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恶的成语
有关恶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恶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恶事行千里 |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 | 作宾语、定语;含有劝告的意思。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
弃恶从德 | 弃;抛开。抛弃丑恶信从道德。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改恶向善。 | 唐·韩愈《刘统军碑》:“弃恶从德,乃与蔡通涂其榛棘。” |
罪恶深重 | 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 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 |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
无恶不为 | 见“无恶不作”。 | 作谓语、定语;指干尽了坏事。 | 《隋书·杨秀传》:“嫉妒于弟,无恶不为,无孔怀之情也。” |
恶稔罪盈 | 稔:成熟;盈:满,指到了极点。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坏。 | 宋 王谠《唐语林 补遗》:“主辱臣死,当臣致命之时;恶稔罪盈,是贼灭亡之日。” |
植善倾恶 | 谓培植善者,倾覆恶类。 | ||
积恶余殃 | 多行不善,则会遭受恶报。劝人不要行恶,以免祸延子孙。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易经 坤卦 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南朝宋 释法明《答李交州难佛不见形》:“积善余庆,积恶余殃,虽新新生灭,交臂代谢,善恶之业,不得不受。” |
无恶不作 | 恶:坏事。没有哪样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3回:“程大姐自到周龙皋家,倚娇作势,折毒孩子,打骂丫头,无恶不作。” |
元凶巨恶 | 指为人所憎恶的罪魁祸首。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坏人。 | |
从恶是崩 | 学坏象高山崩塌一样迅速。比喻学坏很容易。 | 《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 |
恶人自有恶人磨 | 磨:折磨。指狠毒的人自然会有更狠毒的人来折磨他。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八卷:“好人还遇好人救,恶人自有恶人磨。” |
恶声恶气 | 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态度粗暴。 | 作状语;指人态度恶劣。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小不顺眼,还要发脾气,恶声恶气地骂人,也骂鸡和猪和牛。” |
做好做恶 | 假装做好人或恶人,以事应付。 | 作谓语;用于处事。 | 《水浒传》第六二回:“两个公人,一路上做好做恶,管押了行。” |
众恶必察 | 恶:憎恶;察:考察。大家都厌恶的,必须深入进行了解,才可以确信。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
恶龙不斗地头蛇 | 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
恶语相加 | 把恶毒的语言加到别人身上。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际关系。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六章:“日常士兵偶有不是,动辄恶语相加,痛施体罚。” |
逢君之恶 | 执迎合昏庸的执政者,引他去干坏事。 | 作谓语;指迎合昏庸的执政者。 | 《孟子·告子下》:“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
逢恶导非 | 谓逢迎坏人,助长恶行。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明史 ·张文明传》:“且言江彬遣恶导非,亟宜行诛,朝臣匡救 无闻,亦当罚治。” |
十恶五逆 | 谓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罪名。 |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嫂嫂也,我不曾犯十恶五逆,这一个家缘儿都被你收拾。” |
为非作恶 | 见“为非作歹”。 | 作谓语、定语;指做种种坏事。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为非作恶之人,前来扰乱我的公事,对也不对?” |
恶叉白赖 | 耍无赖,无理取闹。 | 作宾语、定语;指无理取闹。 | 元·马致远《青衫泪》:“更待要秦楼夜金钗客,索甚么恶叉白赖,闹了洛阳街。” |
好善恶恶 | 见“好善嫉恶”。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性格。 | 《说岳全传》第七三回:“好善恶恶,人人如此。” |
掩恶扬美 | 见“掩恶扬善”。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 《汉书·王商史丹傅喜传赞》:“丹之辅道副主,掩恶扬美,傅会善意,虽宿儒达士无以加焉。” |
疾恶如雠 |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个性。 | 《明史 周顺昌传》:“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雠。” |
稔恶藏奸 | 长期作恶,包藏祸心。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史稿 世宗纪》:“丙申,上以准噶尔噶尔丹策零稔恶藏奸,终为边患,命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征讨准噶尔。” |
欺善怕恶 |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明 杨柔胜《玉环记 韦皋别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无端多凶恶,我每反被相辱没,欺善怕恶,欺善怕恶。” |
