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语


拼音lǔ yǔ
注音ㄌㄨˇ ㄩˇ

繁体魯語

鲁语

词语解释

鲁语[ lǔ yǔ ]

⒈  宋时蜀人用以称中原语音。

⒉  指《论语》。

引证解释

⒈  宋 时 蜀 人用以称中原语音。

宋 范成大 《丙申元日安福寺礼塔》诗:“耳畔逢人无鲁语,鬢边随我是 吴 霜。”
自注:“蜀 人乡音极难解,其为 京洛 音,輒谓之‘虏语’。或是僭伪时以中国自居,循习至今不改也,既又讳之,改作‘鲁语’。”
宋 范成大 《送同年朱师古》诗:“遥知梦境尚京尘,哑咤满船闻鲁语。”
自注:“蜀 人以中原语音为鲁语。”

⒉  指《论语》。按,《论语·学而》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之说。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追远之説, 鲁 语存焉。”


新华字典解释

中原:

①平原;原野: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②地区名。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语音:

1.说话的口音。

2.读书或说话的声音。

论语: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为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包括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之间的相互谈论。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南宋时朱熹把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 鲁(魯)lǔ ㄌㄨˇ

◎ 愚拙,蠢笨:愚鲁。粗鲁。鲁莽。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西南部。

◎ 中国山东省的别称。

◎ 姓。

● 语(語)yǔ ㄩˇ

◎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 说:细语。低语。

● 语(語)yù ㄩˋ

◎ 告诉:不以语人。

鲁语相关成语

  • 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语不惊人死不休
  • 夏虫不可以语冰
  • 半部论语治天下
  • 未可同日而语
  • 夏虫不可语冰
  • 夏虫不可语寒
  • 前言不搭后语
  • 前言不答后语
  • 不可同日而语
  • 不可同年而语
  • 言语妙天下
  • 一言两语
  • 一言半语
  • 一语不发
  • 一语中人
  • 一语中的
  • 一语双关
  • 一语破的
  • 一语道破
  • 七言八语
  • 万语千言
  • 三言两语
  • 三言二语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