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ōnglín

东林


拼音dōng lín
注音ㄉㄨㄥ ㄌ一ㄣˊ

繁体東林

东林

词语解释

东林[ dōng lín ]

⒈  东边的林或竹林。

⒉  指庐东林寺。

⒊  指明末东林党。

⒋  指东林书院。

引证解释

⒈  东边的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一:“孤云出北,宿惊东林。”
唐 杜甫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卿示此诗》:“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

⒉  指 庐 东林寺。参见“东林寺”。

唐 张乔 《送僧鸾归蜀宁亲》诗:“高名彻西国,旧跡寄 东林。”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庆寺华社主省常上人》诗:“任夸西掖吟红药,何似 东林 种白莲。”
亦泛指僧寺。 唐 司空曙 《闲园即事寄暕公》诗:“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

⒊  指 明 末东林党。,却正以这一点倾败。”参见“东林党”。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公暇时,时共 攀龙 讲学, 魏广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东林’之魁渠也。’”
清 孔尚任 《桃扇·听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东林’之帜。”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是,‘疾恶太严’,‘操之过急’, 汉 的清流和 明 的“东林”

⒋  指东林书院。参见“东林书院”。

清 赵翼 《寄题同年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东林 威标榜, 邹 顾 屹斗。”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寻遍 东林 南北部,一家钩党古无人。”


新华字典解释

东林寺:

寺名。在今江西庐山。晋太元中,慧远法师在江州刺史桓伊资助下建成。唐会昌三年寺废,大中三年复修。宋改名太平兴国寺。解放以来,经过修葺,已成为庐山古迹之一。参阅《全唐文》卷二六四李邕《东林寺碑序》。

东林党:

晚明以江南士大夫为主形成的政治集团。1594年无锡人顾宪成革职还乡,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得到一些士人响应,被称为“东林党”。熹宗时宦官魏忠贤专权,捕杀、迫害东林党,至1627年思宗即位才停止迫害。东林党与阉宦余党的斗争延续至明亡。

庐山:

又名“匡山”、“匡庐”。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滨长江,东临鄱阳湖。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中群峰林立,飞瀑流泉,林木苍翠,云海弥漫。有仙人洞、花径、大小天池、三叠泉、含鄱口、五老峰、香炉峰、秀峰、东林寺、庐山温泉等名胜古迹。夏季凉爽,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避暑胜地。

竹林:

1.竹子丛生处。

2.“竹林七贤”的省称。

3.鸟名。

东林书院:

故址在今江苏省无锡市。原为宋杨时讲学之所,元废为僧舍。明万历间,顾宪成等倡议重修,并与高攀龙等讲学于此,评议朝政。后被目为东林党。参阅清许献等《东林书院志》。

东林相关成语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 虎斑霞绮,林籁泉韵
  •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 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 桂林一枝,昆山片玉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一丝不线,单木不林
  • 无颜见江东父老
  • 东方不亮西方亮
  • 东扯葫芦西扯瓢
  • 芝兰生于深林
  • 数东瓜,道茄子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