塌糊涂 |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
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喟然长叹 | 喟然:叹气的样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 |
主忧臣劳 | 忧:忧患。君主有了忧患,臣下就要为他效力。 |
举善荐贤 | 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龙腾虎跃 |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
倒悬之危 | 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
铺天盖地 | 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 |
化鸱为凤 |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安步当车 |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
心急如焚 |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
暴取豪夺 |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
进道若退 |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
心旷神怡 |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羽旄之美 |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
动魄惊心 |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
黑天半夜 | 指深更半夜。 |
打情卖笑 | 打情骂俏,指男女调情。 |
起死回生 |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壮心不已 |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