进贤黜恶 | 犹言进贤黜佞。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用人等。 | 明·李东阳《送宪副君提学浙江序》:“进贤黜恶,励勤惩惰,恬退有奖,奔竞有罚,责之周而任之重矣。” |
恶迹昭着 | 昭著:显着,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 ||
恶居下流 | 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 《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
祸稔恶积 | 犹言祸盈恶稔。谓长期作恶犯罪,罪恶深重。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坏人。 | 明·刘基《郁离子·灵丘丈人》:“至于祸稔恶积,不得已而诛之,是以恩为阱也。” |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坏事比好事传播快。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
好逸恶劳 | 好:喜爱;逸:安闲;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
恶性循环 | 许多坏事互为因果,循环不已,越来越坏。 | 作宾语、定语;指越来越坏。 | 《新华文摘》1981年11期:“戚祖胜无力还债,只好再去骗,拆东墙补西墙,骗的更大,债主更多,形成了恶性循环。” |
辟恶除患 | 辟:祛除。祛除邪恶与祸患。 | 作谓语、定语;指为民除害。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1卷:“今日元吉,理发沐尘,辟恶除患,长生神仙。” |
抑恶扬善 | 抑:遏制。压制坏人坏事,宣扬好人好事。 | 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汉·刘向《新序》:“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起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 |
罪大恶极 | 罪恶大到了极点。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宋 欧阳修《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
善善恶恶 | 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 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 先秦 荀况《荀子 强国》:“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 |
凶年恶岁 | 凶年:年成很坏。指饥荒的年头。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荒年。 | 汉·桓宽《盐铁论·力耕》:“凶年恶岁,则行货物,流有余而调不足也。” |
讨恶剪暴 | 讨:征伐;剪:斩断。征伐和铲除凶恶残暴的势力。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夫讨恶剪暴必声其罪,宜先分裂,夺其土地,使土民之心,各知所归。” |
丑类恶物 | 指坏人。 | 作宾语;指坏人。 | 《左传·文公十八年》:“丑类恶物,顽嚣不友。” |
恶语伤人 | 恶语:无礼中伤一类的口语。用恶毒的话伤害别人。也作“恶口伤人”。 | 偏正式;作主语、补语;含贬义。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洪州法昌倚遇禅师》第43卷:“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
恶人先告状 | 指坏人或理亏的人抢先诉说或歪曲事实。 | 作宾语、定语;指先出手。 | 鲁迅《两地书》:“经我强硬的答复,没法对付,便用最终的毒计,就是以退为进,先发制人,亦即所谓‘恶人先告状’也。” |
虚美隐恶 | 虚:空;隐:隐蔽。用凭空的赞美来掩盖其过错。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旧唐书·许敬宗传》:“敬宗又纳其宝货,称孝泰频破贼,斩获数万,汉将骁健者,唯苏定方与庞孝素耳,曹继权、刘伯英皆出其下。虚美隐恶如此。”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 作宾语、分句;指人凭自己喜好待人。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
恶醉强酒 |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 《孟子·离娄上》:“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
刚肠嫉恶 | 刚肠:性情刚直;嫉:憎恨。性情刚直,憎恨邪恶。 | 作谓语、宾语;指人很正直。 | 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刚肠嫉恶,轻肆直方,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 |
迁善黜恶 | 犹言向善而去除邪恶。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 |
妍蚩好恶 | 妍:美丽。蚩:通“媸”,丑陋,丑恶。美丽、丑陋、好与坏。原指写作的得失。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陆机《文赋序》:“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
瘅恶彰善 | 瘅:憎恨;彰:表扬。憎恨恶的,表扬善的。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情绪。 | 隋·薛道衡《隋唐祖颂》:“瘅恶彰善,夷凶靖难。” |
欣生恶死 | 欣:喜悦;恶:憎恨,讨厌。贪生怕死。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38卷:“元始天尊告诸四众:一切众生,贪着有功,欣生恶死。” |
以恶报恶 | 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榖梁传·僖公二十三年》:“伐国不言围邑。此言围邑,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范宁注:“前十八年。宋伐齐之丧,是恶也;今齐乘胜而报,是以恶报恶也。” |
