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áiláng

白狼


拼音bái láng
注音ㄅㄞˊ ㄌㄤˊ

白狼

词语解释

白狼[ bái láng ]

⒈  白色的狼。古时以为祥瑞。

⒉  汉县名。故城在今辽宁省凌源县南。

⒊  汉时西南部族名。

引证解释

⒈  白色的狼。古时以为祥瑞。

《国语·周语上》:“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韦昭 注:“白狼、白鹿, 犬戎 所贡。”
唐 欧阳詹 《珍祥论》:“殷汤 上感,实获白狼。”
元 耶律楚材 《和张敏之诗》之一:“扶杖听黄詔,称觴进白狼。”
清 曹寅 《宿卢沟题壁》诗:“明朝挟弓矢,应射白狼归。”

⒉  汉 县名。故城在今 辽宁省 凌源县 南。

《汉书·地理志下》:“右北平郡,县十六:白狼。”
《晋书·地理志上》:“高云 以 幽 冀 二州牧镇 肥如,并州 刺史镇 白狼。”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直隶·大宁府》:“白狼城,在 营州 西南。”

⒊  汉 时西南部族名。

《后汉书·种暠传》:“其 白狼、槃木、唐菆、卭、僰 诸国,自前刺史 朱辅 后遂絶。”

国语辞典

白狼[ bái láng ]

⒈  白色的狼。

《史记·卷四·周本纪》:「王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海经·西次四经》:「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

⒉  山名。在热河省凌源县东南,大凌河发源于此。

德语Weißwolf, Polarwolf (lat: Canis lupus arctos)​ (Eig, Bio)​

法语Loup arctique


新华字典解释

部族:

①中国历史上对聚居的部落和氏族的简称或合称。

②一般指还处于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时期的民族。不以血缘为联系,而以地域为联系并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其内部已出现阶级对立及剥削现象。

以为:

1.认为。

2.作为,用作。

3.“以之为”的省略形式。犹言让他(她)做,把它作为。

4.犹而为,而成。以,而,连词。

5.犹已为,已是。以,通“已”。

故城:

过去的城市。如:吾逢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史记.春申君列传.赞》。

西南:

一般指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和西藏自治区。

辽宁省:

简称“辽”。在中国东北地区南部,临黄海和渤海。面积14.59万平方千米。人口4034万(1995年),有满、蒙古等少数民族。清初置盛京,清末改奉天省,1929年改辽宁省。省会沈阳,中部为辽河平原,余为低山丘陵,南部形成辽东半岛。辽河纵贯南北。从南向北为暖温带和中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以钢铁和机械工业为主,亦为温带水果和柞蚕茧的主要产区。

白狼相关成语

  •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 起死人而肉白骨
  • 一唱雄鸡天下白
  • 起死人,肉白骨
  • 起死人肉白骨
  • 前怕狼,后怕虎
  • 乌头白马生角
  • 乌头白,马生角
  • 不问青红皂白
  • 不分青红皂白
  • 大白于天下
  • 空口说白话
  • 空手套白狼
  • 一品白衫
  • 一清二白
  • 一穷二白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