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石骨


拼音shí gǔ
注音ㄕˊ ㄍㄨˇ

石骨

词语解释

石骨[ shí gǔ ]

⒈  坚硬的岩石。

引证解释

⒈  坚硬的岩石。

宋 王炎 《游砚》诗:“涧水抱石根,石骨多紺碧。”
《英烈传》第四九回:“那 富阳县 治,前面大江,后枕峻岭,右有 鹤山,插出江口,石骨崚嶒,朝夕当潮水浸射。”
清 刘大櫆 《重修孙公桥记》:“岸侧石骨,坡陀下趋。”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可是终于太平静了,大波不过高如从前的山,像是陆地的处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


新华字典解释

坚硬:

非常硬:坚硬的山石。

岩石:

一种或几种矿物有规律组成的天然集合体。是组成地壳和地幔的重要物质。通常指经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坚硬固体。按形成岩石地质作用的不同,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材料。

● 石shí ㄕˊ

◎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 指石刻:金石。

◎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 姓。

● 石dàn ㄉㄢˋ

◎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 骨gǔ ㄍㄨˇ

◎ 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胳(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 骨gū ㄍㄨˉ

◎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石骨相关成语

  •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 铁佛伤心,石人落泪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 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起死人而肉白骨
  • 画虎画皮难画骨
  • 含着骨头露着肉
  • 一将成功万骨枯
  • 一将功成万骨枯
  • 一块石头落了地
  • 鸡蛋里挑骨头
  • 鸡蛋里找骨头
  • 起死人,肉白骨
  • 起死人肉白骨
  • 摸着石头过河
  • 掷地作金石声

分字解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