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āngjīng

双旌


拼音shuāng jīng
注音ㄕㄨㄤ ㄐ一ㄥ

繁体雙旌

双旌

词语解释

双旌[ shuāng jīng ]

⒈  唐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

⒉  泛指高官之仪仗。

⒊  借指高官。

引证解释

⒈  唐 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

《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节度使掌总军旅,顓诛杀。初授,具帑抹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赐双旌双节。”

⒉  泛指高官之仪仗。

唐 李商隐 《为怀州李中丞谢上表》:“赐以竹符之重,遂使 霍氏 固辞之第,早建双旌。”
徐炯 注:“双旌唯节度领刺史者有之,诸州不与焉。今则通用为太守之故事矣。”
元 刘忠之 《太常引·送郭复斋》词:“何处望双旌,泛千里孤舟月明。”
明 王世懋 《送李太史元甫册封蜀藩》诗:“玉检金泥出大庭,双旌万里去冥冥。”

⒊  借指高官。参见“双节”。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倘或无知猖獗,突犯双旌,虽手握兵符,徵调不及,一时亦无如之何。”


新华字典解释

仪仗:

古代用于仪卫的兵仗。指帝王、官员出行时护卫所持的旗、伞、扇、兵器等。现指国家举行大典或迎接外国首脑时护卫所持的武器,也指游行队伍前列所举的旗帜、标志等。

刺史:

官名。西汉武帝时,于全国十三部(州)置刺史,为监督官,后数次改刺史为州牧。三国至南北朝各州多设刺史。隋朝州长官称刺史。此后州刺史实际即从前的郡太守。宋以后渐成虚衔。

高官:

1.官位高的人。

2.大臣的职务。

行时:

时行。谓见重于当时。

节度:

1.节序度数。指历象上据以推算天体运行﹑季节变化的度数。

2.规则;法则。

3.犹节制﹐约束。

4.调度;指挥。

5.见“节度使”。

双旌相关成语

  • 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
  •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捉贼见赃,捉奸见双
  • 捉贼捉赃,捉奸捉双
  • 捉贼要赃,捉奸要双
  • 捉奸见双,拿贼要赃
  • 捉奸见双,捉贼见赃
  • 捉奸要双,抓贼要赃
  • 捉奸见双,抓贼见赃
  • 拿贼要赃,拿奸要双
  • 拿贼要赃,捉奸要双
  • 拿贼拿赃,拿奸拿双
  • 丈夫双泪不轻弹
  • 双拳不敌四手
  • 双斧伐孤树
  • 一双两好
  • 一矢双穿
  • 一箭双雕
  • 一语双关
  • 一雕双兔
  • 举世无双
  • 双凫一雁
  • 双喜临门
  • 双宿双飞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