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óngdài

重戴


拼音chóng dài
注音ㄔㄨㄥˊ ㄉㄞˋ

重戴

词语解释

重戴[ zhòng dài ]

⒈  折上巾又加以帽。

⒉  既有伞又戴帽。

引证解释

⒈  折上巾又加以帽。 《宋史·舆服志五》:“重戴。 唐 士人多尚之,盖古大裁帽之遗制,本野夫巖叟之服。以皂罗为之,方而垂簷,紫里,两紫丝组为缨,垂而结之頷下。所谓重戴者,盖折上巾又加以帽焉。

宋 初,御史台皆重戴,餘官或戴或否。”

⒉  既有伞又戴帽。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唐 至 五代 国初,京师皆不禁打繖。

五代 始命御史服裁帽。本朝 淳化 初,又命公卿皆服之。既有繖,又服帽,故谓之重戴。”

国语辞典

重戴[ chóng dài ]

⒈  一种流行于唐朝的帽子。通常用黑色罗帛制成方形而垂簷,有缨带,可于下巴处打结。因为是在巾上加帽,故称为「重戴」。

唐·薛调《无双传》:「午后有一人重戴,领妇人四五辈,欲出此门。」
《宋史·卷一五三·舆服志五》:「重戴。唐士人多尚之,……所谓重戴者,盖折上巾又加以帽焉。宋初,御史台皆重戴,余官或戴或否。」


新华字典解释

折上巾:

古冠名。后汉梁冀改舆服之制,折叠巾之上角,称折上巾。北周裁为四脚,名曰幞头,也称折上巾。隋唐时贵贱通用,宋时为皇帝﹑皇太子常服。参阅《后汉书.梁冀传》﹑《旧唐书.舆服志》﹑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幞头》﹑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宋史.舆服志三》。

戴帽:

1.亦作“戴帽子”。

2.把帽子戴在头上。引申为于一物之上加以他物。

3.引申为在政治上或行为上给人定性。

加以:

①用在多音的动词前,表示如何对待或处理前面所提到的事物:施工方案必须加以论证ㄧ发现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加以’跟‘予以 ’不同之处是‘予以 ’可以用在一般名词之前,表示给与,如‘予以自新之路 ’,‘加以 ’没有这种用法。

②连词,表示进一步的原因或条件:他本来就聪明,加以特别用功,所以进步很快。

● 戴dài ㄉㄞˋ

◎ 加在头、面、颈、手等处:戴帽子。披星戴月。戴圆履方。不共戴天。

◎ 尊奉,推崇,拥护:戴仰。爱戴。拥戴。感恩戴德。

◎ 姓。

● 重zhòng ㄓㄨㄥˋ

◎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重负。重荷。重量(liàng )。重力。举重。负重。

◎ 程度深:重色。重病。重望。重创。

◎ 价格高:重价收买。

◎ 数量多:重金聘请。眉毛重。重兵。

◎ 主要,要紧:重镇。重点。重任。重托(国家重大的托付)。重柄。

◎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重视。尊重。器重。隆重。

◎ 言行不轻率:慎重。自重。

● 重chóng ㄔㄨㄥˊ

◎ 再:重复。重申。重版。重沓(重复繁冗)。重阳。重逢。

◎ 〔重庆〕地名,在中国四川省。

◎ 层:重叠。重霄。重洋。重唱。重峦叠嶂。

重戴相关成语

  • 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 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 福不重至,祸必重来
  • 浮图七级,重在合尖
  • 一言为重,百金为轻
  • 头重脚轻根底浅
  • 只重衣衫不重人
  • 重打鼓,另开张
  • 责己重,待人轻
  • 救寒莫如重裘
  • 九鼎不足为重
  • 不知轻重缓急
  • 人间重晚晴
  • 礼轻人意重
  • 礼轻情意重
  • 行行重行行
  • 一重一掩
  • 不共戴天
  • 不分轻重
  • 不同戴天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