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án qiáng
注音一ㄢˊ ㄑ一ㄤˊ
繁体巖牆
港台岩脈
⒈ 将要倒塌的墙。借指危险之地。
⒈ 将要倒塌的墙。借指危险之地。
引《孟子·尽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墙之下。”
朱熹 集注:“巖墙,墙之将覆者。”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天广而无以自覆,地厚而无以自载;蹈陆有沉沦之忧,巖墙有镇压之患。”
宋 梅尧臣 《和昭亭山广教院文鉴大士》诗:“登临无险境,不似畏巖墙。”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八》:“忿山欲壑,立乎巖墙,‘下民之孽,匪降自天’,此恃命之小人,非命所拘者乎?”
下面:
1.次序靠后的或部位低的部分。
2.犹下首。指位次较低卑的一边。
3.指下级;基层。
危墙:
①倾侧欲倒的墙壁:危墙独木横。
②比喻危险的环境:千金之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危险:
1.亦作“危崄”。艰危险恶,不安全。谓有可能导致灾难或失败。
2.指险恶﹑险要之地。
非常:
①异乎寻常的;特殊的:非常时期ㄧ非常会议。
②十分;极:非常光荣ㄧ非常高兴 ㄧ非常努力ㄧ他非常会说话。
高墙:
亦作“高牆”。
1.高的墙。
2.借指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