毒泷恶雾 | 恶劣的云雨雾气。比喻暴虐凶残的黑暗势力。 | 作主语、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郑泽《登楼叹》诗:“毒泷恶雾纷相乘,令我望望心惺惺。” |
菲衣恶食 | 菲:微,薄。简单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作宾语、定语;指生活俭朴。 | 《宋史·李韶传》:“九重菲衣恶食,卧薪尝胆,使上下改虑易听,然后可图。” |
刬恶锄奸 | 铲除凶恶奸邪之人。 |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杀人污佛地,我救苦下云端,刬恶锄奸。” | |
从恶若崩 | 见“从恶如崩”。 | 作宾语;用于劝诫人。 | 《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长恶靡悛 | 指长期作恶,不肯悔改。 | 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 | 《隋书 炀帝纪下》:“朕以许其改过,乃诏班师,而长恶靡悛,宴安鸩毒,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
恶贯祸盈 | 贯:钱串;祸:为害。指罪恶累累像钱串已满,末日来临。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坏。 | 唐 崔融《谏税关市疏》:“独有默啜,假息孤恩,恶贯祸盈,覆亡不暇。” |
狗恶酒酸 | 比喻环境险恶,使人裹足不前。 | 作定语;指环境恶劣造成生意萧条。 | 汉 韩婴《韩诗外传》:“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长,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辄迎而吠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
进贤屏恶 | 犹言进贤黜佞。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用人等。 | 元·解傒斯《吴澄神道碑》:“英宗即位,郓忠宪王拜住丞相,进贤屏恶,天下风动。” |
祸稔恶盈 | 稔:成熟;盈:满。指罪恶累累。 | 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 | 宋·王懋《野客丛书·宣帝待霍氏》:“今霍氏祸稔恶盈,帝岂不能治之哉?” |
隐恶扬善 | 隐:隐匿;隐瞒;扬:宣扬。隐蔽别人的坏处;宣扬别人的好处。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
恶作剧 | 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 | 作主语、宾语;指戏弄别人。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 |
好恶乖方 | 好恶:喜好和讨厌。指人的旨趣不同,爱憎有异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明·归有光《与曹按察》:“鄙人向年为吏吴兴,虽跼蹐百里,而志在生民,与俗人好恶乖方。” |
狂风恶浪 | 恶浪:凶猛的浪头。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危急。也比喻敌人险恶的破坏活动。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对敌斗争,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风恶浪,你怕它,不行。” |
恶积祸盈 | 罪恶成堆,祸害满贯。形容罪大恶极。 | 作谓语、定语;指罪大恶极。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 |
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 | 鸠:斑鸠;憎:憎恨。鹰变化为斑鸠,其他的斑鸠仍厌恶它的目光。比喻外表变化,凶恶的本性不改,仍遭厌恶。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
贫嘴恶舌 | 同“贫嘴贱舌”。 | 作定语、宾语;指说话油滑尖酸。 | 老舍《骆驼祥子》:“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 |
恣凶稔恶 | 犹穷凶极恶。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唐顺之《常州新建侯祠记》:“倭夷恣凶稔恶以毒螫志我吴民,是乱贼之尤未有甚焉者也。” |
恶贯久盈 | 贯:钱串;盈:充满。罪恶像钱串一样堆满。形容罪大恶极,已到了该受惩罚的末日。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坏。 | 唐 陆贽《议汴州逐刘士宁事状》:“伏以刘士宁昏荒暴慢,恶贯久盈,事迹彰著。” |
疾恶好善 | 憎恨丑恶,喜好善美。形容事非界线清楚。 | 作谓语、定语;指人爱憎分明。 | 《新唐书·王珪传》:“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 |
从恶如崩 | 指为恶如山崩那样容易。 | 作宾语;用于劝诫人。 | 《国语 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扶善惩恶 | 扶:支持,帮助。帮助善良的打击邪恶的。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郭沫若《文学与社会》:“使人们明确地辨别是非,把爱与憎的感情深刻化,从而加强团结的力量,而移入扶善惩恶的行动。” |
讨恶翦暴 | 征讨和剪除凶恶残暴的势力。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夫讨恶翦暴必声其罪,宜先分裂,夺其土地,使土民之心,各知所归。” |
恶稔贯盈 | 稔:成熟;贯盈:穿满了绳索,指到了极点。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坏。 | 《梁书 侯景传》:“而恶稔贯盈,元凶殒毙,弟洋继逆,续长乱阶。” |
疾恶若仇 | 疾:憎恨;恶: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个性。 | 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若仇。” |
恶衣菲食 |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清苦。 | 《梁书·太祖张皇后等传序》:“高祖拨乱反正,深鉴奢逸,恶衣菲食,务先节俭。” |
