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ān bó
注音ㄈㄢ ㄅㄛˊ
⒈ 古代诸侯中的领袖。
⒉ 明清时指布政使。
⒈ 古代诸侯中的领袖。
引《晋书·郗恢传》:“孝武帝 深器之,以为有藩伯之望。”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豫司二州表》:“臣闻国歷惟燿,则藩伯缉其才。”
⒉ 明 清 时指布政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土司·土教官》:“邢部都给事中 杨宏 升 陕西 左布政使。
引宏,西安 人,疏辞不允。则土人任本处藩伯。”
布政使:
官名。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宣德后,全国府﹑州﹑县等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后因军事需要,增设总督﹑巡抚等官,权位高于布政使。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直隶亦设,江苏则设二员,分驻江宁﹑苏州。俗称藩司﹑藩台。参阅《续文献通考.职官.布政使司》﹑《清会典事例.吏部.官制》。
领袖:
衣领和衣袖。比喻能起表率作用的人。特指国家、政党、团体的领导人:罢工斗争的领袖|国家领袖|共产党领袖。
清时:
清平之时;太平盛世。
诸侯:
①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必须服从王命,交纳贡赋和捍卫王室。在其封土内世袭占有封地及居民,世代掌握统治权。
②借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