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衣
词语解释
黄衣[ huáng yī ]
⒈ 黄色的衣服。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黄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黄服。
⒉ 借指僧道或宦官。
⒊ 用以酿酒和制酱用的蒸熟的淀粉制品在发酵过程中表面所生的霉尘。
引证解释
⒈ 黄色的衣服。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黄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黄服。参见“黄袍”。
引《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
参见“黄冠”。 《礼记·玉藻》:“﹝君子﹞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
《论语·乡党》:“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杨伯峻 注:“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颜色应该相称。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这罩衣就叫裼衣。这里的‘緇衣’、‘素衣’、‘黄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 向 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唐 韩愈 《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説,座下寥落如明星。”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元年》:“初, 太宗 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黄衣廪食,守门传命而已。”
《宋史·太祖纪一》:“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 太祖 身。”
⒉ 借指僧道或宦官。
引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咸通 中降圣之辰,二教论议,而黄衣屡奔。上小不懌,宣下令后辈新入内道场,有能折衝浮图者,许以自荐。”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冬,十月,戊午,设贤良方正直言极諫、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於教化等科” 元 胡三省 注:“此所谓制举也。时詔应天下诸色人中,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詔。”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食货》:“中宗 时,黄衣乃二千员,外置千员。”
⒊ 用以酿酒和制酱用的蒸熟的淀粉制品在发酵过程中表面所生的霉尘。
引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酱法》:“《食经》‘作麦酱法’:小麦一石,渍一宿,炊。卧之,令生黄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黄蒸》﹝集解﹞引 苏恭 曰:“黄蒸,磨小麦粉拌水和成饼,麻叶裹,待上黄衣,取晒。”
新华字典解释
衣服:
1.衣裳,服饰。
2.借指形体,身躯。
制品:
用某一种或某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
宦官:
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也叫太监。
所生:
1.生身父母。
2.出生之地。
3.谓亲生子女。
4.种植的。
5.指生养的。
黄衣相关成语
- 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 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 黄钟毁弃,瓦缶雷鸣
- 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 跳在黄河也洗不清
-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 跳进黄河洗不清
- 跳到黄河洗不清
- 跳在黄河洗不清
- 男儿膝下有黄金
- 男儿两膝有黄金
- 好女不穿嫁时衣
- 只重衣衫不重人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七次量衣一次裁
分字解释
猜你喜欢
- shuāi huáng衰黄
- lín huáng林黄
- huáng jīn chuán黄金船
- huáng jié黄结
- qiū zǐ yī鹙子衣
- huáng yún chèn黄云谶
- huáng xián黄闲
- huáng tà黄闼
- huáng lú mù黄芦木
- bì yī shū shí弊衣疎食
- wā bīn yī鼃蠙衣
- huáng lú shù黄芦树
- huáng luó pèi黄罗帔
- huáng fáng黄房
- huáng huà gōng黄桦弓
- huáng bái wù黄白物
- huáng míng lóng黄鸣龙
- huáng pǔ jūn guān xué xiào黄埔军官学校
- huáng shēng黄牲
- zhěng yī liǎn róng整衣敛容
- huáng tóu jūn黄头军
- zhōng fǎ huáng pǔ tiáo yuē中法黄埔条约
- huáng rén pěng rì黄人捧日
- huáng níng黄宁
- héng mén yī衡门衣
- huáng jīn jiè黄金界
- yī xiāng bìn yǐng衣香鬓影
- bā guà yī八卦衣
- huáng jīn dàn黄金弹
- huáng é黄额
- lǜ yún yī緑云衣
- huáng niè黄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