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àohuī

炮灰


拼音pào huī
注音ㄆㄠˋ ㄏㄨㄟ
词性名词

炮灰

词语解释

炮灰[ pào huī ]

⒈  比喻被强迫参加非正义战争去送命的士兵。

cannon fodder;

引证解释

⒈  比喻被迫参加非正义战争而送命的士兵。

鲁迅 《且介亭杂文·拿破仑与隋那》:“杀人者在毁坏世界,救人者在修补它,而炮灰资格的诸公,却总在恭维杀人者。”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半夜里查户口,一个说不对劲儿,轻了把你拉去当壮丁,当炮灰。”
毛泽东 《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人民如果不愿充当帝国主义的炮灰,他们就一定会起来用各种方式去反对帝国主义战争。”
1. 炮火烧剩的灰烬。 张天翼 《仇恨》:“他们家里没了吃的,他们的家成了砲灰。”

⒉  比喻被迫去打仗送死的士兵。

卞之琳 《咬手指写血书断手骨拿体格不合证》诗:“他们逼大家不能断手骨,好装满开出远洋的砲灰船。”

国语辞典

炮灰[ pào huī ]

⒈  炮弹爆炸后所留下的灰烬。比喻被迫参加战争而送命的士兵。

如:「日治时期,有许多台湾人被送到南洋当炮灰。」

英语cannon fodder

德语Kanonenfutter (S)​

法语chair à canon


新华字典解释

壮丁:

青壮年男子。旧社会特指被抓去补充兵源的青年:抓壮丁。

士兵:

士官、军士和兵的统称。是军队中直接操作武器装备,执行战斗或保障勤务的军人。是军队的基础。我军士兵,是指班长及其以下军人。1988年重新实行的军衔制分有三等七级,士官设军士长、专业军士;军士设上士、中士、下士;兵设上等兵、列兵。

丧命:

死亡。多指凶死或死于暴病。

非正义战争:

为实行阶级压迫或侵略他国实行民族压迫,或争夺势力范围和财富而进行的战争。以违背人民群众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基本特征,阻碍社会进步。有反革命战争、侵略战争等。

炮灰相关成语

  • 不费吹灰之力
  • 与草木俱灰
  • 抹一鼻子灰
  • 碰一鼻子灰
  • 一炮打响
  • 一鼻子灰
  • 万念俱灰
  • 依法炮制
  • 冷灰爆豆
  • 吹灰之力
  • 如法炮制
  • 寂若死灰
  • 寒灰更然
  • 寒灰更燃
  • 形槁心灰
  • 心如寒灰
  • 心如死灰
  • 心灰意冷
  • 心灰意懒
  • 心灰意败
  • 心若死灰
  • 意懒心灰
  • 扯旗放炮
  • 挫骨扬灰
  • 放马后炮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