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u

蠡口


拼音lǐ kǒu
注音ㄌ一ˇ ㄎㄡˇ

蠡口

词语解释

蠡口[ lí kǒu ]

⒈  镇名。在江苏省吴县北。相传因范蠡浮舟五湖经此而得名。

引证解释

⒈  镇名。在 江苏省 吴县北。相传因 范蠡 浮舟五湖经此而得名。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苏州府》。

宋 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往迹》:“蠡口 在 长洲 界,又谓之 蠡塘,昔 范蠡 扁舟浮五湖,盖尝经此。”


新华字典解释

相传:

1.递相传授。

2.长期以来互相传说。

五湖:

1.古代吴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吴县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注:“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具区,即太湖。(2)即太湖。《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选.郭璞<江赋>》:“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3)太湖及附近四湖。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徐天佑注引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于具区,谓之五湖口。五湖谓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也。”

2.(4)太湖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震泽致定”唐张守节正义:“五湖者,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太湖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3.江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大江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司马贞索隐:“五湖者,具区﹑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是也。”明杨慎《丹铅总录.地理》:“王勃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洞庭一也,青草二也,鄱阳三也,彭蠡四也,太湖五也。”洮滆,今江苏长荡湖﹑西滆湖。彭蠡,今鄱阳湖。青草,今洞庭湖东南部。

4.指洞庭湖。

5.近代称华中﹑华东五大著名湖泊。即洞庭湖﹑鄱阳湖﹑巢湖﹑洪泽湖和太湖。

6.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亡吴国,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于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范蠡:

春秋末期越国大夫。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越被吴打败后,随勾践到吴国做了三年人质。回越国后帮助越王刻苦图强,灭亡吴国。后离开越国,周游齐国,经商致富,别号陶朱公。

江苏省:

简称“苏”。在中国东部,长江、淮河下游,东临黄海。面积10.5万平方千米。人口6868多万(1995年),密度居各省区之首。清初置江南省,后分置江苏省。省会南京。全境绝大部分为平原。水域辽阔,河网稠密,有太湖、洪泽湖等大湖。大部分为亚热带湿润区。工业总产值居全国首位。主要有机械制造、轻纺和化学工业。农业发达,主产稻谷、小麦、棉花和油菜籽。桑蚕茧和淡水渔业产量居全国前列。内河运输量全国第一。

蠡口相关成语

  •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 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 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 宁为鸡口,勿为牛后
  •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 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一言出口,驷马难追
  • 瓦罐不离井口破
  • 是非只为多开口
  • 一口不能著两匙
  • 一口吸尽西江水
  • 驴唇不对马口
  • 满口之乎者也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