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ngxiáng

上庠


拼音shàng xiáng
注音ㄕㄤˋ ㄒ一ㄤˊ

上庠

词语解释

上庠[ shàng xiáng ]

⒈  古代的大学。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大学。

《礼记·王制》:“有虞氏 养国老於上庠,养庶老於下庠。”
郑玄 注:“上庠,右学,大学也。”
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家典章,崇重庠序;近日趋竞,未復本源。至使公卿子孙,耻游太学,工商凡冗,或处上庠。”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此人若回来寻时,可叫他来京师上庠 贯道斋 寻问 林上舍 名 积 字 善甫,千万!千万!不可误事。”

国语辞典

上庠[ shàng xiáng ]

⒈  古代称位在京师的国立大学为上庠。

《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此人若回来寻时,可叫他来京师上庠贯道斋寻问林上舍,名积,字善甫,千万!」


新华字典解释

大学:

①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②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分为综合大学、专科大学或学院。通常设有许多专业,再由几个相近的专业组成系。有的还设有专修科、学院或研究生院(部)。主要培养本科生,有的还培养大专生或研究生。

古代:

①过去距离现代较远的时代(区别于‘近代、现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19世纪中叶以前。

②特指奴隶社会时代(有的也包括原始公社时代)。

●庠xiáng ㄒㄧㄤˊ

◎ 古代称学校:庠序(古代乡学,泛指学校)。庠生。

●上shàng ㄕㄤˋ

◎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 去,到:上街。

◎ 向前进:冲上去。

◎ 增加:上水。

◎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 涂:上药。

◎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 拧紧发条:上弦。

◎ 登载,记:上账。

◎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1”的高音。

●上shǎng ㄕㄤˇ

◎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 下

上庠相关成语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 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 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之地
  •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 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 眉头一蹙,计上心来
  •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分字解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