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óng

龙旗


拼音lóng qí
注音ㄌㄨㄥˊ ㄑ一ˊ

繁体龍旗

龙旗

词语解释

龙旗[ lóng qí ]

⒈  参见:龙旗,龙旗。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龙旗”。 画有两龙蟠结的旗帜。天子仪仗之一。

《周礼·考工记·輈人》:“龙旂九斿,以象大火也。”
郑玄 注:“交龙为旂,诸侯之所建也。”
贾公彦 疏:“九斿,正谓天子龙旂。”
《后汉书·明帝纪》:“东海王 彊 薨,遣司空 冯魴 持节视丧事,赐升龙旄头、鑾輅、龙旂。”
李贤 注:“交龙为旂,唯天子用之,今特赐以葬。”
唐 司空图 《杨柳枝》词之四:“臺城细仗晓初移,詔赐千官禊饮时。緑帐远笼清珮响,更曛晴日上龙旗。”
清 曹寅 《正月二十九日随驾入侍恭纪》诗之一:“期门百队龙旂后,更有名王万骑陪。”

⒉  借指天子。

宋 苏轼 《王晋卿作烟江迭障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特奇丽因复次韵》:“屈居华屋啗枣脯,十年俯仰龙旂前。”
明 夏完淳 《大哀赋》:“登陴而鱼钥仓皇,入援而龙旂震荡。”

⒊  指得专征伐的将帅之旗。参见“龙章”。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三:“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冯双礼 将左, 白文选 将右,而 可望 建龙旗鼓吹居中。大兵急攻之,败走。”

⒋  清 代国旗。

清 黄遵宪 《香港感怀》诗:“猎猎,犹自误龙旗。”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八:“乡下人们对于城里挂着‘龙旗’,‘五色旗’,或‘日本旗’,是毫不关心的。”

国语辞典

龙旗[ lóng qí ]

⒈  画龙为饰的旗子。

《荀子·礼论》:「龙旗九斿,所以养信也。」
《国语·齐语》:「赏服大辂,龙旗九旒。」

⒉  清代国旗绘有龙形,称为「龙旗」。


新华字典解释

青旗:

1.青色的旗帜。

2.指酒旗。

3.借指帝王车驾﹑师旅。

代表:

1.谓显耀于一代。

2.受委托代替个人﹑集体﹑组织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亦指由选举产生,替选举人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

3.指同类人物的典型。

4.代替个人或集体办事或表达意见。

5.体现,反映。

6.代为表示。

东方:

①东

①:东方红,太阳升。

②(dōngfāng)指亚洲(习惯上也包括埃及)。

青龙旗相关成语

  • 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 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恩人相见,分外眼青
  • 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 车如流水马如龙
  • 神龙见首不见尾
  • 画龙不成反为狗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恶龙不斗地头蛇
  • 强龙不压地头蛇
  • 大水冲了龙王庙
  • 大水淹了龙王庙
  • 风从虎,云从龙
  • 拨云雾见青天
  • 拉大旗作虎皮
  • 披云雾睹青天
  • 前怕龙,后怕虎
  • 云从龙,风从虎
  • 不问青红皂白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