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shàn

鳅鳝


拼音qiū shàn
注音ㄑ一ㄡ ㄕㄢˋ

繁体鰍鱔

鳅鳝

词语解释

鳅鳝[ qiū shàn ]

⒈  见“鳅鳝”。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鰍鱓”。亦作“鰌鱣”。亦作“鰌鱓”。泥鳅和鳝鱼。泛指小鱼鲜。

《荀子·王制》:“黿鼉鱼鳖鰌鱣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
汉 王褒 《四时讲德论》:“鰌鱓并逃,九罭不以为虚。”
宋 程垓 《满江红》词:“卧后从教鰍鱔舞,醉来一任乾坤窄。”
清 龚自珍 《尊任》:“应龙入眢井,不瞑目以待鰍鱓之饱龙肉。”


新华字典解释

泥鳅:

亦作“泥鰌”。鱼名。体圆柱形,尾端侧扁,有黏液。黄褐色,有不规则黑色斑点。口小,嘴有须五对。常生活在河湖、池沼、水田等处,潜伏泥中。肉可供食用。

泛指:

1.谓手指轻弹琴弦。

2.谓不专指一事或一人。

鱼鲜:

鱼虾等水产品。

● 鳝(鱔)shàn ㄕㄢˋ

◎ 〔鳝鱼〕形状像蛇,身体黄色有黑斑,生活在水边泥洞里,肉可食。亦称“黄鳝”。

◎ (鱔)

● 鳅(鰍)qiū ㄑㄧㄡˉ

◎ 〔泥鳅〕鱼,体圆,尾侧扁,皮上有黏液很滑。生活在河湖、水田等处,常钻在泥中,肉可食。常用以喻人的滑头。

◎ (鰍)

鳅鳝相关成语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