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īn huā yín
注音ㄐ一ㄣ ㄏㄨㄚ 一ㄣˊ
繁体金花銀
⒈ 指明清赋征米谷折价上缴的银两。
⒈ 指 明 清 赋征米谷折价上缴的银两。
引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又 浙江 等处,每岁夏秋麦米,共折银一百万有奇,即国初所谓折粮银,今所谓金花银是也。”
《明史·食货志二》:“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 米麦共四百餘万石,折银百万餘两,入内承运库,谓之金花银。”
亦省称“金花”。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今天下漕粟之费,数百万有奇,而上供御用者,名为金花,亦四百万有奇。”
《清史稿·世祖纪二》:“国用浩繁,兵餉不足。而金花钱粮,尽给宫中之费,未尝节省发施。”
折价:
1.把实物折合钱钞。
2.按照比价折算。
银两:
中国旧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开始于汉代﹐盛行于明清两代。清末有实银两和虚银两之分。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其重量和成色各地不同。虚银两是一种记帐货币﹐有一定的含银量﹐并无实物。
上缴:
1.呈送。
2.把收入的财物﹑利润或节余等缴给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