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n

南狐


拼音nán hú
注音ㄋㄢˊ ㄏㄨˊ

南狐

词语解释

南狐[ nán hú ]

⒈  即南董。

引证解释

⒈  即 南 董。详“南董”。

明 陈玉阳 《义犬》第一出:“翰林院抝断 南 狐 笔,傀儡场搬演何朝戏?”


新华字典解释

南董:

春秋时代齐史官南史﹑晋史官董狐的合称。皆以直笔不讳着称。《宋书.自序》:“臣远愧南﹑董﹐近谢迁﹑固﹐以闾阎小才﹐述一代盛典。”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辞宗丘明﹐直归南董。”后用以借称忠于史实的优秀史官。

● 南nán ㄋㄢˊ

◎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 姓。

● 南nā ㄋㄚˉ

◎ 〔南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 狐hú ㄏㄨˊ

◎ 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狐臭(腋下臭气)。狐肷(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狐疑(多疑)。狐媚(曲意逢迎,投入所好)。狐死首丘(传说狐狸将死,头必向出生的山丘。喻不忘本,亦喻对故乡的思念)。

◎ 姓。

南狐相关成语

  •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 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 南山有鸟,北山张罗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南山可移,判不可摇
  • 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 南人驾船,北人乘马
  •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 东西南北人
  • 东西南北客
  • 越鸟巢南枝
  • 一枕南柯
  • 一狐之掖
  • 一狐之腋
  • 上南落北
  • 与狐谋皮
  • 东南之宝
  • 东南之秀
  • 东南之美
  • 东南半壁
  • 东南竹箭
  • 东南雀飞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