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o

衣包


拼音yī bāo
注音一 ㄅㄠ

衣包

词语解释

衣包[ yī bāo ]

⒈  旧时祭奠时烧给死者的用纸做的衣服和装着纸钱的纸袋。

clothing bag used for travel;

引证解释

⒈  盛衣的包裹,多为行旅时所用。

《水浒传》第六五回:“张顺 自打开衣包,取出绵被,和身上捲,倒在舱里。”
《红楼梦》第五九回:“又有几辆大车,与婆子丫鬟等坐,并放些随换的衣包等物。”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从外面走进来一个年老的黄门,后随一名宫女,拿着衣包和琵琶。”

⒉  指衣袋。

郭沫若 《水平线下·后悔》:“他说着又把手往大衣的左边的衣包里收去,但他把衣包的内皮一齐抽出来了,应该还剩着的一张十块钱的钞票,不知道怎么不见了。”

国语辞典

衣包[ yī bāo ]

⒈  装衣服的厚布包。旧时出门旅行时常用。

⒉  旧时祭奠时烧给死者的纸衣和装著纸钱的纸袋。


新华字典解释

招致:

1.招而使至;收罗。

2.引起;导致。多指不良的后果。

危险:

1.亦作“危崄”。艰危险恶,不安全。谓有可能导致灾难或失败。

2.指险恶﹑险要之地。

解衣包火相关成语

  • 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出于水火,登之衽席
  •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
  •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