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āi shēng tàn qì
注音ㄏㄞ ㄕㄥ ㄊㄢˋ ㄑ一ˋ
成语解释
咳声叹气
繁体咳聲嘆氣
⒈ 又唉声又叹气,形容情绪低落的样子。
英sigh in despair; heave deep sighs;
引《负曝闲谈》第六回:“江裴度 无法,只得咳声嘆气的出得行门,偏偏包车夫又不知去向,把他恨得跺脚。”
朱自清 《房东太太》:“﹝她﹞决不垂头丧气,决不咳声叹气。”
⒈ 因忧愁、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声。也作「咳声打气」、「嗐声叹气」。
引《红楼梦·第三三回》:「我看你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咳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无故这样,却是为何?」
发出:
①发生(声音、疑问等):发出笑声。
②发表;发布(命令、指示):发出号召ㄧ发出通告。
③送出(货物、信件等);开出(车辆等)。
声音:
1.指由物体振动而发生的声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
2.古指音乐﹑诗歌。
3.指说话的声气和口音。
4.比喻意见﹑论调。
叹息:
①嗟叹;叹气: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②赞叹:石虔跃马赴之,拔冲于数万众之中而还,莫敢抗者。三军叹息,威震敌人。
痛苦:
1.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2.使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的事。
3.疼痛苦楚。
4.指使疼痛苦楚。
5.犹沉痛﹐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