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ǔ zhū qián
注音ㄨˇ ㄓㄨ ㄑ一ㄢˊ
繁体五銖錢
⒈ 钱币名。
⒈ 钱币名。 汉武帝 元狩 五年始铸,重五铢,上篆“五銖”二字。自 汉 历 魏、晋、六朝 至 隋 皆续有铸造,惟形制大小不一。 唐 武德 四年废。
引《史记·平準书》:“有司言三銖钱轻,易姦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銖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鎔焉。”
《晋书·食货志》:“於是復铸五銖钱,天下以为便。”
唐 梁铉 《天门街西观荣王聘妃》诗:“灯攒九华扇,帐撒五銖钱。”
⒈ 一种古代钱币。始铸于汉武帝,重五铢,上有篆体「五铢」两字,自汉迄隋,皆有冶铸,大小不一。
引《汉书·卷六·武帝纪》:「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
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武德:
1.武道。运用武力所应遵守的准则。如平定祸乱等。
2.指《武德舞》。
五铢:
1.即五铢钱。
2.见“五铢衣”。
六朝:
①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吴称建业,今南京),合称六朝。
②泛指南北朝时期:六朝文ㄧ六朝书法。参看〖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