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án jī
注音ㄇㄢˊ ㄐ一
繁体蠻畿
⒈ 亦作“蛮圻”。
⒉ 古代九畿之一。又称蛮服。
⒈ 亦作“蛮圻”。古代九畿之一。又称蛮服。参见“九畿”、“蛮服”。
引《周礼·夏官·大司马》:“方千里曰国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
郑玄 注:“畿犹限也,自王城以外五千里为界,有分限者九。”
贾公彦 疏:“蛮者,縻也。以近夷狄,縻繫之政教……自此以外,是夷狄之诸侯。”
《国语·周语上》“蛮夷要服” 三国 吴 韦昭 注:“蛮,蛮圻。夷,夷圻也。 《周礼》卫圻之外曰蛮圻,去王城三千五百里,九州之界也。”
蛮服:
1.古代王畿方千里之外﹐每方五百里分为一服﹐共分成九服。蛮服在卫服之外﹐夷服之内﹐为第六服。
2.泛称远离京城的边远地区。
蛮圻:
见“蛮畿”。
九畿:
相传古时王城以外五千里之内,自内而外,每五百里为一畿,共有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等九畿,为各级诸侯之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