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ào

五教


拼音wǔ jiào
注音ㄨˇ ㄐ一ㄠˋ

五教

词语解释

五教[ wǔ jiào ]

⒈  五常之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教育。古代练兵的五项内容。唐人对司徒的别称。佛教语。华严宗判教为五,即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

引证解释

⒈  五常之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

《书·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
孔 传:“布五常之教。”
《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
《旧唐书·玄宗纪下》:“敦劝俗,五教攸光。”

⒉  古代练兵的五项内容。

《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

⒊  唐 人对司徒的别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五教念女早寡,不能忘情,乃召门生故吏而告之。”
此指 唐 司徒 裴璩。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太尉为掌武,司徒为五教。”

⒋  佛教语。华严宗判教为五,即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

唐 法藏 《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经。”

国语辞典

五教[ wǔ jiào ]

⒈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常教育。

《书经·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汉·孔安国·传:「布五常之教。」
《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

⒉  训练军队的五种方法。

《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

⒊  唐代称司徒为五教。

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称……,司徒为五教。」

⒋  中国佛教华严宗将佛教经典判分为五种教法。分别为小乘教,指宣说四圣谛、十二因缘的经典,如《阿含经》;大乘始教,指宣说一切皆空的经典,如《般若经》;大乘终教,指宣说真如缘起的经典,如《楞伽经》;顿教,指宣说顿悟教法的经典,如《维摩诘经》;圆教,指完全说一乘教理的经典,如《华严经》。华严宗认为五教中圆教是一切佛法的最究竟。借以推证华严经是诸经之王。

《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经。」


新华字典解释

司徒:

古代官名。管理土地和征发徒役。

母慈:

1.母亲慈爱。

2.指雌性动物对幼仔的爱。

判教:

佛教语。谓判定各类经典的意义和地位。

华严宗:

我国佛教宗派之一,因依《华严经》创立宗派而得名。

小教:

小学教师﹑小学教育的简称。

五教相关成语

  •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 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
  •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 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 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 识二五而不知十
  • 知二五而不知十
  • 以五十步笑百步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过五关斩六将
  • 过五关,斩六将
  • 如堕五里雾中
  • 如坠五里雾中
  • 各打五十大板
  • 伸手不见五指
  • 五十步笑百步
  • 为五斗米折腰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