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áo zhēng
注音一ㄠˊ ㄓㄥ
⒈ 亦作“殽脀”。
⒉ 指将煮熟牲体节解,连肉带骨放在俎上,以享宾客。
⒈ 亦作“殽脀”。指将煮熟牲体节解,连肉带骨放在俎上,以享宾客。
引《仪礼·特牲馈食礼》:“众宾及众兄弟、内宾宗妇、若有公有司私臣,皆殽脀。”
《左传·宣公十六年》:“晋侯 使 士会 平王室, 定王 享之, 原襄公 相礼,殽烝。”
杜预 注:“烝,升也,升殽於俎。”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七:“‘享有体荐,宴有折俎’……折俎谓体解节折,升之於俎,物皆可食,所以示慈惠,亦谓之殽烝。”
殽脀:
见“殽烝”。
节解:
1.旧时断裂四肢﹑分解骨节的酷刑。
2.草木枝叶残谢脱落。
3.谓乐曲节奏分明。
4.剖开竹节。喻顺利无阻。
牲体:
古时供祭祀用的牺牲的躯体。
宾客:
1.客人的总称。
2.指以宾客之礼相待。
3.春秋﹑战国时多用称他国派来的使者。
4.指贵族的门客﹑策士等。
5.东汉以后对依附世家豪族人口的一种称谓。
6.官名。太子宾客的省称。唐代始置,明代以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