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uáng zhōng wǎ fǒu
注音ㄏㄨㄤˊ ㄓㄨㄥ ㄨㄚˇ ㄈㄡˇ
成语解释
黄钟瓦缶
繁体黃鐘瓦缶
⒈ 比喻艺术性较高和较低的文艺作品。
引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试诵我诗一篇或一联,以见黄钟瓦缶,声调同异,则工拙两存乎心,所论公平,靡不服矣。”
亦作“黄鐘瓦釜”。 茅盾 《西江月·为新刊<苏联文学>作》词:“形象思维谁好,典型塑造孰优。黄鐘瓦釜待搜求,不宜强分先后。”
文艺作品:
文学或艺术作品。
黄钟:
1.古之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
2.乐律十二律中的第一律。
3.比喻君王。
4.以黄钟调为基音之乐曲。
5.敬称他人之诗文。
6.古代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黄钟律和冬至相应,时在十一月。
7.指与冬至日相应的律管。
8.唐教坊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