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ěn

胡粉


拼音hú fěn
注音ㄏㄨˊ ㄈㄣˇ

胡粉

词语解释

胡粉[ hú fěn ]

⒈  铅粉。用于傅面或绘画。

⒉  用于涂墙。

引证解释

⒈  铅粉。用于傅面或绘画。

《释名·释首饰》:“胡粉:胡,餬也,脂合以涂面也。”
《后汉书·李固传》:“固 独胡粉饰貌,搔首弄姿。”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胡粉、白石灰等,以水和之,涂鬢鬚不白。”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愚人乃不信黄丹及胡粉乃化铅所作。”
清 曹寅 《题湘兰画兰长卷》诗:“月窟玄卿螺子笔,麝煤胡粉轻无迹。”

⒉  用于涂墙。

汉 蔡质 《汉官典职仪式选用》:“省中皆以胡粉涂壁,紫素界之,画古烈士。”
晋 陆翽 《邺中记》:“石虎 以胡粉和椒涂壁,曰椒房。”

国语辞典

胡粉[ hú fěn ]

⒈  古时用来搽脸的铅粉。

《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卖胡粉女子》:「游市,见一女子美丽,卖胡粉,爱之,无由自达,乃托买粉。」


新华字典解释

绘画:

1.作画。用笔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物、墙壁等表面上画图或作其他可视的形象。

2.绘出的图或画。

铅粉:

1.无机化合物﹐白色粉末﹐有毒﹐溶于酸类﹐不溶于水。也称铅白。古代妇女用来搽脸。晋张华《博物志》有“纣烧铅作粉”的记载。

2.用作画画的颜料。

3.借指美丽容貌﹑青春年华。

4.喻指雪。

● 胡(鬍)hú ㄏㄨˊ

◎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 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 姓。

● 粉fěn ㄈㄣˇ

◎ 细末儿:粉末。粉剂。粉尘。米粉。花粉。药粉。漂白粉。

◎ 特指化装用的粉末:香粉。粉墨登场。粉黛。扑粉。粉霜。

◎ 用涂料抹刷:粉刷。粉饰。

◎ 使破碎,成为粉末:粉碎。粉身碎骨。

◎ 白色的或带粉末的:粉墙。粉蝶。粉连纸。粉笔。

◎ 用豆粉或别的粉做成的食品:粉丝。凉粉。粉皮。粉芡(qiàn)。米粉肉。

◎ 浅红色:粉色。粉花。

胡粉相关成语

  • 眉毛胡子一把抓
  • 头发胡子一把抓
  • 掩口胡卢而笑
  • 吹胡子瞪眼睛
  • 吹胡子瞪眼
  • 一塌胡涂
  • 一榻胡涂
  • 一派胡言
  • 乱作胡为
  • 乱语胡言
  • 伊于胡底
  • 何郎傅粉
  • 信口胡言
  • 信口胡诌
  • 信嘴胡说
  • 傅粉何郎
  • 傅粉施朱
  • 六朝脂粉
  • 六朝金粉
  • 匀脂抹粉
  • 封胡羯末
  • 封胡遏末
  • 弄粉调朱
  • 弄粉调脂
  • 抟香弄粉

分字解释

近音词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