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ù luǒ
注音ㄘㄨˋ ㄌㄨㄛˇ
⒈ 即瘯蠡。
⒈ 即瘯蠡。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不疾瘯蠡也” 唐 陆德明 释文:“蠡,力果反。参见“瘯蠡”。
引《説文》作瘰,云:‘瘯瘰,皮肥也。’”
瘯蠡:
皮肤病。指六畜疥癣之疾。《左传.桓公六年》:“博硕肥腯……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杜预注﹕“毛皮无疥癣。”孔颖达疏﹕“瘯蠡﹐畜之小病﹐故以为疥癣之疢也。”明刘基《送海宁尹知州之官序》﹕“夫牧也者﹐受人之牛羊而牧之﹐必为之丰其水草﹐适其寝讹﹐去其瘯蠡﹐驱其豺狼﹐然后物生遂而牧之道得矣。”明张煌言《天地之大德曰生》﹕“或者谓哀荣之事﹐天地亦所并存也。不知四灵可畜﹐仍不碍瘯蠡﹔三蘖先殄﹐亦无伤岳降。”一说﹐瘯蠡即瘰疬﹐结核病的一种。见陆澹安《左诂补正》(《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第1辑)。
● 瘯cù ㄘㄨˋ
◎ 癣疥一类的皮肤病。
● 瘰luǒ ㄌㄨㄛˇ
◎ 〔瘰疬〕中医指结核菌侵入淋巴结,发生核块的病,多在颈部。俗称“疬子颈”,有些地区称“老鼠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