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n

翦髻


拼音jiǎn jì
注音ㄐ一ㄢˇ ㄐ一ˋ

翦髻

词语解释

翦髻[ jiǎn jì ]

⒈  指唐王珪母鬻发宴宾之事。事见唐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

引证解释

⒈  指 唐 王珪 母鬻发宴宾之事。事见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

宋 陈师道 《答张文潜》诗:“昔闻 杜氏 子,翦髻事尊客。”
任渊 注:“杜氏 子, 王珪 母也。”


新华字典解释

事使:

役使。

南海:

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在中国和中南半岛、马来群岛之间。经一系列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为两大洋间交通要道。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12米,最深达5559米。珊瑚岛、礁林立。有珠江、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注入。海底富藏石油。

表侄:

表弟兄的儿子。

杜甫: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早年漫游各地,后居长安多年。安史之乱中逃离长安,寓居成都,建草堂。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甫是一个创作天地很广阔的诗人。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诗作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显示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被称为“诗史”。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善于描写细小的事物,题材是多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人艺术的各种长处,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登高》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

● 髻jì ㄐㄧˋ

◎ 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髻丫。髻鬟。发髻。

翦髻相关成语

  • 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 右翦左屠
  • 广袖高髻
  • 文身翦发
  • 椎髻布衣
  • 翦草除根
  • 茅茨不翦
  • 衣香髻影
  • 讨恶翦暴
  • 镂脂翦楮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