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

吴山


拼音wú shān
注音ㄨˊ ㄕㄢ

繁体吳山

吴山

词语解释

[ wú shān ]

⒈  山名。在今陕西陇县西南。参见“吴岳”。

⒉  山名。又名胥山。俗称城隍山。在今浙江杭州西湖东南。南宋初,金主亮南侵,扬言欲立于此。

⒊  吴地的山。三国吴故地的山。

⒋  吴地的山。春秋吴故地的山。

⒌  吴地的山。常泛指江南的山。

引证解释

⒈  山名。在今 陕西 陇县 西南。参见“吴岳”。

⒉  山名。又名 胥山。俗称 城隍山。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东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扬言欲立马于此。

况周颐 《蕙词话》卷三:“金 海陵(海陵王,即 金 主 完颜亮 )閲 柳(柳永 )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句,遂起 吴山 立马之思。”

⒊  吴 地的山。 三国 吴 故地的山。

《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鹊起登 吴 山,凤翔陵 楚 甸。”
李善 注:“孙 氏初基 武昌,后都 建鄴。”
清 陈维崧 《卜算子·阻闸瓜步》词:“风急 楚 天秋,日落 吴 山暮。”

⒋  吴 地的山。 春秋 吴 故地的山。

唐 贾岛 《送朱可久归越中》诗:“吴 山侵 越 众, 隋 柳入 唐 疏。”
明 徐渭 《三茅观观潮》诗:“吴 山石头坐秋风,带着高冠拂云雾。”

⒌  吴 地的山。常泛指 江 南的山。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吴 山 楚 泽行徧,只欠到 瀟 湘。”

⒍  见“吴坂”。


新华字典解释

一带:

1.一条带子。常用以形容东西或景物象一条带子。

2.泛指某一地区或其附近。

3.表数量。用于象带子样的物件。

4.表数量。用于景物或景色。

5.表数量。用于成排的门或建筑物等。

所属:

1.自己隶属的。

2.隶属之下的;统属之下的。

地域:

大面积的区域或范围:地域经济。

楚水吴山相关成语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 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 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 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