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shèn

食葚


拼音shí shèn
注音ㄕˊ ㄕㄣˋ

食葚

词语解释

食葚[ shí shèn ]

⒈  亦作“食椹”。

⒉  比喻受人恩惠。语本《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毛传:“黮,桑实也。”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食椹”。比喻受人恩惠。

语本《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鴞,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毛 传:“黮,桑实也。”
郑玄 笺:“言鴞恒恶鸣,今来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则化也。”
南朝 梁元帝 《去丹阳尹荆州》诗之二:“降贵深知己,寧思食椹恩。”
唐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诗:“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宋 王安石 《酬王伯虎》诗:“鴞声虽云恶,革去在食葚。”


新华字典解释

今来:

1.当今,如今。

2.从今以后。

鲁颂:

《诗》“三颂”之一。共四篇。周成王封周公﹑伯禽于鲁,周公有大功德于王室,故虽为诸侯国亦得有颂。四篇作于鲁僖公晩年,为春秋中期作品。

好音:

1.悦耳的声音。

2.也特指乐声。

3.犹言好消息。

恩惠:

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

食葚相关成语

  •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 食之无味,弃之不甘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 狗猪不食其余
  • 狗鼠不食汝余
  • 狗彘不食其余
  • 狗彘不食汝余
  • 不食人间烟火
  • 不吃烟火食
  • 恶虎不食子
  • 民以食为天
  • 民以食为本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