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ún

荀子


拼音xún zǐ
注音ㄒㄨㄣˊ ㄗˇ

荀子

词语解释

荀子[ xún zǐ ]

⒈  (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名况,赵国人。他批判和总结了先秦以来的学术思想,发展了唯物主义。认为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首创性恶论,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文章说理透辟,结构谨严。著作有《荀子》。

国语辞典

荀子[ xún zǐ ]

⒈  战国时赵人荀况。参见「荀况」条。

⒉  书名。战国时赵人荀况撰,二十卷,今存三十二篇。有唐杨倞注、清王先谦集解。此 书本儒家崇礼、正名之说而主性恶,为先秦重要的哲学思想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

英语Xun Zi or Hsun Tzu (c. 310-237 BC)​, Confucian philosopher and author of On learning 勸學|劝学

德语Xunzi (Eig, Pers, 313 - 237 v.Chr.)​

法语Xun Zi


新华字典解释

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先秦:

指秦代以前的历史时期。从远古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为止。一般用以指春秋、战国时期。

透辟:

透彻精辟。如:透辟的见解。

发展:

①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事态还在发展ㄧ社会发展规律。

②扩大(组织、规模等):发展新会员 ㄧ发展轻纺工业。

战国:

时代名。因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而得名。西汉刘向编《战国策》始作为时代名称。一般指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这个时期。

荀子相关成语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 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
  • 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 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 左对孺人,右顾稚子
  • 左对孺人,顾弄稚子
  •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 养子防老,积谷防饥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 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