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rǎng luàn
注音ㄖㄤˇ ㄌㄨㄢˋ
繁体攘亂
⒈ 扰乱。
⒈ 扰乱。
引《三国演义》第一〇三回:“若 蜀 人攘乱,不出接战, 孔明 必然患病矣。”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朕自践极以来,匪躬有失,饥饉荐臻,继以兵凶,愈增攘乱。”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周 秦 之际的学者苦于天下的争夺攘乱,在政治思想上便发生两种倾向。”
扰乱:
1.混乱;慌乱。
2.骚扰﹐打乱。
3.谓破坏。
● 攘rǎng ㄖㄤˇ
◎ 侵夺,偷窃:攘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耳父攘攘,而子证之”)。攘夺。攘窃。攘善(掠人之美)。
◎ 推,排斥:攘斥。攘除。攘夷(抵御外国侵略)。
◎ 烦乱:攘攘(纷乱)。扰攘。
◎ 捋:攘袂。攘臂。
● 乱(亂)luàn ㄌㄨㄢˋ
◎ 没有秩序:乱套。紊乱。凌乱。
◎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乱世。政乱。平乱。乱邦不居。
◎ 混淆:乱伦。败常乱俗。
◎ 任意随便:乱吃。乱跑。
◎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乱。
◎ 横渡:乱流。
◎ 治理:乱臣。
◎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乱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