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ín shēn
注音一ㄣˊ ㄕㄣ
⒈ 呻吟。因苦痛而发出哼声。
⒉ 吟咏;推敲诗句。
⒈ 呻吟。因苦痛而发出哼声。
引宋 陆游 《神君歌》:“考録魑魅,号呼吟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鲁公女》:“忽见朱樱乍启,坠痰块如冰,扶移榻上,渐復吟呻。”
⒉ 吟咏;推敲诗句。
引金 元好问 《赠杨君美之子新甫》诗:“书林头白坐吟呻,青佩横经更几人。”
清 黄景仁 《癸巳除夕偶成》诗:“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推敲: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载:唐人贾岛做诗,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起初“敲”字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用手做推、敲的动作,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就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认为用“敲”字好。后以“推敲”比喻反覆斟酌、考虑。
发出:
①发生(声音、疑问等):发出笑声。
②发表;发布(命令、指示):发出号召ㄧ发出通告。
③送出(货物、信件等);开出(车辆等)。
呻吟:
1.诵读;吟咏。
2.因忧劳苦痛而嗟叹。亦指嗟叹声。
吟咏:
亦作“吟詠”。
1.歌唱;作诗词。
2.有节奏地诵读;吟诵玩味。
3.指诗词等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