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沥


拼音dī lì
注音ㄉ一 ㄌ一ˋ

繁体滴瀝
词性拟声词

滴沥

词语解释

滴沥[ dī lì ]

⒈  象声词:水下滴的声音

tick;

引证解释

⒈  流滴。

汉 杜笃 《首阳赋》:“青罗落漠而上覆,穴溜滴沥而下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涢水》:“穴中多钟乳,凝膏下垂,望齐冰,微津细液,滴沥不断。”
唐 孟郊 《秋怀》诗:“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泉自石出,四时滴沥。”

⒉  圆润明丽貌。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甘露濛濛似雾,著草木则滴沥如珠。”
元 乔吉 《沉醉东·倩人扶观璚华》曲:“珠滴沥寒凝碧粉,玉瓏璁暖簇香云。”
元 柯丹邱 《荆钗记·遐契》:“秋波滴沥,云鬟轻盈。”

⒊  象声词。水下滴声。

唐 周彻 《尚书郎上直闻春漏》诗:“滴沥疑将絶,清泠发更新。”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耿先生》:“上自起,附耳听之,果闻滴沥声。”
明 陆采 《怀香记·佳会赠香》:“听楼头鼓角严,漏声滴沥莲筹换。”
叶紫 《丰收》五:“屋顶上已有了滴沥的声音,人们只感到一阵凉意。”

国语辞典

滴沥[ dī lì ]

⒈  状声词。形容水滴落下的声音。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动滴沥以成响,殷雷应其若惊。」


新华字典解释

水下:

水面以下。如:对这个海湾水下情况了如指掌。

拟声词:

也称“象声词”。摹拟自然声音的词。如哗啦、轰隆、叮咚。

● 沥(瀝)lì ㄌㄧˋ

◎ 液体一滴一滴地落下:沥血(滴血为誓,示必报之仇)。呕心沥血。

◎ 滤,漉:沥酒。

◎ 液体的点滴:余沥。沥液(喻文章、言论的精华)。

● 滴dī ㄉㄧˉ

◎ 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滴眼药。滴落。滴翠。水滴石穿(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亦作“滴水穿石”)。滴漏(漏壶)。

◎ 一点一点向下落的液体:水滴。汗滴。

◎ 量词,用于滴下的液体的数量:滴水不漏。两滴墨水。

滴沥相关成语

  • 一点一滴
  • 倾肝沥胆
  • 刳肝沥胆
  • 剖肝沥胆
  • 呕心沥血
  • 呕心滴血
  • 哕心沥血
  • 娇娇滴滴
  • 披心沥血
  • 披沙沥金
  • 披沥肝胆
  • 披沥肝膈
  • 披肝沥胆
  • 披肝沥血
  • 捶骨沥髓
  • 摅肝沥胆
  • 斩头沥血
  • 析肝沥悃
  • 槌骨沥髓
  • 水滴石穿
  • 沥胆堕肝
  • 沥胆披肝
  • 沥胆抽肠
  • 沥胆濯肝
  • 沥胆隳肝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