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n

蛮语


拼音mán yǔ
注音ㄇㄢˊ ㄩˇ

繁体蠻語

蛮语

词语解释

蛮语[ mán yǔ ]

⒈  南方少数民族的言语。

引证解释

⒈  南方少数民族的言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郝隆 为 桓公 南蛮参军,三月三日会作诗,不能者罚酒三升, 隆 初以不能受罚,既饮,揽笔便作一句云:‘娵隅跃清池。’ 桓 问:‘娵隅是何物?’答曰:‘蛮名鱼为娵隅。’ 桓公 曰:‘作诗何以作蛮语?’ 隆 曰:‘千里投公,始得蛮府参军,那得不作蛮语也。’”
唐 韩翃 《寄武陵李少府》诗:“楚 歌催晚醉,蛮语入新诗。”
明 王世贞 《曲藻》:“不可作者:俗语、蛮语、謔语、嗑语、市语、方语、书生语、讥誚语。”
林景行 《日夕睡起绕篱怆念归而有作》诗:“昏灯且校篇,蛮语待强记。”


新华字典解释

南方:

1.南面,南边。表示方位。

2.泛指南部地区,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少数民族:

指多民族国家内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也有指外来移民的。在中国,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珞巴、基诺等55个少数民族,人口约9132万(1990年),占全国总人口8%。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格局。多有本民族语言文字,部分通用汉语文。宗教和自然崇拜有广泛深刻的影响。社会发展较汉族缓慢,经济比较落后,且发展不平衡。多从事农牧、渔猎生产。解放后,通过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平等。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言语:

1.说话﹔说。

2.吩咐﹔命令。

3.禀报。

4.争执。

5.善于辞令。亦指善于辞令者。

6.言辞﹔话。

7.指闲话﹐不满意的话。

8.指词章﹐文辞著作。

9.喻虫鸟鸣叫。

10.指口头语言。

● 蛮(蠻)mán ㄇㄢˊ

◎ 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蛮。蛮横(hèng )。蛮不讲理。

◎ 愣,强悍:一味蛮干。

◎ 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蛮荒。

◎ 方言,相当于“很”:蛮好。

● 语(語)yǔ ㄩˇ

◎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 说:细语。低语。

● 语(語)yù ㄩˋ

◎ 告诉:不以语人。

蛮语相关成语

  • 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 语不惊人死不休
  • 夏虫不可以语冰
  • 半部论语治天下
  • 未可同日而语
  • 夏虫不可语冰
  • 夏虫不可语寒
  • 前言不搭后语
  • 前言不答后语
  • 不可同日而语
  • 不可同年而语
  • 言语妙天下
  • 一言两语
  • 一言半语
  • 一语不发
  • 一语中人
  • 一语中的
  • 一语双关
  • 一语破的
  • 一语道破
  • 七言八语
  • 万语千言
  • 三言两语
  • 三言二语
  • 三言五语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