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ànguó

战国


拼音zhàn guó
注音ㄓㄢˋ ㄍㄨㄛˊ

繁体戰國
词性名词

战国

词语解释

战国[ zhàn guó ]

⒈  公元前403—221年中国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连年争战的时代。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引证解释

⒈  时代名。自 周 威烈王 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韩、魏、赵 三家分 晋 列为诸侯起,至 秦始皇 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止。现在多以 周元王 元年(前475年)至 秦始皇 二十六年(前221年)为 战国 时代。因当时诸侯大国连年战争,故称。

汉 刘向 《<战国策>书录》:“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 战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战国 以前,君臣同书; 秦 汉 立仪,始有表奏。”

⒉  谓统治一方、互相交战的国家

《管子·霸言》:“战国众,后与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
《北史·崔鸿传》:“自 晋 永寧 以后,虽所在称兵,竞自尊,而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十有六家。”
宋 苏轼 《石鼻城》诗:“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国语辞典

战国[ zhàn guó ]

⒈  (西元前403~前221)​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起,至秦始皇统一止,因《战国策》一书而得名。此一时期,因周室衰微,列国互相交战争雄,最后由秦并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纷扰的局面。

⒉  参与战争国家

《管子·霸言》:「战国众,后举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


新华字典解释

不断:

1.割不开。

2.不绝;接连。

3.不果决;不果断。

名称:

1.名号称谓。亦指事物名。

2.名声。语本《论语.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这个:

1.指示比较近的事物或人。

2.指代事物﹑原因或情况等。

3.表示夸张。

4.表示训斥。

战国相关成语

  •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 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 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 国尔忘家,公尔忘私
  •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 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 国之存亡,匹夫有责
  •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 以战去战,以杀去杀
  • 两国相战,不斩来使
  •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 御敌于国门之外
  • 战必胜,攻必取
  • 国人皆曰可杀

分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