不念旧恶 | 念:记住;旧:过去的;恶:恶劣的行为;指怨恨;仇怨。不记住或不计较过去和别人的仇恨。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胸怀宽广的人。 | 春秋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祸因恶积 | 积:积聚。灾祸产生是因为坏事做多了。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明·汤显祖《还魂记·道觋》:“看修行似福缘善庆,论因果是祸因恶积。” |
无恶不造 | 见“无恶不作”。 | 作谓语、定语;指干尽了坏事。 | 《百喻经·诈言马死喻》:“然杀众生,加诸楚毒,妄自称善,无恶不造,如彼愚人。” |
同恶共济 | 见“同恶相济”。 | 作谓语、定语;指狼狈为奸。 |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曹汝霖》:“要之官官相护,同恶共济。” |
恶迹昭著 | 昭著:显著,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 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 | 宋·郑刚中《北山文集·答潼川路于提刑》:“但先列罪人之词,而继之以今来勘状,则恶迹昭著。” |
恶衣粗食 | 恶:坏;衣:衣服;食:事物。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清苦。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高阳王寺》:“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而性多俭吝,恶衣粗食,食常无肉。” |
怒从心起,恶向胆生 | 恶:凶暴。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作谓语、分句;指恼怒到极点。 | 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不觉怒从心起,恶向胆生,顾不得什么,一口气赶到客厅。” |
党恶佑奸 | 偏护奸恶。 | 作谓语、宾语;用于包庇坏人。 | 元·耶律楚材《辨邪论序》:“党恶佑奸,坏风伤教,千载之下,罪有所归。” |
元奸巨恶 | 谓大奸首恶。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若果然当此之际,一毫马脚不露,那人便是元奸巨恶,还合他讲甚么性情来!” | |
愤世嫉恶 | 愤:愤恨,不满;世:世道,现状;嫉:憎恶,仇恨。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憎恨世俗。 | 宋·李觐《与王章秘校书》:“其辩说骎骎到义理,愤世嫉恶,有大丈夫之芒角。” |
好谀恶直 | 谀:奉承,谄媚;恶:厌恶。喜欢阿谀逢迎,厌恶直言劝谏。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8回:“日事淫乐,好谀恶直,政事不修,群臣解体。” |
恶衣粝食 | 粝: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饭。形容生活俭朴。 | 作宾语、补语;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宋·苏轼《礼义信足以成德论》:“以为有国者皆当恶衣粝食,与农夫并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为百工。” |
恋生恶死 | 恋:爱慕不舍;恶:厌恶。贪恋生存,害怕死亡。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贪生怕死。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4卷:“若恋生恶死,拒违变化,则神识错乱,自失正业。” |
苦征恶战 | 艰苦的征战。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战争。 | 明·无名氏《庆赏端阳》第一折:“某姓秦名琼自叔宝,立唐以来,苦征恶战,累建功勋。” |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 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 作宾语、分句;指人的好恶。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
杜耳恶闻 | 塞住耳朵不愿听。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谒见;便佞诡随之说,杜耳恶闻。” |
疾恶若雠 |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个性。 | 汉 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若雠。” |
文奸济恶 | 掩饰奸诈,助长恶行。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盖其心术不谨,趋向一差,则要利盗名,文奸济恶,皆学之力也。” |
惩恶劝善 | 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 联合式;作谓语;指惩罚恶人劝他向善。 |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
好恶同之 | 好:喜爱,喜好;恶:憎恨,讨厌。对于事物有同一的爱憎。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喜好等。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戮力壹心,好恶同之。” |
作恶多端 | 恶: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端:项目;方面。形容做的坏事极多。 | 偏正式;作定语;含贬义。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
恶言厉色 | 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表情。 |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
穷凶极恶 | 穷:极端。形容非常的凶恶。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 |