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ín

避秦


拼音bì qín
注音ㄅ一ˋ ㄑ一ㄣˊ


避秦

词语解释

避秦[ bì qín ]

⒈  晋·陶潜《桃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指躲避强暴或战乱。簏名。

引证解释

⒈  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不復出焉。”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裔神道碑》:“夏阳 适 晋,得 随会 而同奔; 东海 避 秦,与 毛公 而俱隐。”
唐 苏广文 《自商宿隐居》诗:“闻道 桃园 堪避 秦,寻幽数日不逢人。”

⒉  指躲避强暴或战乱。

《元人小令集·梧叶儿·天台洞》:“夕有猿敲户,朝无客扣门,见几个捕鱼人,犹自向山中避 秦。”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我们参禪原是虚名,避 秦 乃其实意。”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乃若 安南 亡于 法,朝鲜 并于 日,其墐户无天,避 秦 无地之惨剧,尤为见者心酸,闻者发指。”

⒊  簏名。

国语辞典

避秦[ bì qín ]

⒈  秦时苛政扰民,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后比喻逃离暴政的迫害。元·无名氏〈梧叶儿·玄圃山前道〉曲:「夕有猿敲户,朝无客扣门。见几个捕鱼人,犹自向山中避秦。」

避难 避乱


新华字典解释

躲避:

①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这几天他好像有意躲避我。

②离开对自己不利的事物:躲避风雨 ㄧ不应该躲避困难。

战乱:

指战争引起的动荡混乱状态。

隐士:

①隐居山野不愿做官的人:天下无隐士,无遗善。

②善于说隐语的人:平公(晋平公)召隐士十二人。

避秦客相关成语

  • 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一客不烦二主
  • 一客不犯二主
  • 一客不烦两家
  • 东西南北客
  • 三户亡秦
  • 下逐客令
  • 不可避免
  • 不速之客
  • 不避强御
  • 不避斧钺
  • 不避水火
  • 不避汤火
  • 不避艰险
  • 东床娇客
  • 临难不避
  • 主客颠倒
  • 九流宾客
  • 亡秦三户
  • 人来客去
  • 人来客往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