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ǒtóu

裹头


拼音guǒ tóu
注音ㄍㄨㄛˇ ㄊㄡˊ

繁体裹頭

裹头

词语解释

裹头[ guǒ tóu ]

⒈  裹扎头巾;包头。

⒉  犹加冠。古时男子成丁则裹头巾。

⒊  指出行者携带的钱财。

⒋  堤防溃决,当决口未及堵合以前的救急措施。目的在保护堤头,以防决口被水流继续冲宽,等待洪水退落以后再进行堵口工程。

引证解释

⒈  裹扎头巾;包头。

《北史·僭伪附庸传·萧詧》:“又恶见人髮,白事者,必方便避之,担舆者冬月必须裹头,夏月则加莲叶帽。”
唐 韩愈 《寄卢仝》诗:“一奴长鬚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
《东周列国志》第八六回:“此事直传至 魏国 軹邑,聂 姊 罃 闻之,即痛哭曰:‘必吾弟也!’便以素帛裹头,竟至 韩国,见 政 横尸市上,抚而哭之,甚哀。”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西汉画像砖》:“右中一人着冠子,社会地位或较高。衣着虽仅具轮廓,然人皆约发而不裹头,一望而知实 西汉 制度。”

⒉  犹加冠。古时男子成丁则裹头巾。

唐 杜甫 《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仇兆鳌 注:“《二仪实録》:‘古以皂罗三尺裹头,曰头巾, 周武帝 裁为襆头。 鲍氏 曰:时老幼俱战亡,又括乡里之少小者,故里正为之裹头擐甲也。’”
唐 杜荀鹤 《友人赠舍弟依韵戏和》:“不觉裹头成大汉,昨来竹作童儿。”

⒊  指出行者携带的钱财。

《旧唐书·韦嗣立传》:“凡是封户,不胜侵扰,或输物多索裹头,或相知要取中物,百姓怨叹,远近共知。”
《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裹头,谓行槖齎裹以自资者,今谓答头。裹,古卧翻。”
《太平广记》卷一二六:“唐 虔州 参军 崔进思,恃郎中 孙尚容 之力,充纲入都,送五千贯,每贯取三百文裹头,百姓怨叹,号天哭地。”

⒋  堤防溃决,当决口未及堵合以前的救急措施。目的在保护堤头,以防决口被水流继续冲宽,等待洪水退落以后再进行堵口工程。

国语辞典

裹头[ guǒ tóu ]

⒈  以巾包头,也指头巾。

唐·杜甫〈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新华字典解释

杂役:

1.指正役之外的繁多徭役。

2.各种差使。

3.指从事各种差使的人。

内人:

①古代泛指妻妾:今及其死也,朋友诸臣未有出涕者,而内人皆行哭失声。后专用来对人称自己的妻子:这是内人,她很少参加这样的晚会。

②宫中女官;宫女: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太后使内人问之。

裹头内人相关成语

  • 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 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 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 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
  •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
  • 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
  • 人无有千日好,花无有百日红
  •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 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 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