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āngliáng

康梁


拼音kāng liáng
注音ㄎㄤ ㄌ一ㄤˊ

康梁

词语解释

康梁[ kāng liáng ]

⒈  沉溺于逸乐。

⒉  清末戊戌变法的首要人物康有为与梁启超的并称。

引证解释

⒈  沉溺于逸乐。

《淮南子·要略》:“文王 之时, 紂 为天子,赋敛无度,杀戮无止,康梁沉湎,宫中成市。”
高诱 注:“康梁,耽乐也。”

⒉  清 末戊戌变法的首要人物 康有为 与 梁启超 的并称。

章太炎 《狱中》:“中岁主《时务报》,与 康 梁 诸子委蛇,亦尝言及变法。”

国语辞典

康梁[ kāng liáng ]

⒈  耽于宴乐。

《淮南子·要略》:「康梁沉湎,宫中成市。」

⒉  清末时主张维新运动的康有为和其弟子梁启超,被当时人并称为康梁。


新华字典解释

人物:

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也是组成艺术形象的主体。文艺作品大多通过人物和人物的活动来反映现实生活。

戊戌变法:

又称“戊戌维新”。1898年(旧历戊戌年)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政治改革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后,康有为等在北京发起“公车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要求变法图强,并在各地组织学会,设立学堂和报馆,宣传变法维新。1898年6月,光绪帝引用维新人士,并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推行新政。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捕杀谭嗣同等维新人士,变法运动失败。参见“百日维新”。

首要:

1.为首的主要人物。

2.摆在第一位的;最重要的。

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近代政治家、思想家。广东南海人。光绪进士。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在北京联合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书,要求拒和抗战,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后与梁启超组织政治团体强学会、保国会,宣传变法。1898年受到光绪皇帝召见,促成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组织保皇会。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

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5年协助其师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创办《新民丛报》,介绍西方政治学说,鼓吹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曾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1916年策动蔡锷起兵反袁。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康梁相关成语

  • 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
  •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 上梁不正下梁歪
  • 蠹啄剖梁柱
  • 一枕黄梁
  • 上梁不正
  • 余响绕梁
  • 余妙绕梁
  • 余音绕梁
  • 余韵绕梁
  • 偷梁换柱
  • 凿壁悬梁
  • 刺股悬梁
  • 刺骨悬梁
  • 国家栋梁
  • 孙康映雪
  • 家道小康
  • 富强康乐
  • 小丑跳梁
  • 小康之家
  • 小康人家
  • 康哉之歌
  • 康庄大路
  • 康庄大道
  • 康强逢吉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